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粒细胞肉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1例粒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该患者初期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b”伴可重现性细胞遗传学异常。DA方案化疗1个疗程取得完全缓解(CR)后,突然出现右眼眶下内侧肿痛。CT提示白血病浸润可能,细针穿刺涂片染色,镜检发现原始髓细胞,对穿刺液行流式细胞免疫分型检测出一群免疫表型为CD+34、CD+117、CD+13、CD+33、CDdim45、SSC+的髓系前体细胞。此间查细胞学CR,骨髓微小残留病变(MRD)阴性。最终诊断为“粒细胞肉瘤,AML髓外复发”。予大剂量阿糖胞苷(6 g/d,第1天至第3天)联合替尼泊苷(50 mg/d,第1天至第3天)方案化疗,肿物完全消失,仍在随访中。结论 AML的髓外复发常见睾丸和中枢神经系统,但仍需高度警惕其他部位以粒细胞肉瘤形式复发可能。穿刺物细胞涂片结合FCM免疫分型具有简便、快捷、可行、创伤性小的优势,可作为首选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正>髓系肉瘤是一种少见肿瘤,2001年版WHO淋巴造血肿瘤分类提出髓系肉瘤的概念,它是由原始或幼稚的髓系细胞在骨髓以外的器官和组织中浸润形成的肿瘤性团块[1]。髓系肉瘤分为三类,即粒细胞肉瘤、单核细胞肉瘤和有三系造血或主要由红系或巨细胞构成的肿瘤[2]。其在临床及病理诊断中极易误诊,文献报道较少。现将我们收治的粒细胞肉瘤、单核细胞肉瘤并结合文献、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减少误诊。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7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基于微流控细胞芯片技术分析CD14+单核细胞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方法,初步探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患者CD14+单核细胞的MPO表达。   方法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质材料,二次模塑成型工艺制备微流控细胞芯片。选取临床诊断M4患者48例,骨髓象大致正常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设定微流控芯片检测单核细胞MPO方法,测定细胞MPO阳性率和程度。应用微流控细胞芯片法分析M4患者和对照组CD14+单核细胞的MPO表达。   结果   设计微流控单细胞分析芯片,粒细胞能够进入相应微流控通道,可分离血细胞,但是白细胞周围存在影形细胞现象,而细胞形态未见有明显改变。M4患者骨髓细胞CD14+单核细胞MPO阳性率和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应用微流控单细胞技术分析CD14+单核细胞MPO表达,结果显示M4患者CD14+单核细胞MPO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有可能作为辅助检查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2001年版WHO淋巴造血肿瘤分类中提出了髓系肉瘤的概念:它是由原始或幼稚的髓系细胞在骨髓以外的器官和组织中浸润形成的肿瘤性团块[1].将其分为三类,即粒细胞肉瘤,单核细胞肉瘤和有三系造血细胞或主要由红系或巨核系前体细胞构成的肿瘤[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LCL)的一种新类型—富于粒细胞的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 6例本院及会诊病例 ,免疫组化ABC法证实为ALCL ,使用抗体包括CD45,CD3 ,CD45RO,CD2 0 ,CD79,CD3 0 ,ALK1,EMA ,CD15,S -10 0 ,CD68,CD1a,均为DAKO产品。结果  6例均原发于淋巴结 ,其中 1例为B细胞性 ,5例为T细胞性 ,强表达CD3 0 ,不表达CD15,组织学特点为在肿瘤细胞间有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和 (或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局部形成小脓肿。结论 富于粒细胞的ALCL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点 ,可能是ALCL一种新亚型 ,但临床应与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CH) ,霍奇金淋巴瘤 (HL) ,T细胞淋巴瘤及急性化脓性炎症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髓系肉瘤(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6例MS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行HE染色,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骨髓涂片检查,并对生存进行随访。结果 6例MS中男女各3例,年龄范围23~66岁;发生部位为小肠1例、上腭1例、手掌1例、结肠1例、肺1例、宫颈1例。细胞形态学特点为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散在分布,互不粘附;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较单一,细胞核大,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浆少,染色质细腻而均匀分布,2例核仁清晰,大小不一,部分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化标记不同程度表达MPO、CD43、CD117、CD68-KP1、CD13、CD15、Lysozyme,结合病理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6例均符合粒细胞肉瘤。随访期内3例伴急性髓系白血病确诊后分别于5、6、11个月死亡,其余3例仍存活。结论 MS为一种罕见以髓系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的恶性肿瘤,需在形态学的基础上辅以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7,mda-7;又称IL-24)及其剪接体IL-24 delE5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分化的关系。方法:十四烷酰佛波醇-乙酯(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TPA)处理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U937、HL-60,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mda-7/IL-24和IL-24 delE5的表达,FACS检测细胞表面CD11b、CD14和CD115的表达。siRNA干扰U937、HL-60细胞中mda-7/IL-24和IL-24 delE5的表达后,再以TPA诱导细胞分化,FACS检测CD11b、CD14和CD115的表达。用前期构建的mda-7/IL-24和IL-24 delE5载体转染U937、HL-60及AML-M5患者的原代白血病细胞,观察异位过表达mda-7/IL-24和IL-24 delE5能否诱导白血病细胞向单核细胞分化。结果:TPA在诱导U937、HL-60细胞向单核细胞分化过程中显著促进mda-7/IL-24及其剪接体IL-24 delE5的表达,用siRNA干扰mda-7/IL-24及IL-24 delE5的表达后,TPA诱导U937、HL-60细胞向单核细胞分化的作用也被阻断。异位过表达mda-7/IL-24和IL-24 delE5可诱导U937、HL-60以及原代AML细胞向单核细胞分化:U937、HL-60细胞表面CD11b和CD14表达均显著升高,CD115表达仅在U937细胞有显著升高;3例AML-M5患者的原代AML细胞中CD11b、CD14及CD115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细胞呈现单核细胞的形态特征。结论:TPA可通过上调mda-7/IL-24及其剪接体IL-24 delE5的表达诱导白血病细胞向单核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AML)细胞系为研究对象,观察正常人骨髓成纤维样细胞系(human bone marrow fibro—blastoid stromal cell line,HFCL)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U937、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敏感细胞HL-60和多药耐药细胞HL-60/VCR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建立U937、HL-60和HL-60/VCR细胞与HFCL细胞的共培养模型,实验分对照组、直接接触组和transwell组。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生长曲线;硝基四氮唑蓝(NBT)确定细胞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CD11b、CD13、CD14和CD33细胞表面抗原进一步鉴定细胞分化;west-ern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结果:与HFCL细胞共培养96h后,U937、HL-60和HL-60/VCR细胞的生长受抑,且与HFCL细胞直接接触组的抑制作用大于用tr-answell组,P〈0.01。同时发现AML细胞系与HFCL细胞共培养后,G0/G1期细胞比例均增高,而S期细胞均减少,P〈0.01;尤其是直接接触组CD11b和CD14表达也均增高(P〈0.01),CD13和CD33变化不大,NBT阳性细胞轻度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3种AML细胞系PCNA表达下调;以直接接触组为甚。提示介导着白血病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的整合素p1(VLA-4)和p2(LFA-1),在HFCL细胞对AML细胞生长作用影响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结论:HFCL对3种具有代表性的AML细胞系U937、HL-60和HL-60/VCR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作用,除了能抑制AML细胞的生长,抑制PCNA的表达,出现G0/G1期阻滞外,还能诱导其部分向单核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TGFβ信号通路的异常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肿瘤发生早期,TGF6发挥肿瘤抑制因子的作用,TGFβ通路的失活通常会导致肿瘤的发生。然而随着肿瘤的不断发展,TGFβ的作用开始变得复杂化。Gr-1+CD11b+髓系来源的髓样细胞又称为髓样免疫抑制细胞(MISCs)或髓系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s)是近年来免疫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小鼠体内它们同时表达巨噬细胞系的髓样细胞表面标识CD11b和粒细胞表面标识Gr-1,因此得名。目前研究表明,该群细胞发挥着免疫抑制作用,对于肿瘤的免疫逃逸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评分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与非MDS(主要为非克隆性血细胞减少患者)患者进行鉴别.方法 应用FCM四参数(CD34+髓系原始细胞占所有有核细胞百分比、B系祖细胞占CD34+细胞百分比、髓系原始细胞CD45表达水平、成熟粒细胞SSC峰通道值)对50例MDS患者和20例非MDS患者进行评分,每个参数异常时计1分,评分≥2分时诊断为MDS.结果与非MDS对照组比较,MDS患者CD34+髓系原始细胞比例增高,B系祖细胞比例降低,成熟粒细胞SS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4+髓系原始细胞CD45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MDS组FCM评分高于非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45例患者用此方法正确诊断为MDS,敏感度为90%;1例患者为假阳性,特异度为95%.结论 采用FCM四参数评分可帮助诊断MDS,可行性好,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一种新类型-富于粒细胞的ALC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6例本院及会诊病例,免疫组化ABC法证实为ALCL,使用抗体包括CD45,CD3,CD45RO,CD20,CD79,CD30,ALK,EMA,CD15,S-100,CD68,CD1a,均为DAKO产品。结果;6例均原发于淋巴结,其中1例为B细胞性,5例为T细胞性,强表达CD30,不表达CD15,组织的特点为在肿瘤细胞间有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和(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局部形成小脓肿。结论:富于粒细胞的ALCL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点,可能是ALCL一种新亚型,但临床应与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霍奇金淋巴瘤(HL),T细胞淋巴瘤及急性化脓性炎症鉴别。  相似文献   

12.
树突状细胞(DC)是一类有效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尤其在T细胞初次接触抗原时.人类外周血髓性来源的单个核细胞(MOMC)包含单核细胞(Mo)及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亚群.二者都表达髓性标记CD13与CD33,但iDC通过其对CD14的低表达而区别于Mo.iDC只占PBWC的0.5~2%,但有研究提示外用血大量的CD14~4Mo有向DC分化的潜能.本研究用外周血白细胞提取法及逆流离心提取法获得大量Mo与iDC,探讨了这些MOMC表达DC相关表面分子、DC形态学变化及致敏T细胞潜能的研究.未培养的CD14~(-/dim)、CD14~ 亚群表现了相似的超微结构与免疫表型.它们表达的MHCⅠ及HLA-DR共刺激分子如CD86、CD54等大体相同,但CD40表达均低下,也未见表达与DC活化相关的标记CD83.在rhGM-CSF或内毒素刺激下iDC表达的Mo对共刺激分子及MHC比CD14~ Mo高,而且只有iDC一直表达CD83;CD14~ 细胞没有表现向DC分化的趋势,其形态依然保持单核巨噬细胞(MΦ)的特征.对经rhIL-4或rhIL-4与rhGM-CSF联合培养的MOMC的分析表明其表达共刺激分子及MHC,在CD14~(-/dim)依然比CD14~ Mo高.但MOMC对CD14的表达下调.在钙离子处理下,MOMC表现出活化DC的特征,如CD8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 CD4抗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 8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 :CD4在 AML患者中表达率为 40 .2 % ,M5 中阳性率最高 92 .9% ,M4次之为5 5 % ,CD+4 AML 高表达 HL A- DR,CD3 8、CD3 3 、CD1 5 、CD1 4 、TB系列抗原阴性。CD+4 AML 中可见 11q2 3、inv(16 )、t(9;2 2 ) ,未见特异性染色体异常。但伴 11q2 3和 inv(16 )异常的 AML频繁表达 CD4,阳性率分别为 86 .3%、6 0 .2 %。CD+4和 CD- 4 AML 在年龄、性别、肝脾肿大、CNS- L、DIC、1疗程 CR率等临床特征方面无明显不同。结论 :CD+4 AML 是一组起源较早的具有单核细胞特征的髓系白血病 ,CD4的表达对 AML- M4、M5 尤其是 M5 亚型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免疫球蛋白(IgSF)超家族成员在免疫与炎症中作用与机制研究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热点,IgSF超家族的鼠CMRF35样分子(CMRF35like malecule,CLM)家族成员分子及CLM相对应的人源CD300家族成员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备受关注。CLM/CD300家族成员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广泛地表达。CLM家族含有9个成员,其中,CLM1和CLM5为配对的抑制性和活化性受体,交联活化CLM1后能抑制CLM5介导的肥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活化;CLM8和CLM4亦为配对的抑制性和活化性受体;其他活化性受体如CLM2交联活化后能诱导单核细胞TNFα的产生;CLM7能促进肥大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并促进细胞存活、脱颗粒以及细胞黏附等。CLM在免疫与炎症过程及其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有关CLM/CD300家族成员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将为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与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靶点。  相似文献   

15.
33例髓肉瘤的临床病理与免疫表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髓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33例髓肉瘤样本进行组织形态学研究及免疫表型检测结果:临床表现以孤立性髓肉瘤居多,也可在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情况下发生;病变部位主要累及淋巴结、皮肤及肌肉;组织学分型30例为粒细胞肉瘤,单核母细胞肉瘤2例,双向分化型1例;免疫表型检测所有病例均表达MPO和Lvsozvme,LCA、CD34、CD68和CD99在部分病例呈阳性,Ki-67染色显示细胞增殖指数为0.47±0.24.结论:髓肉瘤在形态学上难于和其它小圆细胞肿瘤相区别,特别是在缺乏骨髓病变的情况下,免疫表型检测对于髓肉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使用淋系和髓系单抗,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70例原发性AML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所有AML患者的细胞至少被1种髓系单抗标记,各髓系抗原的表达率依次为CD33>CD13>CD15。所有M3患者CD9为阳性。16/70例(30%)表达CD34抗原、CD34^ AML组在年龄、外周血象及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等方面与CD34^-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别,但表达CD34抗原的AML常伴有HLA-DR、CD38、CD7等不成熟细胞表面标记的表达,而较成熟的髓系细胞表面标记CD15则不表达。70例AML中有16例表达淋系抗原,CD4^ 例(13.8%,M2为8.8%,M460%);CD7^ 9例(16.9%,M1为50%,M218%,M5b16.7%)。CD4^ 的AML患者CD34为低表达,CD33表达。结论:CD9^ 、CD34^-、HLA-DR^-及CD13^ 、CD15^ 是典型M3的免疫表型特点。CD34^ AMLgn AML-M1有着密切的关系,且对化疗反应较差,证明CD34^ 的AML是一组分化程度较差的类型;提示CD7^ 和CD4^ 的AML预后差,CD7^ 的AML的一种独特类型。  相似文献   

17.
GM-CSF诱导红白血病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C)是免疫系统中一类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APC),抗原提呈功能最强,其特点是能激发静息的T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在树突状细胞的发育过程中,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具有关键作用.近来文献报道,GM-CSF与IL-4或TNF联合应用,可使外周血中的CD14阳性单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提示树突状细胞可来源于单核细胞.目前,关于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我们曾初步观察到GM-CSF处理后的FBL-3细胞,单核细胞的特异性标志CD14表达水平显著增加,NBT还原能力增强,提示GM-CSF可诱导小鼠FBL-3红白血病细胞分化为单核细胞.  相似文献   

18.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免疫表型在诊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AML—M0)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多色FCM分析14例AML—M0病例的各相关抗原表达情况。结果14例AML—M0中,仅1例依据骨髓细胞形态学作出诊断,其余13例均依靠FCM作出明确诊断。在AML—M0中,髓系抗原CD33 14例(100%)表达阳性,CD13和CD117 9例(64%)表达阳性,CD34和HLA—DR12例(86%)表达阳性,一般成熟髓系相关抗原如CD16、CD10、CD14等均阴性,B和T淋巴细胞特异抗原如CD79a和CD3均为阴性,少数原始细胞表达细胞内髓过氧化物酶(MPO)、TdT。常常表达一些淋系但并不特异的抗原如CD7、CD2或CD19,但比淋巴细胞白血病表达的荧光强度弱。结论FCM免疫分型在AML—M0诊断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外周血髓系细胞过氧化物酶特性及相关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是髓系细胞的特异性标志,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嗜苯胺蓝颗粒中,近几年其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受到广泛关注.全文对其分子结构、基因结构、生物学功能及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及其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分别收集10例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用含细胞因子无血清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2~4周,并对培养前后细胞进行细胞计数,流式细胞仪检测CD33、CD13、CD34及CD14表面抗原鉴定细胞分化,半固体培养法对培养前后的白血病细胞进行集落形成能力检测.结果: 含细胞因子无血清液体培养基能有效支持AML细胞进行体外短期培养及增殖, 14 d时细胞得到明显增殖,达(25 1±11 7)倍,优于培养前,P<0 05;培养28 d时细胞数较前明显减少,P<0 05.集落形成单位培养14 d后与培养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培养28 d后显著低于培养前,P<0 05.在体外悬浮培养14 d时,CD33、CD13、CD34及CD14的表达率与培养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至28 d时,CD33、CD13及CD14的表达率高于培养前,而CD34表达率比培养前降低,P<0 05.结论: 含细胞因子无血清液体培养基能有效支持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短期体外培养并维持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