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胫前减张切口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2例。观察组实施胫前减张切口联合LCP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实施LCP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年者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术后引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缘坏死、延迟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前减张切口联合LCP内固定治疗老年胫腓骨远端骨折能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内固定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5—2017-02间东莞市人民医院骨伤科收治的104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非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二次手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应用内固定术治疗,有助于坚强固定、术后开展功能锻炼及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固定方式在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行弹性固定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32),将行坚强固定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28),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关节形态和愈合情况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无下胫腓复位丢失。结论弹性固定与坚强固定均对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有较好治疗效果,且弹性固定更好地避免下胫腓联合复位丢失。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镜下治疗陈旧性下胫腓关节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胫腓关节是保证踝关节正常运动的重要稳定结构。下胫腓分离除可以导致踝关节不稳外 ,由于距骨和外踝向外移位可引起距上关节接触面的改变而使其压力发生变化 ,继发骨性关节炎的发生 ,加重踝关节损害。尤其是陈旧性下胫腓分离较长时间造成踝关节半脱位和不稳 ,更易引起关节继发损害而严重影响功能。目前 ,急性下胫腓分离的早期手术内固定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并可获得良好临床效果。但由于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分离治疗不当所造成的陈旧性下胫腓分离的治疗、尤其关节内病损的处理等仍存 ,均需切开关节进行关节内处理方能进行内固定 ,手术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关节分离术中复位困难的原因,寻找下胫腓关节分离复位的方法。方法笔者自2011-10—2016-03诊治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关节分离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切开复位下胫腓关节螺钉内固定)和对照组(闭合复位下胫腓关节螺钉内固定)。结果观察组31例中,30例完全复位,1例未完全复位,复位成功率96.77%。对照组31例中,25例完全复位,6例未完全复位,复位成功率80.65%。观察组复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45)。结论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关节分离开放复位下胫腓关节螺钉内固定疗效满意,翻修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疗效及踝关节功能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治5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18)和实验组(n=34);对照组采用石膏外固定疗法,实验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及踝关节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实验组住院费、Ⅲ型优秀率、Ⅳ型优秀率、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FADI评分、Ⅲ型Mazur评分、Ⅳ型Mazur评分、背伸、跖屈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于踝关节Ⅲ型、Ⅳ型患者疗效较好,有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与关节愈合,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腕关节镜辅助撬拨复位结合钢板固定用于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16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结合钢板内固定,研究组行腕关节镜辅助撬拨复位结合钢板内固定。记录手术相关指标,测量腕关节活动范围及力量,评价腕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捏力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腕关节功能评分总体优良率(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79.31%)(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8.62%)显著低于对照组(24.14%)(P0.05)。结论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腕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术可减轻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医源性创伤,缩短康复周期,提高腕关节功能恢复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8-07间在新野县中医院接受手术的76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资料。依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38例。传统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微创组行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或少于传统组;术后第1~3天的VAS评分及CRP、PCT水平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18个月,微创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炎症反应,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内固定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3例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LISS组(42例)和解剖钢板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指标。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LISS组均少于解剖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行走能力、关节稳定性、膝关节活动度、主观评分总分LISS组均高于解剖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髁部变宽、关节面塌陷、成角畸形、放射学总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HSS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优良率:LISS组为88.1%,高于解剖组的7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比较分析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并确诊为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64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A组行非刚性手术治疗,B组行常规内固定方法治疗。比较A组、B组患者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操作时间、操作角度、完全负重所需时间。于术前、术后1.5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及末次随访时测量A、B两组患者的下胫腓重叠距离、下胫腓间隙并进行比较。于术后半年、1年对A、B两组患者踝关节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手术操作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中操作角度明显大于B组患者,而A组患者术后完全负重所需时间显著短于B组患者(P0.05);A组与B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下胫腓重叠距离和下胫腓间隙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的AOFAS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3%)明显小于B组患者(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采用的两种方法治疗踝关节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非刚性内固定优势显著,术中操作难度较小,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并发症相对更少,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22例踝部骨折脱位并下胫腓关节分离病人进行手术治疗。18例下胫腓联合做了加压螺钉或骨栓固定,外踝骨折应用4孔钢板或髓内针固定陈旧性骨折脱位需作下胫腓关节加压融合,同时作纵轴穿针稳定距骨。随访1~6年,优良率达90.9%。认为Laugehansen分类法符合临床实际、实用,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对踝关节稳定性、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其治疗关键在于处理好下胫腓关节分离和腓骨骨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维记忆固定器修复髋臼后壁骨折伴关节后脱位的疗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髋臼后壁骨折伴关节后脱位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内固定物不同分为三维记忆组46例和重建钢板组45例,其中三维记忆组给予三维记忆内固定器修复治疗,重建钢板组给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临床疗效,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三维记忆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重建钢板组(P0.05);治疗后1年两组关节畸形、活动度、疼痛程度、肢体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三维记忆组显著高于重建钢板组(P0.05);三维记忆组优良率91.30%稍高于重建钢板组82.22%(P0.05);三维记忆组并发症发生率4.35%,稍低于重建钢板组13.33%(P0.05)。结论三维记忆固定器用于修复髋臼后壁骨折伴关节后脱位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少,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与单纯闭合骨折内固定术对手部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治疗手部掌指骨骨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手部掌指骨骨折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闭合固定法,观察组根据复位后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微型钢板螺钉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关节屈曲度、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优良率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观察组开始功能训练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观察组关节屈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僵硬、固定物不良反应和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腱粘连和术后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治疗的满意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治疗的满意率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手部掌指骨骨折治疗中采用微型钢板螺钉方法较单纯闭合骨折内固定术疗效更为显著,恢复时间短,手部功能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病率更低,整体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Pilon骨折患者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骨折复位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给予观察组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给予对照组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治疗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3.75%与对照组75.0%比较显著提高(P0.05);在围术期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骨折复位方面,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Burwell-Charnley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在患肢功能方面,两组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其中观察组提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9.38%与对照组37.5%比较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Pilon骨折患者实施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骨折复位及肢体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疗效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经皮钢板固定手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70例,观察组35例行交锁髓内钉手术治疗,对照组35例行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手术治疗,对2组疗效、踝关节功能评分和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手术用时(58.5±6.3)min、术后1年踝关节功能评分(89.9±7.3)及并发症发生率为2.9%,对照组的手术用时(86.6±7.5)min、术后1年踝关节功能评分(87.7±7.4)、并发症发生率为22.9%。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远端的关节外骨折行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能缩短手术用时,改善术后踝关节功能且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对四肢骨折创伤患者实施MIPPO(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联合LCP(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本院88例四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44例,应用传统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44例,应用MIPPO技术联合LCP内固定治疗)。均随访半年,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康复优良率、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优良率(100.00%)高于对照组(90.91%),P0.05;观察组术后半年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7%)低于对照组(15.91%),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创伤患者实施MIPPO技术联合LCP内固定治疗有助于增强治疗有效率,并发症更少,且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对改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良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腓骨后外侧入路进行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旋后外旋型Ⅳ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旋后外旋型Ⅳ度)患者共89例,研究人员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5例,行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对照组44例,行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等术中及术后相关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半年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旋后外旋型Ⅳ度)行经腓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下胫腓螺钉固定或不固定治疗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的下胫腓联合分离疗效差异。方法 2011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46例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其中24例行下胫腓螺钉固定(固定组),22例未予下胫腓螺钉固定(未固定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侧别及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下胫腓重叠距离(tibiofibular overlap,TBOL)、下胫腓间隙(tibiofibular clear space,TBCS);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2个月。固定组完全负重时间为8~12周,中位时间11周;较未固定组的6~10周(中位时间8周)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49,P=0.000)。X线片复查示两组患者下胫腓联合均获复位,骨折均愈合,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3.83±1.37)周、未固定组为(13.91±1.31)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1,P=0.945);无下胫腓联合分离复发、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发生。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两组TBOL、TBCS比较,以及术后1年时两组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时(除Maisonneuve骨折),如能按损伤情况修复内、外及后踝结构,下胫腓螺钉固定与否对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表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有限切开撬拨复位三柱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6例。观察组予以有限切开、撬拨复位、三柱固定联合治疗,对照组实施膝前切开复位单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术后6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面稳定性、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股胫角(FTA);分析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形态评分较术后第1天无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稳定、行动、疼痛及总分均较术后第1天有明显提升,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PA、PA、FTA水平均较术后第1天无明显变化(P均0.05),但TPA及P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T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个月内,2组患者术区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关节面塌陷、膝内翻、固定失效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有限切开撬拨复位三柱固定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效果较理想,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关节镜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踝关节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72例踝关节发生骨折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行关节镜空心钉内固定术,对照组36例行切开复位。观察两组临床指标及术后36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6、12、36个月踝关节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出血量、骨折愈合、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踝关节评分均升高,且在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6个月内,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8%比13.8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踝关节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且中长期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