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病、痰饮和水气病皆是由于人体或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影响肺、脾、肾、三焦正常功能,而使水液代谢失调所致。三者性质相近,病变脏腑相关,随病情发展既可相互转化,又可以合并为病,故治则治法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为祛邪之常法。脏腑功能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前提要素,故扶正是治本之关键,"以温药和之"是扶正之根本。"发汗、利小便、攻下逐水"虽是祛邪常法,但有助于阳气得复,祛邪以安正;"以温药和之"虽重在温阳化气,扶助肺脾肾气化功能,但气化功能恢复可利于祛除水湿之邪。所以,扶正即是祛邪,祛邪亦是为了安正,两者是不可完全割裂的。三证初期均是因正气虚弱或邪气壅盛所致,若病情迁延,日久不愈,将转变为虚实夹杂之证,"虚虚实实"延误病情,故辨清虚实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湿病、痰饮、水气病由于病程迁延,病情常常复杂多变,故临床上需要学会变通,根据症状表现而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2.
总结霍介格教授辨治恶性肿瘤患者灼口综合征的临床经验。霍介格从三焦理论出发,重视三焦与脏腑、经络、营卫的联系,以三焦气化失司为关键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认为气化失调而浊毒内生、火郁脏腑、营亏络瘀,导致舌体疼痛。临证施治时,以恢复三焦气化为目的;辨脏腑,多脏通调,以恢复脏腑功能、疏调三焦通道;辨虚实,裁抑清泻或培补助敛,温清并用,消散三焦郁火;强调中焦与营气的密切联系,建运中焦、调和营卫,以助祛瘀通络;随证灵活化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张仲景痰饮学说理论体系及其辨治痰饮病的特点。方法:首先探讨痰饮和痰饮病的本义、病因病机和治法治则,其次是发掘张仲景辨治痰邪的贡献,再次是从张仲景诊籍一则分析其辨治痰饮病的特点。结果:张仲景辨治痰饮自成体系,既重视治疗原则,又注重配伍组方,总以消除痰饮,恢复脏腑气化的生理功能为治疗目的。根据痰饮独特的发病和病因病机特点,张仲景善于运用辛温祛邪大法,同时,兼顾患者的体质和疾病的具体情况采用方药加减。结论:张仲景重视辨治饮邪而忽略痰邪,其辨治痰饮病诊籍的核心内涵是辨证论治。张仲景辨治痰饮来源于实践,升华为理论再指导实践,这是其强大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目前临床多运用脏腑辨证及六经辨证论治2型糖尿病(T2DM)。倪青教授依据中医四诊信息,认为T2DM辨证属湿热证者病位在三焦,可采用《温病条辨》之三焦气化理论作为其辨治依据,三焦气化辨证方法融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以及卫气营血辨证于一体,治疗用药应升降通施,以调畅气机,恢复脏腑气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为例,提出以《伤寒杂病论》中所涉及疾病的病机与治法要素为核心线索的研究思路。从本质上讲,痰饮病的形成主要归咎于体液代谢相关脏腑的气化功能异常及三焦水道不利两方面。对于痰饮病证的治疗,仲景提出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论治原则。其中"温药"的含义为以温药为主,根据具体情况而增加或减少适当、适量的药物;"和之"则有"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咳喘之证,或因外感风寒六邪,或为内伤情志、饮食、劳倦而致肺失宣降出现咳喘,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气机不利,水道必阻,则多夹痰饮为患,治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为治疗大法,然痰饮为病,病机多虚实夹杂,表现变化多端,临床上温药分辛温、苦温、甘温之法,所治之痰饮也各有所异,当明痰饮所成原因,痰饮所结之处,辨证论治,灵活运用,化痰逐饮,而使肺气恢复正常宣发肃降,临床上治疗咳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心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西医多见于因心脏功能性或器质性、结构性改变出现的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或由其他疾病继发所致。对于功能性心悸,目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但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影响生活质量。陕西省名中医刘华为教授临证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各种心悸症状,有其独特见解。他从脏腑的气机和气化着眼辨证论治,认为其证型多见于气化不及、气化过亢,气化不利,及气机升降失常证,心悸病临床病证复杂,大多表现为各个证型相兼为病。故治疗时应着眼于恢复脏腑的气机运行和气化状态,明辨病变脏腑及其虚实寒热。本文通过刘华为教授临证理论讨论及病案分析,探讨气化理论治疗心悸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提出痰饮病的治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本文以狭义痰饮病证治为例进行分析,认为"和"字是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痰饮病的治疗思路,痰饮病的本质为本虚标实,根据其邪正关系,临证时对温阳、利水等治法运用各有侧重,是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介绍徐珊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证经验.慢性胃炎的发生多与外邪入侵、情志内伤、饮食劳倦、失治误治、禀赋不足及脏腑相累等有关;脾胃受损是本病的发生关键,其基本病机为病邪犯胃、胃气失于通降,正气亏虚,胃体失于和养.治疗应在注重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重视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0.
水气病有广义狭义之分。气的的运动变化与水气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胃的受纳、脾的升清、肺的宣发肃降与通调水道、肾与膀胱的蒸腾气化均息息相关。人体脏腑气化功能失常,如气化不及、气化不利,则是水气病发生、发展的前提;脏腑之气化功能失调,均可使水液代谢障碍,形成水气病。其病机复杂,有虚有实,或虚实相兼。治疗时应辨其部位、察其表里、别其虚实、顾其新旧缓急,遵循"实者泻之,虚者补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因势利导,以恢复脏腑气机升降功能,从而使水液代谢正常输布。  相似文献   

11.
水肿是肾脏疾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张宗礼教授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为气虚阳少、脏腑不调,治宜以恢复脏腑气化功能为要,随证加减,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汗证为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临床应辨证论治,根据病之寒热虚实准确立法,有的放矢,方可取得较好疗效.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辨证论治治疗本病多例,疗效较好,现介绍验案三则如下.  相似文献   

13.
"百合病"与"小柴胡汤证"同出《伤寒杂病论》,症候及用药思路均有相似之处,不易分辨;病机均涉情志不抒、化热伤阴,百合病由阴虚内热引起,不涉及外邪;小柴胡汤证虚实夹杂,半表半里,为外感热病;两者均有饮食失和、口苦之症,因气机枢机不利心烦、站立不安、不得眠等,症状百出,不好辨别;仲景常以"呕"与"不呕"来判断是否邪入少阳;呕吐及因实邪壅于少阳所循之两胁造成胸胁苦满等症均是小柴胡汤证;百合病并无实邪,整体乃百脉空虚引起心肺阴虚,此与小柴胡汤证虚实夹杂不难辨别;百合病百脉当空,小柴胡汤证虚实夹杂。小柴胡汤证治疗不当,误用汗吐下三法,终会造成百脉阴虚,转变为百合病;百合病"变成渴"、"渴不差"、"变发热",病机发展趋势阴伤热甚,重在养阴清热,早期注意保护阴液,防其传变、加重;百合病临床表现在时间先后上没有一定规律、症状多变,极易误诊误治,"随证治之"是整体治疗原则,仲景除给出以百合地黄汤正治,根据不同病情给予不同治疗方案;小柴胡汤组方思想来自古代"和"的哲学,调理阴阳、表里、气血、经络、脏腑,和解少阳,明辨一通。临床应抓住二者病机差异要点,表证慎用补益,整体阴虚忌用攻邪,辨证论治,减少误诊,提高临床诊治疗效。  相似文献   

14.
痰饮病是由于人体的三焦气化失常,肺、脾、肾三脏之功能失调,从而导致水液代谢紊乱,停聚于体内所致的一类疾病的统称,根椐集聚部位的不同分为"痰饮""悬饮""溢饮"和"支饮",该类疾病寒热虚实夹杂,病情复杂,如若诊治不当,则缠绵难愈,甚则变生诸证,本文就几则典型临床病案谈谈该类病证的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15.
陈伯钧教授在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实践中,认为该病的进展与肝的关系密切相关,并根据病情进行性发展的特点,提出分期辨证论治高血压病的观点,文章中探讨了高血压的病机发展并对各期证型加以分析,另若辨及病机较为复杂,可辅以气血、脏腑辨证施治,并兼顾标本虚实。  相似文献   

16.
郑蒙  俞晓飞 《河南中医》2021,41(1):31-35
中医腹诊对于诊察病位之在气、在血、在脏、在腑,辨病性之寒热虚实、鉴别诊断、指导遣方用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掌握常见的腹证,对临床辨证论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中医腹诊及所得腹证对于审察气滞、血瘀、痰饮、宿食、燥屎等病因病机,确定病位、鉴别疾病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并可根据腹证直接选方用药,相对于脉诊,更易于临床医...  相似文献   

17.
陈浩  吴伟  王庆凯 《环球中医药》2020,13(6):1044-1046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各种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的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种常见临床综合征,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液体潴留。本病属中医"心水""喘证""心悸""痰饮"等范畴,病机涉及脏腑亏虚、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司,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以痰饮、水湿、瘀血、气滞为主。三焦气化失司是慢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的主要机制,也是病情危重多变的根源所在。以期将三焦气机与心衰论治相结合,明确病位主次,权衡病势轻重,以指导治法方宜、缓急主次、补虚泻实,以益气温阳、通调三焦总原则贯穿疾病治疗全过程,对于临床上综合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本病有明显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产后风湿病属中医学"产后痹证"范畴,王钢主任在治疗本病时将西医诊疗技术与祖国医学之辨证论治紧密有机结合,辨病与辨证共举,四诊合参,据病分证,以病统证,辨证论治,同时重视同病异证,以期治病求本,防止误诊和失治。认为本病以"正虚""邪侵"及"血瘀"为主,三者交互,多虚实夹杂,以虚为本,"不荣则痛""不通则痛"为其主要病机。病程不论长短,治当补益气血、调和营卫、蠲痹通络为法,兼以祛风除湿、散寒化瘀,随症加减用药,此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文中探讨白塞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并辨证论治,认为本病属虚实夹杂之证,湿热互结、瘀血阻络为实,是其标;脾失健运、相火不位为虚,是其本。临床根据该病的病因病机特点运用补虚泻实法,采用具有清热利湿、活血通络、益气健脾、补虚伏火之功能的白塞补泻汤治疗。  相似文献   

20.
周雯怡  苏励 《陕西中医》2022,(5):640-643
本文归纳总结苏励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证经验,苏教授认为导致疾病发生的病因虚实夹杂,实则责之于湿热瘀邪,脾胃之气受损,水湿痰饮,湿热内蕴,瘀血阻滞,导致津液输布失常;虚则责之于气血阴阳亏虚,以致津液化生、运行、输布失常;加之疾病病情迁延、缠绵难愈的特点,造成全身多脏腑功能的失调,津液失化.因而苏教授在临证治疗中提出养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