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立新  肖桂芝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2):1132-1134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概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骨髓中的非造血干细胞,早期分离培养时,其外观呈成纤维细胞样而被称为“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fibroblastic,CUF—F)”或“骨髓基质成纤维细胞(Marrow stromal fibroblasts,MSF)”。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对骨髓血系细胞起支持诱导作用,可促进造血细胞克隆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亮亮  张梅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1):1386-1389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广泛存在于骨髓中.此外,在脐血、外周血和胎肝中也有报道。本文就骨髓:脐血和外周血三种不同来源的MSC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在组织工程、造血重建和基因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是一个热门话题,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获取简便,体外扩增简单,低免疫源性,组织修复能力强等特点成为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之一,本文主要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和培养扩增的方法。研究MSCs的生物学特性,为利用MSCs作为种子细胞治疗多种疾病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测定其接种贴壁率;在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利用MTT法测定MSCs生长曲线;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和表面标记物。结果MSCs体外培养生长状况良好,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接种10h后贴壁率为96%以上;细胞周期显示有91.4%处于G0/Gl期;培养的MSCs阳性表达CD29、CD44,阴性表达CD34、CD45。结论在实验条件下,体外培养8代以前的MSCs生长稳定,增殖较快,细胞周期表现出较早期细胞特点,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条件,观察其生物学活性及诱导分化,初步探索MSC在生物材料支架内的增殖情况。方法采用Percoll(比重1.073)或Ficoll(比重1.007g/m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以含10%的胎牛血清DMEM/F12作为培养体系,用体外贴壁培养的方法筛选MSC。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细胞周期,以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并计算其倍增时间,检测MSC的细胞化学特征,体外观察MSC在特定的诱导体系下向成骨和脂肪细胞分化,并用电镜观察了MSC在生物材料支架内的生长情况。结果用此方法分离培养的MSC经9天左右的淘汰培养即可得到第一代的细胞。细胞化学染色碱性磷酸酶、苏丹黑B、过氧化物酶阴性,非特异性酯酶、糖原呈阳性。培养扩增的细胞形态呈梭状,具有较快的增殖能力,细胞倍增时间在19.4h。2~8代的细胞呈均质状,且具有较好的多向分化的能力。结论分离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多向细胞分化的能力,具有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为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提供优势靶细胞。方法:全骨髓细胞贴壁法进行BMSCs的原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抗原,MTT法检测BMSCs增殖能力,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原代培养24h后看见少量贴壁细胞,初起为小圆形,3d后可见梭形类似成纤维细胞,呈漩涡样生长,传3~6代细胞均一性良好,10代以后细胞逐渐有宽大梭形样变,增殖减慢,偶有细胞漂浮、死亡。流式细胞仪检测传3代细胞CD29表达率为92%,CD34几乎无表达。生长曲线显示,传3、6代BMSCs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其中传6代细胞更为明显,传10代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前有所减弱。结论:成功从大鼠骨髓组织分离、培养BMSCs,纯度高,生物学特性符合正常干细胞生长规律,是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理想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连续动员法获取绵羊与兔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PBMSCs),通过比较两种来源PBMSCs的获取成功率、细胞产量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为PBMSCs移植修复关节软骨损伤及软骨组织工程的临床前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G-CSF连续动员获取绵羊与兔外周血单核细胞,通过形态学特征、流式法分析其表面标记、体外定向诱导两种细胞三系分化(即:成脂分化、成骨分化、成软骨分化),确证获取的细胞为PBMSCs。统计并比较两种PBMSCs的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 CFUs)、获取成功率,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并比较两种第2代PBMSCs的产量,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两种PBMSCs倍增时间,用图像处理法定量分析三系分化结果。结果:镜下见梭形绵羊和兔PBMSCs呈鱼群状排列,第2代绵羊与兔PBMSCs表达CD44、CD90,不表达CD34、CD45,三系分化结果良好。原代绵羊与...  相似文献   

8.
黄定强  梁传余  王力红  刘世喜 《四川医学》2003,24(12):1216-1218
目的 了解兔骨髓闻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组织工程寻找理想的种子细胞。方法 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及体外细胞贴壁培养技术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和原代、传代培养观察。细胞染色。结果 获得的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均一,传代细胞之间有着不全相同增殖生长特点。细胞染色:PAS、ANAE阳性,AIP、ACP阴性,苯胺蓝染色阴性,胶原I型免疫染色为阳性,胶原Ⅱ型免疫染色则为阴性。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将成为组织工程独特的种子干细胞。  相似文献   

9.
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性状和潜在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质细胞系统是由能自我更新并分化成不同结缔组织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成 ,多种间充质细胞系均可从一种间充质干细胞集落而来。前期临床移植研究表明 ,基质细胞的输入不仅能防止移植物失败的发生 ,而且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早期临床研究为间充质干细胞进一步应用于造血支持、移植物的免疫调节铺平了道路。1 基质细胞系统1 1 概念 基质细胞系统包括支持造血的骨髓基质细胞 ,即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后代 ,以及结缔组织细胞如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腱细胞、脂肪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基质细胞系统最早由Owen1985年报道 ,并很快成为结缔组织动力…  相似文献   

10.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分化潜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莉  范文辉  李露斯  陈康宁  史树贵 《重庆医学》2004,33(10):1519-1521,1524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探讨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一些生物学特性,为利用MSCs进行多种疾病的细胞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分离6~8周龄的大鼠胫骨、股骨,用DMEM/F12培养基冲出骨髓,采用Per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获得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并结合MSCs的贴壁特性,获得大鼠MSCs,体外扩增.体外进行多向诱导分化鉴定分离的细胞,并测定传代细胞的生长曲线、观察其接种贴壁率、检测细胞周期和超微结构.结果体外培养的MSCs生长状况良好,并能迅速扩增,具有分化形成成骨和成脂肪细胞的能力;MSCs倍增时间约为28.8h;传代后10h贴壁达95.5% 以上;细胞周期显示有92%细胞处于G0/G1期;电镜显示的结果进一步证实MSCs具备了干细胞的结构特点.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体外培养的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体外生长稳定,传代后的细胞适应性强,增殖较快,超微结构和细胞周期表现出较早期细胞特点.使干细胞用于移植治疗、基因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纯化增殖人脐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实验方法,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从正常分娩的足月胎儿脐血中分离出MSCs进行原代培养,培养瓶预先用自体血浆包被处理。72-96 h半量更换培养液,弃去未贴壁细胞,以后每3-5 d半量换液1次。待细胞达到80%-90%融合时,按1∶2的比例进行传代。倒置或相差显微镜下每日观察原代和传代细胞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学特征。取第3代脐血M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结果:脐血经分离、培养5-7 d后有间充质样细胞贴壁,3-4周后,细胞生长达80%-90%融合,形态学类似骨髓源性MSCs。连续传至5代以后,增殖能力未见明显减弱。脐血MSCs的大部分细胞(>90%)处于G0/G1期,且均一稳定地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但不表达CD34、CD45。结论:脐带血内含有MSCs,并可在体外纯化增殖,该技术可为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足够的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2.
何川  刘霆 《西部医学》2020,32(1):148-151
【摘要】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体内或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能够分化成骨、软骨、脂肪、内皮等多种细胞。MSCs具有低免疫原性,同时还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基于MSCs的生物学特性的多样性,目前对MSCs的研究涉及到抗炎治疗、组织修复和再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个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MSCs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Long-Evans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进行分离培养,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0.85%NH4Cl分离培养Long-Evans大鼠股骨来源BMSCs,检测生长曲线和生长周期,并进行细胞表面抗原和成骨能力鉴定。结果BMSCs体外培养生长状况良好,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第5代细胞生长速度较第3代略减慢。细胞周期显示93.79%细胞处于G0~G1期。表面抗原检测绝大多数细胞阳性表达CD29和CD90,几乎不表达CD45。在体外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结论Long-Evans大鼠股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0.85%NH4Cl分离培养后,纯度高,具有良好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探讨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以及生长增殖特性.方法 无菌技术抽取比格犬骨髓,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细胞.加入含胎牛血清体积分数为0.1的低糖DMEM培养基中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生长至80%~90%融合时,1:3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3、5和10代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第5代细胞的表面抗原分子.结果 原代培养24h后看见微少贴壁细胞,初起为小圆形,3 d后可见梭形类成纤维细胞呈漩涡样生长.10代以后细胞逐渐有宽大梭形样变,增殖逐渐减缓,偶有细胞飘零.流式细胞仪检测传5代细胞有96%表达CD44,95%表达CD29,而只有5%表达CD34.生长曲线显示,传3、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其中传3代细胞更为明显,而传10代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前有所减弱.结论 犬骨髓间充质干分离提取操作简便易行,且有较强的生长增殖能力,能够长期培养,符合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氧浓度对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方法 组织块培养法分离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并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表面标志鉴定。将第3代pMSCs分别培养于常氧(21%O2)及不同浓度的低氧(5%O2、3%O2、1%O2、0.5%O2)环境中,观察各组细胞形态,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ELISA检测细胞VEGF分泌表达量情况。 结果 成功从人胎盘组织分离出间充质干细胞pMSCs,阳性表达CD29、CD44,阴性表达CD31、CD34、CD45、HLA-DR。低氧培养的pMSCs形态均一,细胞伸展为长梭形,漩涡状排列明显。与常氧组相比,一定范围内低氧(5%O2~1%O2) 培养的pMSCs增殖、迁移增快,分泌VEGF增多,氧浓度越低,变化越明显。过低氧浓度(0.5%O2)培养的pMSCs增殖减慢,分泌VEGF减少。  结论 一定范围内的低氧可促进pMSCs增殖、迁移及分泌VEGF,氧浓度越低,促进作用越明显。而过低氧浓度则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亦称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主要存在于机体骨髓腔中的一种干细胞,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多种胚层细胞[1-2],更重要的是骨髓间充质干细  相似文献   

17.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自健康人骨髓中分离出MSCs,进行原代培养,第5d首次更换培养液,以去除未贴壁细胞,以后每周换液2次,细胞铺满整个培养瓶底90%时开始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并绘制传代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MSCs细胞表面分子CD29、CD44,以进行MSCs鉴定。结果:MSCs体外培养为贴壁生长。MSCs原代培养约18~21d才达传代要求;传代培养细胞生长潜伏期仅24~36h,对数增长期约3~5d,之后为平台期,4~6d传1代。传至第8代,出现凋亡征象。第3代MSCs细胞表面CD29、CD44的表达率分别为90.6%和91.5%,MSCs均一性较高。结论:从人骨髓中分离出的MSCs在体外环境中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分裂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全骨髓接种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方法,及获取的MSCs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用全骨髓接种和贴壁培养法获取、纯化、扩增Sprague Dawley(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形态、排列变化.取第3代MSCs,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的活力,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并绘制生长曲线图,用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实验检测MSCs的多向分化能力.[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贴壁生长特性,通过换液、传代的方法可去除悬浮细胞和纯化细胞,传代细胞生长快于原代细胞.MSCs呈长梭形或多角形,胞体上有不规则突起.排列成漩涡状或鱼群状.全骨髓接种培养法获取的MSCs高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CD29、CD44),造血细胞标记(CD45、CD11b)表达率低,细胞活力好、凋亡率低,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及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结论]全骨髓接种加贴壁法培养MSCs方法简便易行,能获取较高纯度的生长增殖状态良好,且具备多向分化能力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9.
干细胞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以干细胞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组织工程学则为组织器官的修复与替代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组织工程学将体外分离、培养的高浓度的功能相关的活细胞种植于天然的人工合成的支架上,使之植人人体后能够形成新的有功能的组织.来制造、保存或修复失去的组织功能。其中种子细胞的体外培养扩增成为组织工程学中的重要环节。理想的种子细胞应具有容易获得、容易体外培养增殖、长期传代不改变生物学特征、抗原性小、组织修复能力强等特征。骨髓问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正好具备上述条件,而被人们认为是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和多相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目前已成为干细胞中研究的热点,应用到多个临床科室中,在医学各个领域都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1].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