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肝干细胞标记物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肝干细胞标记物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特征。方法45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两步法检测AFP、GST-1T、CK19、c-kit单克隆抗体的表达。结果 c-kit、AFP、GST-π、CK19阳性率分别为13.3%(6/45)、53.3(24/45)、60.0%(27/35)、37.8%(17/45);癌旁组织也不同程度表达肝干细胞标记;血anti-HBc阳性、癌组织AFP阳性患者癌组织CK19阳性率分别高于血anti-HBc阴性、癌组织AFP阴性患者。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均有部分细胞表达肝干细胞标志,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在皮肤缺损创面的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移植入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后对创面的修复作用,为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羊膜诱导后的带有核荧光标记的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以生物膜为载体,覆盖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术后1~8周连续取材,HE染色观察,苏丹Ⅲ染色,β1整合素、CK15、CK19、CEA免疫组化荧光双标观察。结果术后2周,创面完全长合,较厚的新生皮完全覆盖创面,基底层细胞增生,形成细胞柱伸向真皮层,真皮层中可见管腔样结构,4周后新生表皮开始变薄,新生表皮下可见毛囊样、汗腺样、皮脂腺样等结构,皮脂腺样结构苏丹Ⅲ染色阳性。免疫双标结果显示,1~4周新生表皮基底层细胞呈β1整合素、CK19阳性,真皮层中带有核标记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呈CK15、CEA阳性。结论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在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可分化为表皮样、汗腺样、毛囊样和皮脂腺样等结构的潜能。  相似文献   

3.
细胞角蛋白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细胞角蛋白(CK)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表达情况,寻求帮助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分子标记。方法 按Page标准选病例,收集本院1993~2002年病理标本,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92例(石蜡包埋标本)、冷冻切片30例以及导管上皮普通性增生原代培养上皮细胞和浸润性导管癌细胞株T-47D和MCF-7。采用EnVision标准二步法研究CK34βE12、CK8以及CK14表达情况。结果 (1)石蜡组织中CK34βE12在导管上皮普通性增生、不典型性增生、导管原位癌以及浸润性导管癌的阳性结果分别为95.2%、33.3%、19.2%和12.5%;导管上皮普通性增生、浸润性导管癌的冷冻切片CK34βE12阳性率为100%和55%;CK34βE12在MCF7呈阴性染色,在普通性增生原代培养细胞及T-47D中呈阳性染色;(2)CK8与CK14在乳腺导管上皮普通性增生的表达模式与其他病变不同。结论 CK34βE12有助于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但还不适用于术中冷冻快速诊断;CK8与CK14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模式可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p63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肺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以及淋巴结或肺内转移性肿瘤标本组织中p63基因的mRNA转录因子和蛋白表达水平,探讨p63基因表达与其定位在3q 27-q29区域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cDNA微阵列技术同时检测72例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原发性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和肺癌肺内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灶内的p63基因mRNA水平.另外,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150例原发性肺癌石蜡包埋标本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p63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CGH)技术对70例原发性肺癌标本进行了3号染色体长臂改变的分析.结果p63mRNA转录因子在肺鳞状细胞癌标本表达明显增强,与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相比增多10倍以上.肺癌转移灶内p63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相对应的原发性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肺鳞状细胞癌阳性表达率为94.64%;腺癌是1.79%;4例大细胞肺癌中2例为阳性染色;但所有小细胞肺癌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阴性.pT1分期肺癌的p6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与pT2分期肺癌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基因组杂交结果发现肺鳞状细胞癌3号染色体长臂27-29区域有显著的扩增,腺癌表现为缺失.鳞状细胞癌p63基因的表达增强与3q27-q29区域的显著扩增有明显正相关性(P<0.000 1),说明定位于3号染色体长臂27-29区域的p63基因的拷贝有明显的扩增.结论p63mRNA转录因子和蛋白在肺鳞状细胞癌较其他肿瘤表达显著增高,转移灶高于原发灶;肺鳞癌p63表达增强与3号染色体长臂3q27-q29区域的扩增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刘爱军  黄锦桃  李海标 《解剖学研究》2006,28(3):161-164,F0002
目的以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类真皮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探讨其在体内的分化。方法胎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和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分别与复合凝胶-明胶海绵构建类真皮(类真皮Ⅰ、Ⅱ),植入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以生物膜为载体,把羊膜诱导后带有核标记的表皮干细胞覆盖在类真皮上,术后1~8周连续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β1整合素、CK15、CK19、CK10和CEA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两组组织工程皮肤植入皮肤缺损3~4周后,创面完全长合,较厚新生皮完全覆盖创面,基底层细胞增生,形成短的细胞柱突向真皮层。新生表皮中可见核标记的细胞呈β1整合素、CK15、CK19阳性,真皮中的管腔样结构呈核荧光和CEA免疫组化双标阳性,4~8周新生表皮基底层细胞呈CK19、CK10阳性,新生表皮下可见毛囊样、皮脂腺样结构。结论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类真皮构建的两种组织工程皮肤在体内具有修复缺损皮肤及分化为表皮及毛囊样、皮脂腺样和汗腺样等皮肤附属结构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毛囊干细胞的分离及培养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分离效率高、创伤小的毛囊干细胞分离方法,筛选毛囊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最优条件,考察毛囊干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方法获取兔胡须部皮肤全层,比较2种不同分离方法获得细胞的贴壁、增殖及克隆形成情况。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毛囊干细胞β1整合素、CK19表达情况。选用MTT法和乳酸脱氢酶来间接反映毛囊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分析细胞周期考察细胞增殖过程中各期细胞的分布。观察血清浓度梯度条件培养液对毛囊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两步酶”法的分离能获得大量细胞且细胞迅速贴壁,克隆迅速形成。获取的毛囊干细胞胞浆中有β1整合素、CK19的阳性表达。毛囊干细胞生长曲线及细胞周期都表明毛囊干细胞有高增殖能力。毛囊干细胞增殖表现出血清浓度的依赖。结论“两步酶”法是一种分离效率高、创伤小的方法,能够获取大量高表达β1整合素、CK19的毛囊干细胞。毛囊干细胞在适当条件下表现为高增殖能力,其生长有一定的血清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激活在人宫颈鳞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25例不同组织学分级的人类宫颈标本为实验对象,包括32例轻度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 LSILs/CIN-Ⅰ),33例重度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HSILs 或 CIN-Ⅱ/CIN-Ⅲ),38 例鳞状细胞癌(SCCs),22例正常宫颈(normal)。SCCs中包括分化良好宫颈鳞癌(WDSCC)9例,中等程度分化(MDSCC)20例,分化较差(PDSCC)9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印迹方法检测NF-κB p65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中的表达水平。结果:①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在正常宫颈组织及轻度宫颈上皮内非典型增生组织中,RelA主要定位于胞浆,而在重度宫颈上皮内非典型增生及宫颈鳞状细胞癌中,RelA主要位于胞核中。② 免疫印记方法显示在正常宫颈组织及轻度宫颈上皮内非典型增生组织中RelA主要在胞浆提取物中,而在重度宫颈上皮内非典型增生及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胞核提取物中表达增强,而在胞浆提取物中相对减少,差异显著(P<0.05) 。结论:NF-κB活化与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关,NF-κB p65可能成为人类宫颈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对小鼠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129小鼠胚胎干细胞(ES cell)源性表皮干细胞在同种小鼠全层皮肤缺损的生长和分化,探讨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对全层皮肤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以生物膜为载体,将羊膜诱导后带有核荧光标记的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直接覆盖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术后1~8周连续取材,HE染色,β1整合素、CK15、CK19、CK10、CEA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双标显色.结果 术后2周,创面完全长合,较厚的新生皮覆盖创面,基底层细胞增生,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细胞柱伸向真皮层,真皮层中可见管腔样结构,免疫荧光双标显示,1~3周新生表皮中可见核标记的细胞呈β1整合素、CK15阳性,真皮层中带有核标记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呈β1整合素、CK15阳性;4周后新生表皮开始变薄,基底层细胞呈CK19、CK10阳性,汗腺样结构呈CEA阳性,6~8周新生表皮下可见毛囊样、汗腺样、皮脂腺样等结构.结论 ES细胞源性表皮于细胞植入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可修复缺损的表皮,并在其下真皮层内具有分化为汗腺样、毛囊样和皮脂腺样结构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primary endometri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PESCC)是一种罕见的子宫内膜癌。本文报道1例55岁患者, 刮宫标本及经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标本组织学形态均显示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上皮呈浸润性生长, 并见短梭形细胞, 胞质丰富、透亮。刮宫标本中未见正常子宫内膜腺体及异常腺性结构;全子宫切除标本中短梭形与鳞状上皮穿插生长, 侵犯浅肌层, 周围子宫内膜可见慢性子宫内膜炎, 局灶符合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免疫表型:明确的鳞状上皮成分及短梭形细胞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CK)5/6、p63、β-catenin、CD10均阳性, CK7、CDX2阴性。患者随访8个月, 身体状况良好。PESCC需要严格掌握诊断标准, 除外子宫颈来源的鳞状细胞癌及子宫内膜样癌伴广泛鳞化。该文描述PESCC组织学特点、刮宫及全子宫标本诊断难点、阐述其诊断要点, 并复习和总结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0.
Emanuel  P  Wang  B  Wu  M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5,21(5):535-535
腺样囊性癌与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的鉴别有时非常困难,而诊断不明确则容易导致二者的治疗错误。p63作为一个新的上皮干细胞调控蛋白,可在人类多种正常组织如鳞状上皮、尿路上皮、乳腺和涎腺的肌上皮细胞等表达,也可表达于涎腺多形性腺瘤和癌中。为了探讨p63免疫组化染色在腺样囊性癌和基底样鳞状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生物素化12种凝集素和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K27、K174去标记不同宫颈病变诊断组织,了解宫颈储备细胞增生、分化及其在鳞癌和腺癌癌变过程中,细胞浆、细胞膜、细胞核12种凝集素受体表达情况,及其宫颈储备细胞增生、不成熟鳞化、成熟鳞状化生、非典型增生和宫颈癌组织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K27、K174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   

12.
He N  Wu GF  Zhao HY  Han HX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11):758-761
目的 通过对比上皮性原发癌、转移癌与其癌栓的组织形态学及E-cadherin和波形蛋白表达情况,从组织学水平探讨癌细胞在侵袭、转移过程中是否遵循上皮-间质转化(EMT)机制.方法 59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原发性腺癌或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68个石蜡组织标本,其中高分化癌组织13例,中分化癌11例,低分化癌30例,淋巴结转移癌14例,每例均有血管内或淋巴管内癌栓.挑选同一切面上同时具有癌组织(包含原发癌或淋巴结转移癌)及癌栓的蜡块进行HE染色观察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cadherin和波形蛋白表达.结果 癌组织与癌栓具有相似的形态学特征;54例原发性癌组织E-cadherin和波形蛋白阳性分别为50和23例,其癌栓阳性分别为51和2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者的E-cadherin和波形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04,P=0.842);14例淋巴结转移性癌组织E-cadherin和波形蛋白阳性分别为12和6例,其癌栓E-cadherin和波形蛋白阳性分别为12和7例,两者的E-cadherin和波形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P=0.878);癌组织和癌栓的E-cadherin和波形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0,P=0.824);癌栓部分癌细胞高表达E-cadherin而波形蛋白缺失,部分癌细胞高表达波形蛋白而E-cadherin缺失.结论 原发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癌栓三者EMT特征无显著差异;癌栓细胞既有EMT细胞也有非EMT细胞,它们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猴表皮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猴表皮干细胞分离纯化和培养方法。 方法: 将猴皮肤标本剪成皮条,加入0.25%胰酶浸泡过夜;然后去除角质层,刮上皮面获取表皮细胞进行培养。取第2-4代的细胞,经消化后,用Ⅳ型胶原黏附法获得为快吸附的表皮细胞。对快吸附的表皮细胞行流式细胞仪、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 结果: 快吸附细胞从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呈现表皮干细胞的特性:β1整合素、K15和α6整合素阳性,而CD71和K1/K10阴性。 结论: 所采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和培养条件适合猴表皮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及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p6 3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定位在 3号染色体 2 7~ 2 9区域改变的关系。 方法 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 (CGH)技术对 70例原发性肺鳞状细胞癌和肺腺癌标本进行染色体不平衡性分析。采用组织芯片技术构建12 2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包埋标本组织芯片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6 3蛋白表达情况。比较 p6 3蛋白表达及其与 3号染色体末端改变的关系。结果 CGH分析结果发现 ,30例鳞状细胞癌 2 4例出现 3q2 7~ 2 9区域DNA拷贝数目的增加 ,4 0例腺癌仅 8例发现 3q2 7~ 2 9区域DNA获得。p6 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 :5 0例 (84 75 % )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染色为阳性 ;3例大细胞肺癌中 2例 (6 6 6 6 % )为阳性反应 ;腺癌中仅有 1例 (1 6 7% )为阳性。p6 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级、肿瘤的转移以及生存率无关 (P >0 0 5 )。p6 3免疫组化阳性率与 3q2 7~ 2 9区域的改变比较结果显示 :p6 3免疫组化阳性反应与 3号染色体长臂 2 7~ 2 9区域的DNA扩增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p6 3基因的扩增与肺鳞状细胞癌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改变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病理学的特点,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总结89例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改变病例的病理资料,对其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PAS染色及p53、Ki-67免疫组化染色;以59例声带角化症(分为单纯增生组40例和异型增生组19例)和30例声带浸润癌(浸润深度〉3mm的癌)作为对照。结果在HE染色下,声带鳞状细胞癌的早期改变可区分为两种类型:Ⅰ型为上皮全层癌变型,占67.4%(60/89);Ⅱ型为上皮基底层及副基底层癌变型,占32.6%(29/89),又可分为Ⅱa和Ⅱb两个亚型。HE染色显示有可疑微小浸润者52例,PAS染色示其中的43例(83%)的可疑病灶周边基膜样物质消失,有微浸润,Ⅰ型微浸润的比例较Ⅱ型明显偏低(P=0.007)。HE染色下3例(3.4%,3/89)认为无微浸润者经深切证实有浸润,并经PAS染色确认。Ⅰ型和Ⅱ型的p53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445),而Ki-67阳性率Ⅰ型高于Ⅱ型(P=0.048)。癌早期改变组的p53阳性率高于声带角化症伴单纯增生组(P=0.008),而与声带角化症异型增生组和声带进展癌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P=0.268)。癌早期改变组的Ki-67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癌组(P=0.000),并明显高于角化症伴单纯增生组(P=0.001),但与角化症伴异型增生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248)。结论声带鳞状细胞癌早期改变可区分为Ⅰ型和Ⅱ型,Ⅱ型癌变可在不累及上皮全层的情况下,由上皮的基底层和(或)副基底层细胞直接向固有膜内增生及癌变,此型占全部病例的近1/3,早期浸润是Ⅱ型诊断的可靠依据;Ⅱ型的存在提示声带鳞状细胞癌的早期发生和演进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PAS染色和p53、Ki-67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声带鳞状细胞癌Ⅱ型早期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胃溃疡癌是指良性溃疡边缘的粘膜上皮或腺体发生癌变,仍保留大部良性溃疡的特点。慢性胃溃疡能否癌变,癌变率及其组织学特征如何,至今仍有很多争论。本文报告10例回顾性分析资料,并就其病理组织学特征及组织发生等加以讨论。材料和方法根据我国胃癌协作组规定的胃溃疡癌的组织学诊断标准,将我室1978~1982五年间诊断为慢性胃溃疡癌变(溃疡癌)及癌溃疡化病例的手术后组织标本,筛选出10例溃疡癌。每例1~3张切片,常规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观察。7例作AB/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F-KB p65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皮肤鳞状细胞癌行手术切除的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53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另选自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正常皮肤组织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kB p65蛋白表达。比较两组NF-kB p65蛋白阳性表达情况,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临床分期及不同分化程度NF-kBp65蛋白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NF-kBp65蛋白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皮肤鳞状细胞癌NF-kBp65阳性表达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分期III~IV期皮肤鳞状细胞癌NF-kBp65阳性表达率高于I~II期,低分化皮肤鳞状细胞癌NF-kBp65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F-KBp65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呈高表达,且随着病情加重表达越高,认为可作为判断病情程度和治疗的新靶点,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43例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基底样鳞状细胞癌(basal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BSCC)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43例食管BSCC进行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观察,并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BSCC由类似于鳞状上皮基底细胞样的细胞组成,细胞排列呈实性巢状、小梁状、假腺样或筛状结构,巢周边瘤细胞常呈栅栏状排列,巢中央可见粉刺样坏死。24例(55.8%)与普通鳞癌或腺鳞癌并存,11例(25.6%)出现局灶鳞化,28例(65.1%)见到脉管内癌栓。免疫组化染色CKpan、AE1、AE3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p53、Ki-67、PCNA呈中至强阳性表达,Syn、CgA分别有1例呈弱阳性,S-100蛋白、SMA、CEA均为阴性。结论BSCC是食管一种少见的鳞状细胞癌变异型,具有独特的形态特点和明显的侵袭性行为,预后较差。免疫组化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形态学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模拟表皮干细胞周围生态微环境,研究表皮干细胞在此环境中的表型变化,表皮干细胞微环境在表皮干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表皮干细胞,观察其形态,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及免疫荧光检测。制备小鼠胚胎组织匀浆液,荧光活细胞示踪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胚胎组织提取液对表皮干细胞表型变化的影响。结果: 原代分离培养的表皮基底层干细胞表达α6、β1整合素、K19、K14、p63、Nestin、PCNA为阳性,而K10不表达。激光共聚焦检测显示α6整合素和CD71在表皮干细胞中的分布存在着区域性差异。此外,流式细胞检测显示胚胎组织提取液作用后α+6CD71-表达细胞由细胞总数的22.49%减少至10.92%,而α+6CD71+、α-6CD71+表达细胞则分别由诱导前的62.29%及0.19%增加至诱导后的68. 34%及4.51%。RT-PCR结果表明胚胎组织提取液作用后,表皮干细胞中β1整合素、K19、K10表达增强,而K14表达减弱。结论: Ⅳ型胶原黏附法分离的表皮干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点。α6整合素、CD71在表皮干细胞中分布的区域差异及CD71表达位点的空间变化可以作为区分表皮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标志之一。胚胎组织提取液对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具有促进作用。胚胎组织提取液中的某些因子可能抑制了K14表达的TA细胞的终末分化,甚至诱导其发生逆向分化,导致诱导后K14的总体表达水平下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NS),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RNA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S、EGF和EGFR mRNA的表达阳性率,并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参数间NS、EGF和EGFR mRNA的表达阳性率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S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0%(13/62)、25.8%(8/31)和69.4%(43/62);EGF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0.3%(25/62)、48.4%(15/31)和77.4%(48/62);EGFR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0.6%(19/62),45.2%(14/31)和75.8%(47/62).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S、EGF和EGFR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S mRNA表达与EGFmRNA和EGFR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分别为r=0.394,r=0.604,P<0.05). 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S mRNA与EGF mRNA和EGFR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NS mRNA、EGF mRNA和EGFR mRNA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