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不同移植血管材料的远期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后5 a以上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情况以及移植血管的通畅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共移植血管231支,其中移植左乳内动脉71支,右乳内动脉11支,桡动脉15支,胃网膜右动脉9支,大隐静脉125支;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移植血管通畅157支(通畅率67.97%),狭窄19支(狭窄率8.23%),闭塞55支(闭塞率23.81%);左乳内动脉通畅率83.10%,右乳内动脉通畅率63.64%,桡动脉通畅率73.33%,胃网膜右动脉通畅率66.67%,大隐静脉通畅率59.20%.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移植左乳内动脉有良好远期通畅率,明显高于大隐静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左侧乳内动脉及桡动脉Y型桥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采用左侧乳内动脉及桡动脉作为移植物.术后利用Medi-stim Butterfly流量计进行桥血管流量测定,并记录血流量及搏动指数.结果:全组36例共行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149支,平均4.1支/例.桥血管流量测定均通畅,左乳内动脉干的流量为(31±6)mL/min,搏动指数为2.0±0.5,桡动脉的流量为(45±12) mL/min,搏动指数为1.9±0.7.36例中,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因胸骨后出血而开胸止血1例,术后4例诉手背外侧感觉异常、麻木,无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脑部并发症,无胸骨、纵隔感染.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左侧乳内动脉及桡动脉Y型桥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达到完全心肌血运重建目的,手术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用乳内动脉 (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 (10年通畅率 >90 % )明显优于大隐静脉 (SV)桥 (10年通畅率 5 0 %~ 60 % ) [1] ,已被公认。但有限的IMA不能满足多支病变时动脉化的需要 ,桡动脉 (radialartery ,RA )作为第 2种理想的替代动脉 ,逐渐被多数学者重新应用 ,且远期通畅率与IMA相当[2 ] 。 2 0 0 2年 1~11月我科共应用桡动脉为移植物行CABG 2 8例 ,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2 0 0 2年 1~ 11月 ,我院自体桡动脉 (RA)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2 8例 ,男 2…  相似文献   

4.
用乳内动脉(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10年通畅率>90%)明显优于大隐静脉(SV)桥(10年通畅率50%~60%)[1],已被公认.但有限的IMA不能满足多支病变时动脉化的需要,桡动脉(radial artery,RA)作为第2种理想的替代动脉,逐渐被多数学者重新应用,且远期通畅率与IMA相当[2].2002年1~11月我科共应用桡动脉为移植物行CABG 28例,早期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背景: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桥血管通畅率是否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相同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桥血管时间通畅率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同一操作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100例,按其临床特征及桥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匹配抽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137例.采用64排多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冠脉搭桥后1个月,1年,2年,3年,4年的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与结论:共对641条桥血管进行评价,两组中左侧乳内动脉桥血管时间通畅率均高于大隐静脉桥,两组左侧乳内动脉桥和人隐静脉桥血管时间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患者桥血管时间通畅率相似,对于某些适当的患者来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背景: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桥血管通畅率是否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相同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桥血管时间通畅率的差异性。方法:选取同一操作者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100例,按其临床特征及桥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匹配抽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137例。采用64排多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冠脉搭桥后1个月,1年,2年,3年,4年的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与结论:共对641条桥血管进行评价,两组中左侧乳内动脉桥血管时间通畅率均高于大隐静脉桥,两组左侧乳内动脉桥和大隐静脉桥血管时间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说明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患者桥血管时间通畅率相似,对于某些适当的患者来说,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52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作螺旋CT检查,进行血管重建,对部分患者同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对螺旋CT成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冠状动脉螺旋CT检查,共有187支桥血管成像,其中乳内动脉移植血管50支,静脉移植血管129支,桡动脉移植血管8支。50支乳内动脉移植血管中,6支有不同程度狭窄;129支静脉移植血管中,48支有不同程度狭窄;8支桡动脉桥中2支有不同程度狭窄。本组患者中有28例患者同期作了冠状动脉造影,共检出105支移植血管血管,造影结果与CT检查结果基本相符,螺旋CT检查假阳性率为4.4%,假阴性率为2.7%。检出有移植血管血管病变的27例患者中,22例有临床症状;另有3例有症状的患者,螺旋CT检查未发现有异常。结论:作为一种微创伤检查方法,64排螺旋CT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随访的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0月 ,我们为 15例冠心病病人施行了以左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及桡动脉为血管材料的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5例病人中男 13例 ,女 2例。年龄 44~ 6 8岁 ,平均 5 2 5岁。病程 3个月~ 11年。同时伴有高血压 10例 ,糖尿病 5例 ,不稳定心绞痛 10例 ,5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 ,1例急性心梗合并大面积心肌坏死、左室血栓和室间隔穿孔。术前均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多支冠状动脉病变。2 手术方法准备取桡动脉的病人术前采用改良Allen试验[5] 和前壁血管多谱勒证实 ,侧支循…  相似文献   

9.
背景:左乳内动脉旁路移植以疗效可靠、远期通畅率高而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的首选和标准技术.但左乳内动脉是否合适行序贯吻合及序贯血管的血流量是否能满足人体需要一直存在争议.目的:探讨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左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左乳内动脉原位与游离状态的血流量之间的差别.方法:选择2008-03/2009-03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左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56例,术中先游离出左乳内动脉近端一小段无蒂光滑区,待循环稳定后,利用即时血流检测仪先进行左乳内动脉原位血流测定,再将左乳内动脉所有侧支完全离断,在远端离断之前,进行左乳内动脉原位游离状态的流量测定.结果与结论:56例冠心病患者左乳内动脉主干原位血流明显好于游离状态的主干原位血流[(32.0±5.0),(10.0±1.2)min,P<0.01],表明左乳内动脉主干血流与其分支数目有关;左乳内动脉具有一定的流量储备,可为冠脉搭桥序贯吻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早在19世纪80年代,相关的血管造影研究就显示了左侧胸廓内动脉(LITA)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短期与长期的通畅率明显高于隐静脉(SV)而受到广泛的认可[1]。CABG10年后LITA通畅率接近90%,而SV的通畅率仅为50%~60%。与此同时桡动脉(RA)作为CABG时除LITA之外的第二选动脉桥血管获得了广泛的应用[2]。一、回顾RA首次被用于CABG是在1974年,但2年后因血管造影显示有35%的RA发生狭窄或闭塞,其发生率明显高于SV而被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病变,为临床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方法检测32例糖尿病患者(合并或者无高血压)和14例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IMT),弹性指数(Ep),僵硬指数(β),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流速(Vd)、血管阻力指数(R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无高血压及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Ep、β增高(P<0.01),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Vd下降(P<0.01),RI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增厚,弹性度降低,视网膜血液供应不良.高频超声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与股动脉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诊治冠心病的利弊,以及针对不同的途径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645例冠心病患者按介入途径不同分为桡动脉组510例和股动脉组13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和主观不适等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股动脉组,迷走神经反射、患者主观不适、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排便困难、术后低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股动脉组。结论2种穿刺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均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穿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术后护理相对简单,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3.
14.
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与动脉夹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强  宋铁鹰  孙晓立  苏现辉  侯凯 《临床荟萃》2007,22(20):1456-1459
目的通过对46例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的造影诊断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探讨动脉夹层与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的关系、病理特点及经股动脉-肱动脉逆行双路径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方法、疗效、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对46例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肱动脉双路径诊断动脉夹层,采用经股动脉-肱动脉双路径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技术治疗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患者46例。结果造影证实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动脉夹层并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38例,降主动脉内膜下出血(DebackeyⅢ)不典型型并发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8例,植入支架46枚,全部成功,仅4例发生短暂左上肢缺血;支架植入后,造影证实左锁骨下动脉血流方向恢复正常、左椎动脉血流方向恢复正常;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随访2周至12个月,证实支架位置恒定、血流方向正常、无再狭窄。结论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动脉夹层、主动脉内膜下出血可引起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而导致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经股动脉-肱动脉双路径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效果可靠、操作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患者的窃血类型。 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和(或)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筛查,并经CT血管造影( 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为锁骨下动脉狭窄(≥50%)或闭塞的患者共503例。根据椎动脉血流频谱特征将锁骨下动脉窃血(SAS)分为Ⅰ型(隐匿型)、Ⅱ型(部分型)和Ⅲ型(完全型);根据锁骨下动脉与椎动脉病变程度将503例患者分为50%≤锁骨下动脉狭窄<70%组254例,锁骨下动脉狭窄≥70%组249例,50%≤椎动脉狭窄<70%组391例,椎动脉狭窄≥70%及全程纤细组112例。分析不同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及合并不同程度椎动脉狭窄的患者SAS分型的差异性。 结果503例患者SAS分型中,Ⅰ型最多,占50.3%(253/503)、Ⅱ型占18.9%(95/503)、Ⅲ型占26.0%(131/503)、无SAS患者4.8%(24/503)。50%≤锁骨下动脉狭窄<70%组与锁骨下动脉狭窄≥70%组间SA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50%≤锁骨下动脉狭窄<70%组以Ⅰ型居多(230/254,90.6%),锁骨下动脉狭窄≥70%组以Ⅲ型居多(131/249,52.6%)。50%≤锁骨下动脉狭窄<70%组内,50%≤椎动脉狭窄<70%与椎动脉狭窄≥70%及全程纤细患者SAS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4),2组均以Ⅰ型SAS居多(91.9% vs 84.1%)。锁骨下动脉狭窄≥70%组内,50%≤椎动脉狭窄<70%组与椎动脉狭窄≥70%及全程纤细组的SA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50%≤椎动脉狭窄<70%组中Ⅲ型SAS占比较椎动脉狭窄≥70%及全程纤细组高(63.0% vs 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0%≤椎动脉狭窄<70%组中Ⅰ型SAS占比较椎动脉狭窄≥70%及全程纤细组低(2.2% vs 2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合并椎动脉狭窄≥70%及全程纤细,可使锁骨下动脉狭窄≥70%患者的SAS分型程度减低,锁骨下动脉狭窄合并不同程度的椎动脉狭窄患者可能存在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与SAS分型程度的不一致性,应在临床超声检查评估中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17.
18.
患儿女,12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1个月.查体:胸骨左则第2、3肋间闻及2级连续性杂音.超声心动图: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内径宽1.03 cm,左冠状动脉窦内未探及左冠状动脉,于肺动脉瓣左后窦内探及管道样结构,内径约0.39 cm,呈舒张期为主的连续性血流频谱,扩张的右冠状动脉及心肌内见条形或网点状五彩镶嵌血流(图1);诊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高度可能?).  相似文献   

19.
正常人颈总动脉、肱动脉、胫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运用超声检测方法采集正常人颈总动脉、肱动脉、胫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探讨监测人体多处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意义.方法 在30例正常人中,将超声多普勒探头置于受试者左侧颈总动脉起始段、左侧肱动脉、左侧胫后动脉测量以上动脉的血管内径、动脉血流流速波传导时间、血流加速度及收缩期射血面积,对获得的多处、多种血...  相似文献   

20.
预设型动脉采血器在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预设型动脉采血器与一次性注射器采动脉血的效果。方法观察组100例用预设型动脉采血器采动脉血,对照组100例用一次性注射器采动脉血,观察两组标本合格率、采血时患者疼痛程度及采血后穿刺处压迫时间。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标本合格率高、患者疼痛程度轻、穿刺处压迫时间少。结论采集动脉血标本,应用预设型动脉采血器优于一次性注射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