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归经、引经与药引三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了解其各自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对于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药归经,是药性理论的内容之一。“归”,归属,“经”指经络及其所属脏腑。归经就是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药物的归经,是根据脏腑经络学说,结合药物的作用,把所有药物分别归于十二经,来说明某一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主要治疗作用,从而形成了归经理论。例如:杏仁治喘入肺经;朱砂安神归心经;天麻、全蝎能治疗手足抽搐的肝经病,归入肝经。由此可见,归经是观察临床疗效后总结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由归经属性确定到实施归经分类,中药经历了六经、十二经和脏腑定位到归经分类的基本过程。考察确认,药物归经产生于两种渠道,一是根据药物自身的“形性气质”,借助五行学说予以确认,二是由六经(包括十二经)、脏腑辨证论治派生而来的。所谓六经、十二经和脏腑归经,本质上是一致的,可替代使用。方剂归经和归经分类古今虽未明确,但在古方剂文献中普遍存在。除以单一药物和复方为整体外,方药在归经属性确定和归经分类上毫无两致。进而为药物和方剂在归经属性确定、归经分类的统一和融合,在实际操作和理论层面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药归经理论的概念内涵.方法 通过梳理中药归经理论的概念渊源,探讨中药归经理论与脏腑经络学说、五味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而阐述归经的"经"的具体所指和归经"所归"的物质基础.结论 中药归经理论是历代医家以脏腑经络学说、五味理论为指导,以临床所治病证的疗效为依据,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阐述中药作用机理的定位、定向理论.归经的"经"应指经脉为宜;归经"所归"的物质基础应指药物所化生的"药食之气".  相似文献   

4.
归经【概念与含义】药物有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一个或某几个脏腑经络的性能,叫作“归经”。根据脏腑经络学说,并结合中药对机体的选择性作用,归纳认识中药的理论,称作“归经学说”。中药归经的特性虽然早在秦汉时期已为医家所注意,但是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以后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步对药物的选择性作用有了深刻的认识,并经归纳方形成了归经理论。张元  相似文献   

5.
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即作用点或靶器官。藏象经络学说是药物归经的主要依据,是指导用药的基本原则。中药归经学说源于中药的作用和临床效应,是中药基本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学家把中药的定向、定位功效与脏腑经络理论相结合,派生了临床执简驭繁、行之有效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6.
“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必不捷效”。归经理论早为前贤所重视,且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归,归属之义。经,指脏腑经络。归经就是指药物的选择性作用,归属于一定的脏腑经络。药物归经的理论主要是以药物本身的性能和机体脏腑经络等理论为依据的。因为归经理论揭示了药物对机体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这一客观规律,故对临床选方用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研究中医药也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仅就药物归经的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药归经及其成分在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一、中药归经研究概况归经学说是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结合药物对机体部位的选择性作用归纳形成的。清代名医徐灵胎说:“不知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泛,必无捷效;执经络而用药,其失也泥,反能致害。”中医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归经学说对临床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又不能拘泥,胶于定法,要有一定灵活性。解放以来,对中药归经的探讨,多从整理文献着手。不少文章对归经学说的起源、发展、分类、临床应用以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探讨。六十年代,高晓山等对16种中药的归经作了统计,发现关于归经的说法不一,较为混乱。近来叶显纯等认为归经与受体学说有关,提出了归经与受体学说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的观点。至于归经学说的实验研究,由于经络的实质尚不清楚,中医的脏腑概念不同于现代解剖学上的器官,理想的动物模型建立不起来,给实验研究带来了困难,只是对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作了些实验性探索。林元荃等认为药物归经意味着某种药物促进该经络所属脏腑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的性能是多方面的,除了上次所述“性味”以外,还有多种性能,归经和升降浮沉也是其中两项重要的内容。一、关于药物的归经归经,就是药物对于脏腑、经络具有选择作用的性能,例如对肺脏或手太阴肺经具有选择作用,就称为“归肺经”;对肝脏或足厥阴肝经具有选择作用,就称为“归肝经”等。归经学说,是在中医的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同时也是古代医家在长时期临床用药实践中,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药物对于人体  相似文献   

9.
中药归经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归经的概念归经是中药学理论的一部分,它用来表示药物的作用部位。“归”是药物作用部位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统称十二经)。由于每一脏腑都有它的经络,故药物标明归某经,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主要在某一脏腑或其经络。药物作用部位较广者,可归几经,甚至归十二经。归经就是药物对机体不同部位的选择作用。所谓药物的选择作用,现代药理学认为:  相似文献   

10.
中药归经传统研究的原理、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综合阐述中药归经传统研究原理和方法的现状以及对其内涵的理解、分析,进而对归经原理提出主要是药物临床疗效,次为药物自然特性。研究方法有脏腑归经法、经络归经法、卫气营血归经法、三焦归经法。存在的问题是确定归经标准不统一与自然特性认识归经带有片面性。意在能为同道更好地研究归经理论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药归经学说浅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祖国医学根据脏腑经络学说,结合药物的作用特点,把所有的药物分别与经络和脏腑加以联系,以说明某一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病变的选择性治疗作用,称作归经学说。中药的归经学说,是中药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医临床医生正  相似文献   

12.
浅议中药归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归经理论归纳的是中药对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而归经的判定依据应当以所治病症的病位为标准,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掌握归经,有助于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中药的归经与其药理作用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与中医对脏腑功能的理解基本一致。目前,对归经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增加了新的内涵,正确应用归经药可收到显著的临床疗效,笔者在多年临床运用中也取得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药物归经作为中药基本理论的一部分,在治疗疾病中对应用中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归经理论在春秋战国时期萌芽,金元时期基本形成,至宋明清时期又得到了充实与发展,现在已基本完善。其内容不断丰满,由狭到广,不局限于藏象经络,而扩充至四肢百骸、气血命门、卫气营血及三焦等。其影响也由指导疾病用药扩大到其他理论如方剂归经、分经本草、现代药理研究及受体、载体学说的形成。药物归经起源于临床,验证于临床,探究学习并应用该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药物归经是根据脏腑经络理论,结合中药的作用机理,把中药与经络、脏腑之间的关系加以梳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用来说明某药物特定选择性的治疗作用。引经药特指方剂中某些中药具有能使方剂中其余药的归经作用、定向地加强或发生变化,在临床方剂配伍用药时能发挥左右该方剂治疗的定向、定位等重要作用。引经药学说、方剂归经学说等都来源于药物归经理论体系,引经药及中药归经理论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方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药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中药归经研究的现状,提出中药现代化即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药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的特色之一,其实质亦即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归经即搞清中药通过何种途径对脏腑发挥作用。因此,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是中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中药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由中药有效成分的体内分布及其作用部位揭示归经理论的内涵;二是阐明药理效应指标与中医脏腑的相关性,借以诠释归经的本质。经考察发现,前者混淆了西医解剖学脏器组织与中医脏腑的关系;后者以生物学指标与中医脏腑的相关性为依据,使归经研究建立在有待证实的认识之上,故归经理论的现代诠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本文认为深入进行文献理论研究,正本清源,明确归经理论的多元建构模式及相互关系,是中药归经现代研究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8.
中药的归经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中药归经和药物作用选择性的概念 中药归经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学>指出:"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的选择作用,即某药对某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有主要和特殊的治疗作用.归经不同,药物的治疗作用不同,归经指明了药物治病的适用范围,也就是药效所在.[1]"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药归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归经应主次兼顾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作用———主要对某经(脏腑及其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的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小,或没有作用。即凡药物能治某一脏腑、经络的病变,就说明此药物就归相应的经络。现行教科书中记载的药物归经只是主要的归经,而次要的或潜在的归  相似文献   

20.
中药归经理论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归经学说,是中药药性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起源较早,在《内经》中就已有萌芽。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记载:“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以后,中药归经理论也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归经学说与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等药性理论一样,从不同角度反映药物的性能,对指导中药临床应用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了对归经问题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本文从几个方面对目前常用中药的归经情况用统计的方法作了初步的归纳分析,现将统计结果及有关讨论作一介绍。由于历代本草对药物的归经记载出入较大,本文以凌一揆编高校第五版《中药学》教材为蓝本,参考《中药大辞典》、《中草药药理学》(吴保杰编)、《中药学》(周凤梧编),取所载有归经的中药进行分析。一、药物归经与作用部位的关系一般认为,药物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某些病变部分(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选择性作用。即药物在机体内发生作用的部位和范围。现参考《中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