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1例以头痛为首发表现的颅内树胶肿型神经梅毒。患者男,39岁。表现为头痛伴有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滴度1:128、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滴度1:1 280;脑脊液检查: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RPR 1:2,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IgG(+)、IgM(-)。头颅磁共振成像(MRI):颅内梅毒树胶肿。经青霉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该病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诊断需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66 h.全身皮肤轻度黄染,有散在性红色皮疹,压之褪色.血清学检查示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阳性;梅毒螺旋体-IgM阳性,诊断为胎传梅毒.腰穿脑脊液检查及四肢长骨X线片不支持神经梅毒及骨梅毒.给予患儿水剂青霉素正规治疗14 d后,出现大便带血丝,反复发热,调整抗生素用药无效,最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损害死亡.尸检证实多器官组织中可见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病变,以树胶样肿(梅毒瘤)、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银染色示,肝、肺等组织均可检查到梅毒螺旋体.母孕4个月时检查发现梅毒抗体阳性,未予青霉素正规治疗.  相似文献   

3.
报告1例以头痛伴吐字不清为首发表现的神经梅毒树胶肿。患者男,65岁。因头痛伴口齿不清2周就诊。血清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试验呈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呈阳性,脑脊液细胞数正常,蛋白含量升高;术后组织病理检查提示梅毒树胶肿。经青霉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该病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诊断需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4.
三期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患者男,40岁。进行性记忆力减退,言语忘词1年,大小便失禁,行走不稳3d入院。脑脊液检查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血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梅毒微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青霉素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诊断为三期神经梅毒麻痹性痴呆。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9岁,阵发性头痛伴恶心、呕吐15 d。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试验(TPHA)呈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呈阳性;颅脑磁共振成像(MRI)考虑颅内梅毒树胶肿。行手术治疗,术后组织病理提示梅毒树胶肿。本例患者病变早期即出现颅内高压症状,故先行手术治疗解除占位,而后予正规驱梅治疗。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癫痫样发作的吉海反应。患者男,49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1年入院。入院后行脑脊液检查: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VDRL)阳性(滴度1:16)、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滴度1:16)、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诊断为神经梅毒。患者在接受青霉素治疗12h后出现癫痫样发作,伴有头痛和发热。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癫痫样发作为吉海反应。  相似文献   

7.
报告1例癫(癎)样发作的吉海反应.患者男,49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1年入院.入院后行脑脊液检查: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VDRL)阳性(滴度1:16)、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滴度1:16)、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阳性,诊断为神经梅毒.患者在接受青霉素治疗12 h后出现癫(癎)样发作,伴有头痛和发热.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癫(癎)样发作为吉海反应.  相似文献   

8.
神经梅毒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各期梅毒均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实验室检查显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及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阳性,脑脊液性病研究实验室玻片试验(VDRL)阳性,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0x106/L、蛋白定量>500 mg/L,可诊断为神经梅毒.水剂青霉素是目前治疗神经梅毒的最好选择.脑脊液中细胞计数是疗效观察的敏感指标,并发HIV感染者脑脊液异常时间可能延长.  相似文献   

9.
梅毒性颅内树胶肿临床特征与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梅毒性颅内树胶肿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检索M ed lin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对1990年至今国内外文献中病理学确诊为梅毒性颅内树胶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25例梅毒性颅内树胶肿患者(20篇文献),其临床特征包括:①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发展;②首发症状以头痛和癫痫多见;③有影像学占位;④血和CSF的梅毒抗体检查阳性,也可有特殊情况;⑤病理呈肉芽肿改变;⑥误诊率高,多数误诊手术;⑦青霉素疗效较好;⑧预后尚良好。结论梅毒性颅内树胶肿并不罕见,单发较大病灶增多,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梅毒患者脑脊液进行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探讨神经梅毒诊断的最佳检测方法,提高神经梅毒检出率。方法:采用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VDRL)检测非梅毒螺旋体抗体,免疫印迹法(WB)检测梅毒螺旋体IgM抗体,用上述两种方法同时对280例梅毒患者脑脊液(CSF)标本进行检测。VDRL阳性者同时做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结果:280例怀疑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标本,VDRL和IgM均阳性50例;VDRL阳性IgM阴性10例;VDRL阴性IgM阳性8例。VDRL与IgM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P0.05);60例VDRL阳性脑脊液中TRUST试验阳性51例,两者试验阳性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1,P0.01)。结论:对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检测,VDRL试验敏感性高于TRUST试验;对怀疑神经梅毒患者脑脊液进行VDRL和IgM联合检测,可提高神经梅毒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报告1例先天性梅毒。患儿,女,半月龄。患儿出生2小时被发现双手足鳞屑样皮疹,皮损逐渐增多。患儿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1∶4,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抗体IgM(+)。其母曾有梅毒感染史,RPR:1∶8。诊断:先天性梅毒。给予青霉素治疗14天后,皮疹全部消退,3个月后复查未见皮疹。  相似文献   

12.
报告1例神经梅毒合并银屑病。患者,男,58岁,因"记忆力下降10年"就诊,1月前在外院复查,发现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定量实验1∶160阳性。此次入院检查梅毒非特异性抗体(RPR)1∶2阳性,梅毒确证试验(凝集法)阳性。脑脊液常规:红细胞0.006×106/μL,潘台氏蛋白阴性,白细胞12.00×106/L;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测定:乳酸脱氢酶24.0 U/L;脑脊液生化:钠149.4 mmol/L,氯126.0 mmol/L,葡萄糖3.9 mmol/L,脑脊液蛋白873.0 mg/L;脑脊液梅毒抗体定量(RPR非特异性抗体):阴性,梅毒确证试验(凝集法)阳性。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散在暗红色圆形、椭圆形浸润性斑块,大小不一,部分相融合成片,上覆银白色鳞屑。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神经梅毒合并银屑病。患者,男,58岁,因"记忆力下降10年"就诊,1月前在外院复查,发现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定量实验1∶160阳性。此次入院检查梅毒非特异性抗体(RPR)1∶2阳性,梅毒确证试验(凝集法)阳性。脑脊液常规:红细胞0.006×106/μL,潘台氏蛋白阴性,白细胞12.00×106/L;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测定:乳酸脱氢酶24.0 U/L;脑脊液生化:钠149.4 mmol/L,氯126.0 mmol/L,葡萄糖3.9 mmol/L,脑脊液蛋白873.0 mg/L;脑脊液梅毒抗体定量(RPR非特异性抗体):阴性,梅毒确证试验(凝集法)阳性。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散在暗红色圆形、椭圆形浸润性斑块,大小不一,部分相融合成片,上覆银白色鳞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梅毒血清学持续阳性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梅毒螺旋体共感染患者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9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住院期间行腰椎穿刺检查的30例HIV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梅毒血清学持续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共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测结果。结果 30例患者中,13/30例(43.33%)患者脑脊液检查无异常结果,排除神经梅毒;17/30例(56.66%)患者确诊或者疑似合并神经梅毒,该17例患者脑脊液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均阳性,其中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实验(RPR)阳性者有5/17例(29.41%),脑脊液细胞数异常者3/17例(17.64%),脑脊液蛋白明显升高者8/17例(47.05%),CD4~+350个/μL的患者有(8/17)例(47.05%),未启动HAART治疗者有7/17例(41.17%);有5/17例(29.41%)患者颅脑MRI提示出缺血灶。结论 HIV-梅毒螺旋体共感染患者的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持续阳性可能与神经梅毒密切相关,其发生率高达(56.66%),尤其是CD4~+小于350个/μL及未启动HARRT治疗的患者,应及早行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检测。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64岁。左下肢无力20余天,加重伴尿便障碍10d。神经查体:左下肢肌力Ⅲ级,左下肢皮肤痛温觉减退。胸椎MRI示:胸8椎体水平脊髓内占位性病变。实验室检查:RPR和TPPA(+)。患者经手术切除脊髓病变,病理报告:增生的纤维及炎性肉芽组织,可见大量浆细胞浸润。诊断:脊髓内树胶样肿。予水剂青霉素G,2 400万U/d分6次给药,治疗14d。3个月后随诊RPR滴度下降。现患者仍在随诊中。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50岁,就诊前20余天,不慎额部遭轻微撞击后,感额部间断发作性隐痛,偶有轻度头昏,当地医院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口服西比灵片后,病情无明显缓解。CT:额骨及双侧顶骨多发局限性骨质破坏,密度减低区,邻近软组织肿胀。磁共振成像:额骨及双侧顶骨多发结节状等T1稍长T2信号,弥散稍受限,增强明显强化,且邻近脑膜线状强化。全身骨扫描提示颅骨多处可见放射性异常浓聚灶。查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1∶128;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有核细胞8×106/L,糖4.0 mmol/L,氯化物129.1 mmol/L,蛋白0.9 g/L,脑脊液RPR 1∶16阳性,特异性抗体测定阳性。组织病理:颅骨溶骨性破坏区碎骨组织周围组织充血,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内皮细胞肿胀,以浆细胞为主炎症细胞浸润。治疗:按神经梅毒的治疗方案治疗,头痛于治疗1周后缓解,2周后基本消失,4周后完全消失,之后未再出现类似的头痛。最后诊断:获得性梅毒性颅骨骨髓炎合并梅毒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间质型(脑膜及血管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间质型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点。结果:6例间质型神经梅毒主要以脑卒中起病,实验室检查脑脊液示3例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5例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阳性,6例脑脊液蛋白异常;头颅MRI表现脑动脉炎或脑梗塞等改变。结论:间质型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急性发病,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可能可以在神经梅毒中的应用,神经梅毒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实验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梅毒患者颅脑核磁共振检查(MRI)表现,以期更好治疗该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34例梅毒患者,选取同时期正常患者33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实验室检查,观察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同时对梅毒患者进行MRI检查,观察影像学变化。结果:对照组血清RPR、TPPA和脑脊液RPR、TPPA均为阴性,而梅毒组血清RPR、TPPA和脑脊液RPR、TPPA均为阳性,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上对照组明显低于梅毒组,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MRI表现上有23例为脑膜血管型,11例为树胶肿型,表现为多发病灶,大小不等,T1W1上低信号或混杂信号,T2W1上高信号,T1W1增强表现为不规则强化。结论:梅毒患者以实验室检查为主,MRI对梅毒无特异性表现,但能显示其病变范围,对早期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77岁,胸闷、精神萎靡、嗜睡、双下肢浮肿、纳差、全身乏力,并伴有躯干、四肢鳞屑性红斑,血清及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阳性,行胸腔积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抗体检查(Tp-IgM-ELISA),结果RPR 1∶64,TPPA(+)和Tp-IgM-ELISA(+).在胸腔积液中可沿用血液方法检查梅毒抗体.  相似文献   

20.
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对于神经梅毒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检测脑脊液中梅毒螺旋体IgM抗体对于神经梅毒的诊断意义。 方法 神经梅毒组 2 1例 ,以无神经系统被累的各期梅毒组 2 8例、非梅毒组 2 8例为对照。对三组患者腰穿取脑脊液 ,采用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技术 ,进行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 结果 神经梅毒组脑脊液Tp IgM检测的阳性率为 71.4% ,两对照组则均为 0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u =5 .3 7,P <0 .0 1)。脑脊液Tp IgM试验、VDRL/RPR试验在神经梅毒组的阳性率分别为 71.4%、3 3 .3 % ,差异有显著性 (χ2 =4.90 ,P <0 .0 5 )。结论 脑脊液Tp IgM检测有助于神经梅毒的诊断 ,无症状神经梅毒的脑脊液Tp IgM检测也可以呈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