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5年11月经病理证实为MESTK的14例患者的临床、影像、手术及预后资料。结果:CT检查肿瘤呈囊实性伴多发分隔,Bosniak分级Ⅲ~Ⅳ级。5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6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肾脏切除术,3例行开放根治性肾脏切除术。病理检查示肿瘤最大径1.5~13.5cm,平均(5.6±3.2)cm,镜下肿瘤由上皮和间质成分共同构成。中位随访时间17(1~127)个月,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MESTK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影像学表现与复杂性肾囊肿和囊性肾癌相似,难以仅凭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明确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肾脏部分切除术为治疗MESTK的推荐手术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囊性肾癌的诊治及预后(附3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囊性肾癌的诊治水平,提高对于囊性肾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2004年6月收治的31例囊性肾癌患者的流行病学、病理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治疗资料,并与TNM分期构成与囊性肾癌组相同的21例非囊性肾癌比较预后。结果囊性肾癌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诊断线索,经病理确诊肾癌囊性变19例,多囊性肾癌9例,单纯性囊肿癌变3例。1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4例行单纯性肾切除术。术后21例获得随访,生存时间平均38个月。总体上与非囊性肾癌的预后尤统计学差异。站论囊性肾癌是一类在影像学和大体病理上具有囊性改变的肾癌的统称,由3种病理学类型构成,术前正确鉴别各亚型是选择手术方式和判断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囊性肾癌(CRCC)的临床经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4例术前影像学诊断为CRCC并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定期随访。14例肾脏囊性疾病通过螺旋CT、超声检查或MRI初步诊断为CRCC,其中Bosniak分级Ⅱ、ⅡF、Ⅲ、Ⅳ级肾脏囊性疾病分别为4、2、6、2例。9例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LNSS);3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RN);1例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例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术后病理考虑恶性病变再次行LNSS。结果:14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例诊断为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癌(MCRNLMP),4例诊断为肾细胞癌囊性变(RCCC),3例诊断为单纯性肾囊肿,1例诊断为多房囊性肾瘤(MLCN)。其中11例CRCC中,T_(1a)N_0M_0期4例,T_(1b)N_0M_0期3例,T_(2a)N_0M_0期3例,T_(2b)N_0M_0期1例。随访2~46个月,其中1例RCCC患者术后9个月复发,其余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术前影像学诊断的CRCC病理类型多样,诊断较为困难,但Bosniak分级可以作为肾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重要依据。LNSS可作为治疗CRCC的优先选择方案,MCRNLMP预后良好,与临床分期及肿瘤体积无关,但RCCC预后不良,应根据术后病理个体化管理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5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双侧肾脏占位病变,一侧为囊性占位病变;4例显示单侧肾脏单发囊性占位病变,左肾3例,右肾1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46~68岁,平均56.4岁;肿瘤体积21.84~208ml,平均101.96ml。按照Bosniak分类,Ⅱ类1例,Ⅲ类2例,Ⅳ类2例;T1期2例,T2期2例,T3期1例。3例术前诊断为囊性肾癌,1例为肾脏囊肿,1例为肾嗜酸性细胞瘤合并囊性肾癌。2例行肾癌根治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行囊肿去顶减压术后2周行肾癌根治术。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5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报告证实为透明细胞癌2例,乳头状细胞癌1例,多房囊性肾癌1例,嗜酸细胞腺瘤伴囊性变1例。平均随访34.4个月(10~66个月),1例发生骨骼及肺部转移,余4例均无复发转移。结论:囊性肾癌是一种广义上的肾癌分类,有四种分型;与其他类型肾癌相比,大部分恶性程度较低。囊性肾癌的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对于可疑病例,术中需行快速冷冻病理检查。对此类肿瘤,建议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5.
囊性肾癌的诊断和治疗(附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方法:对7例囊性肾癌的临床、超声及CT的特点,以及病理学特征、手术方式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超声诊断囊性肾癌4例,CT诊断囊性肾癌7例;术后病理诊断肾癌囊性坏死5例,多房性囊性肾癌1例,单纯性囊肿恶变1例。5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肾部分楔形切除术,1例行肿瘤切除术。6例获随访,5例生存至今。结论:熟悉囊性肾癌的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的特点是提高囊性肾癌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2肾癌)成人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6年11月行手术治疗的8例Xp11.2肾癌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21~70岁,平均27.7岁。病灶位于左肾者3例,右肾者5例。3例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NSS),肿瘤最大径为2~4cm,平均3.2cm;5例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RN),肿瘤最大径为4~6cm,平均4.9cm,1例患者同时行肾静脉瘤栓取出术。结果:8例术后病理均为透明细胞癌,免疫组化示TFE3强阳性。病理分期:T_(1a)4例,T_(1a)伴肾门淋巴转移1例,T_(1b)期1例,T_2期伴淋巴转移1例,T_(3a)期1例。术后随访时间6~33个月,RN组有1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出现肺转移,术后11个月死亡。其他均无复发或转移。所有患者均未行化疗或靶向药物等辅助治疗。结论:Xp11.2肾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癌亚型,免疫组化检测TFE3表达水平是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措施。Xp11.2肾癌常会引起局部淋巴结或远处器官转移,预后较差,RN是治疗该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必要时应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加深对多房囊性肾细胞癌(MCRCC)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间14例囊性肾占位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及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本研究共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31~75岁。7例术前术后均诊断囊性肾癌,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根治性肾切除。2例术前诊断为复杂性肾囊肿,行去顶减压术后病理结果为肾囊性透明细胞癌,1例术前诊断为双肾下极肾癌,术后病理结果为左肾透明细胞癌伴局部囊性透明细胞癌,右肾透明细胞癌;1例术前诊断为左肾多发囊肿,术后病理证实为囊性腺瘤,1例术前诊断囊性肾癌,术后病理结果为肾囊肿;1例术前诊断为双侧多囊肾伴部分囊壁钙化,术后病理为双侧多囊肾伴左肾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术前诊断双侧多囊肾伴右肾下极占位,术后病理结果为右肾下极占位为囊性肾乳头状肾细胞癌伴有囊性肾透明细胞癌;14例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MCRCC术前影像学容易误诊,最好的选择是保留肾单位手术,以尽量多保留肾功能以改善整体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的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4岁。20例中双侧肾癌1例,孤立肾肾癌2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有潜在功能受损的肾癌6例,对侧肾功能正常的肾癌11例。肿瘤平均直径3.8cm。开放手术行肾部分切除术14例,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6例,其中行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2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出血80ml,平均手术时间160min。平均肾动脉及肾段动脉阻断时间28min。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18例患者获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无外科并发症,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术后出现暂时性肾功能不全2例,肾萎缩1例。结论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安全有效,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比较,除术中出血稍多和手术时间稍长外,肿瘤的控制和并发症无显著差异。后腹腔镜选择性肾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在肾功能保留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乏脂肪肾错构瘤(renal hamartoma,RH)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乏脂肪RH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和治疗方法. 结果 6例CT误诊为肾癌,其中4例行肾癌根治术;14例行手术探查,5例行肾切除术,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6例行肿瘤剜除术.术后病理均为RH,所有患者随访3~60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对乏脂肪的RH,术前需仔细分析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尽量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治疗上,直径<4 cm单发无症状的乏脂肪RH可密切随访观察,而>4 cm者小论有无症状均应及时手术治疗.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乏脂肪RH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多房性囊性肾癌八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对多房性囊性肾癌(MCRCC)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2004年至2006年共收治符合2004 WHO诊断标准的MCRCC患者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49岁.以肉眼血尿就诊1例,查体发现5例,初诊肾囊肿、随访发现影像学改变确诊2例.8例术前均行B超、CT检查.二维超声表现为分隔型囊性结构4例,囊实性占位3例,1例诊断为肾囊肿.CT平扫或强化后7例可见囊壁或分隔不规则增厚,但无明显的肿块及结节,1例因肿瘤较小分隔不明显.8例患者中行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4例,肾部分切除术1例;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肾部分切除术1例. 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8例均为MCRCC,肿瘤最大直径2.5~10.0 cm,平均5.6 cm.镜下主要表现为纤维组织间隔被覆单层或多层透明细胞,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象少.病理分级G17例,G2 1例.TNM分期均为T1 N0 M0期.7例随访6~18个月,平均8个月,均无瘤生存,未见复发转移.1例失访. 结论 MCRCC为肾癌的一种少见类型,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与其他类型肾癌相比,恶性程度低,预后良好,手术以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多房性囊性肾癌(MCRCC)的诊治水平。方法:2006年1月~2011年3月我院共收治MCRCC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平均年龄50岁。该组患者均于体检时发现。术前均行B超、CT检查,其中有3例又行MRI检查,术前诊断囊实性占位10例,诊断肾囊肿2例,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6例行肾部分切除,1例术中病理为良性,行去顶减压术,术后病理为恶性而二次行肾切除术。1例患者术中取病理回报为恶性而行肾切除。结果:该组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MCRCC,肿瘤最大直径为2.5~8.0cm,平均4.0cm。TNM分期均为T1N0M0期。病理分级G110例,G22例。随访3~62个月,平均36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MCRCC恶性度低,预后好。术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但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不易与多房性肾囊肿鉴别,肾部分切除术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107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手术,肿瘤直径2.5~6.5cm,平均3.7cm;肿瘤位于肾上极33例,肾中部23例,肾下极51例。TNM分期:T1 72例,T2 35例。透明细胞癌97例,颗粒细胞癌8例,囊性肾癌2例。结果 107例均成功手术,随访102例,平均随访时间82个月(6~120个月),除1例术后18个月出现肾上腺转移外,余101例均无肿瘤局部复发。结论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身体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T1b期(4cm肿瘤最大直径≤7cm)肾细胞癌患者因体检而被发现。针对此类早期肾癌患者的治疗,手术治疗的两种方式为肾根治性切除术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由此而生,对于一个T1b期肾细胞癌的患者,什么样的因素决定患者应该接受何种手术治疗,争论其实由来已久。随着肾癌肿瘤特性及其生长规律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肾癌(附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治疗早期小肾癌的效果。方法 :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 16例 ,其中双侧肾癌 2例 ,孤立肾肾癌 1例 ,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功能受损肾癌 4例 ,对侧肾正常肾癌 9例。肿瘤平均直径 2 .8cm。 6例只行肿瘤切除术 ,10例行部分肾切除术。病理分期 :T110例 ,T2 6例。结果 :平均随访 5 2 .8个月 ,2例出现局部复发 ,1例死于肺部转移。生存时间 >8年 2例 ,>5年 8例 ,>3年 10例 ,>1年 15例。结论 :保留肾单位的手术是早期局限性肾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直径≤ 4cmT1~T2 期局限性肾癌是对侧肾正常的单侧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良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癌肾部分切除术后局部复发行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2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例肾部分切除术后肾癌局部复发行二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 女2例;首次手术年龄(57.1±13.2)岁。14例中9例体质量指数≥24 kg/m2;初诊肿瘤R.E.N.A.L.评分≥7分者9例。首次手术均行肾部分切除术, 其中开放手术4例, 腹腔镜手术6例,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4例。首次手术病理pT1aN0M0期9例, pT1bN0M0期5例;透明细胞癌12例, 肉瘤样癌1例, 嫌色细胞癌1例;手术切缘未见肿瘤细胞。初次手术至局部复发的时间为(29.3±16.8)个月, 其中11例复发时间≥12个月, 7例复发时间>36个月。所有复发灶均为腹部CT或MRI检查发现, 13例复发时无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复发灶位置明确, 未见复发灶侵犯周围器官、组织征象, 无其他可疑病灶, 考虑肿瘤可完整切除。14例均行二次手术, 其中10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肿瘤最大径为(2.8±0.9)cm)];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肿瘤最大径为(...  相似文献   

16.
小肾癌25例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直径小于4cm的小肾癌的诊治效果。方法 对25例直径小于4cm的小肾癌的诊治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5例均行B超、CT检查,B超明确诊断16例,准确率64%(16/25);CT明确22例,准确率88%(22/25)。16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9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随访10-102个月,平均56.6个月。9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中,发生术后出血1例,局部复发1例。结论 小肾癌的诊断主要依据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作出,其中CT是最有价值的检查万法。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疗效可靠、安全,仍是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加深对囊性。肾细胞癌的认知,提高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收治的32例具有显著囊性特点的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及治疗手段等临床资料。结果:囊性肾细胞癌无特征性l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诊断线索。28例为囊性变性肾细胞癌,4例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0例行肾部分切除术,l例行患侧根治性肾切除及输尿管全长切除术。3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期为18.0个月(4-49个月)。结论: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类在影像学和大体病理上具有显著囊性改变的肾癌统称,临床上主要关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和囊性变性肾细胞癌两种亚型,两者在预后上存在巨大差异,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时性散发性双侧肾癌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同时性散发性双肾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男47例,女17例,年龄25~69岁,平均51岁。59例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为体检时发现,2例以血尿就诊,3例以腰痛就诊,均未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肿瘤临床分期为T1a38例,T1b17例,T2a9例。结果:64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4例患者行双侧肿瘤的同期手术切除,2例发生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行短期透析治疗。60例行双侧肿瘤分期手术切除,其中33例行双侧保留肾单位手术(NSS-NSS组),19例先行一侧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行另一侧保留肾单位手术(RN-NSS组),7例先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后行另一侧根治性肾切除术(NSS-RN组)。双侧肿瘤切除术后各组肌酐分别为89、110、102μmol/L。1例行双侧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行常规透析治疗。术后随访7~9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50例患者无瘤生存,2例局部复发,5例发生转移,7例死亡。结论:后腹腔镜分期保留肾单位手术是同时散发性双肾癌的首选治疗策略,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肾功能。患者预后不因双侧肾脏受累而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肾癌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及合适的手术切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肾癌肾部分切除术(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价值及合适的手术切缘。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的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双侧异时性肾癌且一侧为多发肿瘤2例,单发肿瘤13例。肿瘤直径2~6cm.均为T1期(1997年TNM分期标准)。对15例肾癌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手术切缘位于肿瘤外1cm。另取肾癌根治性手术标本21例.于体外沿假包膜行肾肿瘤剜除术.并随机切取肿瘤边缘0.3cm、0.5cm及1cm处肾实质及肾蒂处淋巴脂肪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15冽患者随访12~72个月.平均41个月.未见并发症及残肾内肿瘤复发。21例标本于体外行肿瘤剜除后肉眼下均无肿瘤组织残留,送检组织均无肿瘤细胞浸润。结论:肾部分切除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局限的早期肾癌患者.而手术切缘为肿瘤边缘1cm处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7例巨大RAML患者(肿瘤直径8 cm及以上)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23例,年龄16~66岁,平均38岁.肿瘤位于左侧14例,右侧13例.16例有临床症状,其中7例为RAML破裂出血,11例为无症状体检发现.27例术前均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 本组27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1例行肾切除术,9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4例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3例行肾癌根治术.7例RAML破裂出血患者中,1例行急诊肾切除术,1例行急诊保留肾单位手术,其余5例待症状稳定,完善相关检查后予手术治疗.根据术后肿瘤大体标本,肿瘤直径为8~27 cm,平均13.7 cm.术后2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0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无复发或因肿瘤导致死亡者.结论 巨大RAML临床少见,多数具有腰部酸胀不适等临床症状,CT检查为主要的诊断方式,B超可以作为患者随访的首选检查.8 cm及以上巨大RAML肿瘤破裂出血风险明显增加,建议积极行手术治疗.巨大RAML以良性为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