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各种血管性因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综合征,其发病率日益增高,但其危险因素尚不明确.注重VCI的早期预防可有效减少血管性痴呆的发生.文章对VCI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与血管性认知障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传统痴呆定义的束缚,目前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不能发现非痴呆的认知障碍,也难以与混合性痴呆相区别,更不能促进血管性痴呆的防治。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则可以涵盖所有与血管危险因素和脑血管病变有关的各种程度的认知障碍,促进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脑梗死后痴呆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546例脑梗死急性期住院患者,完成随访434例,于住院期间和脑卒中3个月后进行神经心理测试,其中痴呆组118例,非痴呆组316例。运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为27.2%。单因素分析表明,血管性痴呆组的年龄比非痴呆组高8.5岁,在低教育水平(小学以下)、每日饮酒、脑卒中史等方面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痴呆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低教育水平、每日饮酒和脑卒中史与血管性痴呆相关。结论血管性痴呆是血管因素和退行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血管因素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起主导作用。年龄、低教育水平、每日饮酒和脑卒中史是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 ,VD)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临床诊断为很可能VD患者111例,性别、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老年人15 5例为对照,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与VD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脏传导阻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脂血症、贫血病史以及年龄与VD有关;多因素分析证实贫血、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冠心病与VD有关,OR值(95 %CI)依次为5 .15 (2 .31~11.4 8) ,4 .11(2 .0 3~8.32 ) ,2 .15 (1.17~3.94 ) ,2 .0 8(1.12~3.86 ) ,2 .0 4 (1.0 7~3.87)。结论 贫血、高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冠心病与VD有关,可能是V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与血管性认知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传统痴呆定义的束缚,目前的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不能发现非痴呆的认知障碍,也难以与混合性痴呆相区别,更不能促进血管性痴呆的防治。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概念则可以涵盖所有与血管危险因素和脑血管病变有关的各种程度的认知障碍,促进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荣家  于国力 《山东医药》1989,29(10):11-13
痴呆系指意识清楚情况下脑部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持久性智能衰退综合征,可由多种疾病引起。我国属脑血管病高发病区,且血管性痴呆又是一种常见而某些功能障碍可逆的疾病。因此,积极探索引起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及早期治疗,对防治脑血管病及血管性痴呆具有积极意义。我科自1986年12月~1989年1月共收治45岁以上脑梗塞住院病人264例,其中22例为血管性痴呆(8.33%)。本文重点讨论引起血管性痴呆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天津市河西区4个社区539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筛查,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及临床痴呆量表评估认知功能,以是否诊断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分为认知正常组401例和认知障碍组138例,比较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认知正常组比较,认知障碍组男性(57.2%vs 46.1%)、年龄≥65岁(60.9%vs 39.7%)、高中以下文化程度(87.0%vs 75.1%)、高脂血症(68.8%vs 55.1%)、脑卒中史(34.1%vs 21.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63.8%vs 53.6%)认知障碍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P<0.01);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是影响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OR=0.494,95%CI:0.2760.883,P<0.05)。结论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是VCIND的易患人群,提示及早对具有血管性危险因素的社区人群进行认知功能筛查,对防治VCIND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血清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和其配体(sFasL)的水平变化及与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0例VaD患者[平均年龄(72.5±7.5)岁]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并与50例健康老年人[平均年龄(70.6±3.7)岁]比较;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评定患者认知功能. 结果 VaD患者外周血清sFas和sFasL分别为(228.0±60.7)μg/L和(146.8±30.1)μg/L,健康老年人分别为(62.4±22.6)μg/L和(82.3±18.7)μg/L,VaD患者高于健康老年人(t=20.883,14.453,均P<0.01).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sFas与患者年龄、ADL和Hachinski呈负相关,与MMSE呈正相关(r=-0.956,-0.943,-0.950和0.904,均P<0.01);血清sFasL与MMSE呈负相关,与年龄、ADL和Hachinski呈正相关(r=0.899,0.963,0.948和0.939,均P<0.01). 结论 VaD患者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神经细胞凋亡,并且外周血清sFas和sFasL浓度可能与患者认知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多数研究认为血管性痴呆的发生与卒中有直接联系,卒中后认知力损害有其独特表现形式,在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上尚无统一意见,一些血管性,基因性以及人口统计学因素被认为和血管性痴呆相关。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VD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致病过程,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烟酒嗜好、心脏病、贫血、ApoE基因、高同型半胱氨酸等。VD为目前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积极预防其危险因素,可以减少VD发生,因此探索VD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VD的危险因素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老年期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老年期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分为3组:多奈哌齐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31例)、多奈哌齐组(31例)和尼莫地平组(32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6个月后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画钟试验(CD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临床痴呆程度量表(CDR)的评估。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尼莫地平组患者的MMSE评分明显减少,ADL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CDT和CD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尼莫地平组患者的MMSE和CDT评分明显减少,ADL和CDR评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期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活动功能,优于单独服用多奈哌齐或尼莫地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不同病变部位对各认知域的影响。方法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梗组)和84例非脑卒中患者(对照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结果腔梗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5.83%,对照组为26.1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腔梗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总分评分、视空间与执行能力、命名能力、注意力、计算力、语言功能、抽象能力、延迟回忆、定向能力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额叶深部、基底节区、颞叶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高,对各认知域功能均有影响,但对空间及执行能力、记忆力、语言能力影响更明显,执行功能障碍是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认知损害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3.
血管性痴呆大鼠脑血流量及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脑血流量及细胞凋亡在血管性痴呆 (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方法制备前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 ,利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各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 (术后 2 4h、1周、0 .5、1、2、3及 4个月 )额叶皮质、海马区局部脑血流量 (rCBF) ;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采用流式细胞仪 (FCM) ,观察额叶皮质、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时程变化情况。结果 大鼠术后额叶皮质、海马区的rCBF明显下降 ,以术后 2 4h最明显 ,至术后 4个月时仍明显低于正常 ;病理学研究发现 ,少数大鼠出现脑梗死灶。随着脑血流量持续下降 ,额叶皮质经历了从锥体细胞水肿、缺血、凝固性坏死到变性、脱失及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过程 ;海马CA1区锥体细胞从最初的缺血、水肿逐渐发展为严重脱失、基质疏松及微空泡形成。FCM结果显示 ,额叶皮质及海马区细胞凋亡均在 1周时最明显 ,额叶皮质至术后 2个月、海马区至术后 3个月时仍明显高于对照组。海马区凋亡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额叶皮质。结论 持续性脑血流量下降引起神经细胞凋亡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发生后,局部脑灌注改变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69例,在发病1周内进行CT灌注扫描,3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障碍的筛查,将MoCA评分<26分40例作为VCI组,MoCA评分≥26分2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脑梗死区局部脑血流量(CBF)和脑血流容量(CBV)与对侧正常镜像区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CI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的比例更高,脑梗死灶位于左侧和额颞顶叶的比例更高(P<0.05,P<0.01)。VCI组和对照组患者梗死区局部CBF和CBV较对侧正常镜像区均减少(P<0.05);VCI组的病灶侧CBF和CBV下降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病灶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CA评分与局部CBV和CBF呈负相关(r=-0.3758,-0.4772,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脑血流灌注降低程度与VCI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患者脑白质变化的特点及不同脑区DTI参数改变与认知的关系。方法对34例SIVD患者(SIVD组)及26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行DTI扫描,测量双侧前额叶、额叶深部、眶额内侧、下额叶、颞叶、顶叶、枕叶白质及T_2WI高信号区、T_2WI高信号周围正常白质区的分量各向异性(FA)、主各向异性(PA)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对照组左侧前额叶白质PA值大于右侧,ADC值小于右侧。SIVD组双侧前额叶、双侧额叶深部、下额叶、眶额内侧的FA值及PA值明显下降,平均ADC值升高;双侧顶叶的FA值下降,平均ADC值升高;双侧颞叶、枕叶平均ADC值升高;左侧下额叶、眶额内侧白质的FA与PA值较右侧小;左侧下额叶ADC值较右侧大。病变区及病变周围区的FA和PA值小于正常区,ADC值大于正常区。前额叶FA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SIVD患者脑白质FA、PA和ADC改变具有区域选择性,前部及左侧脑区损伤明显,后部及右侧相对保留白质的完整性。DTI是研究SIVD脑白质损伤的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胆碱酯酶抑制剂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胆碱酯酶抑制剂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影响。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5只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建立VaD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2 ml灌胃,治疗组用多奈哌齐进行灌胃。造模后1个月,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TUNEL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VEGF、nNOS阳性细胞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假手术组和治疗组大鼠第2天起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减少;海马CA1区VEGF和nNOS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可能通过减少VaD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上调VEGF、nNOS的表达,从而改善VaD大鼠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具有认知功能改变的血管性痴呆小鼠P300电位的变化特征及盐酸多奈哌齐对其影响。方法4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模型组)和多奈哌齐组,每组16只。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线结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采用盐酸多奈哌齐连续治疗4周,利用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观测其行为学改变,测定P300电位。结果与多奈哌齐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成绩为反应时间长,游全程时间长,错误次数多,记忆成绩为跳台试验潜伏时间短,游全程时间长,错误次数多(P<0.05)。模型组小鼠P300电位的测定,N2潜伏期、P3潜伏期均长于多奈哌齐组和假手术组(P<0.01);P3波幅低于多奈哌齐组和假手术组(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损伤有肯定的干预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MVCI)患者执行功能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患者58例,分为MVCI组21例、脑血管病无认知障碍组(CVD组)15侧、对照组22例。测查各组患者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执行功能、视觉空间功能及头颅MRI。结果 MVCI组总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较CVD组明显下降(P<0.01)。MVCI组画钟测验、画图、语言、连线A和B、Stroop字和色、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表(ADAScog)总分和单词回忆分项的Z值低于对照组的1.5个标准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语言流畅性测验、数字符号转换、Stroop字和色、ADAS-cog单词辨认成绩Z值低于对照组的1~1.5标准差。而CVD组与对照组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VCI患者存在执行功能异常。MVCI诊断标准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