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点  朱静 《新中医》2023,55(13):42-51
目的:基于R语言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中药方剂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组方规律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用R语言进行数据挖掘和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方药组方规律;进一步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方法,通过基因本体GO和KEGG通路分析,研究核心药物组合的生物通路、与受体的结合能力,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筛选得到8 567篇文献,纳入52篇文献,56首处方,含113味中药。通过频次、归经、四气、五味分析发现高频药物多为活血化瘀药和平肝熄风药,多归肝、心两经,多为寒、平、温性,多有辛、苦、甘味。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川芎-红花-桃仁-赤芍4味核心药物,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50种有效成分,66个靶点,其中包括7种主要成分和6个核心靶点,主要通过参与抑制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途径发挥防止神经元受损、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和IL-6、CASP3、MAPK1具有较好结合活性,均优于尼莫地平。结论:经处方数据挖掘得到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方药的核心药组为川芎-红花-桃仁-赤芍,其通过炎症反应、氧化应...  相似文献   

2.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血液突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为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现将我院2001-2005年收治的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多因位于颅内脑底的先天性脑动脉瘤和脑浅表部静脉畸形破裂 ,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高血压性动脉硬化、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血液病等 ,则多引起脑实质出血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引起继发性SAH[1] 。现将对我院收治的 6 0例SAH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6 0例SAH患者中 ,男 36例 ,女 2 4例 ;年龄 34~ 75岁 ,平均 5 5岁。先天性动脉瘤 17例 ,高血压性动脉硬化 2 9例 ,颅脑外伤 14例。2 护  理2 1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变化 SAH起病急骤 ,如突然发生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 ,有不同程度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颅脑外伤死亡和病残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导致的综合征,并发症多而且较严重,我科于1999年4月~1999年10月共收治22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由于颅内血管的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等因素引起血管破裂.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所致。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8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通常为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左右。颅内动脉瘤是其最常见的病因(约占50%~80%),其次是血管畸形、Moyamoya病、颅内肿瘤、垂体卒中、血液系统疾病、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和抗凝治疗并发症等。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恼膜刺激征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7.
8.
中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三十年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表面或脑实质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统称。临床上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有先天性颅内动脉瘤,脑血管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高血压、脑动脉痉挛、血液病等,发病前多有情绪激动、咳嗽等诱因。各年龄均可发病,好发于30—60岁。  相似文献   

10.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多种病因引起脑部或脑脊髓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而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是再出血。因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做好预防再出血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防止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再出血呢?1保持患者安静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哲  陈香岩  陈发军 《新中医》2020,52(20):18-20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急危重症。从中医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方药论治认识以及基础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中医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多层次、多系统、多靶点等特点,体现出一定的治疗优势。但是在统一辨证分型与疗效判断标准,实施大样本的循证医学研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以期更好的指导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动脉瘤(50%~85%)破裂,其次是动静脉畸形和高血压性动脉硬化,还可见于血液病、各种感染所致的脑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抗凝治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容易复发,了解诱因和复发因素,及时预防,消除诱因,是该病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冯宜霞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2):128-12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多发病之一,约占脑血管疾病的5%一10%,是指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以起病急骤、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及血性脑脊液为临床特点,诱因有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出血后脑组织通过植物神经的作用,可引起广泛的脑动脉痉挛而致微循环障碍,脑组织缺氧或引起梗死,从而出现偏瘫等相应的病灶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人蛛网膜下腔,一般见于先天性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患者。我院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8例,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导致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或自发性SAH,是神经科最常见急症之一[1].最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减少复发、缓解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2006年12月-2008年12月共收治SAH患者30例,通过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及对患者实施饮食、大便护理、心理疏导、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珠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ioid Hemorrhage)是指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4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存志  陈启俊 《新中医》1992,24(7):33-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