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74岁,因上腹不适、纳差1个月入院,胃镜示胃体见一2 cm×2 cm大小的溃疡隆起性病变。胃镜活检示腺癌。病理检查眼观:远端胃大部,大弯长17 cm,小弯长11cm。沿大弯打开,于胃体部小弯侧距幽门切缘4 cm处见一溃疡型肿物,大小1.8 cm×1.5 cm×0.4 cm,切面灰白色,质脆,似侵及黏膜下层。小弯侧脂肪组织内查见淋巴结5枚,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性,34岁。因间断性黑便10余天入院。患者既往体健,2014年7月26日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示胃窦肿物,活检病理结果示胃窦慢性炎症伴腺体增生。7月28日赴上级医院行超声检查,超声内镜检查示胃窦黏膜下肿瘤。8月5日本院胃镜示与胃体交界处大弯侧见一较大的黏膜下球形隆起(图1)。遂行手术切除术。术后电话随访16个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病理检查眼观:手术切除胃黏膜组织一块,5.5 cm×4.5 cm×2.5 cm大小,切面黏膜下见一3 cm×2 cm×2.5 cm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性,43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1个月余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胀痛,进食后加重,可自行缓解,无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等不适。当地医院胃镜病理检查示胃角腺癌。为进一步治疗,遂就诊于我院,门诊拟"胃癌"收入院。胃镜检查示胃体下部小弯侧及胃角见一大小3.5 cm×3.5 cm溃疡浸润性病灶,底凹凸不平,周边黏膜结节状,取检质脆,易出血。胃窦:后壁近幽门见一大小2.0 cm×2.0 cm黏膜隆起(图1),表面光滑,质韧,胃蠕动存在。  相似文献   

4.
例1,男性,60岁,上腹部隐痛3年余,加重伴有黑便近半月.实验室检查:Hb 69.7g/L,RBC 2.44×1012/L;X线示胃小弯黏膜增粗、纠集、充盈缺损,提示溃疡;胃镜示胃小弯直径3 cm溃疡,中心呈搏动性喷射状出血,高频电凝止血失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溃疡位于小弯侧胃角处,4 cm×3 cm,中间凹陷,周围堤状,质硬,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性,63岁,以腹泻、便血半年余在我院门诊就医,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示:全结肠弥漫性糜烂、水肿。结肠多部位取材,病理活检示:肠黏膜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改变。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CA-125、CEA、CA199、AFP均无异常。患者入院后电子胃镜示:胃前壁近胃角处一大小3.0 cm×4.5 cm隆起灶突入胃内,黏膜表面光滑,超声胃镜见胃壁层次清楚,肿瘤起源于第3~4层,边界清楚,其内未见血流信号。周围胃黏膜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性,79岁,自2011年起胃胀、胃痛,2012年11月上消化道出血、便血,胃镜检查示胃体黏膜面见多个糜烂,小者范围0. 5 cm×0. 5 cm、大者范围2 cm×1 cm。2013年2月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检查眼观:近端胃切除标本,小弯长4 cm,大弯长11 cm,胃黏膜后壁近大弯侧可见多处糜烂,其中大者范围2 cm×1 cm,小者范围0. 5 cm×0. 5 cm。另见游离胃组织1块,大小3. 5 cm×3 cm×2 cm,切面见暗红色区域,范围为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3岁.因间断性黑便1个月于2010年1月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本院.体检:腹部平坦,上腹轻度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 82 g/L,红细胞3.82×1012/L,余无特殊.内窥镜下贲门黏膜充血、水肿,胃底后壁、胃体小弯侧及后壁并大弯侧溃疡,表面被覆陈旧血及污秽苔,周边不规则隆起.胃角、胃窦黏膜略粗糙,局部水肿,黏液附着,并见稀疏分布的过生结节.幽门通畅.考虑胃癌合并慢性浅表-萎缩性炎,取活检组织6块.切片报告低分化黏液腺癌,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中探查肠系膜根部无肿大淋巴结,肝脏、盆腔未见转移结节,壁层腹膜光滑.术后恢复良好,排气和排便正常出院.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5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同时稍感上腹部不适,进食后尤其明显,食欲减退,于200年6月19日入院。入院前于外院CT检查示:胃壁平滑肌瘤可能性大,胃腔变小,胃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消化道造影提示:胃癌、右侧胸膜肥厚。外科查体:腹平坦,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左上腹可触及一8cm×9cm×15cm大小的肿块,无触痛,双下肢出现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白蛋白25g/L。病理检查:全胃组织,大弯长39cm,小弯长21cm,胃体直径12cm,胃角直径6.5cm,网膜面积为23cm×16cm,沿胃大弯剪开胃组织,可见弥漫性黏膜皱襞粗大,弥漫至胃底、大小…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性,25岁,上腹不适2年、加重半年,伴疼痛、返酸、恶心、呕吐,夜间较重,间或黑便。内窥镜检查:胃体小弯侧前壁可见4cm×3cm大小的圆球形隆起,底宽,其上被覆粘膜,光滑。临床诊断:胃体平滑肌瘤。大体标本检查:大部切除之胃,大弯侧前壁有一个灰白色结节状隆起,高出粘膜面1cm,粘膜表面无溃破。切面见肿块位于粘膜下,2.1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7岁。曾于3月前呕吐两次,两次间隔17天,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未行特殊治疗,呕吐前后无明显不适症状。平素体健。因家属要求其来院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示:于仰卧位未见明显异常,反复转动体位后,于立位观察见胃底-体交界部位,偏小弯侧见一长蒂囊袋状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3岁.因间断性上腹胀痛6个月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上消化道钡透示胃底平滑肌瘤.胃镜检查:见胃底部有一球形隆起,大小3 cm×2 cm×2 cm,表面光滑,黏膜活检病理报告为正常胃黏膜,入院手术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2.
胃腺类癌1例     
患者男性,56岁。黑便3 d。上消化道造影见贲门部粘膜有一6 cm×4 cm大小充盈缺损。纤维胃镜见贲门部有一3 cm×2 cm×1 cm大小的肿物,活检病理报告:平滑肌内有少量癌组织浸润。全麻下行胃次全切除术,术后化疗,随访半年,病人一般情况好。 病理检查,巨检:次全切除胃与食管一段,胃贲门部有一溃疡形肿块,4.2 cm×2.3 cm×1.0 cm大小,切面灰白色,粗颗粒状,部分区域呈细颗粒状,肿块向上侵犯食管1.4 cm,浸透胃及食管全层。小弯侧可见5枚黄豆大小淋巴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39岁,因"右胸锁乳突肌肿物2个月"入院。查体:右颈部下颌下角、胸锁乳突肌下有一肿物,大小5 cm×4 cm×2 cm,质中,与周围境界不清,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阳性体征,肝脏无明显肿大。实验室检查无异常。于彩超引导下行右胸锁乳突肌肿物穿刺术,病理检查示:右颈部穿刺物小细胞癌结节(建议检查肺部)。后行肺部CT检查,未发现异常。考虑患者为中年男性,先排除较为常见的疾病,如鼻咽癌、甲状腺癌等。行甲状腺B超检查未发现  相似文献   

14.
正患者女性,5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上腹部疼痛1年余。查体:左上腹触及肿大包块,大小5 cm×4 cm×4 cm,胃镜示胃窦大弯侧及后壁见一巨大肿物,肿物遮盖部分胃体下段,表面黏膜粗糙,直径约7.3 cm(图1)。临床以胃间质瘤行外科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眼观:胃大部切除标本一个,大小12 cm×10cm×4 cm,于胃窦大弯侧及后壁黏膜下见一巨大隆起型肿块,大小7 cm×5 cm×4 cm,肿块剖面呈黄白色、实性、质地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性,74岁。因肺炎行CT检查,报告示血吸虫性肝硬化、脾切除术后;胃底富血供肿块,考虑胃肠间质瘤可能性大(图1)。既往病史:患者因血吸虫性肝硬化于29岁行脾切除术。遂拟行超声胃镜和胃间质瘤挖除术入院。体检正常。辅助检查:除血小板、尿液白细胞和谷氨酰转肽酶及总胆红素升高,血肌酐和钾降低外,其余正常;放免检验报告无异常。超声胃镜:胃底黏膜下肿瘤大小2.82 cm×3.95 cm(图2)。临床诊断:胃肠间质瘤可能,拟行胃镜下胃肠间质瘤挖除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68岁.因上腹痛20余天、黑便2天就诊.查体:上腹深压痛.胃镜见:胃前壁体、窦交界处3.0 cm×3.0 cm溃疡性病变,表面被覆白苔,周边黏膜隆起.另胃窦部大弯侧见隆起性病变,黏膜下肿物5.5cm×4.5 cm×4.5cm,表面略凹陷,被覆少量白苔.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性,62岁,自述“便秘1个月”,行肠镜检查示结直肠多发息肉,平日时有反酸、嗳气,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普通肠镜示:全结直肠黏膜见颗粒状褐色素沉着;全结肠及直肠可见散在10余枚直径0.4~0.6 cm的扁平及半球形息肉,分别予APC灼除。普通胃镜示:胃体小弯、胃角、胃窦黏膜发白,部分胃黏膜纹理消失,血管显露,胃体大弯、前壁黏膜充血水肿,部分黏膜呈大颗粒样隆起改变,予分点活检3块;胃体大弯下段与胃体后壁可见散在溃疡,  相似文献   

18.
信息动态     
患者女性,47岁,继发性渐进性痛经7年、经量增多2年余入院.查体:左侧附件可触及一包块直径约6.5 cm肿物,边界清,活动欠佳,右侧附件区未及明显异常.我院B超示子宫大小为9.2 cm ×8.6 cm ×8.5 cm,官腔线左移,子宫体后壁肌层内见一大小为5.0 cm ×4.5 cm ×4.5 cm低回声,周围见假包膜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子宫左侧见一大小为6.0cm×3.7 cm×3.5 cm的囊实性包块,境界清楚,内见细小、均匀的点状回声.门诊以“子宫腺肌症、盆腔包块”收入院,拟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子宫次全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中腹膜后见多个不规则肿瘤,切除其中一个送快速冷冻检查:腹膜后恶性肿瘤.遂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女性,67岁,因间歇性嗳气,腹胀3个月余,黑便2周入院。胃镜检查示胃窦幽门前区可见一息肉样隆起性病变,表面光滑,色泽如常,有长蒂,为防止病灶出血,故未行活检。上腹部CT平扫示胃窦腔内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CT值27~31 HU,病变与胃窦大弯侧胃壁相连,局部胃壁稍厚,胃周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影。术中所见:切除约2/3胃,于胃窦大弯近幽门管处可见一大小4 cm×4 cm×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0岁。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阵发性上腹部不适1年余,胃镜检查为“胃体平滑肌瘤”,于2004年9月12日入院。入院后体检全身皮肤正常,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既往无其他部位肿瘤病史。遂在全身麻醉下行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胃窦体后壁,大小约5cm×4cm×3cm,肿瘤向外侵及并穿透浆膜层,与周围组织粘连。病理检查:切除的远端大部胃一个,胃小弯长12cm,胃大弯长9cm,在胃体小弯侧肌壁内见一结节状肿块,大小3cm×3cm×2cm,肿块切面灰白灰褐色,肿块表面胃黏膜完整,与胃黏膜之间境界清楚,肿瘤组织侵及并穿透浆膜层,与周围组织粘连。肿块周围淋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