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活体肾移植供肾切除术对供体肾功能早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0年4月至2014年11月467例活体供肾者的临床资料,提取肾切除术前,术后3d、7d、1个月、3个月时的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尿酸、尿微量蛋白数据,了解肾切除术对供体早期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活体供肾者术前,术后3d、7d、1个月、3个月时的血肌酐(Scr)分别为(59.9± 12.8)、(85.8±21.0)、(91.2±21.3)、(92.8±21.6)、(91.0±21.3) μmol/L;肾小球滤过率(GFR)分别为(113.5±25.3)、(75.1±17.9)、(70.3±15.2)、(68.5±16.0)、(69.5±15.1) ml/min;血尿酸(Ua)分别为(292.60±79.58)、(142.18±55.28)、(228.41±66.39)、(321.31±83.72)、(346.61±87.21)μmol/L;术后与术前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尿IgG、微量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β2微球蛋白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体供肾切除术早期明显影响供体肾小球滤过率、尿酸及尿微量蛋白,临床需关注其对肾功能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种常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不同治疗时程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病情要求分别给予氯丙嗪,奥氮平,利培酮,测定单药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2个月的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尿素氮、尿酸、β_2微球蛋白、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尿红细胞计数;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12个月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疗效。结果:服用氯丙嗪,奥氮平,利培酮3个月后,与用药前相比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尿素氮、尿酸、β_2微球蛋白、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尿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氯丙嗪,奥氮平,利培酮12个月后,与用药前相比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尿素氮、尿酸、β_2微球蛋白、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尿红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PANSS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PANSS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年后氯丙嗪组患者有效率为88.89%,奥氮平组患者有效率为93.33%,利培酮组患者有效率为91.11%,3组患者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肾功能异常,与治疗时程有关,在患者治疗精神分裂症期间应定期监测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及尿β2-微球蛋白的检测对评价高尿酸血症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符合原发性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82例年龄相当的健康人群作为健康组,两组人群分别进行血清胱抑素C、血清肌酐及尿13微球蛋白的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健康组β2-组人群中血清胱抑素C、尿β2-微球蛋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肌酐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肌酐及尿β2-微球蛋白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且血清胱抑素C与尿β2-微球蛋白的相关性优于血清肌酐的相关性。结论血清胱抑素C和尿β2-微球蛋白的检测比血清肌酐的检测更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程度,是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早期诊断的敏感、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并评估患者术后肾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将77例自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行PCNL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根据术前基线肾功能分为肾功能正常(血肌酐<115μmol·L^-1)的A组和肾功能异常(血肌酐≥115μmol·L^-1)的B组,每组又根据手术通道数目,分为单通道组(通道数目=1)和多通道组(通道数目≥2),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内的血肌酐及其他评价肾功能的指标,以此对患者术后肾功能进行评估。同时记录并评估可能对肾功能改变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 A组中,仅在多通道患者中术后胱抑素C水平较术前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几乎保持稳定状态(P>0.05)。B组中,单通道患者与A组相似,各指标基本保持稳定(P>0.05)。多通道患者术后血肌酐及胱抑素C水平显著上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致肾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高浓度血肌酐、多通道、糖尿病和高血压。结论多通道PCNL对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早期影响较大,多通道、术前肾损伤、糖尿病及高血压是肾功能减退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适用于活体供者供肾前后肾功能评价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方法 以供肾切取术前、术后早期(7~10 d)和术后稳定期(1年左右)3个阶段用~(99m)锝-二乙烯三胺五乙酸肾动态显像法(Gates法)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gGFR)为标准,评价46名供者同期血清胱抑素C水平、Cockcroft-Gault公式所得肌酐清除率(cCCr)、24 h集尿法所得肌酐清除率(uCCr)、MDRD方程所得肾小球滤过率(mGFR)和血清肌酐(SCr)等简易肾功能评估方法的临床适用性,所得结果采用体表面积进行标准化.供者术前的gGFR>1.167 ml/s(70 ml/min).结果 术后1年时,有25名供者未能完成包括gGFR在内的全部检测;由于24 h尿液留取较为复杂,共有8个样本不合格,uCCr取同期该组数据平均值.上述肾功能指标在手术前后均有明显变化,反映肾功能的各指标均为正态分布,除SCr外,其他指标与gGFR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其相关系数(r)从高到低依次为r_(cCCr)、r_(mGFR)、r_(胱抑素C)、r_(uCCr),决定系数(R~2))同样表现为R_(cCCr)~2>R_(mGFR)~2>R_(胱抑素C)~2 >R_(uCCr)~2,术后早期和术后稳定期结果完全相同,且相比术前,术后cCCr与gGFR的相关性更为显著.结论 Cockcroft-Gault公式是相对准确的供者肾功能评价方法,特别适用于术后随访时应用,而SCr只能做为基础指标,不能作为直接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8例拟接受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48例在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均采用散射免疫比浊乳胶增强法检测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并对2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及β2微球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蛋白,对于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围手术期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对肾移植患者术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例肾移植患者(肾移植组)按移植术后时间长短分层随机抽样,分为5组:术后1~3个月组,术后4~11个月组,术后1~5年组,术后6~10年组,术后10年以上组,每组40例。另随机抽取拟行肾移植术而进行术前检查的尿毒症患者20例为尿毒症对照组。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对6组患者的清洁新鲜中段尿进行尿微量蛋白测定与尿蛋白定性检测,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酐(Scr)。结果与术后1~3个月组比较,术后4~11个月组的尿α1-微球蛋白即开始升高(P<0.05),术后1~5年组、6~10年组尿微量白蛋白、尿转铁蛋白明显升高(均为P<0.05)。术后10年以上组尿微量白蛋白、尿α1-微球蛋白、尿转铁蛋白、尿免疫球蛋白(Ig)G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术后10年以上组尿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时间组(均为P<0.05)。肾移植术后不同时间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尿微量蛋白的变化较尿蛋白定性及Scr的改变更为敏感,宜作为早期移植肾功能受损的常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血肌酐和尿常规的常规检测基础上联合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肾功能损伤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2019年2~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一科住院的169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完善其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检测;分析尿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差异,血肌酐升高及血清胱抑素C升高的比例及其差异。计算应用替诺福韦酯(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肾功能损伤的相对危险度。 结果169例HIV感染者中尿常规示尿蛋白阳性者5例(3.0%),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者17例(10.1%),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P = 0.007)。血肌酐升高者10例(5.9%),血清胱抑素C升高者20例(11.8%),两者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3.0、P = 0.042)。在尿常规和血肌酐检测的基础上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的总体阳性检出率为49例(30.0%)。CD4+ T淋巴细胞计数< 200个/μl与≥ 200个/μl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分别为0.94(0.83,1.05)mg/L、0.85(0.77,0.9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3.02、P = 0.003)。应用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的肾功能损伤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1、1.5、1.9、2.2和1.4。 结论HIV感染者中,单纯以尿常规为依据评估有无蛋白尿,以血肌酐水平为依据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会低估肾功能损伤的患病率。在常规检测血肌酐和尿常规的基础上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在提高HIV感染者肾功能损伤检出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低CD4+ T淋巴细胞计数、应用TDF及合并丙型肝炎、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均为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胱抑素C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在糖尿病肾病不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时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1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5例)、大量蛋白尿组(17例),同时以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血肌酐(Scr)、Hcy、Cystatin C水平,双变量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Hcy测值(分别为8.40±2.56,9.12±2.01,13.3±4.96)高于正常对照组(6.91±0.37),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各组间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Cystatin C测值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0.63±0.19、0.88±0.35、1.68±0.89,P<0.01);随着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增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加重,Hcy与Cystatin C水平均有一增长趋势,且两指标呈正相关(正常白蛋白尿组r=0.632,微量白蛋白尿组r=0.873,大量蛋白尿组r=0.747,P<0.01).结论联合检测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可推断同型半胱氨酸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影响,推断糖尿病肾损害的程度,更全面的评价早期糖尿病肾损害,提示临床应早期干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10.
Jia YB  Shi Y  Guan XD  Li J  Zhang BM  Fu WG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22):1739-1742
目的 评价支架移植物裸区跨越肾动脉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肾功能的中、短期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9年12月290例接受腔内修复术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物近端裸区是否超越肾动脉将患者分为肾上组和肾下组.肾上组173例,平均年龄(72±8)岁,男性占85.0%;肾下组117例,平均年龄(71±9)岁,男性占90.6%.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血清肌酐和胱抑素C的检测结果,并依据胱抑素C和血清肌酐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统计分析两组间及各组不同时间点的肾功能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腔内修复均采用Talent或Zenith支架移植物,其中肾上组有67例使用Talent支架,106例使用Zenith支架;肾下组则分别有25例和9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其他术前及术中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上组和肾下组术后1周的血清肌酐为(98±11)μmol/L和(95±13)μmol/L,12个月时为(91±15)μmol/L和(90±12)μmol/L;1周时胱抑素C为(1.01±0.15)mg/L和(0.99±0.10)mg/L,12个月时为(1.03±0.20)mg/L和(1.02±0.21)mg/L,较术前升高,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P<0.05).术后6个月,仅表现胱抑素C升高,肾上组(0.93±0.17)mg/L,肾下组(0.92±0.31)mg/L,依据胱抑素C计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P<0.05).术后各阶段两组间患者肾功能无差异.结论 与肾动脉开口远端放置支架修复腹主动脉瘤的方式相比,支架移植物裸区覆盖肾动脉开口不会更明显地损害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即亚临床肾损害期是指良性肾小动脉硬化出现临床症状(水肿、蛋白尿)以前这一段时期,临床上除夜尿增多外,无明显症状.常规反映肾功能的各项血、尿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尿常规)均正常,但肾脏的储备功能已经下降,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功能和结构已发生改变,采用放免法等比较灵敏的检查手段可以发现异常(如尿微量蛋白排出量增加等).笔者通过测定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血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并加以比较,进一步明确各项指标在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都是评价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GFR和ERPF的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UAlb)的关系,探讨GFR和ERPF对早期DN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糖尿病肾脏病中的相关关系及肾小球滤过率和尿白蛋白对其相关性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314例,同时检测患者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肌酐,计算肾小球滤过率,并按肾小球滤过率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进行分组,分析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关系;绘制ROC曲线,判断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分别在30 mg和300 mg时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界点。结果:314例患者总体及按照肾小球滤过率分组后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间均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 87、0. 93、0. 99、0. 85、0. 95、0. 90;P 0. 001。按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分组后相关系数分别为0. 57,0. 68,0. 78; P 0. 001。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3. 40 mg/mmol·cr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33. 34 mg/mmol·cr可作为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30 mg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300 mg的最佳诊断值。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经校正后与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二者可经过公式进行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4.
术前MSCTA联合术中超声辅助腹腔镜保肾手术治疗小肾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联合术中超声用于辅助腹腔镜保肾手术治疗小肾癌(肿瘤直径≤4 cm)的效果。方法对85例小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对其中43例以术前MSCTA联合术中辅助超声(观察组),42例以术前常规肾脏超声及CT检查(对照组)辅助,比较2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前MSCTA所示肾肿瘤及肾血管情况与术中所见一致,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术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中超声发现微小癌灶1例,术后未见切缘阳性及漏尿。对照组术后2例出现漏尿,置入D-J管保守治疗后痊愈;2例切缘阳性,随访中肿瘤均复发,1例接受后腹腔镜肾肿瘤根治术,1例接受保留肾单位的开放手术。2组间术前、术后血肌酐、尿素氮及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术后GFR低于术前(P=0.040)。结论对小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时,术前MSCTA联合术中辅助超声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切缘阳性率,尽可能多地保留肾单位,促进患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血清胱抑素C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血清胱抑素C(Cys-C),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50例健康体检者和198例糖尿病患者的Cys-C、血清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同时测量198例患者尿肌酐(UCr)、尿微量白蛋白(MAlb)根据尿量计算出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Cys-C(1.63±0.87)、β2-MG(2.60±1.07)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Cys-C(2.29±1.18)、β2-MG(3.19±1.43)均较单纯糖尿病组Cys-C(0.91±0.21)、β2-MG(1.59±0.42)和正常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糖尿病组Cys-C、β2-MG、Scr和Ccr检测结果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中,Cys-C、β2-MG和Ccr、Scr阳性率分别为75.4%(46/61)、88.5%(54/61)、32.8%(20/61)、4.9%(3/61);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中,Cys-C、β2-MG和Ccr、Scr阳性率分别为87.5%(49/56)、91.1%(51/56)、66.1%(37/56)、50%(28/56)。Cys-C与β2-MG的相关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418,P〈0.01)。结论:胱抑素C用于评价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其特异性好于β2-MG,灵敏度高于Ccr、Scr,是的一个能较好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肌酐(Scr)对于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糖尿病肾病病人及对照组(35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β2-MG,生化法测定尿mALB及血清Scr。结果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CysC、Scr、β2-MG及尿mAL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CysC与其它3种检测相比阳性率较高,且有较好的正相关。结论血清CysC检测更利于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是反映糖尿病肾病病人早期肾损伤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海昆肾喜胶囊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 20例明确诊断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海昆肾喜胶囊每天6粒口服,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分别检测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肌酐的变化.结果 海昆肾喜胶囊可明显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P < 0.05);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海昆肾喜胶囊可改善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早期应用海昆肾喜胶囊有利于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对T1b期肾肿瘤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70例T1b期肾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1例,接受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19例,接受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随访观察血清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4小时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1天、术后1年、术后2年观察组血清BUN、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发率、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T1b期肾肿瘤,远期肾功能保存效果优于根治性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缩孔综合征(shrunken pore syndrome,SPS)是指在排除肾外因素影响血浆胱抑素C与肌酐的前提下,基于血浆胱抑素C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cystatin C)显著低于基于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creatinine)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研究表明,SPS患者预后不良,SPS患者心血管疾病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海昆肾喜胶囊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 20例明确诊断慢性肾脏病患者,在基础治疗上给予海昆肾喜胶囊每天6粒口服,于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分别检测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肌酐的变化.结果 海昆肾喜胶囊可明显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P < 0.05);治疗前、后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海昆肾喜胶囊可改善早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早期应用海昆肾喜胶囊有利于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