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炳柱 《肝博士》2022,(3):39-40
<正>慢性乙型肝炎(CHB)会逐渐演变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HBV的持续复制是造成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持续发展,并导致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重要因素。研究证实,患者体内HBV DNA的载量与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的关键所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持续抑制或清除HBV,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其所致的肝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疗效评价标准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肝病毒(HBV)感染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危害。全球60亿人口中,约20亿人感染HBV,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其中25%-40%最终将死于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乙型肝炎已成为社会问题,治疗乙型肝炎,减轻肝脏病变,降低、防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课题。而治疗乙肝的过程必然涉及到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乙肝病毒(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在乙型肝炎患者中,HBV持续存在和复制与机体细胞免疫作用密切相关,其结果将导致肝组织炎症持续、反复或慢性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而CD4+T细胞在其细胞免疫作用机制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其中CD4+T细胞的两个重要细胞亚群,Th17/Treg型细胞所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IL-17、IL-21、IL-35、TGF-β、IL-10等在其炎症反应、抗感染免疫、组织细胞浸润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恩替卡韦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主要用药,它在抑制HBV复制,改善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等方面有了较大进展,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潜力,但目前关于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Th17/Treg型细胞因子影响的报道较少,本文就恩替卡韦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对Th17/Treg型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安徽部分医院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医院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安徽部分医院HBV DNA阳性的HBV感染者196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3例,慢性乙型肝炎107例,肝炎后肝硬化59例,原发性肝癌6例,慢性重型肝炎2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例,采用Caliper-1000微流芯片分析仪分析检测HBV DNA和基因型。结果196份HBV DNA阳性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126例(64.3%),C基因型59例(30.1%),BC混合型11例(5.6%),未发现其他基因型。江淮之间以B基因型占优势,淮河以北以C基因型占优势,分别为68.8%和66、7%;HBVB基因型感染的临床疾病谱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占62.7%(P〈0.01),C基因型感染者以肝硬化为主,占44.1%(P〈0.01),差异有显著性;检测出的HBV基因型与病毒载量、HBeAg阳性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肝硬化患者HBV C基因型的HBeAg阳性表达(68.4%)明显高于B基因型(31.6%)和BC混合型(0)。结论安徽省部分医院HBV基因型存在B、C和BC混合型,B型为该地区的优势基因型。HBVB基因型感染的临床疾病谱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而HBV C基因型感染以肝硬化为主。  相似文献   

5.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为我国常见病。现我国约有10%以上的人口感染了乙肝病毒,且易转为慢性病变,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抗HBV的药物,积极寻找有效的抗HBV的药物显得至关重要。现阶段,拉米夫定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一类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近来研究发现其通过直接作用于HBV来抑制HBV的复制并改善肝脏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泰安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探讨HBV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泰安地区HBV患者,其中无症状HBV携带者37例,慢性乙型肝炎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35例,原发性肝癌26例。应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 IS A技术,进行血清HBV基因分型测定。结果166例标本中,160例(96.39%)可检出基因型,其中B基因型47例(28.31%),C基因型109例(65.66%),B+C混合基因型4例(2.4%);未检出A、D、E、F基因型。结论泰安地区HBV感染者中,HBV基因主要存在B、C、B+C型,不同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有相关性,C基因型HBV感染者较B基因型更易发展成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莱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探讨HBV基因型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莱芜地区HBV感染患者231例,其中无症状HBV携带者45例,慢性乙型肝炎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65例,原发性肝癌53例。应用双波长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血清HBV基因分型测定。结果 231例标本中,216例(91.14%)可检出基因型,在阳性结果中B基因型39例(18.06%),C基因型179例(82.87%),B+C混合基因型5例(2.31%),未检出非B非C基因型。结论莱芜地区HBV感染者中,HBV基因主要存在C型,不同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有相关性,C基因型HBV感染者较B基因型更易发展成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8.
丙型与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7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720例各类乙型肝炎及肝癌抗—HCV、HCV—RNA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重叠丙型肝炎78例,重叠感染率10.8%,其中肝硬化、重症型肝炎和肝癌重叠感染率分别占15%、17.86%和16%,较急、慢性肝炎(7%、5.1%)高。重叠感染者中HBeAg阳性率(9.38%)较单纯HBV感染者HBeAg阳性率低(28.35%)。提示了丙型肝炎重叠乙型肝炎是肝炎慢性化—肝硬化—肝癌演变的重要原因之一。丙型与乙型肝炎重叠可抑制HBV的某些标志,降低HBsAg血症。  相似文献   

9.
当前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防止肝纤维化等措施。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与HBV的复制程度有着密切相关性,复制程度越高,越容易引起肝癌和肝功能衰竭的现象。目前临床上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目标是延缓和降低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癌的发生。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对控制病情、改善肝组织病变继续发展和预后均有良好的作用,但阿德福韦酯无免疫调节作用,不能彻底清除病毒;因此,我们应用健脾益肾颗粒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感染是我国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致病因素,仍然是威胁中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因此,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性疾病(肝硬化、肝癌)的防治仍面临巨大挑战。目前临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长效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NA]。尽管抗病毒药物在抑制HBV复制方面非常有效,但其治疗价格较高,有严格的适应症、易耐药、停药后易反复、疗程较长、不良反应多,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病毒药物和更有效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医药治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保肝降酶、调节免疫及抗肝脏纤维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且药物副反应少,安全可靠。许多中药及有效成分的抗病毒作用被逐渐确认,为开发新型抗病毒药物提供依据。因此,文章旨在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因其传播的严重性和分布的广泛性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调查显示,我国仍有9 000多万HBV慢性感染者,急性乙型肝炎转变为慢性乙型肝炎后,易导致肝组织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严重结局[2].临床上对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危险因素难以定量预测,因此针对HBV感染者慢性化结局建立数学预测模型将为乙型肝炎慢性化的早期预防、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手段[3,4].  相似文献   

12.
我国约有1.3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每年100~200万死于慢性乙型肝炎(HBV)相关感染疾病,西医对HBV的发病机制仍在探索中,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有悠久的历史,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和西医抗病毒治疗,能有效的改善病人临床症状,延缓或阻断该病向肝癌、肝硬化阶段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在全球蔓延,全世界HBV感染者超过3.5亿,而我国超过1.2亿人,其中10 %将死于HBV持续感染后引起的肝硬化肝癌.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极易进展至肝硬化和肝癌,抗病毒治疗能减少及缓解慢性乙型肝炎的急性发作,可明显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的并发症,自2002年以来,我科应用硫普罗宁(凯西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HBsAg阳性者占我国人口总数的9.09%,约1.2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约为3000万,其中10%~20%可演变为肝硬化,1%~5%可发展为肝癌。HBV的长期持续性复制,是引起肝损害的关键因素,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是阻止由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和肝功能哀竭的重要途径。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慢性乙肝256例患者,经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全世界有大约有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我国就有1.2亿人。慢性乙型肝炎及其相关的疾病如肝硬化、肝癌等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每年因肝病死亡30万人左右。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感染HBV后个体病情发展以及对治疗的反应也有很大不同。目前已知HBV可以分成8种不同的基因型。本文综述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别与临床病情严重度、预后及抗病毒治疗反应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可以引发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ASC),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CHB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地区,据全国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我国HBV总感染率(包括曾经感染和现症感染)为57.6%,HBsAg阳性率为9.75%。估计CHB患者约有3000万,其中25%.40%最终将死于肝硬化和肝癌。对于慢乙肝患者的转归和预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的因素,而如何选择、首选哪种、与哪种联合?现就临床体会谈谈抗病毒药物个体化选择。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根据1992年-1995年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全国HBV感染率为57.63%,HBsAg携带率为9.75%,且易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部分患最终死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性疾病,但迄今为止慢性乙型肝炎仍然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案。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抗病毒治疗、调节免疫治疗、保护肝细胞膜减少肝脏炎症治疗以及抗纤维化治疗等等,  相似文献   

18.
《肝博士》2019,(6)
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从感染乙肝病毒进展到肝癌大概需要10至20年时间,一般要经历"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在临床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从慢性乙型肝炎直接发生肝癌,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非肝硬化HBV感染者的HCC年发生率为0.5%~1.0%,肝  相似文献   

19.
叶下珠抗乙肝病毒作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志春 《广西医学》2006,28(2):164-166
当前全世界约有20亿人遭受过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侵袭,其中有3.5亿发展成慢性HBV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的疾病。我国为乙型肝炎高发病区,约有50%的人感染过HBV。慢性HBV携带者占全国人口的9.75%。当前,国内外用于治疗乙肝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及拉米夫定,但效果不很理想。因此仍然需要探讨和研制新的药物。1988年印度学者Thyagarajan在英国LANCET杂志首次报道苦味叶下珠具有抗HBV作用,能使59%HBV携带者HBsAg转阴,引起了国内外极大的关注。随后各地开展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和临床验证,现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德周 《广西医学》2003,25(8):1439-1443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 ( HBV)感染的高发区 ,HBs Ag携带率达 9.75 % ,约 1亿 2千万人 ,占世界HBV感染人数的 1 / 3,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约为30 0 0万 ,约 1 0 %~ 2 0 % ,可发展为肝硬化 ,1 %~ 5 %可演变为肝癌(1) 。所以治疗乙型肝炎 ,减轻肝脏病变 ,降低、防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课题(2 ) 。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本治疗是病原治疗 ,也就是能清除 HBV的抗病毒治疗。现将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现状综述如下。1 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疗效评价指标  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价指标 ,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