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不要"     
陬人 《家庭育儿》2006,(9):17-17
儿子刚满20个月,已经会叫“爸爸”、“妈妈”了,除此之外呢,儿子还会说一个字——“要”,带他到超市里去买东西,他总会指着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不住地冲我嘀咕“要要要”,带他到朋友家里去做客聊天,看到朋友家里的小饰物小玩具小摆设等,他会不动声响地拿起来玩,如果从他手里夺走,他又会在那里嘟噜“要要要”,即便是在花园或者路边散步,看到人家陌生人手里拿着的东西,儿子也会“要要要”,所有这些倘若有一项不能满足他“要”的要求,他就会大哭大闹的。  相似文献   

2.
邻家的孩子在背完《愚公移山》后,问妈妈:“愚公干吗要搬山呀?”妈妈回答:“大山挡在他家的门口.走路得绕很大的弯,搬走了大山,子子孙孙就可以走直路了。”孩子奇怪地问:“那他干吗不搬家呀?”妈妈赶紧说:“可别到外面瞎说去.‘愚公移山’是伟人号召的。”  相似文献   

3.
冀秋池 《家庭育儿》2006,(10):21-21
晚上,依依兴奋地跟妈妈说:“妈妈,我要跟班上的阳阳结婚。”依依这突如其来的宣布让妈妈大吃一惊,问道:“为什么呀?”依依说:“阳阳总跟我一起玩,他还会拉小提琴,好棒哦。”依依的告白让妈妈不知如何回答,也不知是该制止还是该放任。“恋爱”,只是不恰当的“翻版”当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回到家突然宣布他(她)的“结婚计划”,或因为棘手的“爱情”问题向你发出求救信号时,相信不少年轻妈妈或许会吃惊得大跌眼镜,痛斥孩子“别胡说八道”,甚至为这么小的孩子会对与“性”如此密切相关的事  相似文献   

4.
肖峰 《健康博览》2006,(9):50-51
“肖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高中时期的我,是一个很内向的学生,我的朋友也只是身边的几个,在家,在学校,我都是一个很少要言语的人,对于怎样搞好人际关系,我几乎是一窍不通。  相似文献   

5.
刘新 《大众健康》2004,(3):12-12
不错,人们是愈来愈长寿了。倒退几十年,60多岁的人离开人世,人们或许会说,“真是长寿了”。而如今,这样岁数的人不幸夭折,那绝谈不上是高寿,甚至会用“英年早逝”来形容他们。现今的人,吃得好了,住得好了,凡事都讲个科学养生。一旦得了病,也不在家硬扛,到了医院,又是打针,又是吃药,抢救的医疗设备又先进,那人能不长寿吗?  相似文献   

6.
李楠 《家庭育儿》2011,(6):32-34
刚躺下不久,身边的小宝宝就开始哼哼唧卿要吃奶.妈妈一夜的睡眠就这样被扯成了碎片。该不该给宝宝吃夜奶?吃几遍比较好?多大可以戒掉……关于夜奶,您一定有很多想知道的问题。希望看完下面的12个解答后,您能从容对待夜晚不忘贪吃的“小馋猫”。  相似文献   

7.
爱华 《家庭育儿》2006,(4):26-26
宝贝的智力发育除了与先天因素相关外,还与出生后是否能给大脑提供足够的营养密切相关。因此,妈妈要想宝贝健康聪明,首先自己要变得聪明起来,在对宝宝的养育上要尽量谱好如下“七部曲”。坚持母乳喂养时下,有些新妈妈生产后为了保持优美的胸部,不给婴儿喂母乳,而是采取其他方法喂养,其实,这种做法对宝贝的智力发育是十分不利的。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以母乳喂养的宝贝除了抵抗力较强不容易生病外,还具有增加婴儿智能的功效。这是因为,母乳中所含的牛磺酸既可促进脑细胞增殖,又可促进神经细胞网络形成及延长神经细胞存活时间,因此,它在婴儿大脑的发育进  相似文献   

8.
李东 《健康人生》2005,(5):19-19
家长们总是期望儿女在外活泼伶俐,在家温文有礼。然而不少家长却发现,孩子在家是胆大妄为,一出门却蔫了。  相似文献   

9.
湖南蓝女士问:儿子一岁多,刚学会走路不久,就像个摇摆的"小企鹅",可爱极了。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室外,也不论是垃圾袋还是马桶,他都是这儿摸摸,那儿碰碰,一刻也闲不得。于是,妈妈嘴里就要不停地说着"别动"、"不行"。只是无数次的重复让你心烦意乱,孩子却依然故我。我该怎样让这么大的孩子明白"不许"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上周陪筝阳老学画画的时候,和几个要好的妈妈一起聊到了孩子的家、园表现。筝阳在家里表现很活跃,但是在幼儿园里却不太喜欢表现自己,相对很安静。另外一个妈妈遇到的问题是,他象孩子在幼儿园里很听话,回到家却变成“小霸王”。  相似文献   

11.
教育Q&A     
正1岁的宝宝特别黏妈妈,黏到有时妈妈都不能上厕所、吃饭等,只要离开她的视线就哭着找妈妈,还要让妈妈抱着才踏实,放下也要哭闹,这怎么办才好昵?A妈妈不用过于担心,婴儿1岁以前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以后逐渐意识到自己和妈妈是分开的两个人时,心理上还不能与妈妈分离,这个阶段出现分离焦虑是正常的。适当引导可以改善孩子的情绪。①妈妈要接纳他的焦虑、恐惧情绪,用"妈妈在""妈妈来了"等话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②尽可能  相似文献   

12.
奇奇爸的烦恼奇奇爸爸今天难得准时下班。回到家,看到儿子正在客厅专心致志玩积木,于是,兴致勃勃地想陪他玩。没想到当爸爸拿起积木,奇奇却马上抢走,并大叫:“这是我的!”“爸爸陪你玩啊!”爸爸解释着。奇奇说:“不要。”爸爸平常工作忙碌,早上儿子还没醒来就出门,回到家时儿子也已经睡着了。渐渐地,奇奇对爸爸似乎有点冷漠,不论做什么只要妈妈陪,爸爸一参与,奇奇都会拒绝甚至哭闹,令爸爸深感挫折……  相似文献   

13.
热点事件: 李秀勤本是个性格开朗、身体健壮的农妇,却被有关部门误诊为“艾滋病”。 2009年7月,杨自辉鼓动妻子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检查血液,结果“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呈阴性,医生告诉他们“没得艾滋病”。从医院回来后,李秀勤家红色的大门每天都大敞着,丈夫杨自辉还把医院的诊断证明复印后贴到大门口。她盼望村里人走进来,可几乎没有。村里人似乎都在回避着她。凡红白喜事,只要她出现,就没有人和她坐一桌吃饭。她想抱抱别人家的孩子,大人仍是一把拽开。  相似文献   

14.
“东东,马上洗好手来吃饭!”“东东,把玩具收拾好去写作业!”“东东,你怎么还没动,妈妈在跟你说话你到底有没有在听呀!”这样类似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东东和妈妈之间上演。妈妈带东东做听力测试,得到的结果总是听力正常,但东东在学校及家里的表现,却常常是没有听到其他人说话一样,总是要他人多次提醒才会注意到别人在跟他说话,内容也常常只听到部分,需要重复说许多次才能够听懂。原来东东在听知觉的整合上出了问题,才会出现这样的表现。而患有听觉障碍的孩子则经常被认为是不专心、心不在焉等等。  相似文献   

15.
退休后的"额外人生"日本男子的平均寿命是77岁,比1970年时增长了8岁,而女人的平均寿命增长了10岁,达到84岁。尽管平均寿命增长了,但退休年龄却和从前一样还是60岁。这样,成百万的日本人在退休后还有20年甚至更长的空闲时间。以前,这一段"额外人生"要由子女或是自己工作时的积蓄提供保障;现在,老人生活观念变了,退休后并不在家闲着,他们常常寻找一个新职业,既充实生活,又能继续挣钱。  相似文献   

16.
不要命     
有个人留客人在家吃饭,桌上的几个菜都是豆腐。主人一边吃一边对客人说:“豆腐就象是我的命一样,我觉得任何别的菜,味道都没有它好。”过了些天客人回请他。客人记得他特别喜欢吃豆腐,便在肉里鱼里都加了豆腐。可是吃饭时那人却  相似文献   

17.
Joyce 《家庭育儿》2007,(10):42-43
妈妈们可能万万没有预料到奖惩的大权还会落到宝宝的手中,而且宝宝还通常不按常理出牌,他们讲的不是奖勤罚懒,而是奖"懒"罚"勤",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听点点妈妈慢慢为你道来。点点妈妈的苦恼我是个自以为是的"勤快"妈妈。儿子还未出生,我就开始了我的育儿计划:搞音乐胎教,每日对着肚子  相似文献   

18.
白莲 《家庭育儿》2007,(7):22-23
专家建议吃饭的时候最好心情比较平静,不适宜过度悲伤或过度兴奋,我们最好给孩子创造一个平和的进餐氛围。这位妈妈采取的补偿措施可圈可点,她能够及时改正自己对女儿的错误教育方式,并积极地做出努力来弥补,让我们感受到了她深深的爱女之情,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9.
老李是初三(2)的班主任,最近几个月来,一直加紧为同学们复习,准备迎接中考。他常常废寝忘食,可接下来的颈痛却让他痛苦不堪。颈部疼痛不适越来越重,常常在夜间痛醒,白天稍稍好转。爱人劝他到医院看病时,他总是用“老颈椎病了,没有什么大不了,过几天就会好”来敷衍。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终于有一天,他因为颈部疼痛、上肢麻木来到医院的按摩科。医生检查后,认为老李患的是“颈椎病”,需要进行按摩和牵引治疗。经半个月治疗,老李觉得颈部疼痛有好转,上肢麻木也有所改善,就擅自终止治疗,回到学校又继续忙碌起来。不久,老李的颈痛再次发作,…  相似文献   

20.
俊芝 《家庭育儿》2007,(7):11-11
面对可爱的小宝贝,做妈妈的有谁会不想亲亲他的小脸蛋呢?然而有时妈妈是想亲却不能亲呀,瞧,宝宝的小嘴边正挂着黏黏的、湿湿的、长长的口水呢。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