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以期为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的患者共计82例,年龄23~57岁,体重指数(BMI)17.2~25.5kg/m~2,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SF组和EA组,每组41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感觉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及麻醉前(T_0)、麻醉后10分钟(T_10)、麻醉后20分钟(T_20)、麻醉后30分钟(T_30)平均动脉压、心率。并记录患者局麻药中毒、穿刺点疼痛、术中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尿潴留等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感觉阻滞方面,SF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高于EA组(P0.05);在运动阻滞方面,SF组患者阻滞时间、阻滞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EA组(P=0.003、0.017)。在血流动力学方面,EA组患者麻醉后10、20、30分钟的MAP、HR显著低于SF组(P0.05)。在麻醉相关并发症方面,SF组患者术中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EA组(P0.05)。结论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能够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运动阻滞时间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诸多优点,是值得推荐用于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行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麻醉前、麻醉30 min后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及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2组HR、SBP、DBP均有下降,对照组SBP、DBP下降幅度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R指标和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与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相当,后者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止血带反应及应激反应的抑制效果,为临床右美托咪定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50例,年龄65~77岁。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medetomidine group,D组)和安慰剂组(Control group,C组),每组75例。分别记录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_0)、输注负荷剂量后(T_1)、上止血带30分钟(T_2)、上止血带后60分钟(T_3)、撤除止血带即刻(T_4)、出室前(T_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上述各时点白细胞计数(WBC)、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两组患者麻醉前SBP、DBP、HR未见明显差异,D组患者输注负荷剂量后(T_1)、上止血带30分钟(T_2)、上止血带后60分钟(T_3)SBP、DBP、HR显著低于C组(P0.05)。而在撤除止血带即刻(T_4),D组患者SBP、DBP显著高于C组,HR显著低于C组(P0.05)。在应激反应方面,D组患者上止血带后60分钟(T_3)、撤除止血带即刻(T_4)WBC、COR、CRP显著低于C组(P0.05)。D组患者出室前(T_5)WBC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抑制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止血带所致的应激反应,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稳定作用,值得在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腰丛-坐骨神经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麻醉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髋关节置换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A组)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麻醉组(B组)。结果患者在麻醉前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_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后、手术开始10、20、30分钟的HR、SBP、DBP低于麻醉前(P0.05)),A组患者HR与B组比较,有明显变化,B组患者麻醉后、手术开始10、20、30分钟的HR、SBP、DBP、SpO_2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同时点HR、SBP、D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优良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臀上皮神经阻滞麻醉对循环、呼吸系统影响小,可用于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计86例,年龄66~77岁,计算机随机软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组(FNB组)和病人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每组患者各43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小时(T_1)、4小时(T_2)、12小时(T_3)、24小时(T_4)静止状态、运动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检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及血糖(GLU)浓度。记录患者术后24小时内低血压、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等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活动状态下,FNB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PCI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NB组患者各时点ACTH、Cor浓度显著低于PCI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NB组患者嗜睡发生率显著低于PCI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能够为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共计98例,年龄49~7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所纳入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组(Epidural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group,EA组)和全身麻醉组(General anesthesia group,GA组),每组患者各49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_0)、气腹前(T_1)、气腹后10分钟(T_2)、撤除气腹后10分钟(T_3)、出室即刻(T_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于上述各时点抽血检测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及血糖(GLU)浓度。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后疼痛程度、苏醒期躁动、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结果 GA组患者T_2、T_3、T_4时点的SBP、DBP、HR显著高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_2、T_3、T_4时点,GA组患者COR、CRP均显著高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3、T_4时点GA组患者血糖浓度显著高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后VAS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能够维持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抑制机体应激反应、有利于术后早期拔管、抑制术后疼痛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2018年6月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计82例,年龄65~79岁,ASA分级Ⅱ~Ⅲ级。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pidural anesthesia group,EA组)和全身麻醉组(General anesthesia group,GA组),每组各41例患者。于患者入室后(T_0)、术后1天(T_1)、术后3天(T_3)、术后7天(T_7)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记录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于T_1、T_3、T_7时点记录患者咳嗽、发热、肺部啰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0时点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患者T_1、T_3、T_7时点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G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组患者T_1、T_3、T_7时点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G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组患者T_1、T_3、T_7时点咳嗽、发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硬膜外麻醉能够有效降低行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阻滞组(CSEA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组(CEA组)各32例,比较两组麻醉前和麻醉药注射后5、10、20、30分钟时SBP/DBP、HR、RR、SpO2;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快于CEA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CEA组(P<0.05);两组麻醉后各时间节点SBP、DBP水平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CSEA组麻醉后5分钟和10分钟 SBP、DBP水平显著低于CEA组(P<0.05);两组HR、RR和SpO2水平麻醉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联合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80例,年龄66~78岁,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腰骶丛联合神经阻滞组(T组)和硬膜外麻醉组(C组),每组各4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后感觉完全阻滞时间与持续时间、运动完全阻滞时间与持续时间及麻醉前(T0)、麻醉后15分钟(T1)、麻醉后30分钟(T2)及出室前(T3)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记录患者神经损伤、局麻药中毒、术中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术后尿潴留等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组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C组(P0.05)。T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显著低于C组(P0.05),而T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高于C组(P0.05)。T组患者T1、T2、T3时点SBP、DBP、HR均显著高于C组(P0.05)。T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及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腰骶丛联合神经阻滞能够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并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在单侧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42~76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和硬膜外阻滞组(E组),每组30例。N组先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再在超声图像上确认髂筋膜和股神经位置,先行股神经阻滞,再在同一穿刺点从缝匠肌内侧缘开始,由外向内沿髂筋膜下给1%利多卡因10ml和0.5%罗哌卡因10ml,同时超声探头在腹股沟韧带水平向内移动,内侧达股动脉上方;E组采用L2~3间隙行硬膜外阻滞。记录两组阻滞前(T0)、阻滞后10min(T1)、30min(T2)、60min(T3)的SBP、DBP及HR;记录两组阻滞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术中麻黄碱使用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48h恶心呕吐、头痛及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2时E组的SBP和DBP明显降低(P0.05),T2时N组SBP和DBP明显高于E组(P0.05);N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E组、术中麻黄碱使用率明显低于E组(P0.05);E组整体麻醉效果优于N组(P0.05),但两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N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改良髂筋膜间隙联合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单侧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中,麻醉效果良好,较硬膜外阻滞具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及适应证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以期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计70例,年龄56~77岁,ASA分级Ⅰ~Ⅱ级,体重指数(BMI)17.8~27.3kg/m2,随机分为T组和C组,每组35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后感觉完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完全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并记录患者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术中低血压、麻黄碱使用人数、术后恶心呕吐(PONV)、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在感觉阻滞方面,T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显著低于C组(P0.05),而T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高于C组(P0.05)。在运动阻滞方面,T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C组(P0.05)。T组患者术中低血压、麻黄碱使用人数、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能够提供较为良好的麻醉效果,运动阻滞时间短,有利于患者早起活动,与硬膜外阻滞相比并发症少,是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值得推荐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两种麻醉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全麻组(GA组)各15例,于麻醉前10min(T0)、气腹后5min(T1)、气腹后25min(T2)和术后10min(T3)4个时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糖(glucose,GLU)、皮质醇(cortisone,COR)和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CA)的浓度,并观察SBP、DBP、HR、PETCO2及SpO2的变化。结果:与T0相比,GA组T1、T2时SBP、DBP、HR、GLU、COR和CA明显升高(P0.05);组间相比,EA组术中、术后各时点SBP、DBP、HR、GLU、COR和CA显著低于GA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丙泊酚静注的镇静和镇痛效果满意,能有效调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人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以硬膜外麻醉作对照,观察其对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和术后的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NER)和硬膜外麻醉(EPI)。记录麻醉前,麻醉开始后15、30、45、60min,术后1h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以及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恢复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效果。结果麻醉开始后15min。EPI组病人DBP降低明显,随后30、45、60min及术后1hEPI组病人的SBP、DBP均明显低于NER组;NER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小于EPI组,恢复时间明显长于EPI组。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成功率高,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起效迅速,镇痛时间长,是老年病人进行单侧下肢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双点腰丛定位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年龄在65岁以上、ASA2~3、行单侧下肢手术病人86例,随机分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43)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43)。腰丛:每点注入0.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10±2)ml,坐骨神经:注入0.5%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混合液(20±5)ml,B组用0.5%的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10±2)ml行硬膜外穿刺麻醉。比较两组麻醉的效果、操作时间、麻醉药总剂量、麻醉费用,观察两组患者神经阻滞的起效、完善时间、持续时间,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快,痛觉消失快,痛觉恢复持续时间长,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慢,强度低,持续时间短与B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的SBP,DBP,HR在T3,T4,T5期与麻醉前相比存在显著改变(P〈0.05),B组患者的SBP,DBP,HR在T2,T3,T4,T5期与A组相比也存在显著改变(P〈0.05)。B组的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局部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双点腰丛定位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下肢手术,不仅麻醉效果相当,而且血液动力学平稳,相对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两种神经阻滞方法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的差异.方法 65岁以上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组(A组)和硬膜外神经阻滞组(B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正确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后分别给予0.375%的罗哌卡因20~25 ml和0.5%罗哌卡因15~20 ml.B组:取L2~3为穿刺点行硬膜外神经阻滞.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麻醉后15、30 min的SBP、DB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B组(P<0.05或P<0.01),B组麻醉后30 min的SBP及麻醉后15、30、60 min的DBP低于麻醉前(P<0.05);术中B组麻黄碱使用率及术中输液量高于A组(P<0.05或P<0.01);A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长于B组(P<0.05);B组患者术后48 h尿潴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下肢手术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阻滞效果好,术后镇痛时间长,未发现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胫骨横向骨搬移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单侧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患者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65~89岁,ASA II级,BMI 18~24 kg/m~2。随机分为腘窝处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组(NB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NB组在超声引导下正确定位坐骨神经和股神经后分别给予0.375%罗哌卡因各15~20 ml。EA组取L_(2~3)穿刺点行硬膜外麻醉,2%利多卡因3 ml试验剂量后,分次给予0.75%罗哌卡因10~15 ml。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使用麻黄碱情况。记录两组患者阻滞前、阻滞后10、20、30、60 min和术后60 min的HR和MAP。记录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持续时间。记录有无穿刺部位出血、局麻药不良反应、新发神经系统病变,记录尿潴留、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NB组术中输液量、术中使用麻黄碱例数明显少于EA组(P0.05)。与阻滞前比较,阻滞后10、20、30、60 min和术后60 min EA组MAP明显降低(P0.05),阻滞后10、20、30、60 min和术后60 min NB组MAP明显高于EA组(P0.05),两组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完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B组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EA组(P0.05),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EA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一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局麻药中毒及新发神经系统病变。NB组尿潴留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EA组(P0.01)。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较,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阻滞效果好、术后镇痛时间长,不增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曹雪芹  梅伟  陈明兵  刘九红 《骨科》2016,7(6):425-428
目的 探讨改良的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3~6月于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4例老年患者,予腰丛-骶丛神经阻滞麻醉,术前运用针刺法测试麻醉平面,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评估麻醉效果.结果 臀上神经支配的阔筋膜张肌区域、臀下神经支配的臀大肌区域、股神经支配的股四头肌区域及坐骨神经支配的大腿后肌群区域皮肤痛觉消失.患者麻醉前即刻和切皮时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SBP、DBP和HR最大变化率分别为13.9%±6.2%、15.8%±7.8%和14.1%±4.8%,均在20%以内.所有患者均在单纯神经阻滞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追加阿片类药物.术中未出现局部麻醉药物中毒、血流动力学大幅波动、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术者满意度评分均为10分.结论 本研究显示腰丛-骶丛神经阻滞麻醉可安全有效运用于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受限于样本量,我们仍将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更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upreme喉罩(SLMA)和气管插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老年高血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喉罩组(LMA组)和气管插管组(TT组)。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患者入室后连续无创监测SpO2和ECG变化,连续监测SBP、DBP、HR,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基础值)、插管(喉罩)后即刻(T1)、5 min(T2)、15 min(T3)时SBP、DBP、HR及血清皮质醇(Cor)、心钠素(ANP)含量、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LMA组患者SBP、DBP明显降低(P0.05或P0.01);T1时TT组SBP、DBP明显升高,T2、T3时明显降低,T1时HR明显增快(P0.05或P0.01)。与LMA组比较,T1~T3时TT组SBP、DBP明显升高,T1、T2时HR明显增快(P0.05或P0.01)。与T0时比较,T1~T3时TT组E、NE浓度和Cor含量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LMA组(P0.05或P0.01);T1~T3时两组ANP含量明显升高,且TT组明显高于LMA组(P0.01)。结论与气管插管比较,SLMA可明显减轻老年高血压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全麻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联合腹直肌鞘阻滞(RSB)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股沟直疝修补术老年患者46例,均为男性,年龄65~82岁,BMI 20~27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B联合RSB组(TR组)和TAPB组(T组),每组23例。TR组患者接受TAPB联合RSB,T组患者接受单纯TAPB,所有神经阻滞采取的局麻药均为0.2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0.7μg/kg。记录麻醉诱导前(T_0)、手术开始时(T_1)、手术开始后20 min(T_2)、手术结束时(T_3)、术后12 h(T_4)、术后24 h(T_5)两组HR、SBP、DBP,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记录T_1—T_3时静息时VAS评分,T_4—T_5时活动时VAS评分。记录围术期补救镇痛情况和神经阻滞失败、恶心呕吐、血压升高或降低幅度基础值30%、心脑血管意外、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T_3时两组HR均明显增快(P0.05),SBP、DBP、RPP均明显升高(P0.05)。T_1—T_3时TR组HR明显慢于T组,SBP、DBP、RPP明显低于T组(P0.05)。T_1—T_3时TR组静息时VAS评分明显低于T组(P0.05),T_4—T_5时TR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T组(P0.05)。TR组术中补救镇痛和围术期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T组(P0.05)。两组术后均不需要补救镇痛,围术期均未发生血压升高或降低幅度基础值30%、心脑血管意外、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腹股沟直疝修补术,麻醉效果确切,术后镇痛完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年龄≥65岁)45例,随机分为三组.左侧SGB组(LS组)、右侧SGB组(R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记录各组麻醉前(T_0)、诱导后(T_1)、插管即刻(T_2)、插管后1 min(T_3)、5 min(T_4)的SBP、DBP、HR的变化,并计算RPP;于T_0、T_1时点抽取患者上肢静脉血,检测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和血糖(BG).结果 与T_0时比较,三组SBP、DBP、MAP及RPP在T_1时均明显降低(P<0.01),C组MAP及RPP在T_2时明显升高(P<0.05),LS组HR及RPP在T2时明屁升高(P<0.05).与RS组比较,C组及LS组RPP在T2时明显升高(P<0.05).C组BG在T_4明显升高(P<0.05).围插管期ACTH和Cor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右侧SGB可有效抑制老年患者全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_0、T_1时点抽取患者上肢静脉血,检测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和血糖(BG).结果 与T_0时比较,三组SBP、DBP、MAP及 PP在T_1时均明显降低(P<0.01),C组MAP及RPP在T_2时明显升高(P<0.05),LS组HR及RPP在T2时明屁升高(P<0.05).与RS组比较,C组及LS组RPP在T2时明显升高(P<0.05).C组BG在T_4明显升高(P<0.05).围插管期AC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