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 随着社会日趋老龄化,心房颤动(房颤)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基础上继发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心功能下降等并发症,及其高致残及致死率带来的经济及社会负担越来越引起医疗界重视。关于房颤机制研究众说纷纭,近期关于维生素D缺乏与房颤危险因素之间的研究成为新热点,二者是否存在相关性尚存在争议。故本文对维生素D缺乏与房颤关系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老年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92例,根据有无房颤分为研究组(n=102)和对照组(n=90)。记录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测定心脏超声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25-羟维生素D[25(OH)D]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左房内径(LAD)的相关性;以logistic回归预测高血压合并房颤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25(OH)D水平对房颤的预测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s-CRP水平升高,25(OH)D水平降低,LAD增大,LVEF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与LAD呈显著负相关(r=-0.180,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水平升高(OR=1.474, 95%CI:1.150~1.888,P=0.002)、 25(OH)D水平降低(OR=1.281, 95%CI:1.141~1.440,P<0.001)以及LAD增大(OR=1.45...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D缺乏与骨质疏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生素D对骨骼最主要的作用之一是为骨质矿化提供合适的微环境。尽管部分食物中强化维生素D,或额外补充维生素D,但人群中维生素D缺乏仍很普遍。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转换增加和骨丢失,引起骨折风险增加。维生素D和钙剂补充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本措施。研究表明补充足量维生素D能增加骨量、肌肉容量,和肌肉协调功能,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及其骨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补充维生素D对伴有维生素D缺乏的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 采取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连续选取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维生素D缺乏定义为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 25(OH)D]≤50 nmol/L.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伴有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不予针对维生素D缺乏的药物干预,干预组给予每日口服阿法骨化醇0.5 μg.治疗1年后再次复查25(OH)D水平,监测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功能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结果 在176例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94例(53.41%)伴有维生素D缺乏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47例.随访结束时,干预组转归良好率(82.98%对63.83%;χ2=4.414,P=0.036)和血清25(OH)D水平[(85.83±10.53)nmol/L对(39.10±11.18)nmol/L;t=20.860,P<0.001]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随访期间,2组均无失访和死亡事件,干预组仅见2例恶心,1例头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结论 补充维生素D可提高伴有维生素D缺乏的青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改善功能转归.  相似文献   

5.
钙、维生素D缺乏大鼠长骨成骨细胞的维生素D受体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正常、钙缺乏和维生素D缺乏的大鼠 ,观察其体外培养的长骨成骨细胞的维生素D受体最大结合容量 ,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组显著低于正常组 (P <0 .0 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的相关性,进一步寻找脑卒中发病后的进展因素。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92例,根据诊断分为进展性脑卒中组(进展组)148例,非进展性脑卒中组(非进展组)244例,检测2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根据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为低分位、中分位、较高分位和高分位水平,每分位98例,并进行比较。结果进展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低于非进展组[(15.88±1.72)μg/L vs(22.16±1.64)μg/L,P0.01]。低分位水平患者进展性脑卒中比例明显高于较高分位和高分位(63.26%vs28.57%和13.27%,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位患者是高分位患者发生进展性脑卒中风险的5.841倍(95%CI:1.690~11.245,P=0.006)。结论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进展性脑卒中有相关性,有可能作为预测及评价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衰弱与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法抽取老年住院患者100例,利用衰弱表型进行衰弱评估,采集静脉血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D〕含量,分析衰弱与维生素D的关系。结果衰弱、衰弱前期和非衰弱分别为40例、39例和21例。血清25(OH) D的平均浓度为(15. 18±6. 96) ng/ml,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占97%。与非衰弱组〔(20. 179±6. 644) ng/ml〕、衰弱前期组〔(13. 382±4. 697) ng/ml〕相比,衰弱组血清25(OH) D浓度〔(8. 987±3. 885) ng/ml〕明显降低(P<0.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是衰弱和3个衰弱表型(体重下降、虚弱、疲乏)的独立影响因素(P<0. 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存在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状况,且低水平维生素D是衰弱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观察性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维生素D与心房颤动(AF)之间的关系也已成为近年来新的研究热点。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维生素D水平与AF的发作风险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心房重构、炎症、氧化应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有关;然而,也有部分学者在研究中发现,维生素D与AF并无相关性,从而对上述观点提出了挑战。未来还需要大样本、设计更加合理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评估维生素D与AF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6例入住ICU脓毒症患者的血清25(OH)D质量浓度,比较25(OH)D充足组、25(OH)D不足组、25(OH)D缺乏组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主要生化指标、ICU留住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175例(74.1%)血25(OH)D减少,其中100例(42.3%)25(OH)D不足,75例(31.8%)25(OH)D缺乏。(2)25(OH)D缺乏组与其余两组相比,ICU留住时间更长,APACHEⅡ评分、血降钙素原(PCT)、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培养阳性率以及28 d病死率更高(P<0.01)。随着血清25(OH)D浓度的降低,APACHE Ⅱ评分增高(r=-0.716,P<0.01),28 d病死率上升(r=-0.376,P<0.01)。(3)25(OH)D充足组、25(OH)D不足组以及25(OH)D缺乏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0 d、23.3 d和18.4 d(P<0.05)。(4)Cox分析显示,25(OH)D<20 μg/L(即维生素D缺乏)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OR 1.205,95%CI 1.154,1.257,P=0.006)。结论  脓毒症患者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高,维生素D缺乏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维生素D或可作为脓毒症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目前已知其在调节骨骼代谢、钙盐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虽然许多研究者发现高血压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率很高,维生素D缺乏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但是补充维生素D与高血压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因此文章就维生素D缺乏与高血压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伴心房颤动患者hs-CRP、Hcy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房颤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伴房颤患者为A组,60例冠心病伴窦性心律患者为B组,60例窦性心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的hs-CRP、Hcy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hs-CRP、Hcy、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明显高于B组;A组和B组患者的hs-CRP、Hcy、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A组中永久性房颤患者其hs-CRP、Hcy、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明显高于持续性房颤患者及阵发性房颤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伴房颤患者具有氧化、炎症等反应,在检测下具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除此之外,冠心病伴房颤患者hs-CRP、Hcy水平越高将会加重患者房颤的持续时间以及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中维生素D的缺乏与血清N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浓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2012年住院高血压病患者,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由高到低将入选患者分为4组:A组:对照组25(OH)D浓度i〉30ng/ml;B组:20ng/ml〈25(OH)D浓度〈30ng/ml;C组:10rig/ml〈25(OH)D浓度〈20ng/ml;D组:25(OH)D浓度≤10ng/ml,测定血清NT-pro-BNP浓度,并作受试者血清各指标与血清NT-pro-BNP浓度相关性的分析。结果:B组和c组血清NT-pro-BNP浓度较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D组血清NT-pro-BN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清NT-pro-BNP浓度较c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着血清25(OH)D浓度的降低其血清NT-pro-BNP浓度显著升高。受试者血糖、血钙、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同型半胱氨酸、肌酐、甲状旁腺素与血清NT-pro-BNP浓度没有相关性。结论:维生素D的缺乏明显增加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魏勇  刘少稳 《心脏杂志》2012,24(2):271-274
栓塞和血栓形成是房颤(AF)和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所以对于AF并发冠心病患者进行抗栓治疗就至关重要。治疗AF需要口服抗凝剂以减少缺血性卒中,而对冠心病患者则需要长期抗血小板治疗以减少冠状动脉事件。对于AF并发冠心病的患者,如何平衡抗凝或(联合)抗血小板的获益与出血风险?已成为临床讨论的焦点。本文结合2010年《ESC心房颤动治疗指南》及当前的询证学依据,详细综述了AF并发冠心病这一类栓塞高危人群的抗栓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性。方法对269例老年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分为狭窄组114例和正常组155例,应用Gensini积分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按照25羟维生素D3四分位数分为:Q1组(<15.0nmol/L)60例,Q2组(15.0~22.1nmol/L)74例,Q3组(22.2~35.6nmol/L)68例,Q4组(>35.6nmol/L)67例。结果狭窄组与正常组25羟维生素D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5±16.08)nmol/L vs(31.83±22.36)nmol/L,P=0.004];Q1组、Q2组、Q3组与Q4组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血清25羟维生素D3与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548,P=0.000),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0.183,P=0.00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羟维生素D3是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独立保护因素(P<0.01)。结论低水平25羟维生素D3与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需进一步研究证实补充25羟维生素D3是否会减少老年冠心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血栓治疗现状,为老年房颤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老年房颤患者875例,将其中济南军区总医院的445例房颤患者按年龄分为60~74岁158例,75~80岁118例,81~84岁11 2例,≥85岁57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疾病、房颤分类及用药情况。结果所有阵发性房颤治疗以药物复律为主,占61.4%,所有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治疗以控制心室率为主,占80.1%,抗血栓治疗以阿司匹林为主,占77.7%,华法林占1 4.5%。与60~74岁比较,其他年龄段患者建议服用华法林治疗比例明显升高(P<0.05),与≥80岁比较,75~80岁、81~84岁患者实际服用华法林治疗比例明显升高(P<0.05)。结论阵发性房颤使用胺碘酮最多,抗血栓治疗阿司匹林使用普遍,基层医院华法林使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17.
Abstract. Stroke patients with brain infarction and 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 n = 88) or sinus rhythm (SR, n = 188), treated at a population-based stroke unit, were studied for 5 years. Within 1 month, 13% of NVAF and 2% of SR patients (P < 0.01) had either a stroke recurrence or systemic embolism. After 5 years, the corresponding figures were 26 and 25%, respectively. The 1-month and 5-year mortality values were 35 and 78% in the NVAF group vs. 7 and 52% in the SR group (P < 0.01). Age,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and function group on arrival at the hospital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death. The main cause of death was ischaemic heart disease in the NVAF group, and complications to the initial stroke or a stroke recurrence in the SR group. Thus a higher risk of death, stroke recurrence and peripheral embolism was evident only during the first month after stroke.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心房颤动患者凝血因子的检测,观察不同临床因素对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慢性非瓣膜性老年心房颤动患者79例,并设立窦性心律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由专人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判断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按有无心房颤动进行分组,比较两组PT、APTT、FG、DDI水平。结果心房颤动组患者PT、APTT、FG、DD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左心房内径、LVEF及HbAlc是DDI的预测因素;LVEF是FG的预测因素。结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明显处于血栓前状态,应加强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老年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冠心病病人的抗栓治疗方案,并分析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与再住院原因.方法 选取本院2013~2014年976例房颤合并冠心病病人,分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冠心病(SCAD)2组并随访3年.分析2组不同卒中栓塞和出血评分下抗栓药物的选择、MACE导致再住院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曲美他嗪对≥80岁老年人冠心病伴心房颤动患者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4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及对照组,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60mg/d,对照组继续原常规治疗,评估治疗3月后左心功能。结果治疗3月后,曲美他嗪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35.74±5.17)%上升至(40.1±5.24)%,对照组由(35.83±3.69)%上升至(37.59±3.83)%,2组的LVEF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曲美他嗪可改善≥80岁老年冠心病伴房颤患者心力衰竭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