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邓星伯治疗肺系病证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孟河名医邓星伯先生治疗肺系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邓星伯先生82首治疗肺系病证方剂中各个药物的使用频次和关联规则,提炼其对肺系病证的治疗经验。结果:处方中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包括甜杏仁、茯苓、炒竹茹、海浮石、石斛、浙贝母、栀子、白前等,同时挖掘出核心组合18个,新处方9个。结论:邓星伯先生用药平和,治疗肺系病证以止咳化痰、降气平喘法为主,兼以调补脾胃辅之,对于肺系病证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探讨糖尿病的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从文献中收集近10余年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并以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依据相关度与惩罚度约束,进行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得治疗糖尿病新处方;根据结果绘制出用药关联规则网络图、新方的核心组合药物网络图。上述操作基于TCMISS V1.1完成。结果:对筛选出的110个处方进行分析,明确了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规律,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和8首新处方。结论: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的数据挖掘手段,适合中医方剂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和总结。以补益气阴为主并灵活配伍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同时根据不同证型考究药物的配伍组合对提高糖尿病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软件分析肩周炎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近5年治疗肩周炎文献中的中药处方,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对筛选出的124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结论:肩周炎常用的药物以补血药、补气药、发散风寒药、祛风湿散寒药、活血化瘀药为主,治法主要是益气补血、发散风寒、祛风湿散寒、活血化瘀。药物四气的分布以温、平、凉为主,五味的分布以辛、苦、甘为主。药物归经的分布以肝、脾、心、肾为主。川芎、白芍、黄芪、桑枝、秦艽、甘草、当归、桂枝、羌活、防风、细辛、姜黄是临床治疗肩周炎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软件,分析膝骨关节炎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5年治疗膝骨关节炎文献中的中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归经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和新处方。结果:对筛选出的263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归经及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和4首新处方。结论:膝骨关节炎常用的药物为活血化瘀药、补血药、补气药、补阳药、祛风湿散寒药等,具有补肾、活血功效的药物是主要组成部分。药物归经主要为肝、肾两经。治法主要是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有助于处方的用药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软件分析强直性脊柱炎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5年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文献中的中药处方,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对筛选出的215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常用的药物以活血化瘀药、补血药、补阳药、补气药、祛风湿散寒药、发散风寒药、祛湿药为主,治法主要是活血化瘀、益气补阳补血、祛风湿散寒。药物四气的分布以温、平、凉为主,五味的分布以苦、甘、辛为主。药物归经的分布以肝、肾、脾为主。当归、杜仲、甘草、独活、牛膝、白芍、桑寄生、狗脊、续断、川芎、熟地黄是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刘持年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刘持年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刘持年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25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高频药物,常用药物组合,12个核心组合和6首新处方。结论:刘教授认为,慢性胃炎多在脾胃虚弱的基础上而发,虚多于实,虚证贯穿于整个病理过程。治疗上以健脾养胃、益气养阴为主,同时注重升降并调,清补并举以调畅气机,理气和胃。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于分析名老中医处方用药规律具有实用性、客观性,对科学全面地总结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统计学分析方法,探索张玉才教授治疗肺系疾病临床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张玉才教授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治疗肺系疾病患者的相关病案资料,并对其进行规范整理。对筛选出的93张处方进行分析,将高频药物作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经统计得高频药物27味,挖掘出高频药物关联规则24条,并将高频药物聚为7小类。结果:药物频次出现前5位依次是桔梗、前胡、款冬花、细辛、陈皮;药物类别使用频率前5位分别是解表药、补虚药、化痰药、止咳平喘药、理气药;核心处方为:陈皮、青皮、佛手、前胡、细辛、麻黄、桔梗、浙贝母。结论:张玉才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用药具有配伍严谨,用药轻灵,擅用止咳平喘、清热化痰类药等特点。张玉才教授辨治肺系疾病体现了其立法重清化,主张以化痰平喘为主,着眼在肺,用药倡轻灵,四两拨千斤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颜正华教授治疗痞满的用药规律与经验.方法 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痞满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痞满的用药经验.结果 对筛选出的143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51个核心组合和12首新处方.结论 颜正华教授治疗痞满多用疏肝理气、活血消胀之品. 相似文献
9.
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颜正华诊疗失眠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失眠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70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44个核心组合和7首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失眠经验丰富,多将养心安神和重镇安神之品配合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50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49个核心组合和29个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丰富,多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于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颜正华治疗便秘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颜正华教授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与经验。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便秘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便秘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37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0个核心组合和2首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便秘多用润肠通便、行气导滞之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挖掘中药成方制剂治疗胸痹的潜在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中药成方制剂用药规律,并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挖掘中药成方制治疗胸痹的潜在药物组合及处方。结果:对筛选出的142种中药成方制剂进行分析,确定中药成方制剂对应的证候出现频次、单味药以及药物的使用频次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并挖掘出6个核心组合和3首新方。结论:中药成方制剂治疗胸痹效果显见并有规律可循,辨证用药上多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开窍醒神、培元固本之品,应用灵活,方证对应,配伍严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七情配伍中相畏药对的组合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本草纲目》中的相畏药对,采用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分析相畏药物中单味药物和药物组合的出现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相畏药组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单味药包括黄连、巴豆、大黄、扁青、石菖蒲等,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是“扁青,茵陈蒿”、“巴豆,黄连”、“巴豆,黑豆”等,置信度为1的关联规则包括“靛汁→巴豆”、“靛汁→黄连”等。结论相畏药组以矿物药、清热药、泻下药、毒性药等为主要组成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软件分析腰椎管狭窄症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近5年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文献中的中药处方,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结果:对筛选出的1 00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结论:腰椎管狭窄症常用的药物以活血化瘀药、补血药、补阳药、祛风湿散寒药、补气药、发散风寒药、祛湿药为主,治法主要是活血祛瘀、益气补血、补阳、祛风湿散寒.药物四气的分布以温、平、凉为主,五味的分布以甘、辛、苦为主.药物归经的分布以肝、肾、脾为主.当归、川芎、独活、杜仲、地龙、黄芪、赤芍、牛膝、白芍、秦艽、甘草、红花、桃仁、桑寄生是临床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适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14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和6个新处方。结论:颜正华教授治疗血瘀证经验丰富,多用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常用止咳类中成药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止咳类药品处方,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开展研究,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律。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甘草、桔梗、苦杏仁、麻黄、陈皮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甘草、桔梗”“甘草、苦杏仁”“甘草、陈皮”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陈皮、桑白皮”“陈皮、瓜蒌仁”等,新处方包括“苦杏仁、麦冬、瓜蒌仁、知母、生地黄”等。结论止咳药类中成药处方药物多具有疏散解表、清热燥湿、宣肺化痰、滋阴补气等功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用补气类中成药组方规律。方法:收录《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补气类中成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黄芪、当归、熟地黄、茯苓、白术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当归、黄芪""熟地黄、当归""白芍、当归"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川芎、熟地黄-当归""白芍、熟地黄-当归"等。结论:处方用药中除常见的补气类中药外,尚包括具有养阴、生津、补血作用的部分补益药及其他类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用清热类中成药组方规律。方法:收录《新编国家中成药》中清热类中成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甘草、黄芩、冰片、金银花、大黄、连翘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甘草、黄芩\"\"甘草、桔梗\"\"连翘、金银花\"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牛黄->冰片\"\"桔梗->甘草\"\"朱砂->冰片\"\"栀子->黄芩\"等。结论:处方用药中除常见的清热类中药外,尚包括具有清热作用的部分开窍药、安神药、泻下药及其他类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用健脾类中成药组方规律。方法:收录《新编国家中成药》中的健脾类中成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高频次药物包括茯苓、白术、甘草、党参、陈皮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白术、茯苓”“甘草、茯苓”“甘草、白术”等;置信度较高的关联规则包括“陈皮->白扁豆”“陈皮->半夏”等。结论:处方用药中除常见的健脾类中药外,尚包括具有健脾作用的部分理气药、消食药及其他类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