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探讨血浆凝血机制在肝脏疾病中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文  史耐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3):4163-4163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对肝脏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测定30例健康人对照血浆和80例临床上已确诊为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浆PT、APTT、FIB、TT。结果:发现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轻度、中度、重度肝炎、肝硬化、肝癌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延长(P<0.05或P<0.01),FIB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肝炎、肝硬化、肝癌显著减少(P<0.05或P<0.01),但在慢性轻度、中度肝炎中减少不明显(P>0.05)。结论:检测血浆PT、APTT、TT、FIB可以了解肝脏疾病的凝血功能,其血浆FIB的含量测定有助于鉴别诊断慢性轻度、中度、重度肝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时凝血4项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法国STA-R全自动凝血仪检测,收集重型肝炎19例、肝硬化18例、慢重肝25例、急性肝炎28例、肝癌20例、对照组25例。结果:除肝癌组有二项指标PT、FIB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肝病组)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发现肝脏疾病不同病程期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不同,它们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程度依次为:重型肝炎>肝硬化>慢重肝>急性肝炎>肝癌。结论:检测PT、APTT、TT、FIB可以了解肝脏疾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判断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时了解有无出血倾向,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PT、APTT、TT、FIB在肝脏疾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时凝血4项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FIB(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法国STA-R全自动凝血仪检测,收集重型肝炎19例、肝硬化18例、慢重肝25例、急性肝炎28例、肝癌20例、对照组25例.结果:除肝癌组有二项指标PT、FIB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肝病组)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发现肝脏疾病不同病程期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不同,它们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程度依次为:重型肝炎>肝硬化>慢重肝>急性肝炎>肝癌.结论:检测PT、APTT、TT、FIB可以了解肝脏疾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判断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时了解有无出血倾向,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肝病患者凝血四项指标、胆碱酯酶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随疾病进展检测血清胆碱酯酶(ChE)及血浆凝血四项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日立7020型全自动生化仪、Sysmex CA-50血凝仪分别检测380例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hE、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肝病患者按病情不同进程分为急性乙型肝炎组、慢性肝炎轻度组、慢性肝炎中重度组、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肝病的病情进展,都存在PT、APTT、TT时间延长,FIB含量及ChE活性降低,各指标异常率上升(P<0.05)。结论:凝血四项及ChE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肝脏的合成功能,判断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凝血功能,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邓碧兰  庄燕玲 《海南医学》2011,22(8):117-119
目的研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对各型肝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0例健康体检者和87例临床已确诊为肝病患者的PT、APTT、FIB、TT和D-D。前四项采用自动血凝仪检测,后一项采用乳胶凝集法检测。结果不同的肝病患者PT、APTT、FIB、TT和D-D与健康组对比,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肝硬化、肝癌患者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IB含量降低(P〈0.01),D-D水平较高,分别为72.2%和60.0%。急性肝炎组PT时间延长(P〈0.01)、APTT时间也延长(P〈0.01)、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平为18.8%,慢性肝炎组PT、APTT、TT时间延长(P〈0.01),FIB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D-D水平为7.4%。各型肝脏疾病PT、APTT、TT的值和D-D水平呈现肝硬化组〉肝癌组〉慢性肝炎组〉急性肝炎组,而FIB则相反。结论 PT、APTT、FIB、TT和D-D可客观地评价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并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这可以为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动态观察以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龙峥嵘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122-4124
目的:分析出凝血四项及总胆汁酸随肝病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而变化的情况,并探讨联合检测出凝血四项及总胆汁酸的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90例肝病患者及3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进行总胆汁酸(TBA)测定,同时用CoaDATA4001半自动血凝仪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TBA在各型肝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TT、FIB四项在急性肝炎、慢性轻度病毒性肝炎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慢性中、重度肝炎、活动性肝硬化及重症肝病患者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联合检测PT、APTT、TT、FIB及TBA能较好地反映肝功能状况并评估肝脏受损程度,可以从多方面为肝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准确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郑素静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116-2117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凝血机制和凝血因子损害的程度与肝脏损害严重性的关系。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凝仪SysmexCA50测定167例肝病患者和40例体检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并按病情轻重分5组进行比较。结果: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期凝血四项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异常,除急性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都存在PT、APTT、TT延长,FIB明显下降,其异常程度呈现重症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慢性肝炎(中重度)>慢性肝炎(轻度)。结论:血浆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可客观评价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并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可以帮助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重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PT、APTT、TT、FIB水平,探讨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肝硬化23例,原发性肝癌10例,重型肝炎15例,慢性肝炎12例,观察各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值、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凝血酶凝结时间(TT)值、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结果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癌各组患者的PT、APTT、TT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IB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随着肝病的加重,慢性肝炎、原发性肝癌、重型肝炎、肝硬化各组患者的PT、APTT、T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FIB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原发性肝癌、重型肝炎、肝硬化各组患者的PT、APTT、TT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FIB明显低于慢性肝炎组(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是反映肝脏合成、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检测肝病患者的凝血指标,能够预测肝病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凝血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血液实验室检查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血液标本置于室温下,观察不同的时间(0 h、2 h、4 h,24 h)以及在不同温度(-4℃、-20℃)保存24 h,对PT、APTT、TT和FIB进行检测比较。结果:室温条件下,与0 h相比,2 h后检测,PT、APTT、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 h后检测,PT、APTT、TT指标出现时间增加,且随放置时间增加而增加(P<0.05),FIB无明显变化;放置24 h,PT、APTT和TT出现明显延长,FIB无明显变化((P>0.05)。-4℃下保存24 h,PT、APTT、TT和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时,APTT出现延长(P<0.05)。结论:采集标本后应及时送检,尽快分离血浆,常温下血浆标本应在2 h内完成测定;-4℃下血浆标本保存24 h,PT、APTT、TT和FIB等指标测定结果未受影响,低温保存应注意避免标本冻融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测定六安市健康成年人群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建立六安市实验室血浆凝血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使用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固法对30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PT、APTT、FIB和TT测定.结果: 初步建立六安市健康成人4项凝血指标正常值范围,PT 11.06~14.24 s;APTT 27.57~42.23 s;FIB 1.91~3.99 g/L;TT 14.05~18.47 s.结论: 指标正常值范围对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实验室应制定适合的指标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BILT型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BILT肝病治疗仪)配合抗乙肝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对患者的血小板及参数与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46例,在常规保肝及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LT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对照组35例,仅予常规保肝及抗病毒治疗。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4周的血小板及参数,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FBG、AT-Ⅲ活性(%)均有明显增加,P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LT肝病治疗仪有助于改善肝硬化患者凝血机制异常,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γ-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在Child—Pugh分级中的价值。方法测定4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GGT、CHE、TBA及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与对照组30例比较。同时比较在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状态时这7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GGT、TBA血清含量明显升高,PT、APTT、TT时间延长,而CHE、FIB血清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且在不同肝功能分级时,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肝硬化患者GGT、CHE、TBA、PT、APTT、FIB、TT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同肝功能分级的上述指标变化相异,故联合检测上述各值可为临床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和肝功能指标:总胆汁酸(TAB)、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用STA-REolution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用贝克曼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80例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40例比较,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长于健康对照组;且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结论:随着肝脏损伤的加重,肝功能各项指标升高且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影响。方法将100例收入急诊重症监护室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重患者分为血必净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血必净组患者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年龄等一般指标,同时监测2组患者入院时、治疗第5、10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D-二聚体定量(DD)的动态变化。结果 2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血必净组较对照组缩短(P﹤0.05)。各项凝血指标入院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 d血必净组PT、APTT、FIB、DD等指标明显恢复,而对照组却恢复较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 d时除DD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凝血功能障碍危重患者的凝血功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凝血和纤溶功能检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凝血和纤溶功能检测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n=34)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n=28)两组,另选择26例健康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NC),测定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浓度,记录患者48h Ranson评分。结果 MAP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SAP组血浆PT、INR,FIB和D-D含量与MAP组和N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AP组上述指标与48hRanson分值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而SAP组上述指标与48hRanson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监测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评估和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邢晋放 《海南医学》2013,24(24):3641-3643
目的利用SonoVue超声造影技术对移植肾肾皮质微循环血流灌注进行观测,分析该技术在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评价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同种异体移植肾患者60例,男性38例,女性22例,移植术后时间大于6个月。肾功能正常组3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组30例。选择仪器为SIEMENS公司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备造影成像技术;造影剂为SonoVue(Bracco,Italy),患者取平卧位,常规超声检查结束后启动超声造影模式,持续观察并实时存储图像,回放图像进行分析。主要观测指标包括:造影剂开始灌注的时间(ST)、造影剂灌注的达峰时间(PT)、造影剂灌注时间(T)、回声峰值强度(PI)。结果 60例移植肾患者超声造影图像均符合分析标准。慢性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之间的超声造影观测指标(PT、T、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noVue超声造影成像可以监测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肾皮质微循环血流灌注的异常,且临床价值优于二维超声。  相似文献   

17.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病史5年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75例,其中血糖控制良好、无血管并发症组31例(男18,女13),血糖控制不佳、有血管并发症组44例(男27,女17);相应年龄健康对照人群30例(男、女各15例)。分别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无论有无血管并发症,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Fg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有血管并发症组Fg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且同组内女性患者Fg水平高于男性;老年2型糖尿病组PT、APTT较对照组缩短,且有并发症组PT、APTT低于无并发症组;上述参数的变化与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关。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的紊乱,凝血功能紊乱是患者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并且可能是导致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有较高的血管病变风险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根据合并症类型分为糖尿病组338例,高血压组188例,另取36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其不同妊娠阶段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D-二聚体(D-dimer,DD)含量的变化及不良结局等之间的差异。 结果 孕早期凝血功能指标PT、APTT、FIB、D-D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04、0.401、1.115、0.813,P=0.528、0.754、0.359、0.809)。孕中期及晚期糖尿病组与高血压组的PT、APTT明显低于正常组,FIB、D-D明显高于正常组。3组间不良结局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9,P=0.001);糖尿病组与高血压组的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其孕中、晚期时机体处于相对高凝状态,动态检测各项凝血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患有肿瘤的患者在经过肿瘤切除术治疗后体内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以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8名患有肿瘤的妇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8名肿瘤妇科患者设为实验组,同时又以128名正常女性为对照组,对肿瘤患者在手术前后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FIB)和D - 二聚体( D - dimer) 水平以及肿瘤妇科患者与正常女性之间进行监测比较.结果 对比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和D - 二聚体( D - dimer)水平,可以明显发现手术前,实验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都高,在手术完成之后,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相较于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前的各项指标都低.结论 妇科肿瘤患者在手术之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 FIB)和D - 二聚体( D - dimer)水平高,妇科患者的凝血功能亢进,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通过监测患者体内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可以降低妇科患者在完成手术切除术发生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陈立刚  梁显军 《吉林医学》2002,23(5):277-279
目的 :探讨视觉诱发电位联合智力测验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6 5例肝硬化患者 (ChildA级 18例 ,ChildB级 2 7例 ,ChildC级 2 0例 )进行脑电图 (EEG)、视觉诱发电位 (VEP)测定及智力测验 (PT) ,并与 47例正常人进行对照 ,研究其诊断价值。结果 :①肝硬化患者EEG异常者 2 1例 (32 %) ,对照组异常者 10例 (12 %) ,两者对照显示无显著差异 (P >0 0 5 )。②肝硬化患者单独VEP或PT异常者分别为 18例 (2 8%)和 9例 (14%) ,两者共同异常者 16例 (2 5 %) ,两者总阳性率为77%。对照组单独VEP、PT异常者分别为 12例和 7例 (2 6 %、15 %)。两者对照显示高度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视觉诱发电位联合智力测验对亚临床肝性脑病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