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咽管瘤恶变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ue Y  Da JP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35(7):439-439
患者男,17岁。因突发头痛、进行性视力下降2周,曾按眼科疾病在当地治疗效果不佳,于2004年5月17日来本院就诊。体检:视野双颞侧偏盲,四肢肌张力正常。放射学检查:侧位片见蝶鞍前后径及深径明显增大,蝶鞍背变直变薄。MRI显示鞍上及鞍内椭圆形软组织肿块,最大层面3.1 cm×2.3 cm×2.0 cm,上半部呈短T1长T2信号,信号均匀,下半部以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边界清晰,增强后呈不均匀分隔状强化,以下半部为主,病灶与鞍底分离,可见一裂隙,视交叉及视神经受压上抬,显示欠清。MRI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考虑为颅咽管瘤合并出血(图1)。术中见,鞍底膨隆,骨质菲薄,肿瘤呈灰白色,质软合并胆固醇结晶,垂体位于肿瘤后上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泌乳血症患者垂体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6例临床诊断为高泌乳血症的患者行鞍区MR扫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者中垂体巨腺瘤11例,微腺瘤7例,未见明显异常改变8例。病变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结论经鞍区MR检查可以基本肯定或排除垂体高泌乳素腺瘤的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性,41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及性欲减退,呈进行性加重,1个月前突发左眼失明,遂到我院就诊。头颅CT示:鞍区见大小2. 39 cm×2. 31 cm类圆形等低混杂密度影,CT值约20 HU,边界清晰,鞍底骨质吸收变薄,双侧脑室形态、大小正常,中线结构居中,头颅MRI示:鞍区可见类圆形肿块影,大小4. 1 cm×2. 9 cm,鞍上池、桥前池显示受压变窄,矢状面T1WI及冠状面T1WI显示分叶状肿块影,呈等高混杂信号,矢状面T2WI抑脂像显示鞍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1岁6个月,因"右下肢跛行20余天"于2010年7月5日入院.时有用手打头,无疼痛、肿胀、发热、咳嗽、吐泻、抽搐等.既往1个月前有"急性胃肠炎病史".入院当日急诊CT示:左侧颞顶叶囊实性肿块,境界清楚,最大层面大小约10.2 cm ×6.6 cm,边缘见结节状钙化,累及基底节放射冠区,灶周水肿明显,左侧脑室受压、变形.MRI示:左侧颞顶叶巨大囊实性异常信号灶区,大小约9.8 cm×6.4 cm×6.2 cm,实性部分T1WI以低信号为主,内见小片状高信号灶,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内见小片状低信号灶;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囊性部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壁无强化.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6岁,渔民.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1个月余于2006年10月5日入院.MRI检查头颅平扫示左侧顶枕部混杂信号病灶,约4 cm×3 cm大小、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有占位效应,周围水肿明显;增强扫描左侧顶枕部病灶呈不规则散在斑块状强化(图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垂体囊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提高垂体囊性病变的MRI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垂体囊性病变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其中囊性垂体瘤16例,垂体脓肿6例,Rathke’s囊肿9例。所有病例全部行MRI平扫,22例行GD-DTPA增强检查。结果 16例囊性垂体瘤,其中垂体大腺瘤12例,微腺瘤4例。12例大腺瘤表现为在实性瘤体中出现囊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囊壁为等信号,厚薄不等,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3例合并出血,T1WI呈高信号,并见液平。4例囊性微腺瘤,TI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边缘轻度强化,其中1例术前误诊为Rathke’s囊肿,1例漏诊。6例垂体脓肿,T1WI呈低或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或不均匀信号,多数边界不清楚,大部分病灶为环状强化或分隔状强化,部分为不均匀强化,邻近颅底脑膜、海绵窦区可见强化。2例T2WI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影,术前误诊为垂体瘤并瘤卒中。9例Rathke’s囊肿,5例表现为稍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楚,增强后边缘轻微强化,4例T1WI、T2WI均呈高信号影,其中2例误诊为颅咽管瘤。囊性垂体瘤、垂体脓肿、Rathke’s囊肿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5%、66.7%、77.8%。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可以很好地显示鞍区内垂体囊性病变部位、形态及信号特点,并能较大程度地做出定性诊断,对手术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29岁。偶然发现左颈部包块,无压痛,未在意,后逐渐长大,肉眼可观察左颈部局部膨隆。西京医院颈部血管CT示左侧颈后部斜方肌深部可见一软组织包块,大小7.8 cm×6.4 cm×5.2 cm,肿块于颈2层面部分突入椎管内,颈椎反曲并左弯右突(图1)。颈椎MRI示左侧颈后部肌肉下见一不规则异常包块信号,大小6.9 cm×4.0 cm×8.1cm,边界清楚,T1增强呈明显高信号,较均匀,周围结构受压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9岁.因反复头痛及头昏2周,加重伴恶心、呕吐1 d于2008年2月10日入院.患者入院后出现神志不清.CT示额顶部大脑镰旁团状高密度占位性病变,周围片状低密度水肿,中线结构右移.MRI见左额叶一块状异常信号影,T1W1呈稍低信号,T2W1呈稍高低混杂信号,大小约6.8 cm×5.3 cm×5.6 cm,向右额生长,增强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两侧侧脑室明显受压,中线结构受压,向右移位,颅脑血管增强MRA示左脑前动脉显著右移,并参与供血.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性,53岁,近3个月来自觉头痛、视物模糊。血清学检查示内分泌激素提示垂体性皮质功能、性腺功能减退。头颅MRI示垂体饱满,大小1.4 cm×1.5 cm×1.5 cm,垂体内可见结节状长T1短T2信号影,增强可见强化。垂体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性,47岁。因肝区胀痛5个月入院。MRI示肝脏外形无异常,各叶比例正常,肝左叶内侧段可见类圆形稍长T2、稍长T1信号,边界清晰,大小40.5 mm×33 mm×35.2 mm(图1),反相位信号明显减弱,DWI呈稍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退。肝右叶后上段可见直径约10 mm的类圆形长T1、长T2信号,边缘光滑,边界清晰,D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无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85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闷胀不适1周,间断发作,进食后加重伴恶心。胃镜:胃窦前壁近胃角前壁见一溃疡灶,大小4.0 cm×4.0 cm×0.8 cm,覆污秽苔,底不平,周围黏膜隆起,可见坏死黏膜,活检5块,质脆,易出血。MR示:肝S6段见直径12 mm稍长T1、T2信号,D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早期可见早显,动脉晚期病灶强化低于周围肝实质,随时间延长病灶周围可见晕样强化。实验室检查:AFP 2 768.88 ng/mL (0~9 ng/mL)。  相似文献   

12.
患儿女,4岁.近3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痛、呕吐,近1周加重,于2010年2月18日入院.查体欠合作,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5分,病理反射阴性.MRI示小脑和第四脑室下角见大小5.4 cm×3.2 cm异常信号影,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见囊变区及小血管影.  相似文献   

13.
<正>患儿男,2岁7个月,因双手指物抖动,步态不稳3天入院。入院后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无抽搐和意识障碍。术前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右顶枕叶可见类圆形占位影,大小6. 4 cm×5. 7 cm×5. 4 cm,信号不均,内部呈稍短长T1,稍长T2,FLAIR稍高信号影;病变呈大囊大结节改变,实性部分内可见多发小囊状、小片状长T1长T2,FLAIR低信号影,病变右后部位可见中央囊性信号与周围囊性改变相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男性,20岁。2013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耳垂肿胀,后逐渐长大伴触痛,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淋巴结炎",消炎治疗无改善,遂于我院就诊,头颈部MRI示:左侧腮腺明显肿大,内见不规则稍长T2、T1信号,大小3. 7 cm×3. 2 cm,边界尚清,DWI呈高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病变向邻近咽旁间隙生长,考虑肿瘤性病变。右侧腮腺、鼻咽及双  相似文献   

15.
黄亚勇  师毅冰  陈国芳  闫军 《医学信息》2019,(20):167-169,174
目的 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影像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9年5月我院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诊断性放射治疗确诊的13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及诊断。结果 病变位于松果体区患者9例,MRI检查肿瘤实质部分T1WI呈稍低信号,T2WI和FLAIR 呈高或稍高信号,D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肿瘤伴有囊变者1例,伴有钙化者3例,4例患者伴脑积水;3例患者出现转移灶,累及三脑室、侧脑室等,其MRI信号及强化方式与原发灶相似。病变位于鞍区患者3例,肿瘤形态、大小不一,T1WI 呈稍低信号,T2WI和FLAIR 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1例患者的病变位于右侧基底节区,形态不规则,T1WI呈等信号,T2WI、FLAIR及DWI均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同侧大脑脚较对侧萎缩。结论 MRI对颅内生殖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例1男性,66岁,因左腰部疼痛伴右上腹部疼痛15天于2013年7月入院。彩超示左侧肾上腺区有一大小45 mm×45 mm低回声团块。MRI示左侧肾上腺区类圆形占位,大小6.5 cm×4.6 cm×4.0 cm,T1WI呈稍低信号,中央见高信号区,T2WI呈稍高信号,中央见低信号区,DWI病灶呈高信号,中央低信号(图1)。肿块与左肾分界清楚,左肾受压下移。诊断为左肾上腺区占位,内坏死、出血明显,考虑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17.
随着显微解剖学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蝶鞍区的解剖学研究越来越深入,且脑垂体等手术入路的方式也在不断改进。但由于蝶鞍区位置特殊,深位于颅底,神经血管排列密集,结构复杂,故垂体等手术仍有一些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生〔1〕。因此,熟悉蝶鞍区解剖,对于减少或避免手术的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蝶鞍区的巨微解剖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1 垂体的巨微解剖及临床意义垂体位于蝶鞍之上的垂体窝内,垂体的前方是鞍结节和前海绵间窦,后方紧贴鞍背,两侧为海绵窦,此窦内有颈内动脉通过,且紧贴窦内侧壁。廖建春等〔2〕对50个头部标本的鞍区正常垂…  相似文献   

18.
正常鞍区冠状面CT断层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鞍区冠状面 CT断层解剖学特征。 方法 利用全身 CT设备 ,对 16 7例正常成人进行了鞍区冠状面薄层 CT增强扫描 ,层厚 1.5~ 2 mm。 结果 正常垂体高度为 2 .6~ 8.4m m,平均 4.6±2 .1mm ,宽度为 8~ 2 1m m,平均 13.8± 4.1m m ,5 0岁以后垂体高度稍有降低 ;垂体上缘形态以凹陷型居多 (43% )、平坦型次之 (36 % ) ,隆起型较少 (2 1% ) ;2 6 %正常垂体柄有轻度倾斜 ;海绵窦大小、形态变化较大 ,增强后其密度高于垂体 ;鞍底有 5 1%呈凹陷型 ,45 %呈平坦型 ,4%呈隆起型 ,有 5 0例 (30 % )正常鞍底骨质变薄、密度减低。 结论 冠状面薄层 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鞍区的解剖结构 ,正常鞍区解剖变异较大 ,须综合观察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9.
患儿,男,6个月,因发现左侧额部肿物3个月入院。查体:左侧额部可触及大小1.2 cm ×1.0 cm的不活动皮下肿物,质硬,无触痛,触之活动性差,局部皮肤无红肿热痛。颅脑CT平扫:左侧额部骨质缺损,骨质内见类圆形稍低密度影填充,CT值约50 Hu,大小1.2 cm ×0.7 cm,各部位脑组织形态、密度未见异常改变(图1)。磁共振头部平扫:左侧额极见小不规则形长T1长T2异常信号,压水像呈略高信号,左侧额局部骨质内类圆形等T1稍短T2信号,压水压脂像呈稍低信号,大小1.3 cm ×0.7 cm ×1.4 cm,局部软组织略膨出(图2)。  相似文献   

20.
<正>例1男性,36岁,因间断性头痛伴渐进性手脚粗大7年,鼻增宽,入院前1年无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近期头痛加重入院。CT平扫示蝶鞍增大,鞍区见一椭圆形略高密度灶,大小1.6 cm×1.4 cm×2.0 cm。MRI检查显示鞍区占位,考虑垂体瘤。既往糖尿病病史7年。患者行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例2女性,57岁,患者主诉手脚粗大、口唇肥厚10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