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浆黏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卵巢浆黏液性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年龄44~57岁,平均49岁。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或腹胀。肿瘤最大径8~17 cm,平均13 cm。2例为双侧,2例为单侧,均呈囊实性,囊内壁可见乳头状赘生物并含黏稠液体。镜下见肿瘤由浆液性上皮、子宫颈管黏液性上皮及透明细胞混合组成以复杂的乳头为主伴腺样、筛状或实性结构,间质及腺腔内见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表型:肿瘤细胞ER(4/4)、PR(3/4)、CK7(4/4)、PAX8(4/4)、p16(3/4)、vimentin(4/4)、CEA(2/4)均阳性,p53呈突变型阳性,CK20、CDX2、HNF1β、WT-1均阴性。PAS染色及DPAS染色均阳性。TNM/FIGO分期:ⅠA期2例,ⅠB期1例,ⅠC期1例。随访9~42个月,1例术后22个月死亡,3例无复发。结论卵巢浆黏液性癌有其独特临床病理特征,需与卵巢其他上皮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7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7例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患者,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1.2岁。17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常有下腹不适和腹胀、尿频等症状,有5例患者有经期延长与出血量多的症状,还有2例患者因肿瘤破溃导致急腹症。结论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患者,预后相当好,5年生存率为90%。但仍有10%的患者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3.
卵巢浆液性及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长期以来对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BOT)命名及病理诊断标准一直存在不同的意见。经过30余年的探索,对其本质认识逐步深入,特别是2003年8月在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举行的卵巢交界性肿瘤工作会议,就卵巢交界性肿瘤的某些病理学方面的分歧取得了较一致的意见。本文就近年卵巢浆液性及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命名、形态学特征、病理诊断以及预后等方面的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1 交界性肿瘤的概念肿瘤从良性到恶性是一个连续的谱带 ,它需要一个漫长且极为复杂的细胞生物学演变过程。临床上所见到的一些肿瘤正是处于良性病变或良性肿瘤向恶性转化的某一个阶段 ,即为交界性病变和交界性肿瘤。交界性肿瘤的提出 ,最早始于Ribbert(1 91 4 )和Ewing(1 938) ,他们认为将肿瘤截然划为良性、恶性两类是不够确切的。Willis(1 950 )指出 ,肿瘤的良恶性分类是相对的 ,在两类间有中间类型或边界肿瘤。 1 953年Willis正式提出了交国际妇女医师联盟 (FIGO) 1 961年对卵巢浆液性和黏液性肿瘤中新增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巢Brenner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卵巢Brenner肿瘤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例卵巢Brenner肿瘤患者均为成年女性,年龄为28~76(平均52)岁,其中13例(61.9%)已绝经,8例(38.1%)未绝经.囊实性肿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卵巢Brenner肿瘤(Brenner tumor,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 ~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4例卵巢BT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4例BT中16例(66.7%)为良性BT,7例(29.2%)为...  相似文献   

7.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6例MCN均行B超或CT检查。除1例外,均作了手术切除治疗。对6例(MCN)作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6例MCN中,女性4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47岁,均位于胰腺体尾部。黏液性囊腺瘤(MCA)3例,囊壁内衬高柱状黏液上皮,上皮周围可见卵巢样间质组织;黏液性囊腺癌(MCC)3例,黏液上皮 有不典型增生,均有囊壁或胰腺组织的浸润,1例上皮周围可见卵巢样间质。CEA和CK 7在上皮中均阳性,c-erbB-2均阴性,间质SMA均阳性。结论:胰腺MCN是好发于中年女性的少见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胰腺体尾部。MCA内衬高柱状上皮,上皮外来卵巢样间质包绕;MCC上皮细胞有不典型增生, 浸润性生长。MCN手术切除率高。  相似文献   

8.
卵巢交界性肿瘤病理学进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卵巢肿瘤种类繁多、形态复杂、名称不一 ,其中卵巢上皮 间质肿瘤占三分之二 ,并占卵巢恶性肿瘤的 85 %以上 ,故历来是研究的重点。卵巢上皮 间质肿瘤明确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三个范畴 ,其中关于交界性肿瘤的概念、术语、病理诊断标准和生物学行为争议不少 ,现将有关观点概括如下 :一、关于卵巢交界性表面上皮 间质肿瘤的概念和生物学行为卵巢肿瘤的“交界性肿瘤 (borderlinetumors)”或“交界恶性肿瘤 (tumorsofborderlinemalignancy)”这一名称于 1961年由国际妇产医师联盟 (FIGO)正…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中K-ras基因突变及p21 ras蛋白的表达,探讨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及靶基因治疗的可能。方法采用PCR-RFLP法和免疫组化EliVision法分别检测40例卵巢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40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癌和20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中K-ras基因突变和p21 ras蛋白的表达。结果 K-ras基因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癌中的突变率分别为0、37.5%、7.5%,交界组突变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K-ras基因突变在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年龄分组中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21ras蛋白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5%、45%、10%,交界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K-ras基因突变及p21ras蛋白表达可能是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形成的原因之一,有利于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判断,还可为临床作为靶向治疗药物分析提供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树突状纤维黏液脂肪瘤(dendritic fibromyxolipoma, DF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DF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6~57岁,平均40岁;肿瘤直径1~7.5 cm,平均3.3 cm;肿瘤发生于腋窝、腿等体表部位。肿块多为类圆形,切面灰白、灰黄色,胶冻或黏液样。镜下形态学大致相同,均表现为在黏液样间质及绳索样(瘢痕样)胶原纤维背景中见混杂不同比例的小梭形细胞、星芒状细胞或成熟脂肪细胞。免疫表型:梭形细胞和星芒状细胞vimentin、CD34均强阳性,BCL-2弥漫/灶阳性,部分成熟的脂肪细胞S-100阳性,散在的肥大细胞CD117阳性,CK、desmin、SMA、HMB-45、MDM2、CDK4、p16、EMA、β-catenin、STAT6、CD56、NSE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均<1%。结论 DFML是一种良性脂肪瘤,是梭形细胞脂肪瘤的黏液样亚型,病理检查结合免疫表型有助于确诊,患者肿块切除后多可治愈。  相似文献   

12.
黏液纤维肉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黏液纤维肉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7例黏液纤维肉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多种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体包括CD117、CD34、CD99、actin、S-100蛋白、vimentin等。结果黏液纤维肉瘤多见于男性,年龄37~72岁,中位年龄52岁,主要以不完全纤维性间隔的多结节行为为特征性表现,黏液区与细胞密集区交错排列,细胞密集区可见特征性曲线型血管,肿瘤细胞围绕在其周围排列。免疫表型:vimentin、CD99阳性,其他抗体多呈阴性。结论黏液纤维肉瘤为一侵袭性较强的软组织肉瘤,与多种黏液性肿瘤需要鉴别,易局部复发,宜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卵巢黏液性肿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的表达及K-RAS基因的突变,探讨卵巢黏液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及靶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 9000两步法和PCR-RFLP法分别检测20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40例卵巢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和40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癌中EGFR蛋白的表达和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 EGFR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和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37.5%、67.5%(P<0.01).K-RAS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瘤、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和囊腺癌中的突变率分别为0、37.5%、7.5%,交界组突变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但卵巢囊腺瘤与囊腺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与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患者年龄无关(P<0.05),与肿瘤的大小相关(P<0.05).EGFR与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关(P>0.05).K-RAS基因突变与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期、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患者年龄相关(P<0.05).EGFR的表达和K-RAS基因的突变在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中无相关性(P>0.05).结论 EGFR对卵巢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和卵巢黏液性囊腺癌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K-RAS基因则可能是卵巢黏液性交界性囊腺瘤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合并性索-间质肿瘤(MCSC)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起源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MCSC进行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发现盆腔肿物1年,无明显不适及内分泌症状.大体上肿瘤为多房囊性,囊内壁可见散在的实性结节,镜检肿瘤由黏液性囊腺瘤和性索间质肿瘤两种成分组成,前者囊壁衬覆良性肠型黏液柱状上皮,性索间质成分瘤细胞呈小管状、条索状、梁状排列,局部有黄素化,两种成分混合存在,未见移行.免疫组化:性索成分瘤细胞呈Melan A弥漫强阳性;αInhibin和CD56局灶阳性;并见CKpan、vimentin、ER及PR的阳性表达;而EMA、CEA、CD99、S-100、CgA、Syn、nestin及SMA均阴性;Ki-67指数小于5%.结论 MCSC是罕见的卵巢肿瘤,性索间质成分可能是黏液性囊腺瘤囊壁内间质的一种反应性增生.诊断时需与类癌、伴异源成分的支持-间质细胞瘤、畸胎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黏液性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黏液性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进行随访。结果 8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1~79岁,平均65岁。原发灶主要位于下肢(6/8例,75%)。临床表现为无痛/轻压痛、边界不清、活动度较差的肿块。病理分级均为高级别病变。镜下肿瘤细胞异型,呈实性片状生长,可见奇异的多核巨细胞,常见病理性核分裂、出血和坏死。局灶可见低级别病变区域,镜下为显著黏液背景中散在的短梭形异型肿瘤细胞,核大、异型且深染,可见特征性的蜿蜒、细长的薄壁血管与假脂肪母细胞。8例中6例获得随访,其中3例死亡,3例存活。2例(2/6,33.3%)患者术后复发,1例(1/6,16.7%)发生肺转移。死亡患者的总生存期分别为55、14和2个月。各临床病理指标均未表现出与预后相关的倾向。结论黏液性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复杂且预后较差,确诊较困难。切缘状态等临床病理指标的预后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Sertoli-Leydig cell tumour, SL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8例SLCT标本,观察大体及镜下特征,分析临床病理特点,行免疫组化方法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8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2.8岁,肿瘤均为单侧发生,右侧多见,多为实性或囊实性,可分泌雄激素,中-低分化者多见,病变局限于卵巢。免疫组化α-抑制素(α-inhibin)、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波形蛋白(Vimentin)、钙结合蛋白(Calretinin)、细胞表面糖蛋白99(CD99)、细胞表面金属肽链内切酶(CD10)、翼状螺旋/叉头转录因子2(FOXL2)、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均有较高阳性表达,细胞增殖标记(Ki-67)一般呈低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EMA)、甲胎蛋白(AFP)、嗜铬素A(CgA)、突触素(SYN)均为阴性,网染可见网状纤维围绕Sertoli细胞巢周围分布,AR在所有肿瘤中呈阳性表达,Sertoli细胞强于Leydig细胞。结论 SLCT发病率低,形态复杂,临床易误诊,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micropapillary serous borderline tumor, M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收集14例卵巢MSB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IMP3的表达,运用qRT-PCR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BRAF和KRAS的基因突变,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年龄27~56岁,平均41.7岁;9例为双侧卵巢肿物;11例术前血清CA125值升高。肿瘤切面呈囊实性,伴囊内乳头状物。14例卵巢MSBT均呈乳头状结构,特征性的细长微乳头直接从囊壁或大的无分支乳头上发散出来,乳头长宽比>5,乳头被覆细胞呈立方至多角形,轻-中度异型性,微乳头区范围均>5 mm。5例伴微浸润;6例伴腹膜非浸润性种植;5例伴腹水均可见异型肿瘤细胞;3例伴淋巴结受累;9例伴砂粒体。免疫表型:ER、PR、CA125、CK7和WT-1均呈阳性,p53野生型,HER2、IMP3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5%~30%。分子病理学特征:14例中KRAS基因突变3例(3/14,...  相似文献   

18.
<正>患者女性,43岁,入院10 h前无明显诱因下腹部胀痛,持续性加重,伴潮热、头晕、头痛,妇科检查双侧附件轻压痛,以左侧附件区明显,无反跳痛。B超示:子宫前位,大小、形态正常,内膜厚约9 mm。左侧附件见一囊性包块,大小41mm×38 mm×35 mm,边界清,壁薄,内透声好,内见多个稍强回声光带。右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包块。病理检查眼观:送检腹腔镜手术切除囊壁样组织2块,其中一块组织颜色灰白,大小6. 5 cm×5. 3 cm,囊壁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浅表性血管黏液瘤(superficial angiomyxoma,S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SA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以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讨论。结果 SA主要位于皮肤真皮及皮下,镜下肿瘤略呈分叶状,黏液性基质中可见散在无异型的梭形和星形瘤细胞及较多的中、小薄壁血管,散在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结论 SA是罕见的黏液性肿瘤,位于皮肤表浅部位,可局部复发但不转移,诊断时应注意和其它黏液性软组织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 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SFT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SFT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6~68岁,肿瘤发生部位:右肾2例,前列腺2例,膀胱1例。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仅出现腰背部疼痛不适、酸胀、血尿或排尿困难等症状。眼观:肿瘤为椭圆形或圆形肿块,边界清楚,最大径2~9 cm,平均4.94 cm。镜检:瘤细胞梭形、核圆形或卵圆形,呈短束状、席纹状及不规则漩涡状排列,表现为细胞丰富区和稀疏区交替分布,之间有胶原带分隔。免疫表型:STAT6、CD34、BCL-2和vimentin均阳性,CD99不同程度阳性;CK、SMA、desmin、HMB-45、Melan-A、S-100、EMA、WT-1、CD10、CD117和DOG1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5%。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85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泌尿生殖系统SF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源性梭形细胞肿瘤,临床行为较惰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免疫组化标记STAT6、CD34、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