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干扰索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双重作用已经得到众多学者的公认。我们于2002年3月-2004年6月应用干扰素-α1b治疗流行性腮腺炎8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人应用干扰素 (IFNα 2b)治疗后 ,产生干扰素抗体 (IFNα 2b抗体 )情况及其对治疗的影响。 [方法 ]乙肝病人 (HBeAg、HBVDNA均阳性 )应用干扰素治疗前及治疗后 3 0、60、90d时分别采取空腹静脉血进行IFNα 2b抗体、HBeAg及HBVDNA检测。[结果 ] 5 5例病人治疗后 90d时共查到干扰素抗体阳性 2 0例 ,阳性率为3 6 4%。干扰素抗体阳性病人治疗结束时 ,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均为 2 5 % (5 / 2 0 ) ;干扰素抗体阴性组病人HBeAg阴转率为 5 7% (2 0 / 3 5 ) ,HBVDNA阴转率为 5 4% (19/ 3 5 )。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5 3、4 4,P <0 0 5 )。 [结论 ]干扰素治疗后 ,部分病人可以产生干扰素抗体 ,并可减弱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干扰素、胸腺肽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乙型肝炎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应用重组干扰素α-2b联合胸腺肽α1;对照组30例,单纯应用重组干扰素α-2b。结果治疗组ALT值恢复比对照组高(P〈0.05)HBeAg和HBV-DNA的转阴率治疗组分别为72.4%和40.3%,比对照组的53.3%和23.3%为高(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效果较单独使用干扰素治疗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肛门尖锐湿疣(ACA)治疗的有效手段。方法将116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76例,采用电刀切除疣体,α-2β干扰素稀释后疣体基地部注射治疗,术后中药内服;对照组40例,手术切除同治疗组,术后给予1:8000PP液坐浴。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7%和3%,对照组分别为70%和3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刀切除联合α-2β干扰素局部注射和中药内服,能明显降低ACA的复发率,提高肛门ACA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慢性乙肝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乙肝患者的107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和观察组(加用阿德福韦酯片),比较两组治疗24周及48周后肝功能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4、48周后,观察组HBV-DNA转阴率(52.63%、92.98%)、HBeAg转阴率(35.09%、68.42%)、HBsAg转阴率(31.58%、54.3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6.0%、82.0%;20.0%、40.0%;18.0%、36.0%)(P均〈0.05),两组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59.65%vs 56.0%;89.47%vs 88.0%;)(P〉0.05);两组肝功能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30%vs 28.0%)。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肝效果优于单纯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树英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827-2828
目的探讨注射用炎琥宁在临床上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α-干扰素进行对比,为以后临床上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以α-干扰素进行治疗,治疗组100例以静脉滴注炎琥宁进行治疗。结果从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来看,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均有显著疗效,但与α-干扰素相比炎琥宁导致的不良反应较少。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与使用α-干扰素的疗效一致,且不良反应少,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α-2b干扰素局部注射与肌内注射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方法265例尖锐湿疣患者为第一组,给予CO2激光治疗。经CO2激光治疗后复发的109例患者随机分为第二组(54例)和第三组(55例),第二组用α-2b干扰素300万U肌内注射,隔日1次,共10次;第三组用α-2b干扰素300万U局部注射于创面基底部及周围,隔日1次,共10次。随访3个月后评估复发率。结果第一组复发率为42.7%,第二组复发率为46.2%,第三组复发率为15.4%。结论α-2b干扰素局部注射能有效预防尖锐湿疣复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及两药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60例HBsAg阳性入选病例分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A组)21例,阿德福韦酯组(B组)22例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加阿德福韦酯组(C组)17例,分别在治疗24周和48周进行疗效评估,应答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病毒学应答HBV-DNA转换率在A组为9例、B组11例、C组14例,以C组疗效为佳,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血清学转换在A组为7例、B组3例、C组9例,C组疗效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在48周时的病毒学应答均优于两药单独治疗时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所有患儿均口服维生素C、利巴韦林颗粒和板蓝根等口服抗病毒药。体温超过38.5℃者给予退热药或物理降温。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外用喷于患儿疱疹处,每天三四次,连用7 d。另一组外用阿昔洛韦软膏。每2 h 1次,每日6次,连用7 d。结果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组和阿昔洛韦软膏治疗组对比发热和皮疹消退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外用治疗手足口病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对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5月医院诊治的轻症手足口病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儿完善检查,明确诊断,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5~7d后T淋巴细胞CD_4~+、CD_8~+、CD_4~+/CD_8~+水平及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CD_4~+水平和CD_4~+/CD_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_8~+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试验组CD_4~+水平和CD_4~+/CD_8~+水平高于对照组,CD_8~+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患儿IgM、IgA和Ig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患儿IgM、IgA和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皮疹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能够改善手足口病患儿免疫功能紊乱、提高免疫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微波方案治疗,而观察组同时给予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复发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66.0%(χ~2=12.250,P0.05),术后3个月复发率为24.0%低于对照组的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0,P0.05)。结论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患者在微波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干扰素α-2b治疗,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预防复发,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9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24周HCV-RNA转阴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周、48周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尖锐湿疣是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之一 ,不论用何方法治疗 ,其复发率均较高。为了预防尖锐湿疣复发 ,我们从 2 0 0 1年 3月~ 2 0 0 3年 1月对 5 2例治疗后的病人局部使用重组人α - 2b干扰素凝胶 (商品名尤靖安 )外涂 ,并和对照组 5 2例对比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用药组 5 2例 ,男 4 8例 ,女 4例 ,年龄18~ 6 4岁 ,疣体消除激光 4例 ,电灼 10例 ,派特灵外用38例。非用药组 (观察组 ) 5 2例 ,男 5 0例 ,女 2例 ,年龄2 0~ 5 0岁 ,疣体消除激光 3例 ,电灼 8例 ,派特灵外涂4 1例。1·2 药物及方法⑴药物 :预防用…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α-1b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婴幼儿秋季腹泻一般治疗与加用干扰素α-1b保留灌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轻、中度婴幼儿腹泻107例随机分为两组,一般治疗组(n=52)和加用干扰素α-1b保留灌肠治疗组(n=55),分别评估它们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加用干扰素α-1b保留灌肠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一般治疗组。结论加用干扰素α-1b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应用干扰素α-2b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经济学效果。方法 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B2组,A组(n=38)给予干扰素α-2b(IFNα-2b)500万IU,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1年;B组(n=30)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2年。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对干扰素α-2b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成本进行比较。结果 2组药物均能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A组HBeAg转阴率优于B组,A、B组HBV-DNA转阴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9、141。结论干扰素α-2b与拉米夫定均能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但干扰素α-2b成本—效果比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a-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100mg/d;治疗组a-干扰素500万单位肌肉注射,隔日一次,联合拉米夫定口服,100mg/d。结果 2组治疗时间均为24个月,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单纯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IFN-α2a(Peg-IFN-α2a)治疗后完全应答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Th1与Th2细胞频数变化.方法 抽取应用Peg-IFN-α2a治疗发生完全应答乙型肝炎患者7例、健康对照者9名、未进行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9例的静脉血,分离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检测血清中HBV标志物、HBV DNA、ALT以及外周血中的CD3+CD4+IFN-γ+T细胞、CD3+CD4+IL-4+T细胞的频数.结果 7例患者发生HBsAg转换的时间最短为36周,最长为49周,平均为(39.28±6.44)周.患者外周血中CD3+CD4+IFN-γ+T细胞的频数表现为持续下降,但6个月后仍高于健康对照;而CD3+CD4+IL-4+T细胞的频数在发生应答的时间点升高,明显低于健康对照,6个月后下降.结论 应用Peg-IFN-α2a治疗后发生完全应答的患者,体内Th1类免疫应答下降而Th2类应答不足,体内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张振丽  曲本迎 《职业与健康》2006,22(14):1109-1110
目的探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9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致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随机分为A(104例)、B(86例)两组,分别用基因重组干扰素α-2b(rIFNa-2b)和布地奈德(BUD)治疗。结果用rlFNa-2b治疗的A组患儿入院后病程及咳嗽、憋喘等主要症状和体征的缓解或消失所需时间显著少于用BUD治疗的B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使用rIFNα-2b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好,并能避免使用皮质激素产生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重组人干扰素 α-2b对重症手足口病神经功能及症状改善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杭州市儿童医院儿科就诊的手足口病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比较两组治疗5天后手足口病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以及两组治疗前后细胞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并具体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已确诊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采取300万U的干扰素(IFN)肌肉注射,1周3次,同时使用利巴韦林500 mg,3次/d,总共持续1年。观察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进行皮下注射,1次/周,并服用利巴韦林500 mg,3次/d,总共持续1年。在治疗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在停药后追踪观察3个月,记录患者的病情复发状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其治疗效果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中应答的有21例,总应答率为60%,观察组中有应答的28例,总应答率为80%。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率方面,对照组中不良反应有5例,占14.29%,观察组中不良反应有4例,占11.43%。两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利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明显,其近期和远期效果持久,比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法成效出的效果要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能降低转氨酶,兼具药效性和安全性,未见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对人体的不良反应较小,而且用药较方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