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韩晶  胡兆秋  谢晖  王萍 《中国保健》2009,(21):834-835
目的:探讨利用动态监测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S)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方法,评价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变化。方法:分别对36例哮喘急性发作组、32例哮喘治疗缓解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痰的诱导;诱导痰细胞学分类和上清液中ECP的测定。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EOS数量、ECP测定值明显高于哮喘治疗缓解组、健康对照组(P〈0.01);健康对照组EOS、Neu数量、ECP测定值明显低于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治疗缓解组(P〈0.01);哮喘治疗缓解组EOS数量、ECP测定值明显低于哮喘急性发作组,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治疗缓解组与哮喘急性发作组Neu数量无明显差异性。结论:临床上连续监测患者诱导痰EOS和ECP变化,有助于预测哮喘病情的波动情况,针对病情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周安华 《工企医刊》1995,8(1):10-11
体外反搏(Externai Counter Pulsation)简称ECP,是辅助循环装置之一,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等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我院应用 ECP 治疗1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4例缺血性脑心管病患者,诊断均按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标准执行~(〔1〕)。并以 ECP 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而选定。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55—60岁  相似文献   

3.
<正>体外反搏(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CP)属于无创性、机械性辅助循环装置,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已有17年历史,临床疗效确切.国内外报道甚多,但体外反搏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lschemia,SMI)的疗效研究报道尚少.为此,作者对36例有SMI发作的冠心病患者进行ECP治疗,旨在探讨ECP对SMI的治疗价值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桑麻合剂治疗儿童风热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风热咳嗽辨证的患儿12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2例)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采用桑麻合剂治疗,经1个疗程(1周)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77.6%(45/58),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6.8%(60/62),两组患儿间临床疗效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2=10.087,p=0.001)。两组患儿治疗前外周血EOS、ECP指标相似,经1个疗程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儿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患儿治疗后EOS、ECP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桑麻合剂治疗儿童风热咳嗽临床疗效良好,其作用可能与降低外周血EOS、ECP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对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呼吸科门诊及病房就诊的处于发作期的哮喘患者120例,按照其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维持治疗4周;试验组患者给予氨溴索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并维持治疗4周。于治疗前检测两组患者IL-4、白细胞介素13(IL-13)、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及ECP、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并于治疗结束后复查以上各项指标,同时比较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4及IL-13水平及ECP、EOS及IgE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IFN-γ与治疗前相比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IL-4、IL-13水平较低,IFN-γ水平较高;ECP、EOS及IgE水平较低;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能够降低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IL-4及EC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辣椒素治疗变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变态反应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3年9月—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变应性鼻炎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辣椒素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且对治疗前后的SP含量,血清TIgE、SIgE、ECP的水平,以及鼻分泌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35例患者中,显效24例(68.57%)。有效8例(22.85%),无效3例(8.57%),总有效率91.43%。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患者的SP含量,血清中TIgE、SIgE、ECP水平,以及鼻分析量均显著下降,并且两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辣椒素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抑制SP物质释放、降低鼻分泌量和血清TIgE、SIgE、ECP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体外反搏(ECP)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远期效果,我们对1994~1998年曾在我科住院患者(包括用ECP治疗和未用ECP治疗者)60例进行了随访,获得随访者55例(91.7%),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获得随访者55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8例、27例。 治疗组男20例,女8例。年龄38~70岁,平均59岁。其中颈内动脉型20例,椎—基底动脉型8例。住院日数30~40 d,平  相似文献   

8.
<正>本实验利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仪,对在本院作体外反搏(ECP)治疗的40名病人,在ECP治疗前、中、后,测定了舌尖血流量.结果表明:ECP治疗前与治疗中舌尖血流量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水平,探讨ECP变化与COPD的关系,及其在COPD发展中的意义和诊断治疗价值。方法采用UniCAP100全自动荧光酶免疫检测系统,分别对26例患者进行血清ECP检测,并与对照组36例相比较分析。结果 COPD患者血清EC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08,P<0.05)。结论血清ECP水平能反映COPD气道炎症,监测ECP水平对于COPD诊断、评价抗炎治疗的效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体外反搏(ECP)是一种较理想的无创伤性的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方法。近10余年来,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由于ECP能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推团可能也可改善心肌和传导柬的血供和代谢过程。于是.我院应用ECP治疗64例病毒性心肌炎(VMC),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三.病例选择和分组反搏组和单用药物组病例均为内科病房或门诊病人,VMC的诊断采用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会议拟定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所参考标准.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ECP组64例,男34例.女30例.年龄21…  相似文献   

11.
<正>体外反博(ECP)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机械辅助循环装置.近十多年来,在临床用于治疗心、脑、肾、耳、眼以及四肢缺血性疾病均有明显的疗效,ECP技术用于消除运动性疲劳,加速体能恢复,已逐渐被运动医学同仁所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舒利迭吸入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表达和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祛痰、补液、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气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ECP、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及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喘息、咳嗽、咯痰、胸闷及哮鸣音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FVC、FEV1及PEF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EC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6 min步行距离、肺功能指标、ECP、IL-6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8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利迭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降低患者痰中ECP、IL-6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总结我院1988年7月以来体外反搏(ECP)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8例五年随访情况,并对52例ECP并用药物治疗与54例单用药物治疗的病例对比观察.108例中年龄41~74岁,平均年龄为55.1±8.6岁.ECP并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难治性青光眼临床治疗成功率低,眼压控制难度大,随着患者病情不断进展,视功能会受到持续性损害,甚至失明。为提高难治性青光眼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主要探究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镜睫状体激光光凝(endoscopic photocoagulacation,ECP)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2013-02-16-2016-02-16在新汶矿业集团协庄煤矿医院确诊为难治性青光眼的患者79例(79只眼)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采取玻璃体切割联合ECP治疗,术后对患者展开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眼压改善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眼压均值为(19.27±5.30)mm Hg,低于术前的(22.79±5.3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2 7,P0.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取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ECP可降低眼压,且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IL-32、ECP和IL-1水平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儿童哮喘症提供依据。方法哮喘症患儿74例(男50例、女24例),平均年龄(4.1±1.6)岁,分为急性发作组32例、治疗3个月组19例和治疗6个月组23例;正常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3.98±1.46)岁。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非抗凝静脉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IL-32、ECP和IL-1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1)急性发作组、治疗3个月组ECP水平显著升高(t=13.926、4.333,P均0.01),治疗6个月组ECP水平恢复正常(t=1.653,P0.05);(2)急性发作组、治疗3个月组和治疗6个月组IL-32水平均显著升高(t=12.474、7.734、5.084,P均0.01);(3)急性发作组、治疗3个月组IL-1水平均显著升高(t=5.523、P0.05,t=2.345、P0.05),治疗6个月组IL-1水平恢复正常(t=0.515,P0.05)。急性发作组、治疗3个月组和治疗6个月组间ECP、IL-32和IL-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2.275、46.366和14.271,P均0.01)。随着治疗周期增加:(1)ECP和IL-32水平均逐渐降低(q=20.830、15.050和4.307,P均0.05;q=13.211、8.252和3.940,P均0.05);(2)急性发作组IL-1水平显著高于治疗3个月组和治疗6个月组(q=7.221、4.893,P均0.05),治疗3个月组IL-1水平略高于治疗6个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796,P0.05)。结论血清IL-32、ECP和IL-1水平与儿童哮喘的发生发展有关,IL-32、ECP和IL-1可以作为评估儿童哮喘治疗效果和预防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进一步探讨体外反搏(ECP)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理,我们观察了23例冠心病患者ECP前、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的变化,并与非反搏治疗的14例作对照,差异有非常显着的意义.推测血氧分区的提高可能是ECP治疗冠心病获得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诱导痰ECP检测用于哮喘患儿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2例,按照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情况分为哮喘缓解组、轻度间歇组、中重度组,同期选取入院健康体检的正常儿童24例作为对照组,各组患儿均行痰液诱导及收集并进行含量检测,同时检测肺通气功能,对比分析各组间ECP及肺通气功能的差异,探讨ECP含量与肺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缓解期患儿与对照组E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间歇组、中重度组患儿的ECP水平较哮喘缓解组、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随着哮喘病情的加重而诱导痰ECP含量显著升高;对于肺通气功能指标的检测发现,轻度间歇组及中重度组患儿的FCV、FEV1%较哮喘缓解组、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其下降幅度增加;相关性分析发现,诱导痰液内ECP含量与FVC和FEV1.0%呈负相关性(p均<0.01)。结论诱导痰内ECP含量能有效反映肺通气功能,同时可作为中重度哮喘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指标,对于哮喘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本组冠心病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随机分组分成单纯药物组和加用体外反搏组(ECP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经五年随访结果ECP组心绞痛发作从140例(100%)减少至84例(60.2%),心电图改变从138例(98.5%)减少至87例(62.1%);而药物组心绞痛发作140  相似文献   

19.
<正>体外反搏(ECP)的临床应用,首先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ECP前做必要的常规检查,测血压,做心电图,心功能测试,并详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糠酸莫米松联合左卡巴斯汀对过敏性鼻炎患儿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绵阳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86例过敏性鼻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左卡巴斯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糠酸莫米松治疗。检测两组患儿ECP、TSLP、白细胞介素-8(IL-8)、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34(IL-34)、鼻腔阻力、最小横截面积、鼻腔通气面积、纤毛运动速率水平,对比两组临床特征、体征、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体征评分、ECP、TSLP、IL-8、PGE2、IL-34、鼻腔阻力水平下降,最小横截面积、鼻腔通气面积、纤毛运动速率水平上升,且观察组变化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8%略高于对照组的4.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糠酸莫米松、左卡巴斯汀结合使用可使患儿临床症状减轻,并降低炎症反应,降低ECP、TSLP水平,改善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