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探讨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在本院行青光眼术后发生的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25例(27眼),进行早期综合药物治疗,包括散瞳、皮质类固醇滴眼、碳酸酐酶抑制剂滴眼和口服,甘露醇静脉滴注等,疗程结束后所有患者均进行结果评定,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早期均有轻度的角膜水肿,前房变浅或消失,眼压正常或升高。7眼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伴不同程度的前房渗出,2眼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经皮质类固醇及散瞳局部治疗1周后角膜透明:渗出及膜均吸收,前房反应消失,前房深度恢复正常。此外,治疗后的平均眼压(17.3±2.3)mmHg,与治疗前平均眼压(25.0±2.0)mmHg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早期综合药物治疗青光眼术后发生的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眼压均得到有效的控制,治疗成功后部分患者继续长期滴用睫状肌麻痹剂的措施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睫状环及前玻璃体切除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睫状环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5例 (6眼 )因抗青光眼手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而诱发的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 ,在以角膜缘为基底 4mm× 5mm的巩膜瓣下 ,切除 2 5mm× 3mm的巩膜壁 ,电凝巩膜床及暴露的睫状体 ,切除电凝后的睫状体。显微镜直视下 ,由表及里地切除前部玻璃体。使玻璃体腔经晶状体赤道部与后房及前房贯通。随访 3月~2年。结果  4眼眼压得到控制 (1 2~ 2 1mmHg) (1mmHg =0 1 33kPa) ;1眼眼压 8~ 1 0mmHg ;另 1眼波动在 2 4~2 8mmHg之间 ,使用噻吗心胺滴眼液能控制在 2 2mmHg以下。 5眼视力增加 ,最高达0 8,1眼出现并发白内障。结论 本手术既能有效控制眼压 ,又能保留透明晶状体 ,恢复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3年6月经我院治疗的14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首先采用药物治疗,治疗无效者及时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抽吸玻璃体水囊联合前房重建术4例4眼;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局部后囊切开术(对于人工晶状体眼采取晶状体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4例4眼。结果 经药物治疗后,6眼病情得到缓解,4眼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行玻璃体内水囊抽吸联合前房重建术;4眼在上述治疗无效基础上进一步手术治疗,其中3眼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局部后囊切开术,另1眼为白内障术后患者,行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3~6个月,术后眼压(16.378±4.308)mmHg(1kPa=7.5mmHg),与术前(36.539±2.73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房深度全部恢复正常且稳定(2.423±0.379)mm,与术前(0.613±0.18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术后发生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的阶梯式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治疗及其效果。方法对10例(10眼)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中的5眼行常规处理,另5眼常规处理无效,进行手术治疗。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并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10例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前房恢复,视力改善,眼压控制。结论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常规处理疗效欠佳者,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iu L  Wang T  Li Z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3):178-182,I010
目的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结合A超检查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以了解急性发作时睫状环阻滞的状况。方法 对27例(31只眼)抗青光眼术后发生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进行实时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与同一眼术前的超声生物显微镜影像进行对比观察;并以54只正常眼和72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作时,18只眼(58.1%)睫状体和晶体完全相贴,13只眼(41.9%)睫状体和晶体间有一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 先进行药物治疗,无效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包括人工晶状体取出术并前段玻璃休切除术、后囊切开术、后囊切开 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本组6例药物治疗1例,手术治疗5例。结果 本组6例经治疗后眼压均降至正常,症状消失,视力恢复均尚满意。结论 白内障术后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是由于睫状突与晶状体囊或玻璃体粘连引起房水逆向流动所致,具有典型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大多无效,药物治疗无效者上述手术方式可以解除睫状环阻滞而治愈。  相似文献   

7.
前部玻璃体切割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部玻璃体切割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解放军总医院眼科高鹰,马志中,李星星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是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严重的并发症,用一般的抗青光眼药物不能奏效。如处理不当,常导致失明[1]。我们曾遇到1例因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术后继发恶性青光眼的病例。经前...  相似文献   

8.
曹国凡  蒋沁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0):1977-1978
目的:探讨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疗效、安全性、术后并发症。方法: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7例7眼,应用可耐受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仍在30mmHg左右,行810nm激光经巩膜睫状体光凝。结果:患者7例治疗前平均眼压33.63±4.50mmHg,光凝后1wk平均眼压15.88±3.2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前平均视力0.16±0.11,光凝后1wk平均视力0.42±0.2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所有患者前房均在36h内逐渐恢复,1例患者术后前房稍许出血,治疗后好转。结论: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是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16例(19眼)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7例(8眼)进行散瞳、皮质类固醇、降眼压等药物治疗,9例(11眼)进行品状体超声乳化、前段玻璃体切除、后囊环形撕开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4例(5眼)经药物治疗前房恢复正常、眼压正常,12例(14眼)多联手术后均获得正常前房深度和眼压.结论 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是多机制混合存在的难治性青光眼,需采用药物及多联手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对8例(8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摘出晶状体,同时联合后囊撕除及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予以对症治疗。结果8例手术后,眼压得到控制,视力稳定,随诊6个月以上,眼压持续稳定,视力无明显降低。结论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一旦诊断明确,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及早采取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和极为关键的。手术的主要作用为建立前后房的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1.
由新英  王涛 《眼科》2012,21(1):43-4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为主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治疗模式的可行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滤过术后药物治疗无效合并有白内障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患者12例12眼。方法对所有患眼优先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必要时联合术中抽玻璃体水囊及房角分离术;无效者再行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或前部玻璃体切割术。除常规检查外,手术前及手术后2周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术后平均随访(15.8±5.2)个月。主要指标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视力变化。结果12眼中术前平均中央前房深度(0.38±0.17)mm,平均眼压(31.50±3.50)mmHg。5/12眼经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IOL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5/12眼又联合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术;2/12眼又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2周平均中央前房深度(2.31±0.37)mm;末次随访时平均眼压(14.60±4.80)mmHg;视力提高或不变。结论本文小样本的资料显示,药物治疗无效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病例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无效者依次行Nd:YAG激光晶状体囊膜、玻璃体前界膜切开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模式是可行的。(眼科,2012,21:43-46)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联合治疗方法并评介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08年10月经治的11例(11眼)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4例药物治疗;其余7例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对于青光眼手术后发生的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4例行前段玻璃体切除、前房形成、房角分离联合品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白内障摘出联合抗青光眼术后发生的3例,其中1例行部分晶状体后囊切开、玻璃体前界膜及前部玻璃体切除:另2例行人工晶状体摘出,后囊连续环行撕囊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其中1例摘出人工晶状体稳定半年后行人工晶状体二期植人。结果11例前房均恢复并保持良好,视力提高,平均眼压(15.3±2.7)mmHg,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是一种有多种因素造成的难治性青光眼,早期药物治疗有效,如药物治疗无效,需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眼的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激光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Nd:YAG激光行玻璃体前膜切开治疗19例(19眼)人工晶状体眼的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随访3~24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例(19眼)激光治疗后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前房深度明显加深,不需要药物治疗,随访期间眼压均在21mmHg以下。结论用Nd:YAG激光玻璃体切开治疗人工晶状体眼的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经保守治疗无效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和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11例(13眼)。随诊3—24个月,分析手术效果。结果11例(13眼)均一次手术成功,前房恢复正常,眼压全部控制在20mmHg以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和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抗青光术后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5年-2015年住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发生的11例(13眼)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结果男性8例,女性3例,单眼9例(9眼),双眼2例(4眼),年龄65-78岁,平均70岁,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3例(3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2例(2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6例(8眼),经滴用2%阿托品眼用凝胶、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服用醋甲唑胺片降低眼压等,非手术治疗6例(8眼),晶状体摘除联合联合玻璃体前界膜切开4例(4眼),眼前段玻璃体切割术1例(1眼)。结果:11例13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中经过及时的药物及手术治疗,均形成前房,眼压正常。视力:0.05 3例(3眼),0.1-0.2 5例(5眼),0.3-0.5 3例(5眼),取得较好效果。结论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临床治疗过程中,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正确处理,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冯桂强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112-2113
目的:探讨经睫状体平坦部晶状体切除合并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在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我院住院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患者11例11眼,采取经睫状体平坦部晶状体切除合并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结果:患者11例11眼术后,眼压得到控制,视力不同程度提高,随诊3mo以上(平均5mo)眼压持续稳定,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睫状体平坦部晶状体切除合并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联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发病情况、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眼药物治疗有效,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6眼,玻璃体水囊抽吸术6眼,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房角分离+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7眼。11眼行ND:YAG后囊切开。22眼前房均形成。眼压稳定。结论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是多种因素并存的难治性青光眼,经过早期、及时、准确的药物及手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带灌注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使用带灌注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27例(27眼).分析手术前、后视力和眼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随访3个月~1年,除1例高血压患者发生玻璃体积血,视力下降外,其余视力均有改善.全部病例术后前房加深,前房角开放.眼压下降,术前24~ 62 mm Hg,平均(36.36±9.52)mmHg,术后5~26 mm Hg,平均(16.36±5.76) mm Hg.结论 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睫状环阻塞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手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的特点、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43眼)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施行抗青光眼手术。术后观察滤过泡、前房、眼压及视力的变化。结果术后1月眼压控制≤21mmHg者35眼(81.40%,)局部用药方可控制者6眼(13、95%);术后1月视力提高者25眼(58.14%),保持不变者12眼(27.91%)。术中或术后未出现脉络膜上腔出血、视网膜出血或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行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的病例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以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20.
金怡轩  刘斐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325-1326
目的:对需行玻璃体手术且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进行眼内睫状突光凝术,观察术后眼压控制效果及手术安全性。 方法:回顾12例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分别继发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术后及眼外伤。本术式主要是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立即采用眼内光凝导管直接对睫状突进行光凝,直到睫状突出现白色萎缩或爆破音为止,曝光时间0.1~0.2ms,能量300~500mW。术后随访6mo,分别于术后1wk;1,6mo观察14只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眼压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本研究发现11眼眼压出现明显下降至正常范围之内。光凝术后1wk平均眼压为16.7±14.4mmHg,1mo为15.7±8.8mmHg,6mo为12.9±4.5mmHg,与治疗前(39.6±10.0mmHg)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3眼再次出现眼压升高,因其不具备再次玻璃体手术适应证而给予了经巩膜或内窥镜下睫状体突光凝术。随访期间患眼未出现眼内炎及眼球萎缩等并发症。 结论:眼内睫状突光凝与玻璃体手术同时进行,可同时处理原发疾病和青光眼。该术式可在直视下准确光凝睫状突,对治疗需要玻璃体切除术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