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371-1372
目的:总结彭江云教授治疗骨关节炎经验及心得。方法:通过对彭江云教授临床诊治骨关节炎病案总结,分析其在骨关节炎疾病治疗上遣方用药特点及常用中医证型。结果:彭江云教授论治骨关节炎疾病以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发作期辨明病邪性质及寒热虚实,主以祛邪通络止痛,治标为先;慢性期辨明气血阴阳亏虚,以调补脾胃、补益肝肾为主,尤重顾护卫气,善用附子、细辛等辛温类药物。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年老肝肾亏虚、劳逸过度等为骨关节炎发病内在基础,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为其发病外在因素。早期防治,愈后调养,祛邪扶正,顾护卫气是其治疗总原则。结论:彭江云教授在风湿类疾病治疗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骨关节炎疾病的治疗,临床效果颇验,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2.
李泽光教授指出"肾之精气亏虚""督脉失养不荣""病邪闭阻经络"是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因病机,并以之为立法依据,拟订强脊汤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医辨病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以肝肾、气血亏虚为主,督脉失养,风、寒、湿、热、痰、瘀蕴结为患。治疗分为湿热壅滞督脉,寒湿留着督脉,肝肾阴亏、邪留督脉,脾肾阳虚、寒留督脉,肝肾精亏、督脉失养5型,予以辨证论治;配合口服通痹灵片、通痹灵合剂,缓攻缓补,持之以恒,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分布及与病情、病期的关系,总结其病机特点,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对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专科门诊和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99例,认真填写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家族史、诱因、症状、体征、腰椎及骶髂关节X线照片等。结果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依次是湿热型(58.3%)、肾阴虚型(20.1%)、肝肾亏虚型(10.6%)、肾阳虚型(6.0%)和寒湿型(5.0%),早期与中晚期AS患者均以湿热型为主(分别占68%、52.4%),但中晚期患者本虚证(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肝肾亏虚型)较突出(占42.7%),与早期患者比较(26.7%)有显著性差异,P<0.05。活动期患者以邪实证型(主要为湿热型)突出,缓解期以肾虚证型(肾阴虚、肾阳虚、肝肾亏虚)为主,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湿热型和肾阴虚型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常见证型,活动期或早期患者以标实证为主,而缓解期或中晚期患者肾虚证渐明显。提示湿热壅滞督脉是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的主要原因,随着病情的缓解或病变的进展,肾虚表现逐渐突出,以肾阴虚和肝肾亏虚为主。  相似文献   

5.
王振亮教授将强直性脊柱炎辨证分为:脾肾亏虚,痰湿痹阻型;肾阳亏虚,寒凝湿阻型;肝肾亏虚,痰瘀痹阻型;寒凝督脉,经腧不利型;寒热错杂,络脉不畅型。针对不同证型分别给予腰痛汤、二藤附子汤、独活寄生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王素芝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肾虚督亏,感受外邪,内外合邪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关键,肾虚督滞是其基本病机,本病属本虚标实,肾虚督亏为本,风寒湿、湿热、瘀血、痰浊等实邪阻滞为标,治疗扶正祛邪兼顾,补肾养督,祛邪通督;辨证分为肾虚督寒血瘀证、湿热伤肾血瘀证、肝肾两虚、痰瘀阻络证。  相似文献   

7.
王北  马丛  温博  曲昆 《北京中医药》2017,36(10):872-874
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肝主疏泄及肝藏血,因此当肝脏功能异常时,无论是肝失疏泄,还是肝不藏血,均可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及症状加重。因此临床在补肾治疗的同时,不能忽视肝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的作用。临床可分为肝气郁滞、肝火上炎、肝血亏虚、肝阴不足等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同时注意肝肾同源、气血兼顾以及肝肾调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扶阳方法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丰富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手段。方法:以扶阳理论为基础,结合彭江云教授应用扶阳法诊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参考各中医学者应用扶阳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报告,从扶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理论依据、扶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两个方面分析。结果:彭江云教授认为"肾亏督寒"为本病关键病机,治疗以补肾强督为主要原则。经分析各中医学者文献报道及结合彭江云教授多年临床发现,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寒证更为多见,即使急性发作期以湿热瘀等实证表现为主,待缓解后亦常表现为寒证,临床采用扶阳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结论:扶阳理论指导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具有参考价值,值得学习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海东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总属本虚标实,肝肾精亏、督肾虚寒是发病之本,风、寒、湿、热邪气侵犯是发病之标,瘀血阻滞贯穿AS发病始终。王海东教授结合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和该病不同阶段的病变特点提出强直性脊柱炎分期论治思路,认为:多梦、出汗及疾病发展迅速是AS活动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应分清寒热,临证分为寒湿痹阻和湿热痹阻两个证型,前者以温阳散寒、除湿通络为主,后者以热利湿为法。稳定期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临证分为早期和中晚期,早期治疗应滋补肝肾、温阳通督以固其本,控制患者病情,防止病情活动。中晚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脊柱关节僵硬、驼背畸形,关节功能受限,治疗宜在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应用小针刀"解筋结"以改善关节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王海云诊治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其临床经验。结果王海云认为肾及督脉亏虚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内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为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外因,治疗此病当分型辨证论治,分别给予补肾强督,或祛寒除湿,或清热利湿,或活血通络除痹。结论临床上多数患者常能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王为兰教授提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是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从而导致肾虚督瘀;病位在肾和督脉。病性本虚标实,治疗扶正兼以祛邪,扶正重在补肾,补阴填精,祛邪重在通督,充盈督脉,疏通经络。以益肾通督汤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代表方剂。  相似文献   

12.
多数中医学者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于肾虚督寒,寒热湿阻,瘀血阻络,或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筋脉失养,骨质受损而为病。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的辨证分型尚未统一,各医家的分型角度不同,其治法也不尽相同。但总体可以归纳为以证候、病程、经络、性别等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3.
黄仰模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强直性脊柱炎 (AS)是一种发病机理不明 ,与感染、遗传、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的 ,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的全身结缔组织疾病 ,又称血清反应阴性关节炎 ,属于祖国医学痹症范畴。广州中医药大学黄仰模教授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较丰富的经验 ,现介绍如下。1 病因病机黄师认为本病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 ,病变部位主要在脊柱、腰尻 ,二者皆属肾与督脉。“腰为肾之府”、“督之为病 ,脊强而厥”。肾为五脏之根本 ,寄元阴元阳 ,督脉靠肾阳温煦 ,肾阴滋养 ,故先天禀赋不足 ,或后天失养 ,导致肾督亏虚 ,筋脉失濡 ,卫阳空疏 ,风寒湿热…  相似文献   

14.
从肾、督脉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认为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发病主要责之于肾、督脉。肾督亏虚、阳气不足为其本;后天外邪侵袭(风、寒、湿),饮食劳倦,情志不遂,气候环境等为其标。治疗宜温肾壮督,通络止痛,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及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价。方法:对8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中医证型分组,研究各证型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的分布规律,采用Bath疾病活动指数和功能指数进行评价。结果:各证型占有比例有显著差异(P=0.023),肝肾亏虚证所占比例较大,湿热阻络证超过寒湿痹阻证和气滞血瘀证,且有性别差异;各证型与不同年龄组、各证型与病程之间差异不大;各中医分型与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和功能指数经过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从其趋势上可看到寒湿痹阻证组低于其他3型组,似与寒湿痹阻证出现在AS急性期较少有关,其病例数量少于其他3型组,可能与寒痹日久化热,或虚痹多夹寒并易外感有关。  相似文献   

16.
介绍从阴虚湿热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从病因病机、临床预后转归等方面探讨阴虚对其发病的重要影响,并分析湿热形成的原因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肾督亏虚、湿热瘀阻是强直性脊柱炎的重要病机,肾阴亏虚为发病之本,湿热既是致病因素又是主要的病理产物,并贯穿于疾病的始终。采用滋阴补肾、清利湿热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在临床上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郭宪章教授擅长治疗骨伤科疾病,郭教授认为肾虚为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之本,风、寒、湿、热为其致病因素,久则肾虚更甚,痰瘀互结,并累及他脏。郭宪章教授倡导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辨证论治贯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提出发病早期以祛邪通络止痛为基本治疗大法,后期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痰通络为主,并配合针刀缓解患者症状,配合西药缓解患者病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并无帕金森病名一说,但则根据其临床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为"颤证""掉眩""颤振"的范畴。马云枝教授从事临床40余年,对于帕金森病诊疗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她通过对大量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认为帕金森病按其发病特点当归属于"风病"范畴,肝肾亏虚,筋脉失养是其发病的基础[1];病理性质为本虚标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的Bath活动和功能指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及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n)评价。方法:对8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中医证型分组,研究各证型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的分布规律,采用Bath疾病活动指数和功能指数进行评价。结果:各证型占有比例有显著差异(P=0.023),肝肾亏虚证所占比例较大,湿热阻络证超过寒湿痹阻证和气滞血瘀证,且有性别差异;各证型与不同年龄组、各证型与病程之问差异不大;各中医分型与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和功能指数经过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从其趋势上可看到寒湿痹阻证组低于其他3型组,似与寒湿痹阻证出现在AS急性期较少有关,其病例数量少于其他3型组,可能与寒痹日久化热,或虚痹多夹寒并易外感有关。  相似文献   

20.
总结卜献春教授治疗特发性震颤经验。卜教授认为特发性震颤病机以虚为本,多虚实夹杂,与肝肾关系密切。临证时抓主症,细察伴随症状,辨别证型,临证分为肝肾亏虚、虚风内动,血虚肝郁、肾精亏虚,气虚络瘀、经脉失养3型辨证用药。分别以大补阴丸合三甲复脉汤、定颤汤、八珍汤合羚角钩藤汤治疗。治宜标本兼顾,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