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研究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SCA、PSMA在22例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PSA值。结果 PSCA、PSMA在前列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平均为81.82%和77.27%。血清PSA与PSC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395,p〈0.05);血清PSA与PSM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341,p〈0.05)。PSCA与PSM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432,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PSCA只表达于癌细胞的细胞浆中,周围正常前列腺组织中未见表达;PSMA在癌细胞的细胞膜和胞浆中有高表达。在相关性方面,PSCA、PSMA及PSA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性,且均与前列腺癌诊断、预后有关,三者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分析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及其新型剪接变异体(PSM.E)在前列腺癌(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探讨其意义。【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PSM—E、PSMA在前列腺癌(53例)和前列腺增生(79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定量表达,分析其差异。【结果】PSM.E相对表达量在PCA组(-8.22±0.32)高于BPH组(-9.99±0.41),P〈0.001;PSMA相对表达量在PCA组(-12.514-0.31)高于BPH组(-13.72±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和BPH组内PSMA与PSM—E相对表达量有相关性(r=0.36,P〈0.05;r=0.65,P〈0.01),与血清PSA均不相关。【结论】外周血定量检测PSM—E表达差异可用于区分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与PSMA相比PSM.E表达量更高,其检测的灵敏度更高,PSM—E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PSAD)、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率 (f P-SA/ PSA)在前列腺癌 (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 35例 Pca和 56例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血清的 PSA、f PSA值 ,并计算 PSAD值。结果 Pca患者的 PSA、PSAD值高于 BPH,f PSA/ PSA比值低于 BPH患者 ,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 (P<0 .0 1 ) ;以 PSA>4ng/ ml,PSAD>0 .2。 f PSA/ PSA<0 .1 5为临界值 ,PSA诊断准确性低于 PSAD、f PSA/ PSA;在 4ng/ ml相似文献   

4.
f/tPSA和PSAD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it 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不同PSA水平的诊断意义,及f/t PSA和PSAD诊断前列腺癌(Pc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2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PH组)和138例前列腺癌患者(Pca组)血清PSA检测结果.经直肠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计算f/t PSA、PSAD.结果 PSA<4ng/ml时,tPSA、fit PSA、PSAD在BPH组和Pc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SA为4-10ng/ml时,tPSA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itPSA、PSA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SA>10 ng/ml时,tPSA、fit PSA、PSAD在两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当fit比值和PSAD分别取值0.12和0.22时,其诊断Pc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3%和75.6%、83.3%和63.8%.结论 f/t比值和PSAD在辅助诊断前列腺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不同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比较在不同的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PCA)中PSCA的表达差异,及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SP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51例PCA、16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18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组织进行染色、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 PSCA及PSA在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者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SCA有可能成为前列腺癌分子病理学诊断的新型瘤标,在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可能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前列腺增生症(BPH)之间的临床相关性,探讨PSA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BPH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血清PSA、fPSA与BPH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P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PSA〈4μg/L 48例(42.9%),PSA 4~10μg/L 41例(36.6%),PSA〉10μg/L 23例(20.5%),血清PSA、fPSA水平与年龄、PV、IPSS均呈正相关关系(r=0.31、0.57、0.20;0.36、0.63、0.22,均P〈0.05),并且与血清PSA相比,fPSA与PV的相关性更强。血清PSA、fPSA水平与QOL评分无相关性(r=0.14、0.17,均P〉0.05)。结论前列腺体积增大、高龄和高IPSS评分是接受手术治疗BPH患者血清PSA、fPSA升高的主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SCA、PSMA在22例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PSA值.结果 PSCA、PSMA在前列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平均为81.82%和77.27%.血清PSA与PSC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395,p<0.05);血清PSA与PSM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341,p<0.05).PSCA与PSMA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432,p<0.05).结论 前列腺癌组织中:PSCA只表达于癌细胞的细胞浆中,周围正常前列腺组织中未见表达;PSMA在癌细胞的细胞膜和胞浆中有高表达.在相关性方面,PSCA、PSMA及PSA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性,且均与前列腺癌诊断、预后有关,三者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某种联系.  相似文献   

8.
血清c-PSA及 C/T在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特异性中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及相关指标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特异性.方法 分析了70例男性,经B超、病理诊断证实18例为前列腺癌(Pca),27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25例为正常对照组.Bayer ACS:180化学发光法测得c-PSA、t-PSA,计算c-PSA/t-PSA值(C/T).结果 t检验比较Pca和BPH组的c-PSA、t-PSA、C/T和Age值,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计算Pca和BPH组的c-PSA、t-PSA的直线相关系数r,Pca组r=0.981 2, Pca组回归方程为c-PSA=0.935 4×t-PSA-2.91, 高度相关.BPH组r=0.410 9.在100%敏感性时,c-PSA 3.75 μg/L、t-PSA 4.0 μg/L、C/T=0.65、c-PSA 7.5 μg/L加(C/T=0.65)的特异性分别为42.3%、38.5%、36.5%、75.0%.结论 前列腺癌比BPH的c-PSA 和t-PSA相关度高.在保持灵敏度100%时,若结合c-PSA 7.5 μg/L加(C/T=0.65)指标,将明显提高特异性到75.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sa、fpsa、fpsa/psa比值三项指标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IRMA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组血清的psa、fpsa值,并计算fpsa/ps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PH组、Pca组的psa和fpsa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BPH与Pca组在4〈psa〈10ng/ml时,fpsa/psa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psa〉10ng/ml时BPH与Pca组PSA和FPSAR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psa仍是前列腺癌的主要诊断手段之一,结合f/t比值可以更好的鉴别Pca和BPH,对Pca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PSCA蛋白在41例Pca、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NP)和9例前列腺增生组织(BPH)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PSCA在NP、BPH及Pca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0%、66.7%和80.5%,强阳性率分别0、11.1%和61.0%。PSCA在NP和BPH组织之间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ca与NP和BPH组织的表达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PSCA的表达水平与Pca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PSCA在Pca有稳定的高表达,它可能成为前列腺肿瘤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的表达及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例PCa组织、20例前列腺高分级上皮样内瘤样病变(HG-PIN)及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PSCA的表达,术前ELISA法检测血清PSA水平.结果:BPH组织中无PSCA表达,HG-PIN、PCa组织中PSCA阳性率分别为70.0%(14/20)、80.6%(29/36),高于BPH组织(P<0.05).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PCa组织中PSCA的阳性率分别为6/11、14/16、9/9,依次增高(P<0.05).PSCA阳性率与PCa患者血清PSA水平无相关性(r=0.215,P>0.05).结论:PSCA有可能是一种新的PCa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经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28例[其中确诊为前列腺癌32例,非前列腺癌患者中28例有前列腺上皮内瘤形成(PIN)]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的患者PSA、FPSA、FPSA/PSA比值、PSAD等计量资料以及分区域计数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PSA、FPSA、FPSA/PSA、PSAD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患者PSA(P<0.001)和PSAD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存在差异(P<0.05);将无前列腺癌及癌前病变、非前列腺癌存在PIN改变、前列腺癌患者分别作为第一、二、三组分组进行比较,第一、三组患者PSA(P<0.001)和PSAD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存在差异(P<0.05);第二、三组患者PSA(P<0.01)和PSAD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无显著差异(P>0.05);第一、二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PSA是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线索,结合 FPSA/PSA比值对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有较大意义,PSAD可以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及其密度 (PSAD)和移行带密度 (PSAT)在前列腺偶发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经手术证实的前列腺偶发癌患者 2 7例和前列腺增生症 (BPH)患者 3 2例 ,比较其 PSA、PSAD、PSAT指标。结果 前列腺偶发癌组和 BPH组 PSA分别为 (5 .0 3± 1 .61 )、(4 .3 1± 1 .5 2 ) μg/ L,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PSAD分别为 (0 .1 7± 0 .1 6)、(0 .0 9± 0 .1 3 )μg/ 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SAT分别为 (0 .2 9± 0 .1 0 )、(0 .1 5± 0 .1 6) μg/ L,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PSAD、PSAT对前列腺偶发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其中尤以 PSAT更具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测定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癌提供参考。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检测280例非前列腺癌查体男性的血清tPSA,57例非急诊入院BPH患者以及23例BPH并发急性尿潴留(AUR)患者的血清tPSA值。结果:非急诊入院BPH患者血清tPSA(3.50±1.45)μg/L,BPH并发AUR患者血清tPSA(16.6±3.56)μg/L与非前列腺癌男性查体人群血清tPSA(1.15±0.95)μg/L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急诊入院BPH患者与BPH并发AUR患者血清tPSA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H,尤其BPH并发AUR患者血清tPSA显著升高,故对血清tPSA大于4.0μg/L而准备行前列腺穿刺的患者应审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前列腺癌适宜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方法: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游离PSA、总PSA,并计算PSAD、FPSA/TPSA、PSA/TPSA/PSAD等。结果:将PSA值分为0~、4μg/L~、10μg/L~和20μg/L~四个范围,BPH组构成比为39.06%、28.13%、25%和7.81%,而PCA组构成比为10.71%、17.86%、28.57%和42.8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BPH组患者相比较,PCA组患者PSA和PSAD检测值升高,FPSA/TPSA和PSA/TPSA/PSAD降低,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当4ug/L≤PSA≤10ug/L时,PCA和BPH患者的PSA检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A组FPSA/TPSA和PSA/TPSA/PSAD低于BPH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当PSA〉20μg/L时,两组患者PSA、PSAD、FPSA/TPS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患者仅PSA/TPSA/PsAD低于BPH患者,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用PSA、PSAD、FPSA/TPSA诊断前列腺癌均具有一定局限性,PSA/TPSA/PSAD可能是诊断前列腺癌最适宜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相关变数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游离PSA(FPSA)、FPSA比率(F/TPSA)、PSA密度(PSAD)与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FPSA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S=0.499,P<0.001),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S=-0.300,P<0.001);PSAD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S=0.616,P<0.001),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rS=-0.128,P=0.155);F/TPSA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呈弱相关(rS=0.182,P=0.042),与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S=-0.417,P<0.001)。结论:FPSA可作为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参考指标;而PSAD可作为前列腺癌病理分级的参考指标,F/TPSA可作为前列腺癌临床分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骨髓前列腺特异抗原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检测骨髓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筛选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方法:选择20例前列腺癌患者,按同位素骨扫描结果,分为无骨转移的阴性组(8例)和有骨转移的阳性组(12例),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骨髓及血清中PSA值,并测定骨髓PSA与血清PSA的比值。 结果:有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骨髓PSA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骨髓/血清PSA比值为0.70作为筛选骨转移阳性的参考值时,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敏感性为78%,特异性为86%,准确率为73%。 结论:骨髓PSA与前列腺癌骨转移有关,可作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肿瘤标记物,骨髓/血清PSA比值0.70可作为骨转移的筛检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前列腺特异抗原在晚期前列腺癌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分析11例晚期前列腺癌,包括肿瘤分期,PSA水平,转移部位与诊断方法,抗雄激素治疗反应,缓退瘤撤除反应。结果:PSA随临床分期增高而升高,它可以反映肿瘤对治疗的反应,结论:PSA作为瘤标对晚期前列腺癌有意义,它可指导调整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微粒子酶免疫法 (MEIA )检测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T- PSA )、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F-PSA)进行方法学评价。 方法:MEIA测定血清总 PSA(T- PSA)、游离 PSA (F- PSA )的精密度、灵敏度、回收率、校正曲线的稳定性及干扰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MEIA法检测 T- PSA、F- PSA均具有较高的精密度 (总 CV分别为4 .4 6 %~ 4 .83%和 3.96 %~ 4 .70 % ) ,灵敏度分别为 T- PSA0 .0 5μg/ L ,F- PSA0 .0 3μg/ L ,回收率分别为 91.7%~10 2 .8% ,92 .6 %~ 10 2 .1% ,校正曲线至少可稳定 4周 ,黄疸、脂血、溶血现象对测定结果基本无影响。结论:MEIA法操作简单 ,自动化程度高 ,检测速度快 ,有较高的精密度、灵敏度和特异性 ,结果准确可靠 ,适合各实验室的应用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关系.方法128例门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于4.0 ng/ml且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所有患者 口服塞来昔布,治疗随访6周;根据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分为三组,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水平及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结果仅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低于4.0 ng/ml的一组在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于4.0ng/ml且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抗炎治疗,既可提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又可使部分患者避免前列腺穿刺活检造成的痛苦和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