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作为护理管理者,不仅要妥善处理保健因素,维持护士工作时的良好状态,更应学会有效引导和发挥激励作用,充分调动激励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护士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3.
文章系统总结了情志因素导致的各种常见的妇科病,以期从身心疗法中寻找预防和治疗妇科常见病的方法,指导现在妇女的养生与保健,从而提高当代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师激励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希望我们的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希望我们的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希望我们的教师严谨笃学,与时俱进”。要使高校教师做到这“三个希望”,从管理心理学的层面来看,关键在于提高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本根据双因素理论的有关论述,从高校教学工作的特点出发,谈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高校教师激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5.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这种激励理论也叫"保健-激励理论".这一理论的研究重点,是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赫茨伯格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双因素激励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把传统的满意-不满意(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的观点进行了拆解,认为传统的观点中存在双重的连续体: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对于两种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双因素理论是行为科学中激励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介绍双因素理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医院护理人员激励中的双因素构成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个方面,就薪酬体系、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探讨了激励护理人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对学校管理者如何运用双因素激励法来激励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进行了介绍,并就此进行了理论探讨,着重指出保健因素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王海东 《基层医学论坛》2013,(25):3375-3376
科学管理是事业前进和工作发展的推动剂,也是一个单位步入正轨、聚集合力、稳步发展的奠基石。我中心在的发展历程中,紧扣科学管理这一主线,不断凝练、不断升华,建立健全了一套适合实际、立足长远的管理机制,促进了中心疾控工作全面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探讨科学管理在新时期疾控工作中的运用,现将我中心10年来科学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疾控机构工作人员对培训频次需求调查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后期培训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使用问卷调查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区(县)两级疾控机构工作人员开展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能力恐慌情况、历史培训情况、频次期望情况,使用R语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调查1 180人,有效应答1 112人,有效应答率为94.24%。培训频次认为每周一次109人(构成比为9.80%);每月一次527人(构成比为47.39%);每季度一次351人(构成比为31.56%);每半年一次89人(构成比为8.00%);每年一次36人(构成比为3.24%)。选择长间隔培训人员476人(构成比为42.81%),选择短间隔培训人员636人(构成比为57.19%)。影响疾控机构工作人员选择培训间隔的主要因素为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工作年限2年及以下的比2年以上的选择短间隔的几率高出3.189倍。学历在本科及以下的比大专及以下的选择短间隔的几率要高出1.817倍。初级及以上职称的比无职称的选择短间隔的几率要高出1.385倍。结论 不同群体对培训频次需求有差异,结合需求可重点对新进人员、高学历、有职称的人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因素理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实行各工作区负责制,重新设计护理岗位职责,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结果实施后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利用双因素理论指导急诊护理管理工作,有利于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络病理论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吴以岭 《疑难病杂志》2005,4(6):349-350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由于中医发展史上重经轻络现象,络病理论体系始终未能系统建立.历代不少有识之士均疾呼加强络脉及络病研究,清代医家喻嘉言说:"十二经脉,前贤论之详矣,络脉却未之及,亦缺典也",清代名医叶天士也说:"遍阅医药,未尝说及络病","医不知治络之法,所谓愈究愈穷矣."可惜的是叶天士所批评的现象在其身后200余年并未引起充分重视,络病理论始终未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三焦辨证理论在肝病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焦辨证是以《内经》《难经》三焦学说中三焦主水、三焦气化等内容为基础,以部位三焦为依据形成的一种辨证方法,历经各代医家阐发并应用于内伤杂病及热病的辨证论治中,至明清而成为温病的辨证纲领.三焦失调与多种肝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较为密切,通过对三焦辨证的理论进行探究,并探讨其在肝病临床中的应用,说明该理论的临床价值,增加对三焦辨证的认识,最终起到指导临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钟甫华  郭峭峰  林炳远  陆建伟  张晓文 《浙江医学》2015,37(17):1443-1445,1452
目的 探讨创伤控制理论在保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急诊收治的35例肢体损伤患者,以创伤控制理论为依据进行分期治疗,早期急救控制出血、污染、临时固定,转ICU进一步治疗、待病情稳定后,最后二期再行确定性手术,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致残率。结果35例患者中,保肢成功32例(91%),各骨折部位达到骨性愈合,创面闭合良好,肢体恢复满意;因骨与软组织缺损伴严重感染、骨髓炎伴窦道长期不愈合、骨鳞癌变等原因而行截肢术3例(9%)。结论采取创伤控制理论进行分期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保肢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热毒学说在心系疾病中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目前气候环境、饮食结构、工作生活习惯、体质等较以前有所不同 ,易导致火热之邪 ,同时体内脂毒、糖毒、浊毒、瘀毒蓄积蕴结 ,变生热毒 ,邪气亢盛 ,败坏形体 ,损伤心及心络 ,导致冠心病、高血压、过早搏动、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种心系疾病的发生发展 ,并且具有病变复杂、骤发性烈、凶险善变、虚实夹杂、顽固难愈等毒邪致病的特点。临床及实验研究资料证明 :以清热燥湿、解毒通络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清热解毒通络、滋阴和营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 ,清热解毒法治疗高血压 ,清火化痰解毒法治疗过早搏动 ,益气补心、养阴解毒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均取得良好效果。本文阐述的心系疾病的热毒学说 ,深化、发展了对心系疾病本质的认识 ,并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 ,已成为指导心系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学说。它的核心是重视热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积极应用清热解毒的方法 ,阻止疾病的发生及发展 ,减轻脏腑气血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5S"理论在病房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琼  李敏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620-2622
目的:目的:探讨病房药品的管理方法。方法:运用55管理理论对我院老年病房实施规范化药品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管理模式将药品以不同种类、用途、使用频率等作分门别类管理,可有效提高病房药品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保证患者需求和提升护士的职业素养。结论:55理论可用于加强病房药品管理。  相似文献   

16.
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病变综合检测系统在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评价外周血管结构和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2例受检者入选本研究,其中正常组48例,高血压组42例,冠心病组42例,平均年龄为(55.54±9.59)岁(33~85岁).所有受检者分别应用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横断面弹性,动脉硬化检测系统对大动脉节段僵硬度及下肢动脉阻塞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冠心病及高血压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分别为35.7%,16.6%,12.5%, P<0.05).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超声测定的动脉横断面指标压力应变系数(Ep)及僵硬系数(β)增高,动脉顺应性(AC)降低.冠心病组和高血压组Ep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63.96±73.90) kPa比(114.77±35.03) kPa,P<0.01;(143.75±64.33) kPa比(114.77±35.03) kPa,P<0.05];冠心病组的β值显著高于正常人(11.99±4.50比9.32±2.88, P<0.01).高血压组AC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0.64±0.21) mm2/kPa比(0.73±0.27) mm2/kPa,P<0.05].反映动脉节段僵硬度的指标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冠心病组显著升高[分别为(11.72±2.54) m/s, (1601.45±267.20) cm/s,均为P<0.05];反映下肢动脉阻塞程度的踝臂指数(ABI)在冠心病组患者较高血压组和正常组明显降低(分别为1.09±0.14,1.14±0.06,1.15±0.07,P<0.05).结论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显著病变,应用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无创评价动脉功能和结构的早期变化有利于对血管病变进行综合评价及预后危险评估.外周动脉弹性和阻塞程度检测对筛查冠心病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7.
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病变综合检测系统在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评价外周血管结构和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32例受检者入选本研究,其中正常组48例,高血压组42例,冠心病组42例,平均年龄为(55.54±9.59)岁(33~85岁)。所有受检者分别应用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横断面弹性,动脉硬化检测系统对大动脉节段僵硬度及下肢动脉阻塞程度进行了评估。结果:冠心病及高血压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分别为35.7%,16.6%,12.5%,P<0.05)。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超声测定的动脉横断面指标压力应变系数(Ep)及僵硬系数(β)增高,动脉顺应性(AC)降低。冠心病组和高血压组Ep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63.96±73.90)kPa比(114.77±35.03)kPa,P<0.01;(143.75±64.33)kPa比(114.77±35.03)kPa,P<0.05];冠心病组的β值显著高于正常人(11.99±4.50比9.32±2.88,P<0.01)。高血压组AC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0.64±0.21)mm2/kPa比(0.73±0.27)mm2/kPa,P<0.05]。反映动脉节段僵硬度的指标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在冠心病组显著升高[分别为(11.72±2.54)m/s,(1601.45±267.20)cm/s,均为P<0.05];反映下肢动脉阻塞程度的踝臂指数(AB I)在冠心病组患者较高血压组和正常组明显降低(分别为1.09±0.14,1.14±0.06,1.15±0.07,P<0.05)。结论: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结构和功能均发生显著病变,应用血管病变早期检测系统无创评价动脉功能和结构的早期变化有利于对血管病变进行综合评价及预后危险评估。外周动脉弹性和阻塞程度检测对筛查冠心病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8.
陈杰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939-1941
长期以来,各种各样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生物科学领域的尖端标志,引起各方面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随着仪器设备、检测途经及试剂等的不断更新和完善,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其无可比拟的灵敏性、特异性等特点,正迅速地发展成为疾病控制和卫生检验工作中的重要工具,现已广泛应用于卫生检验和流行病学的各领域之中,在病原体检测、疫苗研制和流行病学研究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朱庆  林忠岭  王明衡 《海南医学》2012,23(19):133-134
目的分析评价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预警效果,探索影响因素,为提高预警效率提供依据。方法以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为传染病暴发事件预警评价指标,预警信号阳性率为单病例预警评价指标,应用描述性方法对2011年海口市预警系统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2011年预警系统发出预警信息921次,有效预警246次,其中传染病暴发事件预警灵敏度为60.00%,阳性预测值为0.46%;单病例预警阳性率为92.07%。结论系统单病例预警成功率高,对预警病种暴发事件高度敏感,但预警准确性低,预警阈值及预警病种设置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各种内镜诊疗技术突飞猛进,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仍是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但ERCP也有相对的局限性。 SpyGlass单人操作胆道镜( single-operator cholangioscopy,SOC)相对于以往的胆道镜具有其自身的优势,由于其可单人操作,以及内镜腔内可视性,使胰胆疾病的诊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