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扩张程度对皮肤中b-FGF和EGF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香猪为动物模型 实验分为7组注水1/2量组;注水3/4量组;注水满量组;注水超量50%组;注水超量1 00%组;手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各实验组的注水时间均为10周 测量各组皮肤中b-FGF和EGF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扩张皮肤中b-FGF和EGF含量增加 与正常皮肤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 超量扩张后其增加更加显著与正常皮肤的含量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皮肤扩张可引起皮肤中b-FGF和EGF含量增加 其所导致的生物学效应可能与表皮细胞的增生和扩张皮瓣的血管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扩张程度对皮肤中b-FGF和EGF含量的影响.方法以香猪为动物模型,实验分为7组:注水1/2量组;注水3/4量组;注水满量组;注水超量50%组;注水超量1 00%组;手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各实验组的注水时间均为10周,测量各组皮肤中b-FGF和EGF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扩张皮肤中b-FGF和EGF含量增加,与正常皮肤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超量扩张后其增加更加显著与正常皮肤的含量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皮肤扩张可引起皮肤中b-FGF和EGF含量增加,其所导致的生物学效应可能与表皮细胞的增生和扩张皮瓣的血管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皮肤软组织扩张中扩张程度对皮肤中b-FGF和EGF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香猪为动物模型,实验分为7组:注水1/2量组;汪水3/4量组;注水满量组;注水超量50%组;注水超量100%组;手术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各实验组的注水时间均为10周,测量各组皮肤中b-FGF和EGF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扩张皮肤中b-FGF和EGF含量增加,与正常皮肤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超量扩张后其增加再加显著与正常皮肤的含量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皮肤扩张可引起皮肤中b-FGF和EGF含量增加,其所导致的生物学效尖可能与表皮细胞的增生和扩张皮瓣的血管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尹清志  张蓓  王首军 《河北医药》2013,35(8):1137-1139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反复快速扩张方式的扩张机制,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6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反复快速扩张组(A组)、快速扩张组(B组)、常规扩张组(C组)、植入不扩张组(D组)和正常对照组(E组)。5组于不同时期取扩张皮肤标本进行HE染色及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观察。结果组织学观察:A、C组在不同维持期组织学表现接近。B组在维持期1~3周均有大量胶原纤维断裂,且表皮层厚度增加不明显。D、E组无区别。EGF结果:在维持1周A、B、C组表达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2周A、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4周3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快速皮肤扩张可能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合成与分泌EGF来提高扩张皮肤的修复质量;反复快速皮肤扩张方式可以有效缩短皮肤扩张修复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维持扩张期对扩张皮肤在体张力和即时回缩率的影响,并以此指导临床。方法 以狗为动物模型,在六只成年大狗的背侧,对称设计六个区域。实验分为注水两周组、六周组、假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又进一步分为维持一周、两周、三组四周 分析比较各组的在体张力和即时回缩率(包括有包膜和去包膜)。结果 皮肤在体张力和即时回缩率随着维持期的延长逐渐减小,而注水期的长短对其影响不大;去除包膜后皮肤的在体张力和即时回缩率明显降低。在此基础上,对16例患者的23个扩张器采用注水2周,维持扩张4周的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并发症少。结论 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可以通过缩短注水期(2周左右)适当延长维持期(4周)以及去包膜的方法,以达到减少扩张皮肤的在体张力和即时回缩率,增加扩张皮肤面积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维持扩张期对扩张皮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维持扩张期对扩张皮肤在体张力和即时回缩率的影响,并以此指导临床.方法以狗为动物模型,在六只成年大狗的背侧,对称设计六个区域.实验分为注水两周组、六周组、假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又进一步分为维持一周、两周、三组四周.分析比较各组的在体张力和即时回缩率(包括有包膜和去包膜).结果皮肤在体张力和即时回缩率随着维持期的延长逐渐减小,而注水期的长短对其影响不大;去除包膜后皮肤的在体张力和即时回缩率明显降低.在此基础上,对1 6例患者的2 3个扩张器采用注水2周,维持扩张4周的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并发症少.结论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可以通过缩短注水期(2周左右)适当延长维持期(4周)以及去包膜的方法,以达到减少扩张皮肤的在体张力和即时回缩率,增加扩张皮肤面积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妊高征患者外周血小板活化和红细胞内Ca2+含量(IECa2+)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三种血小板膜糖蛋白单克隆抗体CD62p、CD61、CD41标记50例正常孕妇和56例妊高征患者外周血小板,并应用Fluo-3/AM导入红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之水平与Ca2+含量。结果 正常孕妇血小板CD62p、CD61及CD4l的检测值分别为7.16%±3.10%、5.60%±2.78%及8.31%±4.31%;妊高征随程度的加重三种分子呈增高趋势,且重度组检测值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轻、中度组(P<0.05、P<0.01)。轻度组产前及产时IECa2+与正常妊娠无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妊高征者增加(P<0.05),IECa2+含量与平均动脉压(MAP)呈正相关,发生胎儿宫内窘迫妊高征患者IECa2+含量较未发生者明显增加(P<0.05)。结论 妊高征外周血小板CD62p、CD61及CD41检测值显著增加,标志着血小板活化程度和凝血能力明显增强,IECa2+增加能够预示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采取有效的降压措施可以使IECa2+含量趋于正常水平以减低其危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动物皮管快速扩张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取健康家兔12只,雌雄不限,体重1.5~2.0kg。在背部脊柱两侧各设计两对皮管,快速扩张组每天扩张囊注水1次,注水量为扩张囊容量的10%~15%,常规扩张组每周扩张囊注水2次,注水量为扩张囊容量的10%~15%。临床应用:6例患者中,2例为膝关节瘢痕挛缩,4例为会阴瘢痕挛缩;每天扩张囊注水1次,注水量为扩张囊容量的10%~15%。结果动物实验:快速扩张组24个皮管,16个皮管完成扩张.扩张时间7d,8个皮管因感染、扩张器漏水等原因失败;常规扩张组24个扩张器18个完成全部扩张,4个皮管因感染、1个皮管因扩张器注水困难、1个皮管因扩张器外露未完成扩张。临床应用:6例患者6个皮管完成扩张,注水时间7d,皮瓣转位修复创面,全部成活。结论皮管快速扩张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巨细胞病毒(CMV)肝炎中的变化。方法CMV肝炎26例,根据血生化分为胆汁淤积型组(淤胆组)和肝炎型组(肝炎组)各13例,即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DB/TB)>0.5,r-GT>ALT,大便淡白至陶土色者纳入淤胆组,反之为肝炎组,对照组26例为肝肾功能正常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分别收集血和十二指肠引流液标本(空腹插鼻饲管至十二指肠降部接负压引流袋3~4小时),采用放免法测定标本中EGF含量。结果肝炎组、淤胆组、对照组血清中EGF含量分别为(0.72±0.35)μg/L、(2.35±1.19)μg/L和(0.79±0.40)μg/L,十二指肠引流液中EGF含量分别为(20.96±6.14)μg/L、((9.93±5.41)μg/L和(2.75±0.40)μg/L,所有观察对象中EGF在十二指肠引流液中浓度明显高于血清中浓度(P<0.01),肝炎组和淤胆组患儿十二指肠引流液EGF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且EGF浓度和血清中ALF水平正相关,肝炎组中十二指肠液中EGF浓度高于淤胆组(P<0.05),在胆道排泄通畅时血清中EGF水平不受肝胆局部浓度变化影响。结论肝胆组织中分泌的EGF通过胆道系统排泄,CMV肝炎可使局部EGF释放增加,故十二指肠液中EGF水平是一项能灵敏反映肝胆炎性受损的指标,小婴儿行十二指肠引流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贾敏 《中国医药指南》2012,(27):423-424
目的系统评价肝络欣对乙醇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组按体质量分别给予肝络欣丸,连续给药14d,于第10日起模型组和给药组同时灌胃给予乙醇50%(v/v)连续5d(5g/kg),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于第15日处死大鼠,分离血清及肝组织匀浆液测定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活性和效价,观察肝脏组织学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上述指标仅轻度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低剂量和中剂量也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高剂量轻微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GS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在治疗组低剂量和中剂量中也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在治疗组高剂量中轻微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组织病理学也得出上述相同的结论。结论肝络欣对乙醇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卫艳芬  王健 《河北医药》2015,(4):556-558
目的探讨EGF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化学组织免疫的方法,对正常孕妇34例(对照组)和42例有子痫前期的患者(其中轻度子痫前期患者2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7例)的胎盘组织中EGF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正常妊娠和子痫前期各组织中EGF都有表达,且更明显的部位的表达是在滋养细胞胞浆中,比较正常妊娠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在胎盘组织中EGF的表达显著增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重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妊娠组,EGF在重度子痫前期的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比较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EGF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不显著,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F对正常妊娠的维持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EGF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降,滋养细胞的浸润能力受到了影响,与子痫前期的发病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顾如兵  张桂梅 《上海医药》2012,(5):30-31,4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EGF水平在预后中的临床意义,为判断胃癌的预后提供新的临床途径。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62例患者血清中EGF的含量。其中包括正常体检患者血清标本28例,本院消化科住院胃癌患者血清标本34例。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EGF含量为0.85±0.36μg/L,胃癌组含量为1.58±0.45μg/L,具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在胃癌患者血清中,EGF含量进展期高于早期。结论:胃癌患者血清EGF的监测可以作为了解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170例应用宫颈扩张球囊(球囊组)与160例使用缩宫素(对照组)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去除宫颈扩张球囊时与对照组规律宫缩6小时后的宫颈Bishop评分是(5.64±1.04)和(5.17±1.8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②球囊组的第一产程及总产程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球囊组与对照组顺产率分别为44%和30%,有统计学差异(P<0.01);剖宫产率为43%和5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引产失败的比率比球囊组要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宫内感染发生率与产褥病例率无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催产素相比,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作用显著,引产成功率高,适于宫颈Bishop评分低者使用,且不增加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及产褥感染率,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扩张延长周围面神经的水囊合理注水量与延长值,使用组织扩张器对3组(每组10只)兔面神经行一次性扩张延长,水囊注水量分别为4、6和8ml,注水后保持5min。注水前后分别进行肌电测定;并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延长率分别为9.2%、15.0%和22.1%;前两组神经扩张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差别,Ⅲ组则比延长前明显减慢;前两组扩张部轴突密度与正常神经相比无明显差别,Ⅲ组密度明显降低;前两组神经结构正常,髓鞘为圆形,排列规则,Ⅲ组束膜间有血管扩张,间质水肿,出血及脱髓鞘变化。结论:兔面神经一次扩张延长的水囊合理注水量为6ml,延长值为15.0%。  相似文献   

15.
顾如兵  张桂梅 《上海医药》2012,33(9):30-31,45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EGF水平在预后中的临床意义,为判断胃癌的预后提供新的临床途径.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62例患者血清中EGF的含量.其中包括正常体检患者血清标本28例,本院消化科住院胃癌患者血清标本34例.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清 EGF含量为0.85±0.36 μg/L,胃癌组含量为1.58±0.45 μg/L,具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在胃癌患者血清中,EGF含量进展期高于早期.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EGF的监测可以作为了解肿瘤生物学行为及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血管瘤组织中p63的定量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皮肤血管瘤组织中 p63基因的表达与血管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对 40例皮肤血管瘤组织和 2 0例正常皮肤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增生期血管瘤与消退期血管瘤、正常皮肤组分别相比 ,p63阳性表达的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 P<0 .0 0 1) ;消退期血管瘤与正常皮肤组之间 ,p63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无机活性元素(德莫林)对大鼠皮肤慢性溃疡组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制备SD大鼠慢性溃疡模型,实验组应用无机活性元素,对照组常规消毒换药,另设空白组。观察3组溃疡的愈合时间。应用RT-PCR技术对3组溃疡组织乏氧诱导因子(HIF)-1α、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其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创面面积缩小更为明显(P<0.05);实验组、对照组的HIF-1α、EGF、bFGF和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P<0.05),实验组EGF、bFGF和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而HIF-1α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机活性元素对慢性溃疡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换药方法,其机制与该药物能促进EGF、bFGF和VEGF表达、抑制HIF-1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状细胞癌中α-catulin的表达水平,探讨α-catulin与宫颈疾病进展,转移及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22例CIN, 29例正常宫颈中α-catulin的表达情况。结果:(1)α-catulin在正常宫颈,CINⅡ~Ⅲ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逐渐增加,组间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α-catulin在宫颈癌肌层浸润深度≤1/2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浸润深度>1/2组,组间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α-catulin在宫颈癌低分化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组间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α-catulin阳性表达量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α-catulin有望成为宫颈癌新的分子标志物,监测宫颈病变中α-catulin的表达情况,对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淋巴转移,早期治疗及判断预后等方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L10干预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EGF、HGF表达的影响及其抗纤维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8只)、肝纤维化模型组(C组,28只)和IL10干预组(I组,24只),分别于CCl4造模第7周及11周采用链霉蛋白酶E、Ⅳ型胶原酶经门静脉灌注分离肝星状细胞。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新分离肝星状细胞中EGF、HGFmRNA表达水平;SP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原代培养3天后肝星状细胞EGF的表达。并于上述两个时间段分别将各组肝组织行HE染色判断炎症和肝纤维化程度。结果成功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与正常组相比,纤维化模型组EGF、HGF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经IL10干预后则明显降低(P<001)。对EGF而言,IL10组表达量高于正常组(P<005);对HGF而言,IL10组皆低于正常组(P<005)。肝纤维化模型组EGFmRNA水平在第11周较第7周有进一步的升高(P<005)。SP免疫细胞化法检测各组EGF的蛋白表达情况与上述mRNA结果相平行。结论EGF、HGF随肝纤维化进程逐渐升高,IL10可抑制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EGF、HGF的表达,具有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以及对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影响,探讨PAR1与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取出生3周体质量为15~20 g的NIH小鼠皮肤进行成纤维细胞培养,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数和活度,免疫细胞学XTT法检测aFGF、bFGF和EGF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RT-PCR法检测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中PAR1 mRNA的表达。结果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健康生长,aFGF、bFGF和EGF对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在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对成纤维细胞作用浓度梯度较为明显;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存在PAR1 mRNA的表达,且三种生长因子对其表达的影响有差异,以aFGF组表达最显著。结论aFGF、bFGF和EGF均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以aFGF的促进作用最强,PAR1可能参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