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人工股骨头假体,全髋关节假体,结合钢丝捆绑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8例.结果 本组48例术后下床时间3~10天,平均6天.X线片骨折复位满意,随访4个月~3年,无假体松动、下沉,无钢丝松动及断裂.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3%.结论 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卧床时间短,可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24例:结果:24例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48~96个月,平均55个月。按Harris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2%,无脱位、假体松动,无感染,无异位骨化,无DVT发生。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患者可早期负重行走,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1例,对术中及术后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和随访。结果术后有泌尿系统感染、脂肪栓塞等并发症出现。随访12个月~2年,无假体脱位及松动,褥疮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利于患者早期下床锻炼,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高龄患者的常见骨折,常为不稳定性骨折,临床上对于高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和常用的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是否选用人工关节置换还存在争议[1].我院对于44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获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由骨质疏松引发的骨折将成为社会与公众的一个重大健康问题。而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约占髋部骨折的50%。由于这些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慢性内科系统疾病,保守治疗需长期卧位,并发症多,护理难,死亡率高,现已很少应用。我院自2006年10月~2008年12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问骨折25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nail,PFNA)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Bipolar hemiarthroplasty,BHA)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早期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本科室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行PFNA治疗41例,行BHA治疗32例。获取患者的一般情况、骨折类型、ASA评分、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患肢完全负重时间以及HHS评分等指标。结果 PFNA组有2位患者失访,BHA组有1位患者失访,其余患者均获半年以上随访。术前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包括性别构成比、骨折分型、ASA评分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失血量等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失血量BHA组稍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BHA组明显少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完全负重时间,BHA组明显短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HHS评分,BHA组明显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HH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PFNA和BHA均是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有效手段。与PFNA相比,BHA具有手术透视次数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亚洲型髋关节髓内钉(Asian intramedulary hip system,ASIAN IM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8年5月~2010年10月对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ASIAN IMHS固定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随访7~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优良率为94.4%.结论 ASIAN IM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固定稳定可靠,术后恢复好,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重建加翻修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9月江西省进贤县人民医院骨科手术治疗的59例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31例,年龄78~95岁。均采用2枚克氏针加钢丝环扎技术重建股骨大粗隆结构,翻修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术后随访观察关节假体和大粗隆愈合等情况,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59例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例打入假体过程中出现股骨近端劈裂骨折,予环形钢丝捆扎,长柄假体置入。手术时间80~120 min,术中失血量200~400 mL,术中、术后输血300~600 mL,术后下床时间3~6 d,住院时间12~18 d。随访6个月,随访期间1例于术后4个月死于慢性多器官衰竭。术后1、3、6个月X线片示假体位置好,无松动塌陷,无髋关节脱位;术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疗效优23例,良30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1.38%(53/58)。结论 对于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大粗隆重建加翻修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式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比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AFHR)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在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高龄患者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治疗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共47例(均为单侧骨折),男28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80.83±4.83)岁。AFHR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平均年龄(81.26±4.87)岁,A2.2型17例,A2.3型10例;PFNA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79.56±4.75)岁,A2.2型13例,A2.3型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白蛋白、手术时间和术后下地负重时间等指标,并通过Harris评分、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下地负重时间、手术时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白蛋白差值和术后VAS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下地负重时间早、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可作为治疗高龄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可选方法;但手术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长,因此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手术医师熟练程度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及优点。方法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58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采用Harris评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5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患者术后8d死于肺栓塞。53例获得随访,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按Harris评分法评定:优22例,良21例,中6例,差4例,优良率8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初期稳定性好,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1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原因包括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压疮以及进行性多系统的机能下降;患者特点为高龄,机体基础条件差,包括患者严重的骨质疏松、心脑肺等多系统复杂内科疾病、康复过程沟通困难等。2 EvansⅢ、Ⅳ型不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选择2.1保守治疗适用于存在手术禁忌证,身体综合评估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一般采用股骨髁上牵引,但治疗过程较长,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PFNA与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35例,依据不同术式将35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PFNA术2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7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Harris评分对两种术式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12~24个月,PFNA28例,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7例,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Harris评分PFNA术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基本一致,但PFNA能使患者在早期随访中获得更高的Harris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两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总结高龄体弱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效果。方法对71例65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类。A组行DHS内固定患者,B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术后随访的一般情况。结果Harris功能评分,A组手术前后分别为94、89.4分;B组手术前后分别为91、90.6分。A组有3人术后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B组1例在围手术期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假体无出现松动、下沉现象。结论对高龄体弱的非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可行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F-LCP与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 III-V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Evans III-V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共11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分别采用PF-LCP与PFNA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水平、术后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随访Harris评分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 III-V型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创伤,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且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价值优于PF-LC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9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采用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观察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为20.5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和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均较好,但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6月~2012年9月间共48例高龄Evans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其中PFNA2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3月、12月患髋Harris评分。结果有45例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3月,3例失访。2例PFNA内固定失败患者,重新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早期下床时间及术后3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间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高龄Evans Ic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首选PFNA固定;建议在严重骨质疏松或内固定失败的情况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月~2012年3月,我院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75岁以上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11例,年龄75~89岁,平均82岁。致伤原因:头晕摔伤6例,自行滑倒10例,交通事故2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ⅢA型5例,ⅢB型7例,Ⅳ型6例。18例患者均并存各种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患者入院后对患肢暂时皮牵引制动,争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6月~2012年6月行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其中GardenⅢ型38例,GardenⅣ型57例,平均年龄(79±5.8)岁。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无休克、心跳呼吸停止、误伤神经血管等的发生。手术时间平均(62.5±15.1)分钟,失血量平均(360±45.3)ml。1年后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86.3±8.7)分。其中优71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为93.7%。结论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明显提高患肢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手术安全,固定牢固,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老龄化,高龄股骨粗隆问骨折患者日益增多。我科自2006年7月以来,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15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临床常见的髋关节骨折,尤常见老年人.1997~2010年使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效果较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36~88岁,平均年龄62岁,合并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及其他内科系统疾病12例,均得到相应处理后于术.骨折按Evans分型:1类顺粗隆间骨折46例,其中Ⅰ型4例,Ⅱ型12例,Ⅲ型20例,Ⅳ型10例;2类逆粗隆间骨折2例.1.2治疗方法入院后先行皮牵引治疗,1~2kg维持,常规术前检查,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术前将血压、血糖控制在轻度升高水平,改善心肺功能,待全身情况改善后,于入院后3~10天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联合麻醉或全麻,病人仰卧于牵引床上,C臂透视下闭合整复,然后做外侧切口暴露股骨近端.一般在粗隆下3cm进针,沿股骨颈打入,直至股骨头下约0.5~1.0处,然后使用扩孔器扩孔,攻丝后测量拉力螺钉长度,选取合适长度的拉力螺钉拧入,安装接骨板,拧紧螺钉,切口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创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