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Fas及 P53是重要的促进凋亡的调控基因,属于肿瘤坏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其表达产物具有传递凋亡信号的作用,可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的凋亡,而葛根素则能够减轻细胞的凋亡程度。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脑复苏后海马 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及 P53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材料:实验于 2001-09/2002-0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急诊科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 3个月龄 W istar大鼠 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葛根素治疗组,15只 /组。方法:葛根素治疗组及模型对照组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第一颈椎两侧翼小孔,但不电凝两侧椎动脉,只分离两侧颈总动脉,但不夹闭之。葛根素治疗组于缺血前 1h 给予葛根素注射液 100m g/kg,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不给药。各组大鼠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后 3,6,12,24,48h 即速处死,每次每组 3只。分离海马组织,制备组织切片,利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 Fas及 P53蛋白表达的水平及凋亡细胞数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 CA1区 Fas及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②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的比较。结果:实验纳入大鼠 45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 CA1区 Fas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假手术组未见明显Fas 基因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素治疗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6,12,24,48h 时差异显著 [(15.0±4.3),(13.5±4.9);(40.7±3.4),(27.2±3.1);(37.0±4.8),(22.0±2.1);(24.7±4.1),(18.9±5.3)个 /m m ;P <0.05,P <0.01]。②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 CA1区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假手术组未见明显 P53基因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素治疗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后 24,48h 均明显降低[(25.3±4.4),(12.8±2.7);(24.3±3.6),(10.9±3.0)个 /m m ;P <0.01]。③各组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海马 CA1区凋亡细胞数的比较: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根素治疗组于脑缺血再灌注后 12,24,48h 均明显降低[(34.0±3.7),(21.0±3.7);(41.0±4.2),(33.0±4.8);(71.0±5.5),(41.0±3.4)个 /m m ;P <0.01]。结论:给予葛根素治疗的大鼠缺血再灌注 6~48h 时 Fas的表达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 24~48h 时 P53的表达亦明显减少,且凋亡细胞数也呈下降趋势,进一步证实葛根素的脑保护作用,提示葛根素抑制脑复苏后的细胞凋亡可能与其减少促凋亡基因 Fas及 P5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mRNA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3-10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神经解剖实验室进行。取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4只:①正常对照组:不干预。②假手术组:暴露4条血管,不造模。③脑缺血组: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10min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④脑缺血预处理组:预全脑缺血3min,再灌注24h后再次全脑缺血10min。⑤针刺预处理组:术前7d给予针刺,双侧足三里、曲池穴,双侧连接全能脉冲电疗仪,频率为1Hz,电压为2V,30min/次,针刺百会30min/次,1次/d,7d后全脑缺血10min。每组分别于再灌注12,24,48和72h麻醉状态下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蛋白阳性细胞数,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大鼠海马CA1区B细胞淋巴瘤2mRNA表达。结果:经补充后120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脑海马B细胞淋巴瘤2蛋白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48h为高峰,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24h、48h、72h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33.65±9.57),(34.56±12.64),(17.89±5.96)个/mm2;(39.14±9.11),(38.69±10.54),(23.35±7.68)个/mm2;(40.65±10.53),(38.99±9.34),(15.87±4.67)个/mm2;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②脑海马B细胞淋巴瘤2mRNA阳性细胞数: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无;脑缺血组少量表达,再灌注72h为高峰,而脑缺血预处理组和针刺预处理组24h、48h、72h均显著高于脑缺血组[(42.64±9.57),(44.66±11.61),(20.8±5.97);(45.14±8.12),(46.68±11.54),(27.39±6.55);(50.65±10.53),(52.19±9.33),(20.87±6.67);P<0.05],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B细胞淋巴瘤2mRNA和蛋白表达而减轻严重缺血后细胞凋亡并促成脑缺血耐受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Caspase-3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窒息联合冰氯化钾致大鼠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的动物模型,于各时相点断头留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CPR后脑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脑组织内仅有少量TUNEL阳性细胞;ROSC后3 h出现表达阳性细胞,ROSC后6 h表达开始增多,ROSC后12 h进一步上升(P<0.05),其后各组均处于高水平表达.Caspase-3表达均在ROSC后24 h显著增加,直至ROSC后72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Caspase-3表达与细胞凋亡明显相关(r=0.909).结论CA/CPR后大鼠脑线粒体Caspase-3蛋白高表达可能是细胞凋亡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硫酸镁(MgSO4)对心肺复苏(CPR)后大鼠大脑皮质水肿和水通道蛋白4(AQP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6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CPR模型组、MgSO4治疗组.每组再分四个亚组:即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6、12、24h组,除了假手术组各时相点为5只大鼠外,另两组大鼠各时相点均为6只.MgSO4治疗组在ROSC后立即行MgSO4干预.应用干湿质量法测定脑皮质含水量(cerebral cortex water content,CCWC),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脑皮质AQP4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MgSO4治疗组ROSC后3、6、12、24 h CCWC和AQP4mRNA表达水平与相同时点CPR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MgSO4可减轻CPR后脑水肿,其机制可能是降低了AQP4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时间点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评估大鼠心脏骤停(CA)模型心肺复苏(CPR)后脑水肿的价值.方法:将20只体重为(506±13)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n=6)、ROSC 6 h(n=7)组及ROSC24h组(n=7),利用气管插管制作大鼠心脏骤停窒息模型.模型组大鼠恢复自主循环(RO...  相似文献   

6.
心脏骤停(CA)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神经功能恢复最为关键的病理改变,影响着临床上CA患者心肺复苏(CPR)后的自主存活率及生存质量。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机制包括:脑内血流动力学障碍;氧自由基增多;炎症因子表达量增加;能量代谢紊乱;细胞内外离子失衡,产生钙超载,并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等。参附注射液主要是由人参、附子的提取物配制的复方制剂,具有扩张冠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氧自由基,减少血黏度等功效,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器官保护。经科学研究证实,参附注射液对CA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与提高脑内血液循环、减轻组织结构损伤、改善脑内能量代谢紊乱、消除氧自由基、保护细胞、调控细胞凋亡及促进神经再生等机制有关。本文综述了参附注射液在CA后缺血缺氧脑组织保护中的作用及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7.
郭静洁  张引红 《护理研究》2023,(16):2965-2970
目的:通过测量4周跑台运动和白藜芦醇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脑神经细胞凋亡及脑组织内质网应激因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跑台运动和白藜芦醇预处理改善CI/R大鼠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1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I/R模型组、CI/R运动组、CI/R白藜芦醇组及CI/R白藜芦醇+运动组。运动组递增负荷跑台运动4周,白藜芦醇组灌胃4周。预处理4周后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法诱导大鼠CI/R模型。再灌注后24 h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干湿法测量大鼠脑组织含水量,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法测量大鼠脑梗死体积,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CAAT区/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蛋白表达。结果:1)CI/R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缺血侧脑含水量、脑组织神经凋亡细胞及脑组织CHOP和GRP78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显著增加(P<0.05);2)所有干预组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构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aFGF)对慢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BCAO组和BCAO+MaFGF组,每组各8只。建模完成后,BCAO+MaFGF组鼻内给药MaFGF20μg/(kg.d),其余2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采用mNSS评估小鼠神经功能损害程度,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估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Nissl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的形态结构学改变,Western biot法检测小鼠海马区p-PI3K、p-AKT、GRP170、CHOP、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p-AKT、GRP170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BCAO组小鼠mNSS评分明显升高(P<0.05),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5),BCAO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结构破坏明显,坏死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5),其海马区CHOP和caspase-12明显升高(P<0.05),而p-PI3K、p-AKT、GRPI70均未见明显改变(P>0.05);与:BCAO组比较,BCAO+MaFGF组小鼠mNSS评分明显降低(P<0.05),学习记忆能力上升(P<0.05),BCAO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结构较为完整,排列整齐,坏死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其海马区CHOP和caspase-12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p-PI3K、p-AKT、GRP170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MaFGF能够改善慢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神经功能,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内质网应激,减少细胞凋亡而起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干预心脏骤停(CA) 犬后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颅内微循环的变化,探讨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心外膜电致颤诱发16只比格犬CA,经心肺复苏(CPR)至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随机选8只行3次1 h EECP干预,8只为对照(Con)组.各时间点采血,用ELISA法测血清ET-1、NO浓度,并观察颅内微循环.结果 血清ET-1浓度、ET-1/NO比值在ROSC后EECP组比Con组低(P<0.05或P<0.01),血清NO浓度EECP组比Con组高(P<0.05或P<0.01).反搏后颅内微循环灌注量EECP组比Con组升高(均P<0.01).结论 EECP可升高CA-ROSC犬血清NO浓度和降低血清ET-1浓度,降低ET-1/NO比值,改善内皮舒缩功能,增加颅内微循环灌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将108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Normal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电针组(EA组)、丰富康复训练组(RT组)和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组(EA+RT组)。使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脑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EA组和EA+RT组造模成功24 h后电针百会、神庭穴;RT组和EA+RT组设置丰富环境并参与多项康复运动。通过水迷宫实验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进行评估;采用TTC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梗死区组织ERS相关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增强子结合蛋白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转录因子同源蛋白(CHOP)、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蛋白激酶B(Akt)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水平。结果:与Normal组、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P0.01),脑梗死体积、凋亡指数以及PERK、CHOP、Bcl-2及Bax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3个治疗组与Model组比较,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上升(P0.01),脑梗死体积、凋亡指数以及PERK、CHOP及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和p-Akt水平均升高(P0.01);EA+RT组分别与EA组和RT组进行比较,发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更强(P0.01),脑梗死体积、凋亡指数以及PERK、CHOP及Bax蛋白表达更低(P0.05),Bcl-2蛋白表达和p-Akt水平更高(P0.01);Normal组与Sham组比较、EA组与RT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丰富康复训练对于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使用电针或丰富康复训练治疗,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ERS相关蛋白PERK、CHOP及Bax的释放和激活,上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和p-Akt水平,干预ERS介导的凋亡通路,降低细胞凋亡率,从而使大脑神经受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室颤心脏骤停大鼠模型,探究心肺复苏后大鼠肺部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通过右心室交流电致颤法建立未处理8分钟室颤大鼠模型,随机将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复苏后1 h组(ROSC 1h组)、复苏后3 h组(ROSC 3h组)和复苏后6h组(ROSC 6h组)。Sham组不经历心脏骤停和复苏直接取材,另外3组的动物均经历8分钟未处理室颤和6分钟CPR,复苏后分别监测1 h、3 h和6 h后取材。检测4组动物的IL-1α、IL-6和TNF-α。结果:对比于Sham,ROSC 1h的IL-1α、IL-6和TNF-α均显著增高;ROSC 3h组IL-1α、IL-6和TNF-α均显著增高;ROSC 6h的IL-6显著增高。结论:复苏后1h和3h大鼠肺部的炎症因子IL-1α、IL-6和TNF-α均显著增高,复苏后6小时肺部炎症因子IL-1α和TNF-α均回落接近正常水平,而IL-6仍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作为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有关,脑缺血再灌注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表达对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有待研究。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表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血管病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5-05/12在山东省脑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完成。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8只,体质量220~260g,清洁级。方法:摸球法随机将大鼠分为实验组(n=24)和假手术组(n=4)。应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内动脉插线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线外,其余步骤同实验组。①神经功能测试:实验组大鼠分别于脑缺血1h再灌注6h、12h、24h、3d、7d、14d按Bederson评分法评分(0分:无神经功能缺失,1分:前爪曲屈,2分:不能够对抗来自对侧的推力,3分:行走时转圈,4分:摇动,5分:神志恍惚)。②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实验组分别于脑缺血1h再灌注后6h、12h、24h、3d、7d、14d取材,假手术组于术后24取材。将大鼠麻醉,断头取脑,切取视交叉后方约5mm的脑组织,切片(厚度5μm),每隔10片抽取1片,帖于多聚赖氨酸处理的玻片,晾干备用。③甲苯胺蓝组织化学染色后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形态观察。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表达检测: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表达,即高倍镜下随机各取4个视野进行阳性细胞记数。主要观察指标:①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结果。②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形态观察。③大鼠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表达情况比较。结果:大鼠2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结果:实验组大鼠缺血再灌注7,14d神经行为功能评分分别为(1.50±058),(1.50±0.78)分,低于再灌注6h[(3.00±0.00),P<0.05]。②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形态观察结果:脑损伤区神经细胞周围出现明显的周隙,形态不规则、出现核固缩,细胞染色呈紫蓝色,核仁消失,并有许多散在的细胞碎片。③大鼠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表达情况比较:实验组大鼠缺血再灌注6h、12h、24h、3d、7d皮质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8.75±2.06),(11.13±1.14),(19.75±3.18),(17.38±3.11),(11.23±2.28)个,高于假手术组[(3.88±1.46),P<0.05],纹状体区分别为(8.25±2.21),(11.34±2.21),(18.23±2.64),(18.56±2.34),(11.31±2.14)个,高于假手术组[(4.12±2.24)个,P<0.05];实验组大鼠缺血再灌注6h、12h、24h、3d、7d皮质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63±1.50),(10.50±2.34),(15.55±3.12),(15.37±3.01),(8.86±2.75)个,高于假手术组[(4.13±1.81),P<0.05]。纹状体区分别为(8.33±2.31),(10.24±2.09),(14.72±2.17),(14.24±2.77),(8.38±2.05)个,高于假手术组[(3.76±2.35)个,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明显受损,脑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及其受体主要在皮质和纹状体区表达,再灌注12h~7d持续高表达,1~3d达高峰,但在再灌注14d后表达明显减少,提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早期表达的神经功能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脑缺血后不同时间段白细胞介素8血清的表达及电针对其表达的调节,以探讨电针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8/11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内进行。取135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数字法分成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3,6,12,24h组,缺血再灌注3,6,12,24h 电针组。每组1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1h后再灌注模型,于造模成功后电针缺血再灌注 电针组大鼠的足三里、内关穴,频率2Hz,电压1.5V,连续波30min/次。再利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每组白细胞介素8浓度;并对每组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结果:实验过程中有2只动物死亡,133只动物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再灌注3h白细胞介素8表达开始增加,6h达高峰,12h开始下降,24h恢复正常;其中缺血再灌注3,6及12h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假手术组(73.56±8.27)μg/L,缺血再灌注3h(85.18±9.56)μg/L,6h(109.82±10.82)μg/L,12h(95.27±9.71)μg/L,24h(75.61±8.43)μg/L,P<0.05]。②缺血再灌注3,6,12h 电针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与缺血再灌注相应时间点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缺血再灌注3h 电针组(80.39±8.68)μg/L,缺血再灌注6h 电针组(98.35±9.29)μg/L,缺血再灌注12h 电针组(86.81±8.09)μg/L,P<0.05]。③缺血再灌注3,6,12,24h 电针组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与相应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3,6,12,24h 电针组分别为(2.85±0.38),(3.06±0.55),(2.98±0.46),(3.02±0.52)分;缺血再灌注3,6,12,24h组分别为(3.38±0.57),(3.86±0.43),(3.52±0.52),(3.56±0.62)分,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期血清白细胞介素8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呼吸、心搏骤停大鼠心脑肺复苏早期海马兴奋性氨基酸(EAAs)及海马病理改变的影响及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生理盐水复苏组(NS组)和乌司他丁复苏组(UTI组).采用窒息法致NS组和UTI组大鼠心脏骤停(CA),继而进行心肺复苏(CPR).UTI组于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2 min内经颈动脉推注注射用UTI(10万U/kg);NS组于ROSC后2min内经颈动脉推注等量生理盐水.S组仅行麻醉、气管切开和血管穿刺.UTI组和NS组于ROSC后0.5h、1h、2h,S组于气管切开后0.5h、1h、2h快速断头取右侧脑海马组织.采用RP-HPLC(荧光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EAAs含量;光镜下观察海马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S组比较,ROSC后0.5h,UTI组和NS组大鼠海马组织中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和甘氨酸(Gly)浓度均明显升高(P <0.01);ROSC后1h和2h,UTI组和NS组大鼠海马组织中Glu含量逐渐降低.ROSC后0.5h,UTI组大鼠海马组织中EAAs浓度UTI组Glu含量显著低于NS组(P<0.05);ROSC后1h和2h,UTI组海马组织中EAAs含量与N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TI组病理损伤轻于NS组.结论 UTI能降低大鼠即刻CPR后早期(0.5 h)脑海马组织EAAs含量,减轻病理损伤,且对CPR过程中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异丙酚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S100B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影响,分析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05在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每组12只,异丙酚预处理组动物在缺血前腹腔注射异丙酚100mg/kg,采用线栓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同样麻醉手术但不行颈总动脉夹闭术,脑缺血模型组麻醉后采用线栓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3组动物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评估并记录动物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取大鼠脑组织行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结果:36只大鼠顺利完成全部实验的有34只。脑缺血再灌注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各有1只动物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偏瘫无法进行余下实验,这可能与动物的个体差异不能耐受实验有关,随机取30例作为结果分析样本(每组10只)。①假手术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旷场评分、斜坡实验、悬挂时间评分均较脑缺血模型组高[(29.75±4.17),(24.25±7.51),(10.13±3.22)格;(8.13±2.36),(8.50±3.48),(16.25±3.79)s;(51.00±5.93),(32.75±6.13),(13.13±4.25)s;P<0.05~0.01];异丙酚预处理组悬挂时间评分较假手术组低(P<0.05),旷场评分和斜坡实验评分也低于假手术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假手术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脑组织中S100B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均明显低于脑缺血模型组[(0.35±0.07),(0.83±0.47),(1.47±0.88)μg/L;(4.35±1.24),(10.40±5.66),(19.68±9.73)μg/L;P<0.05~0.01]。假手术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缺血前2h异丙酚预处理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脑缺血损伤大鼠脑组织S100B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含量,减轻神经损害,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血管升压素(VAP)对大鼠心肺复苏(CPR)后早期心脏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12周龄SD大鼠36只,体质量(300±20)g,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只.A组(假手术组):仅气管切开插管和右颈总动脉置管;E组 (肾上腺素组):窒息致心脏骤停(CA)后用肾上腺素每次0.02 mg/kg进行CPR;V组 (VAP组):窒息致CA后用VAP每次0.8 U/kg进行CPR.记录每只大鼠窒息前(T0)及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即刻(T1)、2 h(T2)、4 h(T3)HR、SBP、DBP、LVSP、+LVdp/dt及动脉血气情况,每只大鼠CA时间、ROSC时间、ROSC率,每只大鼠T3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脑钠素(BNP)水平.结果 ①与V组比较,E组ROSC时间长,而ROSC率低(P<0.05).②E、V组ROSC后各时刻HR、SBP、LVSP、+LVdp/dt及E组ROSC后各时刻DBP较T0降低(P<0.05);与V组比较,E组T3时HR,T2、T3时SBP,T1、T2、T3时DBP、LVSP、+LVdp/dt降低(P<0.05).③E组ROSC后各时刻pH、PO2、PCO2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组ROSC后各时刻PO2、PCO2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V组比较,E组T1时PCO2高,T2、T3时PO2低,T1、T2、T3时pH低(P<0.05).④三组cTnT水平比较以及A组与E、V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P可以明显减轻大鼠心肺复苏后早期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CPR)后大鼠脑皮质脑红蛋白(NGB)表达、神经功能评分(NDS)、大脑皮质病理的变化及氯化血红素(Hemin)干预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n=40):对照组(A)、复苏组(B)、药物组(C),建立窒息致大鼠心搏骤停CPR模型,观测大鼠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各时间点(0.5 h,3 h,6 h,12 h,24 h)NGB表达、NDS及大脑皮质病理改变.实验数据作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Tukey检验.结果 与A组同时间点比较,B组ROSC后12 h,24 h NGB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ROSC后各时间点NDS显著降低(P<0.01)、脑组织形态学明显异常;C组ROSC后6 h,12 h,24 h NGB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ROSC后3 h,6 h,12 h NDS显著降低(P<0.01).与B组同时间点比较,C组ROSC后12 h,24 hNGB表达和NDS均显著升高(P<0.01),ROSC后脑组织形态学异常明显减轻.结论 大鼠CPR后大脑皮质区NGB表达增加、NDS降低、脑组织形态学明显异常,Hemin能增加大脑皮层NGB表达、提高NDS、减轻皮层病理损伤,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大鼠脑缺血后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表达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1/2003-05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完成。①选用纯种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6只、缺血对照组24只、胰岛素治疗组24只。Y型迷宫箱(张家港生物医学仪器厂制造,MGM-2型)。②缺血对照组、胰岛素治疗组采用改良四血管闭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双侧翼孔及颈动脉,各血管不行闭塞。③各组大鼠在麻醉状态下钻开颅骨,于前囟后1.2mm、左旁1.5mm处用微量加样器进针3.5mm穿刺脑室。成功后胰岛素治疗组于开放动脉夹行再灌注后立即注入1×105U/L的速效基因合成人胰岛素10μL,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④分别于全脑缺血再灌注1,3,5d,假手术组(1只/时相点)、缺血对照组(6只/时相点)、胰岛素治疗组(6只/时相点)大鼠断头取脑,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表达的变化。⑤全脑缺血再灌注8周后,用Y型迷宫箱对假手术组(3只)、缺血对照组(6只)、胰岛素治疗组(6只)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检测,以其测试时达到连续10次中9次正确反应所需的电击次数表示。并计数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结果:实验选用纯种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各组脑海马CA1区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的表达:假手术组海马CA1区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呈阴性表达。缺血对照组于缺血再灌注1d海马CA1区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表达阴性;3,5d时均呈阳性表达。而胰岛素治疗组于缺血再灌注1,3,5d海马CA1区神经元酪氨酸羟化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表达均呈阴性。②全脑缺血再灌注8周后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胰岛素治疗组记忆力损害较轻,达到9/10正确反应所需电击次数明显少于缺血对照组[(9.4±1.8),(18.6±2.7)次,P<0.01]。③全脑缺血再灌注8周后各组大鼠脑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计数结果:假手术组神经元形态正常,细胞核无固缩或溶解,正常神经元计数为(174.6±10.7)个/mm。缺血对照组神经元大部分死亡,正常神经元计数为(10.6±0.6)个/mm。胰岛素治疗组可见部分神经元死亡,死亡神经元胞体缩小或脱失,正常神经元计数为(113.4±9.1)个/mm,明显高于缺血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素可通过调节儿茶酚胺合成与分解酶系的活性及含量来影响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成分,纠正其代谢紊乱,减少神经元的凋亡,减轻脑缺血造成的学习记忆能力损害,从而发挥中枢的直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探讨糖尿病心肌病的NADPH氧化酶介导内质网应激机制研究及二甲苯基碘(DPI)的改善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糖尿病组和DPI治疗组(n=8)。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复制糖尿病心肌病模型,Western Blotting分析大鼠左心室NADPH氧化酶亚基及内质网应激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大鼠左心室±dp/dtmax明显增高,p22phox、p47phox及PERK、CHOP表达明显增强,而DPI干预组上述表达异常得到显著的恢复。结论 NADPH氧化酶介导的内质网应激是糖尿病心肌病发病的重要机制,DPI具有显著改善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高血压灌注心搏骤停猪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脑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电刺激建立猪心室纤颤(室颤)模型,室颤4 min后给予标准心肺复苏(CPR),将ROSC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只.高血压灌注组立即给予去甲肾上腺素(NE)使平均动脉压(MAP)维持在室颤前血压的130%;正常灌注组给予NE维持MAP为室颤前水平;两组均监测4h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于室颤前及ROSC后1h、3h用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扫描大脑顶叶皮质,观察脑功能成像的动态变化;于复苏后24 h制备脑组织切片,观察顶叶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灌注组比较,高血压灌注组于ROSC后不同时间点心率(HR,次/min)、MAP(mm Hg,1 mm Hg=0.133 kPa)、心排血量(CO,L/min)、冠状动脉灌注压(CPP,mm Hg)均出现升高趋势(ROSC 30 min HR:167±8比140±15,ROSC 1 h MAP:131 ±9比108±10,ROSC 1 h CO:4.9±0.1比3.4±0.5,ROSC 2 h CPP:118±12比88±1,P<0.05或P<0.01).两组复苏前后DWI未见明显异常;复苏后大脑皮质表观弥散系数(ADC)均呈下降趋势,正常灌注组下降趋势较高血压灌注组明显.光镜下观察高血压灌注对脑的保护作用优于正常灌注组.结论 高血压灌注可引起心搏骤停猪复苏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增加脑血流量,对脑具有保护作用,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