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伟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0):1377-1377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温针治疗,对照组54例予以思密达冲剂;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能有效改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治疗腹泻型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腹泻型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组(观察组)和西药组(对照组),观察组运用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进行针刺治疗,28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瑞健)口服,每次0.2 g,每日3次,28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优于对照组73.33%。两组患者的主要单项症状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针法配合辨证取穴主针刺能够有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3.
梁晓淋  冯彤  李田田  王胜 《河南中医》2020,40(6):922-925
目的:观察"门十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ewl syndrome,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二医院中医科门诊IBS-D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观察组给予"门十针"治疗,对照组给予"老十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有效率为77.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抑郁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十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疗效高于"老十针"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4.
观察“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丁治疗。两组均治疗5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5%,对照组为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腹泻型IBS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子午捣臼”针法结合热敏灸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3月-2021年09月在我院治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86例患者作为本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数表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热敏灸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子午捣臼”针法结合热敏灸治疗。(临床治疗期间剔除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组脱落2例)。两组患者均在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2个疗程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83.3%(35/42)、95.1%(39/4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HAMD、IBS-SSS、IBS-QOL以及TCM-PE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2个疗程后,治疗组HAMA、HAMD、IBS-SSS、IBS-QOL以及TCM-PE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6、IL-1β和hs-CRP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2个疗程后,治疗组IL-6、IL-1β和hs-CRP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午捣臼”针法结合热敏灸能够改善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降低血浆中炎症因子浓度,临床效果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以随机对照单盲法将8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中药疏肝健脾汤剂和思密达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两组分别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症状评分及疗效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4.4%,对照组为60.0%,两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在腹痛频率、腹痛程度、腹泻程度、大便性状积分和总积分方面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观察组在改善腹痛频率、腹痛程度方面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客观评价脐针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片+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脐针疗法治疗,根据不同中医临床分型具体采用不同取针方案治疗,6天为一个疗程,每日1次,每个疗程间隔1天,5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80.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子午流注电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电针组(观察组)和西药组(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运用子午流注电针治疗,28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瑞健)口服,每次0.2 g,每日3次,28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67%,优于药物对照组73.33%。两组治疗该病的主要单项症状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电针为主针刺能够有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运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取中脘、足三里、天枢、脾俞、胃俞、肝俞,中脘行苍龟探穴法,足三里、天枢、脾俞、胃俞、肝俞针刺得气后行补法,背部穴位不留针,其余穴位留针30 min。10次为一疗程。观察患者第1、第2疗程的疗效和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结果第1疗程总有效率为52.4%,第2疗程为90.5%,第2疗程优于第1疗程(P<0.05)。第1疗程IBS-SSS评分为143.58±70.15,第2疗程为115.98±72.68,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第2疗程较第1疗程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运用苍龟探穴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0.
逍遥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陕西中医》2008,29(1):45-46
目的:观察逍遥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疗效。方法:治疗组80例采用逍遥丸治疗,对照组78例应用思密达冲剂,观察4周。结果:治疗组能显著改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体疗效,治疗组为87%,对照组为75%。提示:逍遥丸能有效改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肠康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服用肠康方,对照组42例服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2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康方在改善患者腹泻、腹痛欲泻泻后痛解、烦躁易怒、心烦失眠、耳鸣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P0.05)。结论:肠康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结肠炎灌肠液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结肠炎灌肠液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1月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77.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结肠炎灌肠液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肠吉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91例患者接口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肠吉泰治疗。对照组给予得舒特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体疗效相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对改善患者大便性状、腹痛程度等单项症状方面肠吉泰组疗效优于得舒特组。结论:肠吉泰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调神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4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例。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调神法结合传统针刺治疗,两组均以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后进行下一疗程的治疗,连续治疗4个疗程。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变化,观察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及HAMA评分均下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IB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两组疗后评分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不适症状疗效肯定,可以有效改善肠易激症状和焦虑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郁胶囊(院内制剂)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其中观察组口服疏郁胶囊(院内制剂),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两组疗程均为4周,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观察组(93.3%)明显优于对照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差值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郁胶囊(院内制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疾病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41例)、体针组(41例)和联合组(40例),头针组采用针刺患者头部胃区及肠区,体针组采用常规体针疗法,联合组共同采用头针及体针方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第1疗程结束、第2疗程结束、治疗结束时对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进行评价,并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第2疗程结束时及治疗结束时,联合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低于头针组和体针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联合组愈显率为62.5%,均高于头针组(24.4%)和体针组(29.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体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体针和头针治疗,具有起效快、作用明显、减轻肠道低度炎性反应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四神丸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四神丸加味治疗,对照组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配合使用复方地芬诺脂片,疗程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腹痛腹泻积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与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对腹痛、腹泻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神丸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在改善腹痛腹泻症状和中医证候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方治疗小儿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NPY)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94例小儿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调肝理脾方治疗,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检测血清CGRP、NPY、VIP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8%;治疗后,2组患儿的主、次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CGRP、NPY、VIP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儿用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调肝理脾方治疗小儿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有效,改善胃肠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针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将99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温针组29例、中药组36例、针药组34例,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临床疗效、3个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温针组、中药组、针药组均能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积分(P〈0.05),针药组优于温针组、中药组(P〈0.05),温针组与中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针药组优于温针组(P〈0.05),温针组优于中药组(P〈0.05);复发率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三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疏肝健脾针法是一种高效、无不良反应、低复发率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连素联合匹维溴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用匹维溴胺口服治疗,治疗组用黄连素联合匹维溴胺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匹维溴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