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与预后.方法 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45例(47个动脉瘤),其中后交通动脉瘤29个,前交通动脉瘤12个,大脑中动脉瘤 5个,大脑后动脉瘤 1个.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34例,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型技术栓塞治疗8例,支架辅助瘤颈重塑型技术栓塞治疗5例,双微导管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的疗效和长期血管造影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颅内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30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4例,覆膜支架治疗15例,载瘤动脉闭塞术13例。结果单纯弹簧圈完全栓塞10例,支架辅助弹簧圈完全栓塞7例,覆膜支架11例,载瘤动脉闭塞13例,总术后即刻完全栓塞率达到56.9%;单纯弹簧圈近完全栓塞17例,支架辅助弹簧圈近完全栓塞6例,覆膜支架4例,总术后即刻近完全栓塞率37.5%;单纯弹簧圈不完全栓塞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不完全栓塞1例,总术后即刻不完全栓塞率5.6%。随访6~72个月,平均随访24.2个月,所有患者无再出血。围手术期总的并发症率为9.7%,无死亡病例。不同血管内治疗方法对动脉瘤复发率的比较发现,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比其他治疗方法治疗动脉瘤患者复发率高。总的复发率是23.6%。再次用血管内成功治疗14例复发动脉瘤。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大型或巨大型动脉瘤安全有效,远期复发率较高,应加强随访观察。根据动脉瘤部位及形态特点,合理采用相应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新型自膨胀颅内专用支架(Solitaire AB支架)与弹簧圈栓塞相结合治疗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采用新型Solitaire AB支架结合机械可脱弹簧圈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2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 结果 本组患者中24例致密栓塞,4例部分栓塞.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出院.全部患者术后3个月血管造影随访:24例致密栓塞的动脉瘤均未显影,其中23例载瘤动脉通畅,1例载瘤动脉闭塞;4例部分栓塞动脉瘤颈仍有残留,但无变化. 结论 Solitaire AB颅内支架使用安全,适用于颅内后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尤其适用于迂曲的脑血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道儿童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特征和血管内治疗的结果.方法 2002-2006年收治29例儿童动脉瘤患者(年龄<19岁);其中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意外发现,2例脑神经麻痹,3例神经功能障碍.动脉瘤的位置:10个椎动脉动脉瘤,5个大脑中动脉瘤,4个大脑后动脉瘤,3个基底动脉动脉瘤,3个前交通动脉瘤,1个小脑后下动脉瘤,2个大脑前动脉瘤,1个颈内动脉动脉瘤.结果 7例动脉瘤行动脉瘤囊内弹簧圈栓塞,17例载瘤动脉闭塞(9例使用球囊闭塞载瘤动脉,8例使用弹簧圈载瘤动脉闭塞).1例椎动脉瘤病人全脑血管造影后4 d动脉瘤白发血栓形成.4例行支架或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其中2例基底动脉瘤患者死亡,2例动脉瘤栓塞后复发并再次给予栓塞治疗).平均随访20.7个月,93.1%的病人GOS评分4分或5分.结论 儿童颅内动脉瘤在发病特点上,男性比女性多见,好发部位是椎动脉、大脑后动脉和人脑中动脉.对于梭形动脉瘤行载瘤动脉闭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基底动脉主十的梭形动脉瘤治疗困难而且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颅内动脉瘤病人(3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瘤15个,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12个,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2个,载瘤动脉闭塞治疗3个。结果动脉瘤致密栓塞22个,大部栓塞7个,载瘤动脉闭塞后不显影3个。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严重血管痉挛1例。随访1~72个月,恢复良好25例,轻残1例,重残1例,死亡3例。结论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处理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合理选择介入技术及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急性期内栓塞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例43个颅内多发动脉瘤病人行血管内治疗.其中单纯Marx或GDC弹簧圈栓塞囊状动脉瘤28个,颅内支架或球囊导管重塑技术辅助Matrix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11个.水解弹簧圈栓塞不规则动脉瘤3个.双支架技术栓塞梭形动脉瘤1个。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36个,95%闭塞5个,90%闭塞2个。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死亡、复发、出血。结论根据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结构特点采用不同栓塞材料和方法治疗,有利于提高颅内多发动脉的致密栓塞程度,减少动脉瘤的复发和再出血。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技巧及结果。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76例80个颅内动脉瘤。对23个宽颈动脉瘤采用瘤颈成形辅助技术栓塞治疗,其中球囊辅助成形术治疗动脉瘤4个,微导丝辅助瘤颈成形技术治疗5个,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14个。6个巨大动脉瘤5个用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1个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结果栓塞程度:致密栓塞48个(64.9%。48/74),90%以上栓塞11个(14.9%,11/74),疏松(90%以下)栓塞15个(20.3%,15/74)。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4例(5.3%,4/76),2例死亡。结论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等优点。采用微导丝辅助瘤颈成形技术、瘤颈重塑形技术、血管内支架等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和减少脑梗死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方法 分别采用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单纯支架植入、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以及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血管吻合术辅助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等方法 治疗18例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患者.结果 18例患者中5例采用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5例行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3例基本致密栓塞、2例非致密栓塞),4例行单纯支架植入术(术后3例动脉瘤血流动力学改善),3例经远外侧入路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1例行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血管吻合术辅助微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其中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死亡、1例中残;I例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患者,术后出现短暂性吞咽困难和偏侧肢体麻木,其余患者术后平稳.17例获得1个月至3年随访,无一例动脉瘤复发或进展.结论 用于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夹层动脉瘤的方法 有多种,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考虑动脉瘤是否破裂出血或引起脑梗死,以及动脉瘤形态(如局限性偏侧型)、是否位于优势侧、是否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等因素,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辅助技术栓塞治疗的17例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支架辅助3D弹簧圈栓塞12例,球囊辅助3D弹簧圈5例,其中支架辅助7例100%栓塞,3例95%栓塞,2例90%栓塞;球囊辅助2例100%栓塞,1例95%栓塞,2例90%栓塞。随访3~12个月,无术后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辅助介入栓塞技术是治疗前交通动脉宽颈动脉瘤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动脉瘤最长径≤3 m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血管内治疗和随访的资料。按Hunt-Kosnik分级,其中0级3例,Ⅰ~Ⅱ级14例,Ⅲ~Ⅳ级3例。共22个动脉瘤,其瘤体最长径均≤3 mm,其中前交通动脉瘤5个,后交通动脉瘤和眼动脉瘤分别为4个,大脑前动脉A2段、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和大脑后动脉动脉瘤各2个,脉络膜前、垂体上动脉和小脑上动脉动脉瘤各1个。采用弹簧圈行囊内栓塞22个动脉瘤,其中3个辅以支架,2个栓塞过程中临时使用球囊。结果 22个动脉瘤均被栓塞,其中6个(27.3%)达致密栓塞,余16个(72.7%)为不完全栓塞。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弹簧圈解脱后部分脱出支架网眼1例,而后再置入1个支架将其贴在两层支架之间。20例患者临床随访6~36个月,无再出血发生。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比较安全,近期效果较好,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Neuroform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Neuroform支架对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效果。方法1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使用Neuroform自膨式颅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将预装好的Neuroform支架系统引入载瘤动脉处,通过同轴导管释放支架覆盖动脉瘤颈;支架释放后,行可脱弹簧圈栓塞术;术后维持全身肝素化48h。结果动脉瘤100%栓塞8例,95%栓塞2例,1例后交通动脉瘤,在支架释放后,颈内动脉痉挛,放弃栓塞,改为二期栓塞治疗。4例术后6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结论Neuroform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可克服目前血管内治疗的技术障碍,既可保护载瘤动脉通畅,又可改善宽颈动脉瘤栓塞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杂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效果评价.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经DSA确诊的复杂性颅内动脉瘤12例进行了经皮穿刺血管内治疗,其中椎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眼动脉瘤2例,颈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分别采用了球囊,GDC,水解弹簧圈,Neuroform支架辅助水解弹簧圈或GDC栓塞技术.其中1例眼动脉瘤合并颈动脉海绵窦动静脉瘘,1例颈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破裂引起海绵窦动静脉瘘合并大脑中动脉动静脉瘘.结果 8例100%弹簧圈致密填塞,2例95%以上填塞,1例获90%填塞,1例行球囊动脉瘤栓塞术.1例眼动脉瘤因发生颈内动脉斑块脱落于大脑中动脉术后出现脑梗塞灶引起肢体偏瘫,经治疗后好转;1例眼动脉瘤行球囊动脉瘤栓塞术3月后复发,因经济困难而行开颅手术治疗,其余病例血管内治疗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好转.12例随访3月-24个月,无再出血或症状加重.结论 血管内治疗是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及适当的栓塞技术和栓塞材料,将会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但血管内治疗仍然有与栓塞技术及材料相关的并发症,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大型或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15例颅内大型或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4例,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6例。结果术后立即造影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2例,部分栓塞3例。1例因年龄较大拒绝随访,其余14例栓塞术后随访6~12个月;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例中,复发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例中,复发1例;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的6例均无复发,但2例大脑后动脉P3~P4段巨大夹层动脉瘤出现载瘤动脉远端动脉闭塞。结论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yx胶治疗颅内大型或宽颈动脉瘤可提高动脉瘤的栓塞率,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2例大脑中动脉宽颈动脉瘤采用瘤颈成形辅助技术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形术治疗10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治疗12例;另10例大脑中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治疗。结果动脉瘤瘤腔致密栓塞26例,大部分栓塞6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和效果可靠的优点,采用球囊辅助和支架辅助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经验。方法43例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均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术后成功栓塞43个动脉瘤,动脉瘤腔100%闭塞35例,95%闭塞5例,90%闭塞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并发脑血管痉挛3例,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1例。39例术后随访6个月一3年,未发现再出血。结论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效果可靠;早期治疗,正确处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采用自膨胀专用颅内支架Neuroform和生物活性弹簧圈Matrix栓塞1例宽颈海绵窦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对一女性48岁多发性脑动脉瘤病人,在栓塞其破裂的前交通动脉瘤后5个月,采用国际上第1个专用颅内支架Neuroform和第1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弹簧圈Matrix栓塞另一伴发的宽颈海绵窦动脉瘤.结果支架成功置入载瘤动脉的瘤颈处,并经插入支架网眼内的微导管在动脉瘤内填入3个Matrix电解脱弹簧圈,动脉瘤闭塞95%以上,载瘤动脉通畅.病人无神经功能症状,弥散加权MR未见脑缺血灶,MRA和TCD未见脑血管痉挛,术后5 d出院.结论Neuroform颅内支架使用方便、安全,适用于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特别适用于迂曲的脑血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颅内后循环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血管内治疗后循环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4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单纯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3例,单纯支架置入2例。结果完全栓塞7例,次全栓塞3例,载瘤动脉闭塞3例。随访11例,时间6~24个月,平均7.6个月;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出现脑缺血症状1例,死亡2例;DSA或MRA复查发现复发1例,支架内血管狭窄1例。结论血管内治疗是颅内后循环夹层动脉瘤的合适选择,长期随访对评价血管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破裂颅内椎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破裂颅内椎动脉夹层及梭形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椎动脉夹层及梭形动脉瘤患者,其中8例采用微弹簧圈或球囊进行载瘤动脉闭塞术,13例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8例载瘤动脉闭塞的患者,载瘤动脉完全闭塞,小脑后下动脉保持通畅;随访3-12个月,未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1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患者,术中1例因再出血死亡;余12例中,致密栓塞10例,接近完全栓塞2例.9例患者(包括接近完全闭塞的2例患者)有效造影随访3-11个月,致密栓塞的患者中动脉瘤无复发,载瘤动脉及PICA保持通畅;接近完全闭塞的2例患者中有1例部分复发,给予再次致密栓塞,另1例达稳定状态;另3例电话随访,未发现遗留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破裂的椎动脉梭形及夹层动脉瘤效果肯定,但有潜在缺血的风险;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近期效果较好,但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的验证.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和总结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 ,瘤颈 /瘤体比为 0 5~ 1∶1,均采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结果  16例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的动脉瘤 ,12例完全栓塞 ,4例大部 (>95 % )栓塞。有 7例随访 6个月~ 1年 ,有 1例出现动脉瘤复发。 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的表现。结论 在栓塞宽颈颅内动脉瘤时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 ,可避免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 ,提高了宽颈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及不同类型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0年6月至2014年11月血管内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14例,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9例,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3例,支架保护小脑后下动脉后行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2例。结果 14例中,12例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DSA表现为珠线征及偏心性动脉瘤样扩张。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动脉瘤9例中,术后即刻造影示,完全栓塞6例,近全栓塞2例,大部分栓塞1例;术后8例1年后随访,动脉瘤复发2例。载瘤动脉及动脉瘤闭塞3例中,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及载瘤动脉不显影,术后6个月复查未见复发。支架保护小脑后下动脉后闭塞载瘤动脉及动脉瘤2例,术后2周死亡。结论 DSA是诊断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可靠依据,血管内治疗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