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讨论丙泊酚快诱导期间持续泵注去甲肾上腺素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以下简称“诺扬”)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宏观循环及微观灌注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年龄65岁以上,ASA II-Ⅲ级,随机分为3组:去甲肾上腺素组(Ⅰ组)、生理盐水+诺扬组(Ⅱ组)、去甲肾上腺素+诺扬组(Ⅲ组);其中Ⅰ组和Ⅲ组诱导期间持续泵入去甲肾上腺素(调节泵入速率、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60~130 mmHg),而Ⅱ组和Ⅲ组则在使用丙泊酚诱导2 min前以诺扬0.02 mg/kg iv. 三组均以丙泊酚2.5~3.5 μg/mL TCI、舒芬太尼0.4 μg/kg及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静注快速诱导,3 min后行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记录各组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前(T2)、插管后(T3)及手术开始前(T4)的MAP和心率(HR),并于T0、T3、T4时刻采集桡动脉血2 mL行血气分析,测定血糖(cGlu)及乳酸(cLac)的值。结果 三组患者基础血压、心率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Ⅰ组相比,Ⅱ、Ⅲ组患者诱导时注射痛、呛咳及肌颤搐的发生率较低(P<0.05);与T0时刻相比,三组诱导后MAP、HR均较前降低。而与Ⅱ组相比,Ⅰ组和Ⅲ组在T1、T2、T3时刻MAP波动更小(P<0.05);与T0时刻相比,Ⅲ组在T4时刻乳酸值改善最明显,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时刻相比,各组血糖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去甲肾上腺素复合诺扬能更好地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快诱导期间宏观血压波动并改善其微观灌注,减少呛咳等不良反应,对稳定该类患者血流动力学有较好的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深肌松”方案在肥胖患者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势。方法 择期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的肥胖患者48例,随机分为常规(中度)肌松组(M组)和深肌松组(D组)。两组采用统一的镇静镇痛方案,其中M组诱导时予顺式阿曲库铵0.15~0.2 mg/kg iv,之后每间隔约45 min~1 h单次静推顺式阿曲库铵5 mg维持;D组诱导时则予罗库溴铵0.6 mg/kg静注,PTC=1~2时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连续输注,切皮前予罗库溴铵0.6 mg/kg iv,当神经肌肉阻滞开始恢复时以5~10 μg/(kg·min)泵注。比较两组诱导插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躁动发生率;分别于诱导前(T0)、手术开始1小时(T1)、术毕时(T2)及离开PACU前(T3)抽取动脉血2 mL行血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乳酸、血糖等结果的差异。结果 与M组相比,D组插管时间、苏醒时间较短,拔管后VAS疼痛评分及躁动发生率较低,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刻相比,T2、T3时刻D组的乳酸、血糖值较低,与M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肌松组相比,“深肌松”麻醉方案可缩短该类患者插管时间,加速苏醒,减轻术后疼痛和躁动应激,或可改善总体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支架植入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再通及神经生化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6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干预组(n=30)和对照组(n=31),对照组接受内科常规颈动脉狭窄手术治疗;手术干预组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四周后神经生化物[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人脑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认知功能评估;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后血管通畅情况。结果 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手术干预组S100β、MBP、NSE显著更低(P<0.05);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手术干预组SOD显著更高,MDA显著更低(P<0.05);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手术干预组MOCA评分显著更高(P<0.05)。结论 支架植入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生化物、氧化应激因子和认知功能,提高术后血管再通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铁氧还原蛋白1(FDX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和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我院神经外科40例恶性胶质瘤样本和20例外伤性脑组织样本中FDX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FDX1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伤性脑组织(P<0.01);FDX1的表达与恶性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FDX1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1)。Cox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FDX1表达强度(相对危险度为2.003,P<0.01)和肿瘤分级(相对危险度为2.279,P<0.01)是恶性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DX1高表达与恶性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对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可能是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术中输液加温对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组织氧合灌注和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ASA分级Ⅰ或Ⅱ级拟开腹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其分为对照组、输液加温组(加温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常规保温措施;加温组患者在常规保温措施的基础上术中使用输液加温仪持续输液加温,温度设置为41℃。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10 min(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1 h(T2)、手术开始2 h(T3)、术毕(T4)时的鼻咽温、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动脉血乳酸(ABL);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RSS)及患者麻醉满意度。结果 加温组T2、T3、T4时的鼻咽温、ScvO2均较对照组高(P < 0.05),ABL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加温组麻醉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寒颤、躁动发生率显著降低,躁动评分(RS)更低、Ramsay镇静评分(RSS)及患者麻醉满意度更高(P < 0.05)。结论 术中输液加温可保证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中良好组织氧合灌注,有利于快速麻醉复苏,明显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寒颤及躁动发生,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药川芎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1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治疗组),于术前及再灌注后30 min、6 h、24 h抽血检测ALT、AST及LDH,同时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对比每组大鼠1周累积生存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C组累积生存率高于B组(P<0.05).B组及C组ALT、AST及LDH均明显高于A 组(P<0.05)且C组低于B组(P<0.05),光镜下,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坏死情况B组重于C组,B组肝细胞凋亡指数高于C组(P<0.05).结论 川芎嗪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夹板固定和皮肤牵引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固定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粗隆间骨折患者66例,按照术前固定方式分成夹板组和牵引组,每组33例。夹板组患者术前采用夹板固定,牵引组患者术前采用皮肤牵引固定。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舒适程度、疼痛程度和满意度。通过制动舒适度问卷(ICQ)评估患者在术前固定期间的舒适水平。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固定后15 min、1 h和2 h夹板组患者舒适评分均显著高于牵引组患者(P<0.05)。固定后1、2、3、4、5、6和7 d夹板组患者ICQ评分显著高于牵引组患者(P<0.05)。固定后15 min、1 h、2 h以及1、2、3、4和5 d夹板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牵引组患者(P<0.05)。固定后1、2、3、4、5、6和7 d夹板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牵引组患者(P<0.05)。夹板组患者术前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牵引组患者(P<0.05)。结论 术前夹板固定较皮肤牵引可进一步减小粗隆间患者疼痛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阴道取卵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滴定麻醉对患者安全性、舒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择期经阴道取卵术的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组(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组)和C组(丙泊酚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滴定给药方式,以MOSS/A镇静评分0分作为滴定终点。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用量、患者满意度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D组丙泊酚用量少于C组(P<0.05),D组呼吸抑制、术中体动、术后腹痛等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丙泊酚注射痛、舒适度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动过缓、低血压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使用丙泊酚相比较,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可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呼吸抑制、术中体动及术后腹痛发生率,可更加安全地运用于无痛取卵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营养灌肠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改道性肠炎的效果。方法 将96位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三组,营养灌肠联合生物反馈训练为试验组1,生物反馈训练为试验组2,常规治疗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三个月肠镜结果对比、回纳术后排便次数、腹痛、排粘液便、治疗前后盆底肌力评估值。结果 试验组1临床疗效高于试验组2和常规治疗组(P<0.05),试验组2临床疗效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试验组1回纳术后并发症腹痛、粘液便、排便次数明显低于试验组2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盆底肌力评估值试验组1和试验组2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和试验组2无明显差别(P>0.05)。肠镜下结果有无红斑肿胀、糜烂溃疡、炎性息肉试验组1明显优于试验组2和对照组(P<0.05)。结论 营养灌肠联合生物反馈能提高改道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改善术后腹痛、排粘液便、排便次数增多症状,提高盆底肌力,减少红斑肿胀、糜烂溃疡、炎性息肉发生率,减少了远端肠管改道性结肠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对比剂注射流率对颈部动脉增强血管成像(3D CE-MRA)图像质量的影响,探讨获得高质量颈部CE-MRA图像的最优对比剂注射流率。方法 收集怀疑颈部血管病变而行颈部增强MRA扫描的患者,根据注射流率不同分为三组,其中A组1 mL/s共22例,B组2 mL/s共25例,C组3 mL/s共20例。由两名主治医师对各节段的动脉图像质量及静脉污染程度分别进行评分,计算整体动脉平均分和静脉污染平均分;分别测量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双侧颈总动脉分叉下1 cm处及双侧同水平椎动脉、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C4)及基底动脉的信号强度(SI),计算整体动脉血管信号平均值及整体血管、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A、B、C三组动脉血管信号平均值分别为584、720、690;动脉血管对比噪声比(CNR)平均值分别为222.50、272.94、280.22,以上指标三组总体具有统计学意义(SI H=8.29,P=0.016;CNR H=7.56,P=0.023)。动脉、静脉及整体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动脉评分A组与B组及A组与C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B组与C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静脉污染评分A组与C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而A组与B组及B组与C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整体评分中A组与B组及A组与C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B组与C组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7)。结论 随注射流率的增加颈动脉血管的信号强度增加,图像信噪比增加,而静脉污染没有增加,故行颈部CE-MRA时推荐注射流率为3 mL/s可取得高质量的血管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ASAⅠ或Ⅱ级腹部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所有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麻醉诱导后Ⅰ组静注UTI 5 kU/kg;Ⅱ组静注UTI 10 kU/kg,均加入生理盐水100 ml;Ⅲ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入室时(T0)、切除肿瘤时(T1)、术毕(T2)、术后24 h(T3)采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指标及D-D二聚体,并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24 h引流量等。结果 T1~T3时三组血小板计数(Plt)均明显低于、纤维蛋白原(FIB)、D-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T0时(P<0.05),Ⅲ组Plt明显低于、FIB、D-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Ⅰ、Ⅱ组,Ⅰ组Plt明显低于、FIB、D-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Ⅱ组(P<0.05)。T1~T3时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Ⅲ组明显短于Ⅰ、Ⅱ组,Ⅱ组明显长于Ⅰ组(P<0.05)。围术期出血量、输血量及24 h引流量Ⅲ组明显高于Ⅰ、Ⅱ组,Ⅰ组则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UTI可以抑制凝血酶和凝血因子的激活,抑制纤溶系统的激活,保护血小板功能,改善凝血系统功能。5 kU/kg UTI可适当改善患者的凝血状态,而10kU/kg则对凝血功能有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心肺转流(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均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CPB前10 min颈内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CPB前(T1)、主动脉开放10 min(T2)、停CPB即刻(T3)、术后2 h(T4)、6 h(T5)、18 h(T6)采集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进行静脉血气分析和血糖、血乳酸监测。结果 T2、T3、T5时P组血糖和乳酸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T3~T5时P组血浆IL-6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预先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5 mg/kg可减轻围CPB期应激反应,可能与整体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使其趋于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加用胸腺五肽(TP-5)对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两组,股骨干骨折合并股动脉放血使MAP控制在(35±5)mm Hg 90 min建立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Ⅰ组选用复方乳酸钠复苏,Ⅱ组采用复方乳酸钠加用TP-5。两组在休克前(T1)、复苏前(T2)、休克复苏后12 h(T3)、24 h(T4)、48 h(T5)、72 h(T6)时各取6只大鼠静脉血以流式细胞仪测量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结果与T1时相比,T2、T3时两组CD4+含量和CD4+/CD8+比值均有明显降低(P<0.01),CD8+含量明显升高(P<0.01),于T3时达峰值。T3~T6时Ⅱ组CD4+含量、CD4+/CD8+比值明显高于Ⅰ组,CD8+含量明显低于Ⅰ组(P<0.05和P<0.01)。结论重度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联合应用胸腺五肽较单纯复苏治疗可促进CD4+含量的增加和CD4+/CD8+平衡,从而可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不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中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心肌酶、肌钙蛋白I(cTnI)的影响。方法选择OPCAB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NH组(A组)和对照组(C组)。A组于麻醉平稳后经中心静脉采血,将红细胞压积(Hct)稀释到30%,同时输入等容量胶体液6%羟乙基淀粉;C组不行血液稀释。记录麻醉诱导后5 min(ANH前,T1)、ANH后5 min(T2)、30 min(T3)、60 min(T4)、120 min(T5)、自体血输注完毕后10 min(T6)及60 min(T7)的心脏指数(CI)、肺循环阻力(PVR)、体循环阻力(SVR)、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于术前及术后4、24、48、72 h采集血液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T3、T4、T6、T7时A组CI明显升高(P<0.05);T4~T7时A组PCWP、PVR、SVR、Hb明显降低(P<0.05或P<0.01)。术后24、48、72 h两组CK、CK-MB、cTnI均明显高于术前,A组CK、CK-MB、cTnI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适度ANH在OPCAB患者中应用安全性高,且对心肌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脑电双频指数(BIS)对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BIS指导下TCI丙泊酚组(B组)与常规TCI丙泊酚组(T组),均以瑞芬太尼持续输注维持术中镇痛。记录入室后(T0)、气管插管后(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0.5 h(T3)、手术结束时(T4)的BP、HR、BIS值,同时取动脉血测定血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浓度。结果与T组比较,B组丙泊酚用量减少12%(P<0.05);T2~T4时T组MAP、BIS值显著低于B组(P<0.05),应激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IS能有效减少TCI丙泊酚的用量,而对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测乌司他丁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24例,年龄18~65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2例。U组在切皮时予2kU/kg乌司他丁静脉推注,随后予1kU·kg-1·h-1泵注至术毕。A组于相同时点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全麻诱导前(T1)、切皮前(T2)、切硬脑膜后1h(T3)、缝硬脑膜(T4)、手术结束(T5)及术后24h(T6)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ELISA法测定血清S100β和NSE浓度。结果 T3~T6时两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均明显高于T1时(P0.01)。T3~T5时U组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预防性输注与术中持续应用乌司他丁可降低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减轻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丙泊酚联合纳布啡静脉麻醉在血液病患儿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在手术室行深静脉穿刺置管的血液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丙泊酚联合纳布啡)和对照组(单纯丙泊酚),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丙泊酚联合纳布啡麻醉,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穿刺时体动发生率、呼吸抑制发生率、手术时间及清醒时间;记录患儿术后清醒即刻(T1)、术后30 min(T2)、2 h(T3)和6 h(T4)躁动及镇静评分;记录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丙泊酚用量、穿刺时的体动发生率和手术时间均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在T1和T2时刻的躁动和镇静评分较对照组更加理想,在T3和T4时刻两组躁动及镇静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联合纳布啡静脉麻醉在血液病患儿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中安全可行,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降低了术后躁动发生率,且不影响患儿清醒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