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皮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17-09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48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26例结合伤椎置钉(经伤椎组),22例跨伤椎置钉(跨伤椎组),比较2组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压缩率以及伤椎C...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3例胸腰椎骨折采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复位固定治疗.观测患者Cobb角及伤椎高度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后Cobb角与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1例螺钉断裂.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和恢复伤椎前缘高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与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跨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跨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手术治疗的胸腰椎新鲜性骨折患者36例,男26例,女10例;年龄19~63岁,平均(43.1±10.4)岁。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16例,开放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20例。观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等指标。结果经皮组出血量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各个时间点经皮组VAS、ODI均较开放组明显偏低(P0.05)。在Cobb角、伤椎前缘相对高度等方面,两组间各个随访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棒跨伤椎内固定相对于传统开放椎弓根钉棒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临床效果更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比较经伤椎和跨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2例,其中男34例,女18例;跨伤椎组(A组)34例,经伤椎组(B组)18例。损伤节段:T114例,T1212例,L131例,L25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摄X线片及CT,比较2组术后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通过手术复位,伤椎上下终板成角(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率的比值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测量以上结果与术后相比,A组中有11例发生椎体前缘高度降低,4例发生内固定失败;B组有3例椎体前缘高度降低。结论与跨伤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比较,经伤椎置钉固定能更好的矫正后凸、减少伤椎高度的丢失以及增加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3-2019-06诊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37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经伤椎置钉组),33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跨伤椎固定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单侧置钉5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n=50),研究组行伤椎椎弓根植骨与单侧置钉5钉内固定;对照组A行传统跨伤椎椎弓根4钉复位内固定,对照组B行伤椎置钉6钉内固定,椎弓根不予植骨治疗,对比3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伤椎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均有所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后略有减少,Cobb角度略有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和对照组B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后明显减少,低于研究组,Cobb角明显增加,高于研究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以腰痛为主,研究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植骨联合单侧置钉5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伤椎复位满意、固定牢靠,脊柱稳定性好,利于伤椎早期愈合和患者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同时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8年7月至2011年1月.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4例,均为单椎体骨折,采用5钉或6钉三椎体固定。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2个月随访均行X线及CT检查,测量比较Cobb角、伤椎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及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随访12~27个月,平均15.5个月。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椎管占位以及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同时经伤椎置钌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8-06诊治的109例胸腰椎骨折,51例采用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经伤椎组),58例采用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跨伤椎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椎Cobb角丢失角度,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术前以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结果 10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4(8~24)个月。跨伤组螺钉断裂者4例,螺钉拔出2例,感染1例,5例慢性腰背痛;经伤椎组螺钉尾帽脱落2例,无断钉及螺钉拔出,切口感染1例,慢性腰背痛2例。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经伤椎组伤椎Cobb角丢失角度较跨伤椎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1周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经伤椎组较跨伤椎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前、术后6个月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经伤椎置钉内固定在减少椎体复位后角度丢失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5月~2008年7月,笔者对10例地震伤所致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行短节段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椎间植骨或置融合器,使伤员即刻获得稳定.早期起床锻炼,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Wiltse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Wiltse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87例胸腰段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神经功能;比较术前、术后及术后1、6、12个月伤椎压缩程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比较术后1、6、12个月ODI。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手术时间45~60(50. 5±6. 5) min,术中出血量50~70 (60. 2±5. 6) ml,住院时间5~9(6. 5±1. 3) d。术前ASIA分级为D级的4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术后及术后1、6、12个月伤椎压缩程度、Cobb角、疼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12个月ODI较术后1个月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无感染或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无内固定失败,骨折均愈合良好。结论 Wiltse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康复迅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经伤椎置钉或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方法对收治57例单节段(AO分型中A型)胸腰椎骨折均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A组为伤椎置钉组,B组为伤椎植骨组。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B组少(P<0.05),2组伤椎高度都得到明显恢复(P<0.05),Cobb角都得到了明显矫正(P<0.05)。随访无内固定失效。结论 2种方法均能恢复伤椎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有效防止术后伤椎高度丢失。但在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A组优于B组。 相似文献
13.
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同时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同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06年1月~2007年11月,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6例.其中单椎体骨折20例,双椎体骨折3例(2例为跳跃性骨折,1例为邻近骨折).骨折脱位3例;按AO分型:A1.2型2例,A3.1型16例,A3.3型5例,B1.2型3例;载荷评分为4~7分,平均5.9分.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4例,D级3例,E级14例.除1例跳跃性骨折的L1部位为4钉单节段固定外,其余伤椎部位均采用6钉三椎体固定,同时作单节段植骨融合.结果:伤椎置钉均顺利完成,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良好.无切口感染,未出现脊髓神经症状加重现象.随访12~27个月,平均15.5个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现象.末次随访时Cobb角(除外2例跳跃性骨折的L4部位)由术前的110°~47°(平均24.5°)矫正至-2°~19°(平均6.2°);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丢失10%~49%(平均37.7%)恢复至正常高度的85%~100%(平均92.7%);椎管占位(A3.1型16例及A3.3型5例)由术前的11%~62%(平均35.7%)恢复至0~13%(平均5.2%).脊髓神经功能除2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结论:同时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伤椎置钉对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效果.[方法] 对12例Dins分型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在伤椎椎弓一侧植入椎弓根钉,复位时通过伤椎椎弓根钉的直接推顶和撑开作用,使得向后移位的椎体复位,恢复解剖序列.[结果] 所有12例均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均一次间接复位成功,术后1年半以上复查X片椎体高度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结论] 伤椎置钉技术对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4):1320-1323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患者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96例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48例。伤椎置钉组给予伤椎置钉内固定术,跨节段组给予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随访2~3年,对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年时两组VAS、Cobb角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年时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较术前均显著减少(P<0.05),且伤椎置钉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明显低于跨节段组(P<0.05)。术后1年两组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内固定牢固、矫正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伤椎结合邻近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轻中度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64例单节段胸腰椎轻中度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按固定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采用伤椎结合邻近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及伤椎矢状面Cobb角的变化。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个月。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与术后1周比较有丢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不稳定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采用伤椎结合邻近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1)
目的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AO-B型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12诊治的46例AO-B型胸腰椎骨折,23例采取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23例采取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术后1年、2年疼痛VAS评分、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程度、伤椎相邻节段退变UCLA等级。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0.2(24~46)个月,随访期间无断钉、断棒、退钉及螺钉松动等情况出现。术后1年、2年2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观察组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高度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年、2年相邻节段退变UCLA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29,P=0.027)。结论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AO-B型胸腰椎骨折术中出血量少,脊柱退变速度较慢,术后可取得良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胸腰段单节段骨折患者,所有病例入院后均行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CT、MRI检查,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病例随机平分为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组(观察组)和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伤椎后凸Cobb角和椎体高度丢失率、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组内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伤椎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均较术前改善。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传统跨伤椎内固定比较,可以更好地恢复脊柱后凸畸形,降低伤椎高度的丢失率,改善脊髓神经恢复,有效地增加脊柱稳定,降低并发症发生,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