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各种病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组织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引发其他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PFD目前推荐定义为:任何有生殖道膨出症状的生殖道支持组织缺陷,膨出的最远端超出处女膜缘;此外任何有生殖道膨出症状的妇女,排除其他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及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护理中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旨在进一步提升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效果。方法于本院就诊并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筛选6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组者选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在接受治疗同时,对照组32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在常规基础上联合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康复治疗后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尿失禁及脏器脱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性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护理中应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效果理想,盆底功能及肌肉张力改善效果确切,可降低脏器脱垂及尿失禁发生率,提升患者性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诊治需要妇科、泌尿科和肛肠科等多学科的通力合作。本文总结女性盆底解剖的“可视化”研究、PFD的手术治疗、对盆底植入材料的再认识及再生医学的发展对盆底重建的意义,并阐述关于女性PFD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组由盆底支持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常见疾病有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尿失禁,大便失禁,便秘和阴道、子宫的脱垂。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和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和就诊率逐年增长,与此相应的治疗方法在不断改进,从而治疗效果也在不断的提高。近年来随着腹腔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盆底重建联合悬吊术用于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盆底肌肌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03月至2021年03月我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所采用的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和护士实施手术及围术期照护。对照组患者行子宫切除术联合悬吊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盆底重建术联合悬吊术治疗。联合手术组和盆底重建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随访观察至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行盆底肌电测试、盆底功能障碍问卷-20(PFDI-20)及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测评,并对上述指标行组间比较,收集整理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并行组间比较。结果 (1)两组患者PFDI-20评分、FSF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PFDI-20均较术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FSFI评分均较术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两组患者术前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6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治疗前进行三维超声检查,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影像学检查是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观察的有效影像学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为期2个疗程的治疗,手测盆底肌力显示,全部60例患者中,19例患者为Ⅲ级,15例患者为Ⅳ级,26例患者为Ⅴ级。结论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强度,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表现为盆腔器官膨出(POP)、压力性尿失禁(SUI)以及慢性盆腔疼痛(CPP)等主要病症。本文对其病理机制、诊断方法进行简要分析并深入探讨近几年来PFD的各种有效治疗方法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盆底功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2月诊断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43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孕周、体质量、年龄、孕产次匹配的健康孕妇50例为对照组,采用超声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分娩后静息状态及最大瓦尔萨瓦(Valsalva)状态的尿道内口、子宫宫颈最低点、直肠壶腹部至参考线(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距离及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膀胱后角等参数;比较两组最大Valsalva状态下的盆膈裂孔面积;比较两组子宫脱垂、肛提肌、肛门内外括约肌损伤、直肠膨出病例数。结果:观察组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lsalva状态下膀胱后角及盆膈裂孔面积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lsalva状态下尿道内口、子宫颈最低点、直肠壶腹部至参考线距离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肛提肌及肛门内外括约肌损伤、直肠膨出的病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8,P=0.006)。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5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 =62)和治疗组( n =63)。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高位骶韧带悬吊术,治疗组:采用盆底重建手术,使用 Gynecare Prolift 骨盆底修复系统。2组患者手术1个月后,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 Phe-nix USB4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尿管留置时间、分度指示点测量和肌电活动、肌力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观察2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评分(PFDI-20)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和尿管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肌电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提高( P <0.05),治疗组治疗后肌电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治疗后分度指示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肌力均优于治疗前( P <0.05)。2组治疗后 PFDI-20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治疗后 PFDI-20评分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盆底重建对Ⅲ、Ⅳ度脱垂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恢复时间短,复发率低,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有助于患者术后盆底组织肌力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临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过程中采用传统治疗方法与盆底重建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本文以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156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成立传统组和重建组,每组78例患者,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重建组采用盆底重建术进行治疗。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保留尿管时间上两组患者比较,治疗后重建组的指标均优于传统组,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组间比较,重建组的总有效高于传统组患者水平,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过程中,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盆底重建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安全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2.
补片在女性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补片在女性盆底重建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24例不同程度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应用补片进行盆底修补和重建。结果24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09min(80~135min),其中放置补片的时间平均为1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0ml(150~400ml)。术后发现2例补片侵蚀阴道黏膜,发生率8.33%,均为后壁补片。患者均无补片感染的情况发生。3例出现盆腔脏器脱垂复发,复发率12.5%。结论补片在女性盆底重建手术中,方法简单,操作容易,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在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某院就诊的6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尿失禁患者30例(A组),器官脱垂患者30例(B组),并选择30例同期进行诊断的非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均将体内大便及尿液排空,然后进行会阴超声检查。分别收集患者在缩肛、Valsalva以及静息状态下的盆底容积信息,得患者盆底的横断面声像图。结果:在缩肛以及Valsalva状态下,B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裂孔面积以及肛提肌左右支夹角等检查指标值均明显大于C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裂孔面积及肛提肌左右支夹角等检查指标值均明显高于C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超声能够动态观察患者的盆底肌肉受损情况,对于压力性尿失禁及器官脱垂具有较好的评估作用,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估提供了关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对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选取72例,包括40例尿失禁和32例器宫脱垂,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女性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进行盆底超声检测,并分析对比其盆底形态学观察指标.结果 在静息、缩肛及Valsalva状态下,尿失禁组[(16.15±5.71) cm2、(16.48±3.71)cm2、(18.40±6.12)cm]和器宫脱垂组[(16.42±3.75) cm2、(18.16±2.97) cm2、(24.15±4.31) cm2]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90±2.10)cm2、(14.67±2.53) cm2、(17.58±3.41)cm2)];其中Valsalva状态下前者M值[(6.15±0.71)cm、(6.04±0.67) c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59±0.70) 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盆底超声可有效反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结构,通过在不同状态下对盆底结构形态参数变化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产后PDF患者不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时机对盆底功能、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诊治的92例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开展研究,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于产后12~18周展开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于产后6~12周展开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盆底器官运动与角量参数变化的超声研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并能完成有效Valsalva运动的初产妇150例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会阴超声检查,并且在静息状态下获得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图像。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脱垂分为脱垂组与非脱垂组。参考盆腔器官脱垂Green分型法将患者分为GreenⅠ型组、GreenⅡ型组与GreenⅢ型组,比较各组静息状态下膀胱尿道后角(β角)、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水平线距离(BSD)、膀胱颈与耻骨联合中轴线的夹角(α角)等角度参数变化、动作状态下角度参数变化。结果脱垂组精细状态下与Valsalva运动状态α角,均高于非脱垂组(P<0.05);脱垂组精细状态下BSD,低于非脱垂组(P<0.05);脱垂组Valsalva运动状态BSD,高于非脱垂组(P<0.05);GreenⅠ型组精细状态下与Valsalva运动状态α角,均高于GreenⅡ型组、GreenⅢ型组(P<0.05);GreenⅠ型组精细状态下BSD,高于GreenⅠ型组(P<0.05);GreenⅠ型组Valsalva运动状态BSD,低于GreenⅠ型组(P<0.05)。结论将超声用于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效果理想,能反映器官脱垂患者器官运动及角量情况,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 diseases,PFD)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从而引起盆腔脏器移位,导致盆腔器官的位置和功能异常造成的一种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对患者及家庭、社会都有严重影响。PFD包括盆底器官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尿失禁(urinaryincontinence,UI),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产后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自然分娩产妇,根据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产妇产后给予单纯盆底康复锻炼治疗,研究组产妇产后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后盆底肌张力恢复情况、器官脱垂发生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盆底肌张力总恢复率97.5%高于对照组的75.0%,器官脱垂发生率7.5%低于对照组的25.0%,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使用盆底康复锻炼联合生物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帮助其恢复盆底肌张力,降低器官脱垂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补片的全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我院外科收治的79例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0例,应用采用补片的全盆底重建术;对照组29例,采取非手术治疗。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结果治疗组经全盆底重建术后未见复发;对照组9例复发。结论治疗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应用采用补片的全盆底重建术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3月~2013年10月间在本院行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两组,研究组62例尿失禁患者,观察组38例器官脱垂患者,同时选择40例非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对全部患者应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对三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可使患者肛提肌裂孔结构获得清晰显示,缩肛和静息状态下观察组和研究组患者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和肛提肌裂孔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行盆底超声检查能够使患者的盆底解剖结构获得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