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度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全院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出现了不良药物反应的患者3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出现。结果:在出现了不良反应的30例患者当中,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有18例,胃痛12例,恶心反胃6例;5例患者出现肝功能的异常,主要是酶值升高,患者停药后恢复正常;7例患者出现其他的过敏反应,其中5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过敏,2例患者出现血小板聚集异常。结论:非甾体抗炎药有着较明显的药物不艮反应,为了有效的避免不起反应的出现,必须掌握好药物使用的适应症,能够不使用就尽量不使用,即使需要在临床上使用的时候也必须要掌握好药物的剂量以履浓度,避免任何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奥美拉唑预防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近年来采用奥美拉唑预防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溃疡,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58例,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12~82岁,平均42.8岁,全部病例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甲组32例,乙组26例,入选患者均系长期或大剂量服用NSAIDS的高危患者,治疗前排除原有消化性溃疡。1.2 治疗方法及疗效判断 在继续NSAIDS治疗的同时,甲组:每日晨服奥美拉唑(Omeprazole)又名洛赛克20mg;乙组:早、晚各服雷尼替丁(Ranitidine)又名AH-19065 0.15g;服药第6周末复查胃镜,以不出现新的消化性溃疡为有效,其余均视为无效。1.3 结果及不良反应 甲组无1例发生消化性溃疡,总有效率100%,乙组溃疡发生率6.7%,两组数据经X~2检验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除乙组便秘1例,失眠1例外,未发现其 相似文献
3.
4.
非甾体类抗炎药常用于炎症、疼痛以及发热,其机制是阻断环氧合酶,使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其常用剂量和每月所需费用见表1。各类非甾体抗炎药对阵痛的治疗效果未见差异。阿司匹林可用于冠状动脉疾病、中风和某些结肠直肠癌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临床特征及其预防对策进行探讨。方法以本科诊治的UGIB140例病人为A组,同时以同期因其他原因所致的UGIB病人140例为B组,对两组病人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A组病人年龄为(65.1±15.7)岁,有消化道症状82例(58.6%),治疗前Hb(95.8±10.6)g/L,住院时间为(9.77±4.16)d,胃镜检查糜烂74例,溃疡66例;B组年龄(54.3±10.7)岁,有消化道症状126例(90.0%),治疗前Hb(65.7±5.7)g/L,住院时间(16.19±5.27)d,胃镜检查糜烂28例,溃疡112例,两组病人在年龄、消化道症状占总人数的比例、Hb的数量、住院时间的长短、胃镜下胃黏膜特征病变性质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病人在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UGIB,出血程度较轻,愈后较好,但起病较为隐匿,替普瑞酮、依索拉唑镁是预防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UGIB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6.
7.
胡昔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7)
目的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60例行ERCP患者根据术后是否使用NSAIDs预防急性胰腺炎分为对照组(30例)和预防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ERCP成功率、检查结果、术后血清淀粉酶的变化以及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 60例行ERCP患者,50例插管成功,成功率为83.33%(50/60).其中胆管、胰管均显影22例,胆管显影14例,胰管显影14例.预防组ERCP术后2、24 h血清淀粉酶分别为(227.3±62.9)、(292.4±39.6)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2±96.2)、(513.3±86.5)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1/30)比13.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AIDs可以减少胰液的分泌量和降低胰酶的浓度,能够有效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胃癌高发区农村居民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为探讨我国胃癌高发区农村成年居民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和分布规律。方法:以放射免疫学方法对赞皇县1504名30岁以上居民血清PGⅠ、PGⅡ和GAS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赞皇县居民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和GAS值变异范围非常大,明显偏离正态分布,其中位置分别为56.30μg/L,12.50μg/L、4.6和72.00pg/ml。男性居民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64.90μg/L,13.80μg /L、4.85)均明显高于女性居民(49.95μg/L,11.55μg/L、4.40;P均<0.0001),而男女居民血清GAS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同年龄组居民血清PGⅠ、PGⅡ水平有一定差异,但PGⅠ/PGⅡ比值差异不明显。结论:赞皇县农村成年居民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与GAS值明显偏离正态分布,血清PG水平有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一类临床常用的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的非类固醇药物,用于一般的解热镇痛和各类关节炎、肌肉风湿症的疼痛、发僵、肿胀和积液的治疗,临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0.
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ng drugs,NSAIDs)是全球处方中最常见的一类药物之一,1991年美国大约有70亿张NSAIDs处方,按人口统计,每1 000人中有278.6张处方;英国每年约有2 300万张这类药物的处方.在我国NSAIDs的消耗量也特别大,在药品生产中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的第2大类药物.NSAIDs主要用于肌关节炎的治疗,近数10年来,它又扩大到血栓的预防及肿瘤的防治中,并在新理论指导下,开发出副作用较小的新品种、新制剂.本文就本类药物较新的用法及新制剂、新品种的临床应用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非甾体抗炎药(NSAID)致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特征、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NASID所致间质性肾炎1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NSAID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只要及时停药,积极治疗,肾功能均恢复正常。而致慢性间质性肾炎者,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多需透析治疗。结论提高NSAID所致间质性肾炎的认识,对防止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衰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非简体抗炎药在临床中一直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线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以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为前列腺素,达到控制关节肿痛的目的,临床特点是起效快,可迅速减轻炎症性肿胀、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但此药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所以要注意用药的剂量与疗程,以提高该药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谢兆平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5)
糖皮质激素制剂是皮肤科应用最广泛的外用抗炎药,但由于多种不良反应以及停药后"反跳现象"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与前者作用机制不同,而且对皮肤结构及生理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可单独或与糖皮质激素制剂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机制。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8月~2008年7月收治的78例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分析其胃镜下表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临床表现等。结果78例患者中胃溃疡35例(占44.87%),十二指肠溃疡21例(占26.92%),复合溃疡5例(占6.41%),胃黏膜糜烂17例(占21.79%)胃溃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十二指肠溃疡。全部患者均行Hp检测,有8例为阳性(占10.26%),说明Hp的存在并未加剧NSAIDs相关件疾病的发生。78例患者中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47例(占60.26%),中青年患者31例(占39.74%),说明老年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结论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以胃溃疡多见,老年患者为主,常为无痛性,NSAlDs是消化性溃疡的独立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多数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由于其化学结构和抗炎机制与糖皮质激素甾体抗炎药(SAIDS)不同,故又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阿司匹林是这类药物的代表,故又将这类药物称为阿司匹林类药物。 相似文献
17.
杨晓巍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1,(3):24-25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tory drugs NSAID)是一类具有抗炎与镇痛作用的药物,一直作为关节炎的基础抗炎和止痛药物,尤其是骨关节炎(OA)和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然而,因应用NSAID治疗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成为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随着新一代环氧化酶-2特异性抑制剂的上市,使关节炎患者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对198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1周内是否服用NSAIDs分为NSAIDs组(86例),和非NSAIDs组(112例),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比较,NSAIDs组患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P <0.05),大便隐血阳性率高 (P <0.05) ;胃溃疡和复合性溃疡、溃疡≧1cm的情况更多见(P <0.05).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Hp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加强对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的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道产生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NSAIDs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2例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未服用NSAIDs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作对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超过60岁以上、伴有消化道溃疡史、心脑血管病史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消化道症状明显少于对照组;胃镜下观察,实验组胃粘膜损伤率较高,而胃、十二指肠溃疡率较低,相比对照组,以上各差异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既往消化道溃疡史、心脑血管病史等患者服用NSAIDs容易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用药时应当对带有相关危险因素患者提高警惕;该病发病症状不明显,胃粘膜损伤较多且严重,但明确病因后通常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