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埋线组有效率为78.9%,优于药物治疗组64.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埋线组各型治疗后近期总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肝胃不和证与其他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与胃络瘀血证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肯定疗效,且对肝胃不和型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2.
从单纯穴位埋线、穴位埋线联合中药、穴位埋线联合西药、穴位埋线联合耳穴贴压、穴位埋线联合心理治疗方面综述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进展,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通过随机对照的大样本临床研究来研究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最佳方案,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中西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浅见认识,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运用俞募配穴埋线治疗方法。取穴:中脘透下脘,脾俞透胃俞(均为双侧)、肝俞、足三里,观察门诊病例60例。[结果]穴位埋线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人认为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觉敏感性升高、胃肠激素的改变、精神社会心理因素、幽门螺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总结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医院将确诊收治的8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用西沙必利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则采用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治疗,评价分析不同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以及症状积分与对照组相比,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选用穴位埋线方法治疗,改善肠胃功能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典型的胃肠动力障碍类疾病,是一组非常多见的以上腹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常见症状为上腹饱胀、嗳气、恶心,食后加重,纳差,便秘与便溏交替等。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常以吗丁啉、西沙必利等促胃动力药物治疗为主。自1996年以来,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该病66例,并与口服西沙必利组65例进行了对照观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FD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西药组、中药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西药组口服莫沙必利分散片,中药组口服半夏泻心汤,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胃电节律的变化和胃肠激素变化情况。结果:西药组有效率为82.5%,中药组有效率为92.5%,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中药组低于西药组,治疗组低于中药组,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可显著提高胃电主频率、电幅值及减低胃电节律紊乱系数,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著提高患者血浆胃动素(motilin,MTL)、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水平;降低患者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成分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intestinalpolypeptide,VIP),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寒热错杂型FD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促进胃肠蠕动、提高胃肠动力、调节胃电图及其胃肠激素。  相似文献   

8.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对照组,穴位埋线取穴为:中脘、天枢、肝俞、足三里、脾俞透胃俞。对照组服用西沙比利。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43.33%,对照组为26.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穴位埋线配合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观察。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法治疗。配合一定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胃半排空与胃排空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两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有不良反应,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协同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药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理 《河南中医》2005,25(3):63-63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达20%~30%,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西药对本病尚无理想疗效,我院2001年4月~2003年12月应用中药越鞠二陈丸为主方辨证加减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本病64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穴位埋线治疗运动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 (以下简称FD)是指病因尚未明确的一组临床证候群。根据其症状特点 ,临床分成四型 ,包括运动障碍样型、溃疡样型、反流样型、非特异型。其中运动障碍样型在临床上最为多见 ,我们自 1 998年至今 ,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该型FD80例 ,与西药胃肠动力药治疗 80例对照 ,疗效相仿 ,现具体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两组 1 60例病人均为胃肠专科门诊病人 ,年龄最大 5 5岁 ,最小 1 5岁 ;男 72例 ,女 8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下列标准 :①有不同程度的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临床表现 ,症状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 ,均超过四周。②无糖尿病…  相似文献   

12.
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疗法能否增强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口服中药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和结束后3个月随访收集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26例,痊愈5例,显效11例,好转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29例,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66%,两组疗效比较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疗法和单纯性中药疗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穴位埋线配合中药疗法,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90例肝郁脾虚型FD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中脘、关元、任督二脉皮温,血浆生长抑素(SS)、P物质(SP)含量的变化。结果: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96.7%)高于西药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穴位埋线组症状积分低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对照组症状积分低于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后,穴位埋线组和中药对照组中脘、关元、任脉及督脉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西药组各穴位皮温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埋线组各穴位皮温均高于中药对照组和西药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血浆SS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浆SP含量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穴位埋线组血浆SS含量均低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P0.05),血浆SP含量均高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肝郁脾虚型FD疗效显著,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SS及S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创穴位埋线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微创穴位埋线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穴位埋线配合心理干预是一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选穴规律。方法:电子检索1991年1月至2015年6月收录于万方、维普、CNKI数据库和Pub Med数据库的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文献,分析总结穴位埋线对其治疗时的选穴规律。结果:纳入21篇文献中,采用辨病结合辨证选穴的文献有4篇占19.05%(4/21),采用辨病选穴的文献有14篇占66.67%(14/21),采用辨证选穴的文献有3篇占14.29%(3/21)。出现频次较高的穴位分别为足三里(21/21,100%)、中脘(19/21,90.48%)、胃俞(14/21,66.67%)、脾俞(12/21,57.14%)、肝俞(9/21,42.86%)、天枢(8/21,38.10%)、太冲(7/21,33.33%)、内关(5/21,23.81%),使用腧穴最广泛、频次最多的经脉有膀胱经、胃经、任脉。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辨病选穴最为常见,常用穴位为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常用经脉多集中在膀胱经、胃经和任脉。  相似文献   

16.
穴位埋线合耳穴压籽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穴位埋线合耳穴压籽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六君子汤加减联合穴位埋线法治疗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张阁镇卫生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脾虚型F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情况,记录其疗效及6个月内复发率差异。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加减联合穴位埋线法对脾虚性FD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并降低复发率,对患者病情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黛力新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84例经确诊的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给治疗组采用黛力新1片,bid,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比利片5mg,tid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症状消失情况并做对比分析。结果:8周后的治疗有效率治疗组95%,对照组62.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黛力新配合穴位埋线治疗FD疗效满意,是目前治疗FD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9.
刘燕丽 《陕西中医》2012,(9):1207-120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采用脾俞、胃俞、肝俞等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吗丁啉治疗。治疗30d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黛力新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84例经确诊的F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给治疗组采用黛力新1片,bid,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比利片5mg,tid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症状消失情况并做对比分析.结果:8周后的治疗有效率治疗组95%,对照组62.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黛力新配合穴位埋线治疗FD疗效满意,是目前治疗FD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