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儿童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03年~至今湖南省儿童医院3例儿童RCC病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5.5~9岁。进行光镜及免疫组化检测重新分类。结果:1例镜下以乳头状结构排列胞浆透亮的癌细胞为主,乳头间可见纤维、血管及炎细胞浸润,伴有较多钙化小体结构;其余2例镜下均以实性巢索状、腺管状排布的嗜酸性颗粒癌细胞为主,灶性区域有少量透明癌细胞排列成不典型乳头状结构,未见钙化小体;免疫组化结果:其中1例表达TFE3、Vimentin、CK-pan和CEA;第2例表达Vimentin、CK-pan、CEA及p53;第3例表达Vimentin、CK-pan、CEA、NSE、CgA、Syn及Ki-67。结论:儿童RCC较少见,HE形态下以乳头状结构排列的透明癌细胞类型需结合TFE3免疫组织化学或基因检测等手段明确诊断。术前采用静脉化疗能提高肿瘤完整切术率。儿童RCC整体预后与成人相比较好,但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Xp11 RCC)预后较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差,由于其在儿童期多表现为惰性进展,需长期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肿瘤抑制基因VHL、低氧诱导因子与肾细胞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抑制基因von Hippel—Lindau(VHL)的突变是VHL综合征相关的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的重要分子病理变化。34%-56%散发性CCRCC也存在VHL基因突变。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是受VHL调控的转录因子,具有调节细胞增殖、肿瘤血管生成、代谢等重要功能。HIF的调控紊乱与CCR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一个应予重视的研究领域。本文简要介绍VHL和HIF的结构和功能,以及VHL和HIF异常与CCRCC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5.
患儿女童,3 岁.2018 年11 月因外伤后检查发现右侧肾肿块就诊.B超示右侧肾中下极探及一偏强回声区,大小2. 2 cm ×1. 7 cm ×1. 7 cm,边界尚清,内回声均匀.腹部增强CT示右侧肾形态欠规则,肾门下方见软组织样凸起,边界清晰,平扫肿块同肾实质分界不清,CT值约47 HU;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TFEB变异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1例TFEB变异性肾细胞癌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HMB-45、Melan-A、PAX-8、vimentin、TFE3、CK、CK7、CK8、EMA、CD10、S-100、SMA的表达,FISH检测TFE3 BA、TFEB BA探针,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23岁。MR上腹部平扫+增强示右肾下极可见一最大径4.3 cm肿块影。镜下见肿瘤由弥漫分布的胞质透亮细胞组成,构成乳头状和囊状结构,肿瘤细胞边界清晰,胞质丰富,细胞核级较低,未见砂砾体及色素成分。免疫表型:肿瘤细胞HMB-45、Melan-A、PAX-8、vimentin均阳性,TFE3、CK、CK7、CK8、EMA、CD10、CD117、S-100、SMA等均阴性。FISH检测:TFE3分离探针(-),TFEB分离探针(+)。结论 TFEB变异性肾细胞癌临床少见,极易误诊;熟悉其临床病理表现、免疫表型、分子特征,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vonHippel Lindau(VHL)基因和CD4 4v6与肾透明细胞癌 (CCRCC)分级、分期和预后及两者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 5 8例CCRCC标本中VHL基因和CD4 4v6的表达 ,比较两者同Fuhrman分级、病理分期和预后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VHL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5 6 9% (33/5 8) ,为胞质染色 ;CD4 4v6表达阳性率为 4 4 8%(2 6 /5 8) ,为细胞膜染色。两者表达与病理核分级 (P <0 0 0 1)和患者生存率 (P <0 0 0 1和P <0 0 1)均相关。与病理分期无关 (P >0 0 5 )。两者相互之间也相关 (P <0 0 0 1)。结论 VHL基因和CD4 4v6表达可能在CCRCC进展中发挥作用 ,并为判断预后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PRCC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进行随访。结果男性2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5.8岁(22~82岁)。肿瘤平均直径5.2 cm(1.7~11.5 cm)。1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11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病理分期:pT1aN0M0者10例,pT1bN0M0者8例, pT2aN0M0者9例, pT2bN0M0者1例, pT3bN0M0者1例, pT2aN1M0者1例;Fuhrman分级:Ⅰ级7例,Ⅱ级12例,Ⅲ级9例,Ⅳ级2例。免疫表型:26例弥漫性表达CK7,21例表达P504s,19例表达vimentin。30例PRCC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72个月,5例因病变转移死亡;1例肺转移,行靶向治疗,存活至今;其余24例均无瘤生存。结论 PRCC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少见肾癌类型,主要通过病理检查进行诊断,治疗首选手术切除,Ⅰ型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囊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癌。我们报道3例囊性肾细胞癌,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复习有关文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收集鄞州人民医院1998年1月~2003年5月确诊的3例囊性肾细胞癌,其中1例快速冷冻时曾误诊为脉管性错构瘤。3例均为男性,年龄45~62岁,例1有上腹隐痛伴右腰部酸胀不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移性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转移性CCRCC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2例转移性CCRCC中,男性35例,女性7例;转移部位依次为肺19例,骨8例,淋巴结及软组织各3例,肾上腺、皮肤及脑各2例,肝、小肠及鼻腔各1例。42例转移性CCRCC中,31例于肾原发灶手术切除后3周~11年出现转移,4例原发灶与转移灶同时发现;28例转移灶为单发,14例为多发性。34例转移性CCRCC仍具有原发性CCRCC的组织学形态,4例出现多灶状坏死,6例呈肉瘤样分化。Fuhrman细胞核分级:Ⅰ级4例、Ⅱ级13例、Ⅲ级18例、Ⅳ级7例。17例间质小血管呈簇状增生。免疫组化标记42例转移性CCRCC中CD10、vimentin、CAⅨ、PAX8、RCC和EMA阳性例数分别为39例(92.9%)、40例(95.2%)、38例(90.5%)、38例(90.5%)、31例(73.8%)和38例(90.5%)。结论转移性CCRCC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合临床病史及肿瘤组织形态学特点,联合免疫组化标记vimentin、EMA、CD10、CAⅨ、PAX8等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12.
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5例PRCC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按WHO(2004)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器官肿瘤中的标准进行诊断。结果 5例患者平均53岁,临床无症状或患侧腰痛、无痛血尿。PRCC均具有乳头、乳头/管状结构,衬以单层或假复层瘤细胞。瘤细胞胞质嗜酸或淡染,核圆或椭圆、偶见核仁。乳头轴心或间质中均出现泡沫样巨噬细胞和砂粒体。免疫表型:4例肿瘤细胞CK弥漫阳性,5例间质内泡沫样巨噬细胞KP-1阳性。结论 PRCC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是一独立的疾病单元。该病需与具有乳头结构的肾透明细胞癌、集合管癌、后肾腺瘤和乳头状腺瘤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mu1ti1ocu1ar cystic rena1 ce11 carcinoma,MC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MCRC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8例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26~68岁(平均55.6岁)。影像学检查均示多囊性占位,边界清楚。眼观:肿瘤切面见大小不等的多房囊腔,内含浆液性或血性液体。镜检:肿瘤囊内壁被覆单层透明细胞、复层上皮或上皮缺如,囊内成分大部分流失,纤维性囊壁或囊腔间隔中见灶状透明细胞,呈Ⅰ级细胞核,其为形态学诊断线索。免疫表型:透明细胞CD10、vimentin、EMA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低。18例患者平均随访43个月,均无复发或转移,预后良好。结论 MCRCC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组织学亚型,预后良好,需与肾透明细胞癌囊性变及良性肾囊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PRC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2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770例肾上皮性肿瘤中32例为PRCC(4.2%)。镜下见PRCC主要由多少不等的乳头状和管状结构组成,被覆单层立方或多层柱状肿瘤细胞,乳头轴心及间质内可见泡沫细胞、砂砾体沉积,部分肿瘤细胞胞质内可见含铁血黄素。Ⅰ型18例,细胞呈立方形,胞质少,嗜碱性,淡染,Fuhrman分级低级别16例;Ⅱ型14例,细胞呈高柱状,胞质丰富,嗜酸性,Fuhrman分级高级别12例。Ⅰ型和Ⅱ型PRCC不同程度地表达vimentin、EMA、CK(AE1/AE3)、CK7、CD10和AMACR,均不表达CK(34βE12)和TFE-3。31例患者获得随访,1例术后肝、肺转移,4个月后死亡,3例术后1年分别出现骨、肺、肝等处转移,2年后死亡;死亡患者中Ⅱ型3例、Ⅰ型1例。其余27例均无瘤生存。高核分级、血管内癌栓、淋巴结转移、高临床分期提示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PRCC国内少见,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Ⅱ型PRCC较Ⅰ型患者预后差。 PRCC细胞核分级高、出现肉瘤样成分或有透明细胞癌结构可能提示肿瘤具有侵袭性,预后不良。诊断时需结合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眼部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例肾透明细胞癌眼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光镜观察,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CKpan、EMA、CAⅨ、vimentin、CD10、CK7、CEA、HMB-45等抗体的表达。结果 5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42~68岁。眼眶转移4例,眼睑转移1例,左眼3例,右眼2例。眼眶转移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眼球突出与眼部肿胀不适,眼睑转移患者临床表现为眼睑新生物。原发肿瘤至转移癌间隔时间10~23年,平均间隔时间14.4年。眼观:灰白、灰红色结节样肿物。镜检:肿瘤细胞界限清晰,胞质透明,呈巢状分布,巢周有纤细的纤维间隔分隔,并富于薄壁血管。免疫表型:CKpan、EMA、CAIX、vimentin、CD10均阳性,CK7、CEA、HMB-45、SMA、CD117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10%~30%。患者随访2~6年,未见复发。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眼部转移临床罕见,临床表现与眼部原发肿瘤无特殊性,确诊依赖于病理活检。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眼眶,且通常与原发癌间隔时间较长,因此有肾癌病史的眼眶肿瘤患者应考虑转移性肾癌可能性,以提高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肾透明细胞癌鼻腔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透明细胞癌鼻腔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灰褐色碎组织一堆,7 cm ×7 cm ×2 cm大小,部分呈息肉状,切面灰褐色,质软。镜下见肿瘤细胞呈泡巢状或腺泡状分布,巢间有纤细薄壁的血管包绕,形成丰富的血管网,肿瘤细胞膜界限清晰。免疫表型:肿瘤细胞 CD10、vimentin 和 CK 均(+), CD34(血管+)。随访43个月未见其他部位新发病灶。结论肾透明细胞癌鼻腔转移病例非常罕见。既往有肾透明细胞癌病史的患者,当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少见部位的转移性病变,引导病理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 multilocular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M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复习32例MCRCC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结合随访资料评价其预后。结果32例中13例位于左肾,18例位于右肾,1例双肾;肿瘤平均最大径4.6 cm(1.0~8.0 cm);男女比为2.2:1。11例行根治性肾全切术,2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肿瘤均为多房囊性,缺少实体成分,囊壁内衬单层(偶为多层或小乳头状)胞质透明或淡粉染、Fuhrman核1级的瘤细胞,腔面富于薄壁血管。瘤细胞表达CK(32/32)、CK7(25/32)、EMA(32/32)、CD10(23/32)、vimentin(20/32),均不表达CD68。术后随访5~140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无肿瘤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MCRCC的瘤细胞核级低、无实性瘤巢;囊壁腔面衬覆胞质透亮或淡粉染细胞伴丰富薄壁血管是诊断线索,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患者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HB)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生机制、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1例发生于VHL综合征患者的CCRCC转移至CNS-HB的会诊病例,行HE和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肿瘤中可见两种成分,部分区域呈实性巢状、片状或索状分布的细胞巢,细胞界限清晰,胞质透亮或淡染,核圆形或卵圆形,居中或偏位,肿瘤细胞巢之间见薄壁血管;部分区域见丰富的薄壁毛细血管,血管间质内散在泡沫状细胞,胞质透明,富含大小不一的小空泡,核偏位、不规则。免疫表型:透明细胞巢区域CK(AE1/AE3)、PAX-8、CK-L、CK8/18、CAM5.2、CD10、EMA均阳性,S-100、Fli-1、CD34、D2-40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0%;血管丰富区域血管内皮细胞Fli-1、CD34、D2-40均阳性,间质内泡沫状细胞S-100阳...  相似文献   

20.
伴横纹肌样特征的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伴横纹肌样特征的肾细胞癌(RC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995—2005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常规外检档案352例RCC中的10例伴横纹肌样特征的RCC进行了光镜、免疫表型检测和超微结构观察,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0例伴横纹肌样特征的RCC患者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52岁),男9例,女1例。5例肿瘤侵犯肾包膜,2例伴淋巴结转移,1例伴肺转移。组织学观察,10例伴横纹肌样特征的RCC中透明细胞型9例,乳头型1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具横纹肌样特征的瘤细胞区域。横纹肌样特征的瘤细胞排列成梁索状、腺泡样、器官样或团片状,瘤细胞散在分布,细胞间无黏附或黏附性差,呈类圆形或多角形,核泡状、偏位,核仁突出,胞质内见红染均质包涵体样物,瘤组织常伴明显坏死。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具横纹肌样特征的瘤细胞CD10、CK(AE1/AE3)、上皮细胞膜抗原(EMA)、波形蛋白均阳性表达,CK7、CK20、结蛋白、肌细胞生成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肌肉特异性肌动蛋白(MSA)均阴性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灶性阳性表达。横纹肌样瘤细胞区Ki-67阳性表达较周围经典型瘤细胞区增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例,2例于术后6个月及29个月死亡,6例存活。结论伴横纹肌样特征的RCC主要见于透明细胞型,应与胞质嗜酸的肾细胞肿瘤和肾恶性横纹肌样瘤等相鉴别。RCC中伴横纹肌样特征的瘤细胞较周围经典型瘤细胞Ki-67表达明显增高,可能与此类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