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忠军  周家杰  沈昊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4):1753-1759
背景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其所引起的尿源性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率的逐年升高,术后不合理用药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率,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 探讨肾盂尿和结石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预防PCNL后发生尿脓毒血症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实施PCNL的940例患者的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和结石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这三种标本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根据术中肾盂尿及结石标本的药敏试验结果,筛选出敏感性最高的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收集2018年10-12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实施PCNL的100例术前中段尿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的上尿路结石患者,根据术中/术后是否使用针对肾盂尿和结石细菌培养敏感的抗生素,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均使用中段尿培养和药敏结果显示的敏感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试验组:术前使用中段尿培养和药敏结果显示的敏感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术中/术后使用对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敏感的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PCNL后1周尿脓毒血症发生率。结果 940例患者中,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171例,术中肾盂尿培养阳性210例,结石培养阳性182例。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出的菌种多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术前中段尿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试验中,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和米诺环素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而在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试验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在术前中段尿培养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中,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而在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的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均低于术前中段尿(P<0.01);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米诺环素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均低于术前中段尿(P<0.01);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1周尿脓毒血症发生率为26.0%(13/50),试验组为10.0%(5/50)。对照组术后1周尿脓毒血症的发生风险高于试验组〔相对危险度(RR)=2.600,95%CI(1.002,6.750),P<0.05〕。结论 使用对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敏感的抗生素能够降低PCNL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率。在PCNL中,应常规进行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膳食因素、24h尿pH和出入水量在不同类型尿结石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72例经泌尿外科手术或体外震波碎石(ESWL)后排出的尿结石标本;对照选自同一医院内科住院无尿结石的30例患者。尿结石标本经红外光谱议鉴定结石成分,确定结石类型;以封闭式问卷,专门调查员询问病例与对照组的饮食习惯,被调查者自我评价日常生活中常吃或不常吃的饮食,检测24h尿pH和出入水量。运用SPSS13.0软件,对检测及问卷调查结果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一水草酸钙结石最多,占38.0%;草酸钙结石和合草酸钙结石占结石总数的78.0%。4种不同类型尿结石的主要危因素:92.9%的一水草酸钙(COM)结石患者常吃动物蛋白,85.7%的患者24h尿pH低于6.0(P〈0.01);90.0%的一水草酸钙+磷酸三钙结石患者常吃动物蛋白(P〈0.01);100%的尿酸结石患者常吃动物蛋白,24h尿pH低于6.0(P〈0.01);二水草酸钙(COD)结石患者少吃西红柿、芹菜,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长期大量吃动物蛋白,24h尿pH低于6.0,饮水量低于1500mL/d是尿石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处理上尿路结石所致急性肾衰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输尿管硬镜取石及气压弹道碎石联合治疗输尿管结石,解除输尿管梗阻、改善肾功能。结果:53例中,双侧上尿路结石所致急性肾衰37例;弧肾合并输尿管结石11例;一侧肾萎缩,对侧输尿管结石5例,多发性输尿管结石7例;输尿管阴性结石11例。患少尿或无尿时间为0.5-9天,BUN11.5-42.7mmol/L,血肌酐180-1850umol/L。输尿管镜取石及碎石及碎石治疗输尿管单发结石46例,成功38例(82.6%),治疗多发性结石7例,成功5例(71.4%),总成功率为81.1%。9例阴性结石被取出或击碎,结论:输尿管镜取石及碎石能迅速有效地处理上尿路结石梗阻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安全,快速,创伤小,效果好的特点,且同时可诊断及治疗输尿管阴性结石。  相似文献   

4.
李园 《基层医学论坛》2016,(29):4063-4064
目的:探讨治疗性应用抗生素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防治效果。方法入选的100例肾结石患者(均为鹿角形结石)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实施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组在术前3 d应用头孢他啶或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术前1 h应用头孢他啶或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对照组术前1 h应用头孢他啶或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观察2组患者手术时间、肾盂内压力、血红蛋白含量、结石清除率、菌尿发生率、发热率。结果2组手术时间、肾盂内压力、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菌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热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3 d治疗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感染发生,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1输尿管结石的形成:输尿管位于腹膜后,为一由肌肉黏膜所组成的长管状结构,全长约25~30cm。具有上、中、下3个生理性狭窄:。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第1狭窄),输尿管跨越髂血管处(第2狭窄),输尿管膀胱壁内段(第3狭窄)。这些狭窄处的管径平均仅2~3mm,输尿管结石最易于在这些生理性狭窄处停留或嵌顿。如果输尿管结石没有顺利排出,则可能在停留部位发生嵌顿甚至逐渐“长大”,导致结石部位输尿管内壁损伤出血及以上部位输尿管和肾积水,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如肾绞痛、血尿等。2输尿管结石的超声诊断标准:输尿管结石的典型声像图表现:(1)输尿管腔内出现团块状或斑点状强回声,其后伴声影。部位多位于输尿管生理性狭窄处。(2)强回声团界限清晰,形态规则。(3)强回声团以上的输尿管积水扩张,可波及到同侧肾盂、肾盏。(4)完全性梗阻时患侧输尿管开口处无喷尿现象。(5)无输尿管积水的结石,需确定结石在输尿管腔内,应排除输尿管以外的病变。(6)CDFI部分结石周边或后方可见五彩镶嵌的多普勒快闪伪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操作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榆尿管结石255例。结果一次性结石粉碎率91%(232/255),3个月结石排净率为100%;术中发生输尿管穿孔3例,发生率为1.2%(3/255),4例(1.5%)改开放手术,(2例结石远端严重狭窄输尿管镜无法插入,2例输尿管向内侧开口)。术后近期并发症:术后腰疼发热5例(2%),未发现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可作为治疗男性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及女性全程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袁萍 《当代医学》2014,(24):40-40
目的 探讨婴儿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病因。方法 总结新疆巴州人民医院22例婴儿泌尿系结石的临床资料,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本组男20例(91%),女2例(9%);维吾尔族18例(82%),汉族4例(18%);上尿路结石14例(63.6%),临床主要表现无尿、血尿;下尿路结石8例(36.4%),均为男婴,临床以烦躁、排尿困难、尿中断为主要表现;8例肾功能减退(36%),均为上尿路结石。结石检出率腹部B超82%,腹部平片9%,CT 9%。结论 新疆南疆地区婴儿泌尿系结石有明显的种群特征,可早期形成及发病,以男婴多见,无尿、排尿困难和血尿是其主要表现,其病因尚待进一步研究,腹部B超是泌尿系结石最简便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前,儿童特发性高钙尿症(IH)越来越受到重视,并认为与泌尿系结石有密切关系.广东为泌尿系结石的高发地区.然而,国内罕有关于泌尿系结石与IH关系的报道.我们观察了21例泌尿系结石患儿IH并发率以初步探讨二者间的关系.临床资料一、患儿组:自1985年1月至1993年9月在我院确诊为泌尿系结石64例、随机抽查其中21例进行随诊.对例中男18例,女3例.发病年龄从4今月至11岁.结石部位:在肾盏4例;输尿管6例;膀优3例;尿道3例;肾盏十输尿管2例;肾盏十膀脱1例;膀跳十尿道3例、16例做手术去石,其中11例做过尿石成份分析,草酸钙十磷…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2年8月至1994年8月,共收治尿结石病人36例,均常规采用Hammertein法进行尿石化学定性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其中上尿路结石32例,下尿路结石4例。上尿路结石中单侧25例,双侧7例。总共结石43块。手术取石12块;自行排石17块,共取得结石标本29块(67%)。1.2标本处理及预试:首先将结石标本洗净血污、残尿等。用滤纸擦拭放在室温干燥;测结石重量、大小,观察外形、颜色;摄X线片;大体观察其结构及不同部位成份,显影佳者为钙、镁结石。剖开结石,按其外层、内层、核心三部位取材供试验。如果结石较小,构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疆南部维吾尔族结石成分与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分析177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及完整血生化及24h尿分析结果。结果:草酸钙结石135例(76.3%),感染性结石2例(1.1%),尿酸结石24例(13.6%),磷酸盐结石14例(7.9%),胱氨酸结石2例(1.1%)。24h尿分析结果患者中代谢异常129例(72.9%),其中高钙尿症40例(22.6%),高尿酸尿症62例(35.0%),高草酸尿症43例(24.3%),高尿磷71例(40.1%),低枸橼酸尿症117例(66.1%),低尿镁症59例(33.3%),24h尿量〈2000ml者124例(70.1%),高胱氨酸尿症2例(1.1%)。结论:结石与多种代谢异常关系密切;确定结石成分及患者的代谢评价对泌尿系结石的成因、治疗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孤立肾上尿路结石梗阻并发急性肾衰的病例在临床上少见,我院从1986年10月至1996年6月抢救治疗11例患者,均获痊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28-60岁。肾输尿管多发性结石5例,输尿管结石6例。先天性孤立肾2例(均为女性,1例右肾,1例左肾缺如),一侧肾切除4例,一侧无功能肾5例(2例为肾取石术后肾萎缩,1例为输尿管结石梗阻致巨大肾积水、肾皮质变薄无功能,1例为肾结核钙化,1例为肾动脉狭窄致肾萎缩无功能)。1.2临床表现:本组11例就诊时均无尿,无尿时间为2-9天;无尿前有尿路刺激症状6例…  相似文献   

12.
临床表现 大部分三聚氰胺致泌尿系结石患儿无临床症状,少部分患儿可出现哭闹、呕吐、血尿、少尿、无尿等症状,可发现尿液浑浊或在患儿尿液中有沙粒样结石排出,男性多于女性.英国曾对121名肾结石儿童进行研究,发现男女比例为2.1:1[1],可能是由于男性患儿尿道较女性狭长,结石不易排出.由于大部分患者为婴幼儿,无法表达主观意愿和感受,常表现为哭闹不安、躁动,排尿时由于结石阻塞尿路或结石处于移动状态,故哭闹、烦躁尤为明显,还可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可伴恶心、呕吐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例1]男,38岁。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原反复发作10年,于1989年7月22日入院。体检:血压14/skPa(105/60mmHg),心、肺(一),腹软,肝脾未触及。二侧肾区无叩击痛,尿道外口狭小。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尿常规红细胞(抖),新鲜晨尿找癌细胞(一),血尿素氮8.4mmol/L。B超示:二肾结石,左肾盂癌,肾积水。尿路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示:二肾多发性结石;右肾上盏扩张;左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结石伴肾积水。临床诊断:二肾多发性结石,右肾上盏扩张;左肾积水、肾盂癌待排除。8月10日子硬膜外麻醉下行原位肾切开取石术,取出大小不等结石29…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正常人和尿石症患者尿液中凝血酶原片段1(UPTF1)在含量及其与草酸钙晶体的结合能力,以探讨UPTF1含量或功能异常与草酸结石形成的关系,用ELISA法检测正常人和尿石症患者24h尿液、用过饱和结晶法制备的晶体表面结合物质和结石基质中UPTF1的含量。结果发现尿石症患者尿液中能与草酸钙结合的UPTF1的浓度及其在24h尿中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组;UPTF1普遍存在于含钙结石中。结果表明:尿石症患者尿液中抑制结石形成的UPTF1明显减少可能是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泌尿系统结石是常见病,多发病。男性发病多余女性,多发于青壮年。结石一般在肾中生成即为肾结石,较小的肾结石一经掉人输尿管则输尿管结石,再自下排入膀胱或尿道,便称之为膀胱结石或尿道结石。病因病理:结石形成病因十分复杂。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和职业与结石的形成相关。西医泌尿系统结石属中医“淋证”,“石淋”“血淋”等范畴。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很多。早在《金贵要略》中就已描写了本病的临床表现:“淋之为病,小便如栗状,小便弦急,痛引脐中。”并认为是由于“热在下焦”所致。《诸病源候论》提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湿热之邪蕴结于下焦,膀胱气化不利,以至小便淋沥涩痛,若湿热久蕴,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为砂石,是为石淋。若湿热伤及血络,迫血妄行,随尿排出,是为血淋。久淋不愈,湿热耗伤正气,或年老体衰,久病体虚,劳累过度等均可导致脾肾两虚。肾虚则元气不固,脾虚则中气下陷,因而小便淋沥不已。泌尿系结石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和血尿,极少数病人可长期无自觉症状,待出现肾积水或感染时才被发现。(一)疼痛:大部分患者出现腰痛或腹部疼痛。较大的结石,多为患侧腰部钝痛或隐痛,常在活动后加剧;较小的结石,可引起平滑肌痉挛而出现绞痛,这种绞痛常发病急,疼痛剧烈,如刀割样,沿患侧输尿管向下放射至至腹部、外阴部和大腿内侧放射。(二)血尿:由于结石直接损伤肾和输尿管的粘膜,常在剧痛后出现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血尿的严重程度与损伤程度有关。(三)结石梗阻可引起肾积水等。  相似文献   

16.
王勇 《实用医技》2007,14(36):4960-4961
目的:分析输尿管结石的超声影像特征,探讨结石位置、大小与肾盂积水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96例输尿管结石超声影像表现及确诊情况。结果:输尿管结石典型的超声表现是致密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有205例(69.26%)合并肾盂积水;上、中、下段结石合并肾盂积水发生率依次是84.07%、66.15%和56.78%(P〈0.01),各段结石合并积水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结石大小密切相关(P〈0.01)。结论:超声是诊断输尿管结石简便、准确、有效的检测手段,输尿管结石常合并肾盂积水,通过对肾盂积水程度的判断,可初步估计输尿管结石的部位和大小。  相似文献   

17.
古军 《海南医学》1998,(2):115-116
上尿路结石井发尿毒症临床上治疗较困难,不仅要处理尿毒症所带来的紧急问题,更要考虑如何保存肾功能,避免长期血液透析。本院自1989年至1996年共治疗1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年龄与性别。15例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6—69岁,平均48岁。1.2结石分布情况。15例中双侧上尿路结石10例,一例上尿路结石对侧肾无功能5例。结石分布情况为:(1)双肾多发性结石;(2)一例肾结石(单发或多发),同侧输输尿管结石,对侧输尿管结石;(3)双输尿管结石;(4)单侧输尿管结石,对例肾无功能。15例均作B超检查显示双肾均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下,置入膀胱镜(F22.5)、输尿管镜(9.5F硬镜或11F软镜)、肾镜(F11)。在操作腔道置入激光传导光纤碎石。激光设置功率为0.8~1.2J/8~10Hz。术后输尿管内常规放置双J管、肾周引流管。合并前列腺增生症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出术(TUVP)或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LIP)治疗。结果结石粉碎率为97.8%(265/271)。有1例患者并输尿管穿孔破裂行局部引流及留置双“J”管后痊愈,29例患者术后出现肉眼血尿,多为经皮肾碎石患者(25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患者术后结石排净时间:肾结石3~10d,平均3.26d;输尿管结石1~7d,平均2.12d;膀胱结石1~5d,平均2.35d。术后患者平均住院天数2.68(1~7)d。结论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安全有效,可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医疗费用,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尿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与螺旋CT泌尿系成像(Spiral CT Urography,SCTU)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两者的优缺点。方法 24例输尿管病变中,结石9例,肿瘤5例,狭窄9例,畸形1例,均行MRU与SCTU检查。结果 (1)9例结石MR重T2成像上示梗阻端以上肾盂、输尿管扩张,结石呈低或无信号,上方有环状高信号;SCTU图像上,8例阴性结石和1例阳性结石可见其位置、形态、大小及扩张的肾盂、输尿管。(5)5例输尿肿瘤MRU示局部软组织信号强度不等,SCTU示局部管腔内对比剂变细或突然中断、管壁不光整。9例狭窄包括4例炎症性狭窄和5例医源性狭窄,MRU示梗阻端呈悬针样改变,SCTU示狭窄部位管腔逐渐变细、管腔无明显增厚。(3)1例畸形示右侧输尿管下端与对侧输尿管并行,末端有巨大囊肿形成。结论 (1)与普通CT与静脉泌尿系造影IVU相比,螺旋CT与SCTU技术可进行容积扫描,不易遗漏病变,尤其是较小结石,可任意方向旋转观察,最大限度清晰地显示病变。(2)MRU不需造影剂,没有碘造影剂过敏及暴露于放射线的危险,特别适用于肾功能不良者以及儿童、孕妇、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0.
肝内胆管结石的CT诊断及与超声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82例肝内胆管蛄石的CT征象进行分析,并与超声对照。结果(1)CT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准确率达98.8%;(2)因结石的密度不同可分为4类,即高密度、软组织密度、低密度和混杂密度结石;(3)肝内胆管扩张以局限性柱状或/和囊状扩张为特征;(4)CT可准确显示和诊断其合并症。结论 CT是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诊断手段,其诊断准确性特别是对其合并症的诊断优于超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