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对老年及高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ACS患者479例,随机分为老年氯吡格雷组(A组)172例、老年替格瑞洛组(B组)161例、高龄老年氯吡格雷组(C组)79例和高龄老年替格瑞洛组(D组)67例,分别应用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DAPT,观察PCI后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分级(TMPG)、主要并发症及1年随访出血事件和主要终点的变化。结果替格瑞洛组(B组和D组)PCI后TIMI 3级血流、TMPG 3级心肌灌注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A组和C组,P0.05),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和KillipⅢ级以上心功能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A组和C组,P0.05);总出血和中度出血的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A组和C组,P0.05)严重出血的发生率高龄老年替格瑞洛组(D组)高于老年氯吡格雷组(A组,P0.05);高龄老年组(C组和D组)主要终点和全因死亡的发生率高于老年组(A组和B组,P0.05);次要有效终点高于老年氯吡格雷组(A组,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对比:替格瑞洛可改善老年和高龄老年ACS患者PCI后心肌血流灌注,减少缺血并发症的发生,但出血并发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以STEMI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123例,术前应用随机数字量表分为替格瑞洛组61例和氯吡格雷组62例。明确诊断后即刻口服负荷量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继以替格瑞洛维持。氯吡格雷组患者术前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继以氯吡格雷维持。比较术中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TIMI)分级,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并观察住院期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替格瑞洛组患者总体CTFC数值、具体血管(LAD、LCX、RCA)比较均小于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组中TIMI3级所占比例、术后心肌灌注TMPG 3级比例高于氯吡格雷组,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急诊PCI术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替格瑞洛可改善其术后心肌层面的血流灌注,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行PCI的患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的临床结局。方法入选2016年1月~2017年12月因ACS首次入我院且行PCI的老年女性患者284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129例和替格瑞洛组155例,2组均服用阿司匹林,分别加服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平均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支架内血栓和出血事件。结果 2组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氯吡格雷组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高于替格瑞洛组[(36.43±23.17)%vs(13.88±11.48)%,P0.05];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支架内血栓(0.8%vs 0.6%)、TIMI定义的大出血(0.8%vs 2.6%)、颅内出血(0.8%vs 1.3%)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替格瑞洛组TIMI定义的少量出血(7.7%vs 1.6%)及不明显出血(9.0%vs 2.3%)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vs 19.4%,P0.01)。结论 ACS患者用替格瑞洛的支架内血栓与氯吡格雷无统计差异,出血事件中,主要是少量出血及不明显出血较氯吡格雷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加用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行急诊PCI术治疗的77例STEMI病人,其中PCI术前加用替格瑞洛的42例病人作为替格瑞洛组,加用氯吡格雷的35例病人作为氯吡格雷组。比较两组冠脉血流、心肌再灌注以及出血事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替格瑞洛组TIMI3级血流、TMPG3级、STR≥50%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TIMI计帧数、无复流比例、CK-MB峰值和CK-MB峰值时间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替格瑞洛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结论 STEMI病人行急诊PCI术前加用替格瑞洛改善了冠脉血流和心肌再灌注,减少了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了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方法 初发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拟行直接PCI术病人131例,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n=32),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n=99).分析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TIMI血流灌注分级(TMPG)分级和ST段回落,评价PCI术后心肌微循环再灌注.观察住院及随防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出血等并发症.结果 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相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梗死相关动脉(IRA)狭窄程度较轻[(68.7±11.0)%vs (86.5±7.8)%,P<0.05].PCI术后TIMI3级血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96.8% vs 78.8%,P<0.05),TMPG3级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高于B组(62.5% vs 32.3%,P<0.01).治疗期间轻度血小板减少和出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9.4% vs 1.0%,P<0.05).随访30 d,两组死亡率无差异,但MACE发生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低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6.3% vs 29.3%,P<0.01),进一步分析严重心绞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组较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显著降低(6.3%vs 25.3%,P<0.05).结论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减少STEMI再灌注后无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微循环再灌注及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给予负荷量替格瑞洛对术中心肌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12 h内发病并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共105例分为替格瑞洛组(58例)和氯吡格雷组(47例)。分别于术前给予替格瑞洛180 mg或氯吡格雷600 mg嚼服。比较两组临床基线情况、PCI术中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心肌灌注分级(TMPG)、无复流/慢血流情况。结果:两组临床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术中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后TIMI 3级血流、TMPG 3级患者比例明显增加(分别为94.8%vs 80.9%,89.7%vs 72.3%;P均0.05),CTFC明显改善[(20.0±4.9)帧vs(31.8±3.9)帧,P0.001],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低(P=0.016),术后6个月出血事件较氯吡格雷组无明显增加(P0.0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减少(P0.05)。结论: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给予负荷量的替格瑞洛,可减少术中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改善心肌灌注且较安全,可减少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使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拟实施急诊PCI的STEMI患者87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3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43例)和氯吡格雷组(44例)。PCI术前和术后替格瑞洛组应用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组应用氯吡格雷。对比两组PCI术前、术后即刻的TIMI血流;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两组术后24 h、1个月的血小板抑制率。记录两组药物治疗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均明显改善。PCI术后,替格瑞洛组TIMI 3级83.72%、TIMI 2级11.63%、TIMI 1级4.65%,氯吡格雷组TIMI 3级63.64%、TIMI 2级25.00%、TIMI 1级11.36%。替格瑞洛组的血小板抑制率术后24 h为(84.2±11.4)%、术后1个月为(75.8±9.7)%,均高于氯吡格雷组的(69.1±12.7)%和(62.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替格瑞洛组严重心衰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前后应用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具有更好的血小板抑制效果,术后血流灌注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住院的STEMI(发病<12h)并接受急诊PCI的老年患者417例。根据应用P2Y12受体拮抗剂的不同分为替格瑞洛组124例,术前给予替格瑞洛180mg负荷剂量,其后2次/d,90mg维持剂量;氯吡格雷组293例,术前给予氯吡格雷600mg负荷剂量,其后75mg/d维持剂量。比较2组术后血流,术后30d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观察药物安全性。结果替格瑞洛组术后TIMI 3级血流比例(90.3%vs 82.3%,P=0.038)及ST段回落率(79.8%vs 72.7%,P=0.046)显著升高,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39.2±6.7)%vs(41.5±7.3)%,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组轻微出血(12.9%vs 8.2%)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P=0.03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更快更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行急诊PCI术可改善老年STEMI患者术后血流及心肌灌注,且不增加主要出血及小出血的发生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低反应的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评估治疗过程中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4-01至2017-01期间945例年龄≥65岁的ACS患者,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用血栓弹力图分别测定DAPT≥5 d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根据血小板抑制率筛选出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293例,这些患者全部换用替格瑞洛,调整DAPT方案≥5 d后再次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对比患者替格瑞洛更换前后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情况(替格瑞洛组);其余652例患者继续应用氯吡格雷(氯吡格雷组)。采用TIMI出血评估标准,随访3个月,比较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的出血发生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氯吡格雷低反应的293例老年ACS患者换用替格瑞洛后5~7 d、8~14 d、15~90 d,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51.70±42.90)%、(48.99±41.85)%、(55.08±25.70)%,均显著高于其应用氯吡格雷时的血小板抑制率(14.50±24.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替格瑞洛组大出血发生率与氯吡格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女性(OR=4.329,P=0.000)、低体重(OR=0.817,P=0.039)、空腹血糖升高(OR=1.251,P=0.028)是老年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应用氯吡格雷相比,老年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能更快、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且不增加大出血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女性、低体重、空腹血糖升高是择期PCI后老年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病人在接受急诊介入术前服用替格瑞洛180 mg后对术中无复流的影响。方法将121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到氯吡格雷组(n=62)和替格瑞洛组(n=59)。分析两组病人介入术中的无复流现象。观察比较两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出现时间,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指数(STR),心肌灌注分级(TMPG),冠脉造影中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分级(TIMI)、校正TIMI(CTFC)及心肌灌注分级(TMPG)。结果替格瑞洛组术后2 h的CK-MB峰值及出现时间、2 h STR均优于氯吡格雷组(P0.05或P0.01),氯吡格雷组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 3级血流、CTFC及TMPG3级明显低于替格瑞洛组(P0.05或P0.01),氯吡格雷组无再流发生率较高于替格瑞洛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前给予180 mg替格瑞洛,能显著改善心肌供血,减少无复流的临床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替格瑞洛在溶栓失败后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2013~2014年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溶栓失败后12 h内于我院行补救PCI的患者246例。随机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n=121)和氯吡格雷组(n=125),替格瑞洛组术前给予替格瑞洛180 mg,术后90 mg bid联合阿司匹林100 mg qd;氯吡格雷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300 mg,术后75 mg qd联合阿司匹林100 mg qd。采用TIMI血流分级(TFG)、校正的TIMI记帧(CTFC)和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评价比较两组术后心肌灌注水平。随访12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及其它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心肌灌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相比MACCE复合终点累计发生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6% vs. 15.2% HR=0.395,95%CI:0.166-0.940,P<0.05)。两组总体主要出血、主要致命/危及生命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替格瑞洛在溶栓失败后补救PCI患者中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抗血小板的疗效及预后。方法纳入ACS合并糖尿病行PCI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氯吡格雷组(n=92)术前接受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 mg/d;替格瑞洛组(n=88)术前接受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替格瑞洛90 mg,每天两次。血栓弹力图检测两组患者PCI术后24 h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并比较两组3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血等安全性事件。结果替格瑞洛组ADP激活血小板形成最大血凝块强度(MA-ADP),低于氯吡格雷组(34.94%±11.91%比47.16%±14.90%,P0.001)。血小板AA抑制率、ADP抑制率替格瑞洛组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68.24%±22.96%比48.21%±32.91%,58.16%±23.52%比33.34%±26.67%,P0.001)。结论 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明显优于氯吡格雷,可显著降低3个月内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EG)监测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氯吡格雷抵抗时更换为替格瑞洛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12年10月~2014年12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一、四科及心血管内科住院的75岁以上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31例(ACS10例,PCI术后21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4例。分为氯吡格雷组(15例)及替格瑞洛组(16例),氯吡格雷组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 1/日),替格瑞洛组更换为替格瑞洛(90 mg 2/日),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服药前、服药后1、4、8周观察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治疗1周、4周以及8周后,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升高,为[(22.6±4.5)%vs.(35.8±5.7)%]、[(21.9±4.6)%vs.(36.9±5.5)%]、[(22.8±4.6)%vs.(37.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氯吡格雷组心肌梗死1例,再发心绞痛5例,总计6例(40%);替格瑞洛组轻度呼吸困难1例,未做特殊处理3 d后呼吸困难缓解,再发心绞痛1例,总计1例(6.3%)。氯吡格雷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替格瑞洛组升高(40%vs.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将氯吡格雷更换为替格瑞洛,明显升高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使用替格瑞洛的治疗价值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12月实施PCI治疗的A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两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开通静脉通道,降压、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氯吡格雷组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口服;替格瑞洛组口服阿司匹林的同时,联合采用替格瑞洛。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72 h后、用药1周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对比两组患者PCI手术前、后的TIMI血流分级分布变化及TIMI帧数。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AS 10.0进行处理。结果替格瑞洛组患者术后72 h、术后1周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RP、IL-6、TNF-α、sCD40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术后1周,替格瑞洛组血清CRP、IL-6、TNF-α、sCD40L水平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替格瑞洛组TIMI血流分级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前使用替格瑞洛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心肌再灌注水平、降低血清炎症因子、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PCI术及常规治疗基础上,替格瑞洛组36例应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组36例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两组患者均观察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指标的变化、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服药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及P2Y12反应单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服药后各时间点(术前、术后10min,服药后24h,服药后7d)替格瑞洛组患者的MPAR及P2Y12反应单位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均P0.01);替格瑞洛组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χ2=4.5714,P0.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06,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能够更好地拮抗我国人群中ACS患者PCI术后的血小板聚集,降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不增加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小板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1月~2014年2月于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患者84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2例,年龄50~71(60.48±8.96)岁。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每组各42例。替格瑞洛组应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两组患者均观察治疗12个月。于治疗前、术后24 h、术后7 d、术后28 d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P2Y_(12)反应单位(PRU)、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 CD40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随访12个月的缺血事件和出血事件。结果术后24 h、术后7 d、术后28 d替格瑞洛组患者的MPAR及PRU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在术后24 h出现峰值,随后下降。术后24 h、7 d、28 d替格瑞洛组患者的hs-CRP和s CD40L水平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12个月内,替格瑞洛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2.38%vs.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和炎症反应优于氯吡格雷,并降低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江苏省中医院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58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29例,替格瑞洛组术前1次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术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d,替格瑞洛90 mg,2/d;氯吡格雷组术前1次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给予阿司匹林100 mg,1/d,氯吡格雷75 mg,1/d。术后24 h和术后3个月时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两组血小板抑制率,评价血小板抑制效果,记录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性不良事件。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比、身高、体重、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冠心病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术后24 h和3月时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术后24 h和3个月时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抑制效果均优于氯吡格雷组患者(P0.05)。出院后3个月内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出院后3个月内两组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出血分级标准,两组出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对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抗血小板疗效更佳,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老年(≥65岁)AMI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n=101)和替格瑞洛组(n=99),分别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或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次日起改为维持剂量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或替格瑞洛180 mg/d,用药前及用药后1、6和12个月分别检测血小板反应指数(PRI),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出血事件。结果:共有196例患者完成随访,两组治疗前PRI无统计学差异;PCI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PRI均较治疗前分别下降(P0.05);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在6个月和12个月时PRI降低更加明显(P0.01);随访1年时,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9.2%对12.9%,P=0.01);两组TIMI出血事件发生率无差别(氯吡格雷组9.6%对替格瑞洛组10.3%,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老年AMI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可进一步降低MACE事件,而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行急诊PCI的ASTEMI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吡格雷组50例和替格瑞洛组52例。氯吡格雷组患者PCI前后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替格瑞洛组患者PCI前后给予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后4、8、12、16、20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CK-MB达峰值时间,PCI前后TIMI 3级者所占比例,PCI后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 TFC)及无复流现象发生率,PCI后2 h ST段完全回落率,PCI前和PCI后4周心功能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和PCI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时间与方法在CK-MB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CK-MB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CK-MB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PCI后8、12、16、20 h CK-MB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CK-MB达峰值时间快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患者PCI前TIMI 3级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PCI后TIMI 3级者所占比例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PCI后c TFC少于氯吡格雷组,无复流现象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CI后2 h ST段完全回落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患者PCI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4周替格瑞洛组患者LVEF高于氯吡格雷组,LVEDD短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PCI后6个月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能更有效地减轻ASTEMI患者急诊PCI后心肌损伤,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灌注和心功能,减少MACE的发生,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PCI术前应用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急救中心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患者。两组均接受急诊PCI术,治疗组于院前即口服负荷量替格瑞洛,对照组口服负荷量氯吡格雷。主要观察:①PCI手术前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②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及继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③术后6月的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替格瑞洛组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0~1级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有差异(67.5%比60.0%,P<0.05),两组PCI术前TIMI3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7.5%比12.5%,P>0.05),两组PCI术后TIMI3级比较有差异(95.0%比85.0%,P<0.05);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提示氯吡格雷组LVEF低于替格瑞洛组(P<0.05);术后替格瑞洛组轻度出血事件较对照组略有增多,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MACE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诊行PCI术前早期应用替格瑞洛能改善术后心肌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恢复存活心肌细胞功能,改善心功能,是有效的;未明显增加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