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的患者给予透明质酸钠治疗,评价其对宫腔镜术后预防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36)与对照组(n=36),对照组宫腔放置宫内节育器+口服戊酸雌二醇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研究组术后1~2月内重复宫腔镜检查+宫腔注入透明质酸钠+口服戊酸雌二醇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术后对两组月经量改善、子宫内膜厚度及再粘连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在月经改善率及子宫内膜厚度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在宫腔再粘连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宫腔粘连患者术后进行透明质酸钠综合治疗能够使月经明显改善,使子宫内膜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且可降低再粘连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重度宫腔粘连治疗中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入院的61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前组选用传统手术治疗,共30例;后组选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共31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子宫内膜厚度与术后宫腔形态恢复率、月经恢复率、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术前子宫内膜厚度无差异(P0.05);对比术前,两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更高(P0.05);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形态恢复率、月经恢复率及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中重度宫腔粘连治疗中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促使其宫腔形态、月经周期快速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粘连分离术后应用麒麟丸联合戊酸雌二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100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研究组自术后当日给予麒麟丸联合戊酸雌二醇片促进内膜修复,对照组仅给予戊酸雌二醇片促进内膜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宫腔镜复查次数及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周期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优于对照组[(0.77±0.13)cm vs.(0.66±0.12)cm,P0.05];研究组术后恢复至正常宫腔所需时长较对照组显著缩短[(3.22±0.89)个月vs.(3.64±0.96)个月,P0.05],粘连复发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16.0%vs.20.0%,P0.05);自术后宫腔恢复正常后继续随访12个月,研究组辅助生殖治疗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8.0%vs.32.0%,P0.05)。结论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麒麟丸联合戊酸雌二醇辅助治疗,可改善子宫内膜厚度,缩短术后恢复至正常宫腔所需时间,提高术后临床妊娠率,降低宫腔粘连复发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雌激素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对43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实施宫腔粘连分离联合雌激素口服治疗,术后择期行二次宫腔镜探查,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回顾性分析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月经的改善情况及粘连复发率。结果疗程结束后随访3个月,患者的子宫内膜的厚度为(9.2±2.1)mm,较治疗前的(5.6±1.9)mm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情况明显改善,仅有2例(4.7%)患者复发。结论宫腔镜下粘连分离联合雌激素治疗重度宫腔粘连,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月经情况与子宫内膜厚度,并可预防宫腔再次粘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放置防粘连膜与注水球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比较。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62例纳入研究,患者均实施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术治疗。术后双盲法分组,实验组(n=31)、对照组(n=31)。对照组术后放置注水球囊,实验组于术后放置防粘连膜。对比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治疗效果、粘连复发情况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首次妊娠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妊娠率及自然流产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较对照组患者的74.19%显著提升,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粘连复发率分别为9.68%、41.94%,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放置防粘连膜可有效降低粘连复发率,提升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反复宫腔镜检查预防宫腔粘连(IUA)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TCRA)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选取59例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治疗的IUA患者,根据术后不同的处理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31例)给予重复宫腔镜检查+球囊+人工周期治疗,对照组(28例)给予球囊+人工周期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宫腔形态恢复正常率、再次粘连率和月经改善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宫腔形态恢复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次粘连率低于对照组,月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反复宫腔镜检查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预防TCRA后再粘连,提高宫腔恢复正常形态率,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改善月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远期复发及孕育风险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粘连松解术后应用雌激素预防粘连复发和生育结局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21年5月因中重度宫腔粘连[美国生殖协会(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 AFS)评分7~12分]于我科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松解术,密闭信封法随机分组,试验组术后口服雌孕激素序贯治疗(戊酸雌二醇4 mg每日2次共21天,地屈孕酮10 mg每日2次共7天)2个月,对照组不给药。术后4周、8周复查宫腔镜,术后3个月试孕,随访24个月。结果 共91例完成研究,其中试验组46例,对照组45例。2组术后4周、8周宫腔镜检查的粘连复发率和AF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妊娠率[34.8%(16/46) vs. 33.3%(15/45),P=0.884]和活产率[23.9%(11/46) vs. 22.2%(10/45),P=0.8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中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术后应用雌激素并未改善粘连复发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冷刀术治疗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到本院就诊治疗宫腔粘连的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采用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冷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指标、疗效、子宫内膜厚度、炎症因子水平及妊娠结局,并采用Spearman法对妊娠结局与子宫内膜厚度及炎症因子水平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随时间发展而逐渐增大,呈上升趋势,并且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TNF-α及IL-6水平有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子宫内膜厚度与发生妊娠呈正相关(r=0.399,P<0.05),CRP、TNF-α及IL-6水平与发生妊娠呈负相关(r=-0.315,-0.342,-0.328,P<0.05)。结论宫腔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 TCRA)后联合不同剂量雌激素治疗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01郏县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行TCRA的76例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应用雌激素的剂量分为2组,每组38例。2组均于术后当天开始服用戊酸雌二醇,对照组的剂量为4 mg/d,观察组的剂量为8 mg/d (第2、3个月经周期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21 d。服用戊酸雌二醇的第12天开始给予黄体酮胶囊100 mg,口服,2次/d,共10 d。共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后3个月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统计宫腔再粘连发生率、月经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术前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术前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而且宫腔粘连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月经改善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超引导在宫腔粘连分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宫腔粘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直接在宫腔镜下行宫腔粘连分离术,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次性手术分离成功率、术后出血情况、腹痛缓解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月经减少率、闭经率、宫腔粘连复发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手术分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血率、出血持续时间、出血量、腹痛缓解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复查,观察组月经减少率、闭经率、宫腔粘连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B超引导下为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可有效提高一期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临床症状缓解,减少宫腔粘连复发与月经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HEOS宫腔镜锐性分离法在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住院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HEOS宫腔镜锐性分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宫腔镜电切分离术。两组术后均给予宫腔放置Cook球囊支架及术后雌、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术后1、3个月行宫腔镜检查;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后3个月宫腔形态恢复总有效率分别为83.3%(25/30)、56.7%(17/30);月经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70.0%(21/30);术后1、3个月宫腔粘连复发率分别为20.0%(6/30)和46.7%(14/30)、13.3%(4/30)和36.7%(11/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妊娠率分别是36.7%(11/30)、20.0%(6/3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 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吸收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两种不同方法分离宫腔粘连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HEOS宫腔镜锐性分离法是一种治疗重度宫腔粘连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双腔球囊在宫腔镜电切术后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行宫腔镜电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宫腔镜电切除术后均放置球囊子宫支架,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透明质酸钠凝胶,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粘连状态指标(TGF-β、TIMP-1、IL-6、IL-10及C-反应蛋白)、阴道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平均内膜厚度、宫腔容积、血流指数)、宫腔粘连发生率。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粘连状态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平均内膜厚度、宫腔容积、血流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腔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宫腔粘连发生率(χ2=7.813,P=0.01)。结论透明质酸钠联合双腔球囊用于宫腔镜电切术后可降低血清粘连指标水平,减少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宫腔内注射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加用口服阿司匹林用于预防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TCRA)术后复发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21年2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潍坊医学院生殖医院确诊为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患者67例,随机分配至TCRA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案组:对照组(术后宫腔注入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联合雌孕激素治疗,33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治疗,34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后的患者恢复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相应治疗一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宫腔粘连的治愈率(67.6%vs. 42.4%)及宫腔深度[(7.42±0.62)cm vs.(7.04±0.75)c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间宫腔粘连治疗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94.1%vs. 84.8%,P>0.05)。TCRA术后观察两个月经周期,研究组患者月经治愈率(64.7%vs. 39.4%)及经期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月经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94.1%vs. 87.9%,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一个周期后子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造影(3D-CEUS)在诊断宫腔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1例经阴道三维超声(3DTVS)检查提示怀疑宫腔粘连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以宫腔镜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两者诊断宫腔粘连的准确率;在月经20~23d对3D-TVS诊断疑似宫腔粘连的患者行声诺维(sonovue)3D-CEUS检查,获得内膜厚度、容积(V)、回声强度(MG)、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综合指数(VFI)等相关指标;对经sonovue 3D-CEUS疑似宫腔粘连的的患者,于月经第3~7天行宫腔镜检查,回顾性分析不同程度宫腔粘连的患者与3D-CEUS获得的V、MG、VI、FI、VFI值的关系。结果 3DTVS与宫腔镜比较,3D-TVS诊断宫腔粘连的符合率是90.14%;宫腔镜检查轻、中、重度3组,各组间子宫内膜厚度和容积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和重度组子宫内膜MG分别(39.75±7.46)、(45.64±6.1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和重度组组间子宫内膜VI、FI、VFI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组与其它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静脉推注30mg sonovue造影剂后,3D-CEUS检查结果显示:3组内膜血流VI值分别较造影前显著增加(P0.001),轻度和重度、中度和重度组的内膜VI、FI、VFI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CEUS检查不仅可以较准确的诊断宫腔粘连,而且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对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V、MG、VI、FI、VFI进行定量测量,对宫腔粘连的程度有更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孕激素辅助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确诊为EP的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单纯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孕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PBAC评分、子宫内膜平均厚度、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半年后随访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PBAC评分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PBAC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均变薄,且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平均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R在腺上皮和间质中的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上调(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R在腺上皮和间质中的表达较对照组上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半年内复发率为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95%(P0.05)。结论地屈孕酮辅助TCRP治疗EP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患者月经出血量和子宫内膜厚度,调节ER、PR平衡,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IUA)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调节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因人工流产术后IUA行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UA的程度不同分为3组:轻度粘连组、中度粘连组和重度粘连组。分别行腹腔镜监测下或B超监测下的TCRA术,术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并给予常规激素序贯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月经改善及宫腔恢复情况。结果 85例患者TCRA术后宫腔恢复正常者67例(78.8%),月经改善62例(72.9%)。轻度粘连与中度粘连患者比较,TCRA术后宫腔恢复率和月经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轻度、中度粘连组术后的宫腔恢复率(分别为94.4%、76.3%)和月经改善率(分别为86.1%、73.7%)均显著高于重度粘连组(宫腔恢复率36.4%、月经改善率27.3%)(P0.05)。结论宫腔镜下TCRA联合术后放置IUD及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对人工流产术后IUA治疗效果良好,轻、中度IUA预后明显好于重度IUA。  相似文献   

17.
目的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内分别放置生物防粘连膜与宫内节育器,比较预防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方法经手术确诊为宫腔粘连、有完整病例资料的62例患者,均接受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术后宫腔内放置防粘连膜,对照组放置节育器。于术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并了解月经情况及腰部不适症状。结果观察组宫腔粘连4例(13.3%),对照组宫腔粘连6例(18.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异常3例(10.0%),腰部不适3例(10.0%)。对照组月经异常10例(32.3%),腰部不适11例(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内分别放置防粘连膜与宫内节育器,两者对预防术后宫腔粘连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宫腔内放置防粘连膜术后月经异常情况及腰部不适症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内留置宫内节育器与生物防粘连膜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68例中重度宫腔粘连病人临床诊治情况,所有病人均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治疗,34例术后置入生物防粘连膜者为对照组,34例术后留置宫内节育器与生物防粘连膜者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术后宫腔再次粘连和妊娠人数,了解两组术后月经与宫腔形态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宫腔再粘连率为55.88%,明显高于29.41%,χ~2=4.870,P=0.027;观察组术后妊娠率为23.53%,与对照组20.59%比较,χ~2=0.086,P=0.769。观察组月经治疗总有效率为73.53%,与对照组64.71%比较,χ~2=2.158,P=0.339;观察组术后宫腔结构重建总有效率为100.0%与对照组97.06%,χ~2=1.144,P=0.565。结论宫腔粘连病人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内留置宫内节育器与生物防粘连膜可有利于预防再次粘连发生;但在改善月经状况和恢复宫腔镜结构及妊娠方面与单纯放置生物防粘连膜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去除手术后的症状恢复及预后状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诊的62例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去除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研究,并选取子宫内膜息肉诊断性刮宫术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两组患者月经量及月经经期的改变,并对术后的复发率及妊娠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月经量均显著减少,月经经期缩短,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月、6月及12月的月经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月及12月的复发率(3.23%、4.84%)明显低于对照组(16.67%、23.33%),术后12个月患者的妊娠率(75.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妊娠率(5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730,P=0.030)。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去除手术后患者的月经状况出现明显好转,且复发率较低,妊娠率较高,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分解术后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83例宫腔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包括年龄、病程、刮宫次数、粘连程度、手术方式、术后月经模式、术后内膜厚度、再粘连与否、术后治疗、活性内膜分布。结果术后总体月经改善率79.5%,总妊娠率为56.6%,活产率为6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粘连程度、术后内膜厚度是影响术后妊娠的独立因素。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解术是宫腔粘连的主要治疗手段,病程、粘连程度、术后内膜厚度是影响生殖结局的主要因素;在进行宫腔粘连分类的同时,评估宫腔内活性内膜的分布,可以更好地预测患者的生殖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