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密度与手术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资料,按淋巴结转移密度分为ND40组、ND=0组和ND≤40组,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密度评价手术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价值。结果 ND40组、ND=0组和ND≤40组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Ⅲ期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密度提供良好的分层意义,ND40组Ⅲ期乳腺癌与Ⅳ期乳腺癌预后无差异(P=0.453)。单因素分析显示,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密度、TNM分期、雌、孕激素受体状态及p N分期均与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度是影响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均0.05);淋巴结转移密度是影响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密度是手术治疗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提示其可作为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标准,ND40组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间质中TGF-β1和p53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 收集有淋巴结转移的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160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TGF-β1和p53在乳腺原发癌及相应淋巴结转移癌间质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之间,TGF-β1和p53的间质表达一致率均为87.5%(140/160),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603,r=0.604,P均<0.001)。生存分析显示,在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间质中,p53阳性患者的生存率低于p53阴性患者(χ2=7.163,χ2=6.894,P均<0.05);而TGF-β1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率无关(χ2=0.181,χ2=1.065,P均>0.05);TGF-β1和p53均阳性者的总生存率低于TGF-β1阳性和p53阴性者(χ2=5.616,χ2=4.796,P均<0.05)。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  相似文献   

3.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将382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组,有淋巴结转移的为阳性组,无转移的为阴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ER、PR、Her-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根据其结果分别将淋巴结阳性组和阴性组再分为两组,一组为TNBC,另一组为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non-TNBC),比较TNBC和non-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Kaplan-Meier法分析乳腺癌的5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21.5%(82/382)的病例为TNBC,淋巴结阳性者为163例(42.7%),其中TNBC占43例,淋巴结阴性者为219例(57.3%),其中TNBC为39例.TNBC的淋巴结阳性率(52.4%)高于non-TNBC(4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在淋巴结阳性组中,TNBC较non-TNBC肿瘤直径大(P=0.014),在淋巴结阴性组中,TNBC中有乳癌家族史的比例要高(P=0.030),其它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阳性组5年无瘤生存率TNBC组为60.5%,non-TNBC组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淋巴结阴性组5年无瘤生存率TNBC组为74.4%,non-TNBC组为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 无论淋巴结转移情况,TNBC比non-TNBC易发生复发和转移,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CD133 mRNA和GW112 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无瘤生存率和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25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及相应癌外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133mRNA和GW112mRNA的表达,随访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胃癌组织CD133 mRNA和GW112 mRNA表达量[0.07(0.01~0.13),0.12(0.04~0.36)]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0.01(0.00~0.07),0.02(0.01~0.05)](P<0.05).(2)GW112 mRNA表达量随患者年龄增高(>60岁),合并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期或Ⅳ期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33 mRNA则和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关系.(3)随访所有病例,5年生存率为(28.0+9.0)%,无瘤生存率为(24.6±9.5)%.分别按照癌组织CD133和GW112表达水平分为高、低表达组.CD133高、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7.7%比50.0%)和无瘤生存率(0%比5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W112高、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11.1%比71.4%)和无瘤生存率(20%比29%)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癌组织CD133和GW112的表达水平是患者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子(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792和5.155);GW112同时也是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子(RR=4.978).(4)ROC曲线分析发现,联合检测CD133和CEA对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 胃癌组织CD133 mRNA和GW112 mRNA 表达水平与胃癌恶性潜能有关,可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相关分子标记Tenascin C(TN-C)、α-SMA和PDGFRα的表达,明确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及癌细胞中TN-C、α-SMA和PDGFRα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这三者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在乳腺腺病、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三种不同病变中,TN-C在间质成纤维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0、51.9%(P0.001);α-SMA的阳性率分别为0、20.0%、70.4%(P0.001);PDGFRα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37.0%(P0.01)。三者在间质表达均与乳腺癌分子亚型相关(P0.05),且均在HER-2阳性乳腺癌间质中的表达水平最高。TN-C、α-SMA和PDGFRα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导管内癌或乳腺腺病,其中TN-C在癌细胞中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有关(P0.05),乳腺癌细胞α-SMA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但PDGFRα在癌细胞中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组织学分级、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子分型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与乳腺腺病和乳腺导管内癌相比,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成纤维细胞中TN-C、α-SMA和PDGFRα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并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存在明显相关性。提示间质成纤维细胞活化是促进乳腺癌恶性演进的重要因素,成纤维细胞活化相关分子有望成为乳腺癌临床预后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MMP-2表达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和肿瘤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的表达特点 ,探讨其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及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 ,检测 49例乳腺癌、10例癌旁正常组织MMP 2的表达 ,并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乳腺癌组织MMP 2的表达 (75 5 % )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30 % ) ,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MMP 2阳性组MVD均值 (5 4 93± 13 86 )高于MMP 2阴性组 (4 1 2 8± 11 6 9) ,MMP 2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 (P <0 0 1)。此外 ,乳腺癌MMP 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MMP 2促进乳腺癌间质血管生成 ,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有可能成为判定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He N  Wu GF  Zhao HY  Han HX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1,40(11):758-761
目的 通过对比上皮性原发癌、转移癌与其癌栓的组织形态学及E-cadherin和波形蛋白表达情况,从组织学水平探讨癌细胞在侵袭、转移过程中是否遵循上皮-间质转化(EMT)机制.方法 59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原发性腺癌或原发性鳞状细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患者的68个石蜡组织标本,其中高分化癌组织13例,中分化癌11例,低分化癌30例,淋巴结转移癌14例,每例均有血管内或淋巴管内癌栓.挑选同一切面上同时具有癌组织(包含原发癌或淋巴结转移癌)及癌栓的蜡块进行HE染色观察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cadherin和波形蛋白表达.结果 癌组织与癌栓具有相似的形态学特征;54例原发性癌组织E-cadherin和波形蛋白阳性分别为50和23例,其癌栓阳性分别为51和2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者的E-cadherin和波形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04,P=0.842);14例淋巴结转移性癌组织E-cadherin和波形蛋白阳性分别为12和6例,其癌栓E-cadherin和波形蛋白阳性分别为12和7例,两者的E-cadherin和波形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P=0.878);癌组织和癌栓的E-cadherin和波形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0,P=0.824);癌栓部分癌细胞高表达E-cadherin而波形蛋白缺失,部分癌细胞高表达波形蛋白而E-cadherin缺失.结论 原发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癌栓三者EMT特征无显著差异;癌栓细胞既有EMT细胞也有非EMT细胞,它们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INHBA(inhibin-βA)在乳腺癌及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35例癌旁乳腺组织中INHBA的表达。结果INHBA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HBA高表达和肿瘤较低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较高的Ki-67增殖指数具有相关性(P0.05)。INHBA高表达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短于低表达组(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INHBA表达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NHBA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Ki-67增殖指数密切相关,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CD133/CD44细胞亚群的成瘤能力及CD133、CD44的表达水平对根治性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明确CD133和CD44作为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的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SW480细胞系中CD133和CD44标记的不同细胞亚群,比较其在裸鼠皮下成瘤情况;并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D133和CD44在90例结直肠癌患者石蜡切片标本的表达情况,对CD133、CD44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CD133+CD44+细胞群成瘤能力明显优于其它各组。CD133和CD44均在细胞膜上表达,两者均与患者性别、年龄 、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及UICC分期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CD133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45.2%,CD133低表达组5年生存率为83.8%,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而CD44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75.6%)与低表达组(70.1%)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CD133/CD44同时高表达者5年生存率明显较差(P<0.01)。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CD133、肝转移、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几个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D133可作为结直肠癌肿瘤干细胞的良好标志物。CD133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表达水平越高,预后越差;尽管CD44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但联合检测CD133/CD44却能更好地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0.
FOXP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FOXP3+淋巴细胞和FOXP3蛋白在人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平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92例浸润性乳腺癌和26例癌旁乳腺组织中FOXP3+淋巴细胞和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 乳腺癌间质浸润的FOXP3+淋巴细胞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32.7% vs 7.7%,P<0.01);乳腺癌实质FOXP3蛋白阳性率也高于癌旁组织(52.2% vs 7.7%,P<0.01);乳腺癌间质浸润的FOXP3+淋巴细胞数和癌实质FOXP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P>0.05);乳腺癌间质浸润的FOXP3+淋巴细胞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和c-erbB-2过表达呈正相关;乳腺癌实质FOXP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间质浸润的FOXP3+淋巴细胞和乳腺癌实质FOXP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预后无关(P>0.05).结论 FOXP3+淋巴细胞可能在乳腺癌的免疫逃逸中发挥一定作用;FOXP3表达异常可能与乳腺癌的转移关系密切;FOXP3可作为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种潜在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通过检测三阴性乳腺癌中细胞增殖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明确ki67是否可以作为判断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指标.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ki67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x2=10.536、16.824、11.020、7.180、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ki67与患者总生存均相关(OR=4.211、3.800、0.288、3.502、2.612,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总生存有一定的相关性(OR=2.768,P<0.05).结论 ki67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中肿瘤大小、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评价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候选指标.通过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与总生存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3.
The development of distant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is the key step towards worse prognosis. The angiogenic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tumorigenesis and metastasis in several human cancers. Therefore, bFGF expression was studi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111 patients with primary breast cancer. The results were correlated with prognostically relevant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such as tumor stage, grading. nodal stage and survival. bFGF was expressed in approximately 70% of the breast cancer tissues; 30% of the tumors showed strongly positive staining. With the exception of histological grading (p < 0.05),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extent of bFGF expression and prognostic parameters. Analysis of survival showed a significantly (p < 0.05) prolonged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a concomitant absence of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bFGF immunoreactivity. Our data suggest that increased bFGF expression is a novel parameter for worse prognosis in nodal-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层粘连蛋白及其受体在乳腺癌的表达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和层粘连蛋白受体(lamininreceptor,LN-R)与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了109例乳腺癌原发灶和37例淋巴结转移灶组织中LN和LN-R在癌细胞内表达的情况。结果有32例(29.4%)原发灶浸润性癌细胞内可见LN表达,5例(13.7%)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癌细胞内有LN表达。乳腺癌原发灶中有LN-R表达者占55.04%,淋巴结转移灶中LN-R表达占83.78%,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5)。64例随访材料中单独LN表达者无1例死亡,而有LN-R表达者生存期明显短于无LN-R表达者(P<0.001)。经临床和病理多因素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和LN-R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LN-R的风险度(4.375倍)大于淋巴结转移(2.810倍)。结论结果提示LN-R表达是导致乳腺癌患者死亡的重要生物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KDM5B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差异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收集113例正常乳腺组织和1 090例乳腺癌数据集,下载KDM5B mRNA表达谱资料;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甲乳外科2015年~2016年乳腺癌切除标本共90例,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KDM5B mRNA的表达量,取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分析其与临床资料及病例特征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KDM5B mRNA表达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KDM5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 0. 01)。在TCGA的乳腺癌数据中,KDM5B的表达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年龄、病理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 0. 01),与孕激素受体(PR)、绝经及远处转移无显著相关。在我们收集的乳腺癌样本中,KDM5B的表达与HER2、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 0. 05),而与ER、PR、绝经、病理组织类型和远处转移无显著相关。KDM5B表达越高,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HR=1. 39,P=0. 005)和无病生存时间(HR=1. 32,P 0. 001)越短。结论:在乳腺癌组织中KDM5B高表达,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KDM5B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HER2表达、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对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20例,检测术前患者的血清FIB、AGR水平,根据血清FIB、AGR水平,分为FIB正常组(48例)和FIB高水平组(72例)、AGR正常组(45例)和AGR低水平组(75例);分析术前血清FIB、AGR与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判断血清FIB、AGR对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患者检测术前血清FIB高水平组值6.53±1.28 g/L高于FIB正常组3.12±0.61 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GR低水平组值1.23±0.08低于AGR正常组值2.12±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FIB、AGR水平与直肠癌患者的BMI、肿瘤直径、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cm、TNMⅢ期、淋巴结转移、FIB升高和AGR降低是影响直肠癌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FIB升高和AGR降低是影响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FIB、AGR值正常患者生存预后优于血清FIB升高、AGR降低患者;血清FIB水平升高、AGR水平降低可作为影响直肠癌患者生存率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与其预后生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早期宫颈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整理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影响早期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经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为影响早期宫颈癌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预后生存的单因素(P<0.05);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得出:低度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为影响早期宫颈癌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阳性、阴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组患者4年内总生存率分别为77.50%、93.18%,4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7.50%、86.36%,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是影响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低度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为影响早期宫颈癌阳性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患者预后生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骨转移发生骨相关事件(SREs)的危险因素及SREs对骨转移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0年1月—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共12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123例患者均为女性,按末次随访时是否发生SREs分为不伴SREs组与伴SREs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乳腺癌病理类型与分级、生物学标记表达特征、腋窝淋巴结侵犯与否、骨转移时间、骨转移灶数量等临床因素。分别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SREs发生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的预后生存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结果 123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年龄23~78(53.9±11.3)岁,不伴SREs组与伴SREs组分别为61例、62例。单因素分析按P≤0.1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腋窝淋巴结是否受累、骨转移时间、骨转移灶数目的及骨外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1),而其余相关临床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腋淋巴结转移侵犯、多发骨转移灶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伴SREs组患者共发生SREs 95例次,发生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骨放疗34例次(35.8%)、病理性骨折32例次(33.7%)、脊髓压迫13例次(13.7%)、骨科手术9例次(9.5%)、高钙血症7例次(7.4%)。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不伴SREs组与伴SREs组患者中位骨转移生存时间分别为54个月与35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而言,肿瘤腋窝淋巴结侵犯与多发骨转移灶是发生SREs的危险因素,而伴发SREs预示着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临床常见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和黑色素瘤)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技术检测208例原发性恶性肿瘤(肺癌68例,乳腺癌80例,结肠癌41例和黑色素瘤19例)石蜡包埋组织中b F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肺癌中b FGF蛋白高表达多见于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低分化患者,与肿瘤原发灶大小、淋巴结受累、远处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且b FGF的表达对患者中位生存期无明显影响;在乳腺癌中,b FGF高表达多见于伴淋巴结转移的晚期患者;在结肠癌中b FGF蛋白表达多见于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中高分化患者;此外,在晚期有淋巴结转移的黑色素瘤患者中,b FGF蛋白呈高表达。结论:b FGF可能参与了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的发生和演变过程,b FGF蛋白表达可能成为判断恶性肿瘤是否发生转移的有效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53,Ki-67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TNBC和52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NTNBC)组织中p53,Ki-67及E-cadherin表达情况,观察3个指标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NBC组织中p53,Ki-67及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80.8%,26.9%;而在NTNBC组织中为44.2%,61.5%,48.1%(均P<0.05).在TNBC组织中,p53表达阳性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均P<0.05);Ki-67表达阳性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E-cadherin表达阳性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在TNBC患者中,p53,Ki-67及E-cadherin表达阳性者与阴性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多因素显示:淋巴结转移、p53、Ki-67及E-cadherin表达是影响TNBC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TNBC组织中,p53、Ki-67高表达,其表达阳性者预后差,E-cadherin低表达,其表达阳性者预后良好.联合检测p53、Ki-67及E-cadherin表达可为TNBC患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