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安眠穴施用滞针术刮法治疗失眠症: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在安眠穴施用滞针术刮法与常规针刺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差异.方法:131例患者随机分为安眠穴组(68例)与常规针刺组(63例).安眠穴组取安眠穴,刺入得气后,采用滞针术,即轻轻单向搓转针体2~3转,待针体紧涩有“滞针”感,用示指轻抵针尾固定针身,拇指由下向上轻轻刮动针柄,留针30 min.常规针刺组取三阴交、神门、百会穴,施行捻转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后,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常规针刺组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均P<0.01),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改善及PSQI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安眠穴组患者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且对以上各项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常规针刺组(P<0.01,P<0.05).安眠穴组总有效率为91.2%(62/68),常规针刺组为74.6%(47/63),安眠穴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结论:安眠穴施用滞针术刮法治疗失眠症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口服右佐匹克隆片治疗丛集性头痛所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丛集性头痛所致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腕踝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SQI各项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为7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SQI各项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量表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中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质量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量表中入睡困难、醒后难睡、多梦易醒、晨起疲乏倦怠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治疗丛集性头痛所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养心定悸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对心律失常合并失眠症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6例心律失常合并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8例及对照组78例,2组均给予基础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右佐匹克隆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养心定悸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和睡眠质量的变化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24 h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非持续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发生次数均显著减少(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心律失常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SDNN、SDANN、SDNN5、r MSSD、PNN50、TRIA)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各项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及PSQI总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失眠症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养心定悸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能够显著改善心律失常合并失眠症患者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提高睡眠质量和临床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以针刺夹脊穴为主穴,配合四神聪、安眠穴治疗;对照组以口服舒乐安定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匹兹堡睡眠量表( PSQI)评定两组的睡眠质量。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为9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总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夹脊穴是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朱氏一指禅推拿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针刺联合朱氏一指禅推拿治疗,对照组予单纯针刺治疗。治疗前后以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SQI中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均下降更为明显(P0.01,P0.05)。结论针刺联合朱氏一指禅推拿是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任亚东 《光明中医》2013,28(3):536-537
目的观察针刺申脉、照海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13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试验组采用针刺泻申脉补照海,配合耳穴贴压心、肾、神门,辨证后随证配穴;对照组常规选取四神聪、神门、安眠穴为主穴,随证加减配穴。两组治疗前后采用睡眠障碍改善有效率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睡眠改善总有效率为86.76%,对照组睡眠改善总有效率为72.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总分评定试验组治疗前为16.13±3.32,治疗后为7.76±2.45;对照组治疗前为15.97±3.05,治疗后为10.28±3.01,两组间治疗后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针刺申脉、照海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失眼症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俞加膈俞为主穴辨证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慢性失眠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主穴选取五脏俞加膈俞予针刺治疗,对照组选取双侧神门、内关、安眠,百会。同时两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配穴,两组针刺治疗均每日1次,连续5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共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个相关因子。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7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SQI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睡眠障碍评分和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除睡眠障碍、睡眠药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项目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五脏俞加膈俞为主穴辨证治疗慢性失眠疗效确切,并优于常规穴位,对于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灸神道穴与口服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2名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0),分别予温针灸神道穴与口服佐匹克隆片治疗2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IQ)对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评分与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8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对照组临床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温针灸神道穴治疗失眠症疗效明确,与佐匹克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疗效维持作用,总有效率温针灸神道穴组优于佐匹克隆组(P0.05)。结论:温针灸神道穴能较好的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情况且疗效稳定性优于佐匹克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和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针刺组和假针刺组,每组20例。3组分别采取西药治疗、针刺治疗及假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每日觉醒次数、总睡眠时间,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采用过度觉醒量表(HAS)评估患者过度觉醒状态,采用生命质量测评量表(FACT-B)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西药组和针刺组治疗后每日觉醒次数、每日总睡眠时间、PSQI评分、H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每日觉醒次数、每日总睡眠时间、PSQI评分、HAS评分与西药组和假针刺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各维度FACT-B评分及生存质量总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各维度FACT-B评分及生存质量总分与西药组和假针刺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有效降低原发性失眠症患者每日觉醒次数及皮层觉醒水平、延长总睡眠时间,提升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解郁安神汤佐以佐匹克隆片治疗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治疗组(n=40),均于晚间临睡前半小时口服佐匹克隆片3.75 mg,对照组仅限于此,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自拟解郁安神汤加减方。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睡眠障碍患者在予以佐匹克隆片治疗的基础上佐以解郁安神汤可获得更满意的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对中风后失眠患者采用调任通督法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分的变化,讨论调任通督针法对中风后失眠症的影响。方法 9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对照组和西药组,治疗组重用任督脉经穴,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西药组口服左匹克隆。在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结果治疗后3组有效率相当(P0.05),治疗组治愈率较对照组、西药组高(P0.05,P0.01),3组治疗后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个月后随访、3个月后随访PSQI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1个月后随访PSQI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个月后随访PSQI评分与1个月后随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与口服左匹克隆治疗本病的临床有效率相当,但调任通督法更好地发挥了针刺疗法治愈率高,远期疗效佳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灸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主穴取百会、神门、三阴交.配穴取印堂、安眠、中脉、照海、内关、厥阴俞、心俞、脾俞、胃俞、胆俞.采用针刺配合灸法治疗,主穴用艾条悬灸,配穴常规针刺;对照组主穴取百会、神门、三阴交、印堂、安眠、申脉、照海.配穴取厥阴俞、心俞、脾俞、胃俞、胆俞.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从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改变、疗效、疗程三方面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睡眠质量指数(PSQI)改变、疗效、疗程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配合灸法治疗失眠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佐匹克隆和放松训练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老年人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社区卫生站和东革西里社区卫生站就诊的失眠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佐匹克隆结合放松训练联合治疗失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治疗,研究周期为4周。每组治疗前后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的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PSQI各因子评分差及总分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各因子评分及总分的比较显示,两组除睡眠效率外,均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佐匹克隆和放松训练结合耳穴贴压治疗能降低老年人对药物的过分依赖,更好地改善老年人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四神聪、百会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0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失眠患者1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给予针刺四神聪、百会为主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1.17%,对照组有效率为7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四神聪、百会为主针刺治疗失眠较艾司唑仑片有更好的改善睡眠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六味安神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用右佐匹克隆治疗,联合组加用六味安神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组96.67%、对照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时间段ISI评分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味安神胶囊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可改善睡眠质量,降低失眠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茹英  沈仲夏  董丽萍 《新中医》2023,55(22):180-183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疗法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伴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68 例失眠症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及佐匹克隆治 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2 组均治疗1 个月。观察比较2 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 医证候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 评分、收缩压(SBP) 及舒张压(DBP) 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 为94.12%,对照组为76.47%,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夜寐不安、久不能眠、 头晕胀痛、急躁易怒等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 组PSQI 量表中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失眠症状、日间功能障碍、助 眠药物使用等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 后,2 组SBP、DB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SBP、DB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 论:穴位贴敷疗法联合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伴高血压病可提高临床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睡眠 质量及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灵龟八法结合火针与口服艾司唑仑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灵龟八法结合火针针刺组(45例)和药物组(45例),共剔除3例,最后针刺组44例、药物组43例。针刺组采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配合火针背俞穴等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药物组睡前半小时口服艾司唑仑片1 mg,每天1次,连续服用4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Epworth思睡量表评分和中医症状积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Epworth总分、中医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药物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Epworth总分、中医症状量表中的难以入寐、多梦易醒、头晕、心悸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Epworth评分、中医症状量表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2%,高于药物组的83.7%(P0.05)。结论:灵龟八法结合火针较艾司唑仑能更有效的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症状,尤其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提高日间的觉醒程度。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基于中医营卫理论及睡眠寐寤学说,观察分时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厦门市 中医院 2020 年 6 月至 2023 年 5 月期间门诊就诊的 86 例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干预组(44 例),右佐匹克 隆组(42 例),中药干预组白天给予疏肝达郁汤日方,睡前给予疏肝达郁汤夜方,右佐匹克隆组给予右佐匹克隆睡前服用。 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斯坦福嗜睡量表(SSS)评分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中药干预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右佐匹克隆组,治疗后中药干预组患者 PSQI 评分明显低于右佐匹克 隆组,治疗后中药干预组患者 SSS 评分明显低于右佐匹克隆组,中药干预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3.2 %,高于右佐匹克隆组的 88.1 %,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肝火扰心型失眠症患者,采用分时治疗(白天给予疏肝达郁汤日 方,睡前给予疏肝达郁汤夜方)疗效优于右佐匹克隆组,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督脉穴透刺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治疗组采用督脉穴透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PSQ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为60.7%,优于对照组的28.6%(P0.05)。结论:督脉穴透刺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维持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  相似文献   

20.
《广西中医药》2017,(6):14-17
目的:观察针刺脐环穴结合温针涌泉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脐环穴结合温针涌泉穴治疗;对照组取印堂、四神聪、安眠、神门、照海、申脉、心俞、肾俞穴,予常规针刺疗法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且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脐环穴结合温针涌泉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