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意太冲     
“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腧穴的名称是天文、地理、建筑等多学科的综合体现,腧穴释名有利于体会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肝之原穴,是临床常用穴之一。以本穴为例,从穴名角度出发,通过对经典文献和现代研究的梳理,总结了太冲理气调血、通络止痛、开窍息风、转输津液的功用,为挖掘其穴名内涵和扩展其应用范围提供借鉴,以期引起对腧穴名称涵义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理解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云  黄龙祥 《中国针灸》2006,26(11):821-824
目的:探讨《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内容的理解方法。方法:以黄龙祥研究员辑复的《〈黄帝明堂经〉辑校》为蓝本,对《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内容的构成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实例,重点分析如何正确理解《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文献原意和内涵。结论:理解《黄帝明堂经》腧穴主治内容必须进行层层递进式剖析,并鉴别其中针灸方与腧穴主治内容、不同的腧穴主治成分、症候群组、病名与症状4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王京喜 《北京中医》2012,(8):584-586
针灸治病,真实而准确的腧穴定位是针灸临床取得疗效的关键要素之一。《内经》指出腧穴是正气存留及邪气出入的位置,是"神气""游行""出入"的部位。"神气""游行""出入"3个词汇均具有动态性属性。腧穴并非现代解剖学及组织学意义上的概念,其内在与体表的变化往往可在对腧穴的诊察中发现。通过某些"取穴求真"的方法并把握其中的规律性,不仅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腧穴的本质,更有利于临床病症的识证、辨证、选穴,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为加深对腧穴主治的理解,明确腧穴的靶向性,为针方的组成提供依据,建议于《经络腧穴学》中加入腧穴鉴别内容,并进行了初步设想,可以以主治、部位、经脉为纲对相关腧穴进行鉴别。本文以治疗胃病腧穴、眼部腧穴、肺经五输穴为例,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科研成果进行腧穴主治鉴别,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腧穴的八大性即指遥联性、整体性、特异性、双向性、层次性、全息性、放大性、时间性。理解和运用腧穴的这些特性,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一般效应 一般效应指过去在理论上阐述的比较清晰,临床上考虑和使用得比较多的一些特性,也可以说是腧穴的本性。只要正常的针刺腧穴,这些特性就能表现出来,与一般的针灸技巧关系  相似文献   

6.
思维导图是表征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工具,通过层级图的形式简洁明了地将抽象的逻辑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结构化思考和理解性记忆,帮助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提高记住的速度,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思维的形成.经络腧穴学是研究经络和腧穴理论与实践的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任课教师在教学各...  相似文献   

7.
论腧穴分类     
对现行的腧穴分类进行探讨,提出新的腧穴分类方法。通过对目前基本共识的3类腧穴的定义及阿是穴本义的分析,指出现行的腧穴分类在不同类别间存在重复交叉。根据腧穴是疾病反应点和针灸施术部位的特性,以及针灸临床治疗用穴的实际情况,对腧穴进行重新分类。腧穴可分为传统腧穴和现代全息腧穴两大类,其中传统腧穴又可分为经络系统腧穴和经外奇穴。经络系统腧穴可根据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分为经脉腧穴、络脉腧穴、经筋腧穴和皮部腧穴。新的腧穴分类方法突出了经络理论在针灸临床的重要性和针灸学科的诊疗特点。  相似文献   

8.
腧穴名称具有极其丰富的中医学意义和文化内涵,而其命名多源于古代汉语。为了更清楚地探析腧穴名称蕴含的重要意义,借用训诂学工具进行研究。发现运用训诂学研究腧穴名称有助于明确有争议的腧穴定位,揭示腧穴背后文化内涵和蕴含的中医基本理论,同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腧穴的作用原理(如天枢为何既可治疗便秘又可治疗腹泻)、发掘腧穴的临床作用,发现并纠正一些对腧穴的错误命名(例如字音、字形等)具有重要意义,对我们正确、全面地认识腧穴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论“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穴性”是指腧穴对人体某些脏腑,经络等病症,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的特性和功能,故也有叫穴位作用,功效、功能、功用、穴义等,至今未被统一命名,是腧穴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穴性”主要研究腧穴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通过探讨,了解腧穴的特性、功能,对疾病的...  相似文献   

10.
腧穴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一般分定位、主治病症、特定穴、针灸法,前两个内容是重点,必须背诵;后两个内容是理解,适当记忆。同时还要注意讲课的技巧,若是泛泛而谈,往往枯燥乏味,如在讲腧穴主治时,可穿插些前贤或个人用该穴治病速效的事例,以加深印象,讲腧穴名称时,适当介绍些命名的意义,既可帮助学生对上述内容的全面理解,又可启发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文化遗产,激发学习针灸的兴  相似文献   

11.
腧穴的发展是由从少到多的过程,后者大多是对前者的发展和补充。经络腧穴中有很多同名穴,为证明其在命名上有一定联系,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的方式,以五对同名穴(头窍阴与足窍阴、手三里与足三里、头临泣与足临泣、阴陵泉与阳陵泉、内关与外关)为例,在腧穴的出处、定位、功效等方面进行探讨。通过探析这些同名穴在命名上的关系,以更好地了解腧穴的发展历程,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穴性"的提出对腧穴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类比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描述模式,提出"穴性-功效-主治轴"的腧穴描述模式。具体从三方面进行:整理、形成和完善穴性理论;根据穴性理论和目前腧穴主治确定功效;通过归纳的功效条理化腧穴主治,并逐渐精简和补充。从而有利于腧穴的深入研究及系统学习与记忆,促进针灸临床思维的形成,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大多腧穴的命名不仅清楚地反映出其定位,还寓意深刻地提示了各自的生理功能、类别、主治和操作等.重视腧穴的命名,开展启发式教学,可加深学生对腧穴的理解和记忆,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浅谈腧穴命名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腧穴的命名与腧穴定位、功能主治、中医基础理论、刺灸注意事项等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掌握腧穴名称的定义,注意腧穴名称与以上各方面的联系,则能加深对腧穴的理解、记忆,方便于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5.
从腧穴定位法的合理综合运用,腧穴密集区域的准确定位及区分,经脉循行分布、气血流注、联络脏腑器官的规律及意义和腧穴功效主治的理解记忆四大方面分析经络腧穴学教学难点,分享教学经验。包括首选体表标志法、加用骨度分寸法、辅以手指同身寸法和简便取穴法来定位腧穴;临近经络位置相近的腧穴借助图文或者顺口溜加深理解和记忆;结合特定穴教学,横向联系梳理经络循行流注、联络器官的规律;按照近治、远治和特殊治疗作用分析理解记忆腧穴功效主治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摘要]教学方法;针灸;经络腧穴学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证鱼际名义、梳理鱼际穴定位古今文献,发现鱼际概念从早期鱼际络脉诊疗部位逐渐发展为《黄帝内经》中重功能、宽泛的腧穴概念,再到近现代重结构、精确的解剖组织概念的演变历程。这对当下人重新认识、理解及应用鱼际穴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亦对今人了解腧穴概念演变的历程有启发意义,还对针灸经典的继承和发扬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帝内经》多篇章曾明确提出腧穴数目有365个,但屡经争论,至今仍未确定符合《黄帝内经》本意的这365穴。据笔者统计,《黄帝内经》中出现的与当今362正经穴匹配的有155个。虽然各朝代正经腧穴的数目都有或多或少的变化,但仍在365左右徘徊,而未被归经的奇穴或效应点的数量却迅猛增长并广泛用于临床。经络理论为腧穴的发展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也制约着腧穴的发展,了解腧穴渊源,理解腧穴涵义,完善经穴标准,有助于腧穴与经络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刘炎教授主编的《中华艺术针灸集》最近于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从医40余载来所喜用、善用的针灸临床医疗方法,重点介绍了腧穴与腧穴间在临床配伍治疗中的特殊应用方法和治疗手段,并有插图说明,书中针刺和艾灸方法美观大方,效果又佳。犹如艺术珍品一般,以供中西医医务人员和针灸爱好者临床应用和参考。该书共分六章,第一章是艺术针灸法概述,介绍了艺术针灸法的一般常识及常用的多种艺术针灸方法等。第二至第六章分别介绍了头面颈项、脊背腰臀、胸腹脐阴以及上肢下肢等部位腧穴与腧穴间配伍应用时的500余种艺术操作方法。每种方法均以名称、释名、组成、位置、解剖、主治和操作艺术及按注8个条目介绍,故层次清晰,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9.
应该加强腧穴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腧穴功能是指某个腧穴针对肌体病机所产生的调整作用。如补虚作用、泻实作用、调理肠胃作用等。腧穴的功能历代是用它的主治症来表述的。60年代时,国内学者根据腧穴的主治作用;提出了“穴性”的概念,这实际就是腧穴的功能。这是腧穴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实践证明研究腧穴的功能是非常必要的。研究腧穴的功能有助于深入理解、灵活运用和扩充腧穴的主治症:腧穴的功能比腧穴的主治症更概括、更有指导作用。它既可以帮助理解腧穴的各个主治症,又可以根据腧穴的功能突破文献记载的主治症,从而扩大其应用范围。现举两例以说明。合谷:《…  相似文献   

20.
对"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腧穴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探讨,对《经络腧穴学》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腧穴的各种概念应力求严谨、简洁;腧穴定位当务求精确,符合临床实际,并减少谬误;新版《经络腧穴学》应对奇穴进行合理取舍、补充;增加穴名释义、腧穴功能、配穴条目;充实针刺操作内容;合理增删古代、现代报道摘录等,以顺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