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究经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支架植入胆道引流术应用于姑息性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4例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ERCP支架植入胆道引流术者纳入ERCP组(n=58),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支架植入者纳入PTCD组(n=76)。比较术前及术后3d时,两组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分析两组围术期基本指标、近期并发症及总生存期差异。结果术后3d时,两组血清TBil、DBil、ALT水平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同一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RCP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明显少于PTCD组(P0.05)。两组出血、胆瘘、十二指肠穿孔、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RCP组感染、电解质紊乱、支架移位/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PTCD组(P0.05)。两组中位总生存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支架植入胆道引流术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效果较突出,且相较于PTCD联合支架植入方案安全性更为理想,对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有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途径与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途径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136例,其中经ERCP途径53例(ERCP组)中低位梗阻44例、高位梗阻9例,经PTCD途径83例(PTCD组)中低位梗阻24例、高位梗阻59例。比较2组的手术成功率、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结果①2组手术成功率:ERCP组和PTCD组手术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位梗阻者在ERCP组和PTCD组间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位梗阻者在ERCP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低于PTCD组(P0.05)。②2组临床疗效:ERCP组和PTCD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位梗阻者在ERCP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PTCD组(P0.05),而高位梗阻者在ERCP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PTCD组(P0.05)。③2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ERCP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TCD组(P0.05),2组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ERCP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TCD组(P0.05),其中低位梗阻者在ERCP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TCD组(P0.05),而高位梗阻者在ERCP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PTCD组(P0.05)。结论经ERCP和经PTCD途径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梗阻性黄疸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于低位梗阻患者而言经ERCP更有优势,对于高位梗阻患者而言经PTCD途径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姑息性减黄手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和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ERBD)对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271例,随机分为姑息性减黄手术组95例、PTCD组92例、ERBD组84例,检测三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第3、7、14天的血清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内毒素水平。结果 (1)术后第7、14天,姑息性减黄手术组的C3、C4与ERBD、PTC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3天,姑息性减黄手术组IgG、IgA、IgM与ERBD、PTC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姑息性减黄手术组与PTCD、ERB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姑息性减黄手术组内毒素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姑息性减黄手术组与ERBD、PT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姑息性减黄手术组在改善免疫功能方面优于PTCD、ERBD两组,对于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能够手术治疗者首先选用手术治疗;对失去手术机会或不能耐受手术者可行PTCD或ERBD缓解梗阻,改善免疫功能,进而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术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在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A组应用PTCD术治疗,B组应用ERCP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术后恢复情况,治疗效果,术前、术后7 d肝功能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成功率为97.44%,B组手术成功率为94.8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A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B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与B组74.3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有改善,A组术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酸(AST)及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同B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95%,与B组5.1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CD术治疗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效果优于ERCP术,可更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但PTCD术后恢复较ERCP术慢,且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应加强预防与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梗阻性黄疸术前不同减黄方式对疗效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术式给予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梗阻性黄疸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43例。依据患者的自身状况以及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不同的术式,分为ERCP组(78例)和PTCD组(65例)。ERCP组给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PTCD组给予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评分以及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 治疗良性梗阻性黄疸时,两组手术成功率相比(90.0%vs 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TCD组(5.0%vs28.1%),P<0.05;术后5 d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值对比(97.5±11.3)μmol/L vs(81.8±1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时,两组手术成功率对比(63.2%vs 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15.8%vs 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种不同的胆道引流术对梗阻性黄疸的短期疗效及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按其治疗术式将其分为三组:ERCP组、PTCD组、EUS-BD组。采用统计软件SPSS 24.0进行数据处理。患者住院时间、肝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三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三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各项临床症状均得以缓解。三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EUS-BD组0.05);ERCP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3%,PTCD组34.1%,EUS-BD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结论ERCP、PTCD及EUS-BD三种引流方式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短期疗效相当,其中EUS-BD并发症较少、恢复更快、优势更大。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 探讨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ERCP操作失败后行PTCD补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3例ERCP操作失败后行PTCD治疗的老年MOJ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46例首选PTCD治疗的老年MOJ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变化情况,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等。结果 研究组ERCP操作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肿瘤致胆管严重狭窄,导丝无法通过,占67.9%;失败后行PTCD补救治疗,手术成功率为94.3%,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χ 2 =0.135,P=0.714);并发症发生率为30.0%,虽略高于对照组(24.4%),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χ 2 =0.368,P=0.544)。由于肿瘤侵犯较重,研究组胆道支架置入成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5.8% vs 69.6%, χ 2 =11.208,P=0.001),但术后2周,研究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两组减黄效果相当,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老年MOJ患者 ERCP操作失败后行PTCD补救治疗,其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与首选PTCD治疗无差异,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基础上胆道内置入金属支架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支架植入失败后改行PTCD或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的94例胆道恶性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行PTCD 45例(PTCD组),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49例(PTCD+支架组),比较两组减黄效果、术后并发症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术后5 d,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7、14 d,PTCD+支架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PTCD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D+支架组术后1年的生存率优于PTCD组(χ2=6.280,P=0.012)。结论:PTCD基础上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是恶性胆道梗阻患者ERCP失败后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手段,且效果优于单独的PTC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及肝功能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观察组采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黄疸缓解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并对治疗前后谷氨酸转氨酶(Glutamate transaminase,ALT)、血清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TBIL)和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等肝功能指标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黄疸缓解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91%vs 87.88%,P0.05),观察组的低位梗阻患者的黄疸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位梗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TBIL和DBIL的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效果显著,特别是针对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效果突出,能显著改善肝功能,且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与手术引流比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比较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与手术引流的疗效。方法收集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131例,其中102例常规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造影后放置内、外引流管或者留置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组),解除胆管梗阻;另29例为同期术前判断有手术切除可能而术中证实不能行根治性手术或者不同意行PTCD治疗患者(手术引流组),行开腹胆管内、外引流术。比较2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介入治疗组穿刺成功率100%,与手术引流组比较,介入治疗组平均胆红素下降50%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手术引流组(P0.05)。结论与手术引流比较,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性,可以重复操作,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且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并可以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是不能手术切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in treatment of the obstructive jaundice by preoperative percutaneous puncture of liver bile duct drainage. Methods〓Eight-six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 were includ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procedure, 44 cases were given preoperative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n,.underwent internal or external drainage or radical operation,.42 cases were served as control group without preoperative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perative time,..hospital stay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liver function tests,such as total bilirubin(TB),.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The operation time,.blood loss,.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complication rates betwee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The levels of TB, ALT, AST in 14 days after operation reduced in two groups, but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observation group,.as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 preoperative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would shorten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reduce complications occurrence,.and improve liver func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动物实验模型,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胆囊穿刺引流术(EUS-GBD)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MOJ)姑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纳入SPF级小型实验猪24只,均于腹腔镜下建立低位MOJ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给予EUS-GBD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BD)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手术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24只实验猪均成功建立低位MOJ模型。两组首次操作成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均较同组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3/12),低于对照组的41.7%(5/12),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7);两组均无出血、穿孔及导管脱落发生。 结论EUS-GBD治疗低位MOJ操作成功率高,能有效缓解MOJ的梗阻症状,改善肝功能,整体效果不亚于PTGB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为基层医院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86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30.2%,对照组为5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对照组为18.6%、观察组为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易为患者接受,较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手术经验及学习曲线。方法:将92例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为4组,对比4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手助)率、术后流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逐渐缩短,Ⅱ组、Ⅲ组、Ⅳ组与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Ⅳ组与Ⅰ组、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逐渐减少,4组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转开腹(手助)率降低,但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流质饮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逐渐减少,术后住院时间Ⅲ组、Ⅳ组与Ⅰ组、Ⅱ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约为20例,完成45例手术后,此技术的熟练程度、稳定状态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位胆管损伤的术区的显露,胆管对端吻合联合胆管空肠吻合术的安全性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4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80例因胆囊及胆管手术并发的高位胆管损伤病人资料。胆管损伤病人均为Strasberg—Bismuth分型中对应为E2、E3、E4型损伤。结果 术中发现并修复5例,治疗成功率60.0%;早期修复(≤2周)34例,治疗成功率79.4%;延期修复(>2周)41例,治疗成功率73.1%。胆管对端吻合联合胆管空肠吻合术(A组15例)与传统的胆管空肠吻合术(B组59例)相比较,A组与B组术后住院时间[(15.14±4.13)d vs.(20.22±9.27)d]及术后近期并发症总例数(2例 vs. 32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与B组胆漏例数(0 例vs. 13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远期并发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55 344±12 890)元vs.(65 156±28 707)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术前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或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术前白蛋白水平、总胆红素水平、肝酶升高、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平均手术时间[(202.73±32.95)min vs.(190.26±39.32)min]、术中输血(4例 vs. 20例)、术中出血量[(212.00±226.66)mL vs.(225.42±238.33)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位胆管损伤病人,部分肝切除显露术区可增加手术中胆管缝合的可靠性,胆管对端吻合联合胆管空肠吻合术这一术式较传统的胆管空肠吻合术具有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胆漏的发生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LC+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0ddi括约肌切开术(ERCP/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行LC+LCBDE,58例行EST+LC,对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石清除率及手术成功率差距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C+LCBDE组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低于ERCP/EST+LC组。结论〓对于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两种手术方式都是安全有效的。对于符合条件的老年患者,LC+LCBDE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分别采用LC+LCBDE(LC+LCBDE组,n-48)及ERCP/EST+LC(ERCP/EST+LC组,n=76)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①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术前总胆红素和丙氨酸转氨酶、结石数量、最大结石直径及胆总管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②2组均无同手术期死亡病例。2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LC+LCBDE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ERCP/EST+LC组P〈0.05),手术费用及住院费用也少于ERCP/EST+LC组P〈0.05)。结论ERCP/EST+LC与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梗阻性黄疸患者同样安全、有效。但LC+LCBDE成本效益更高,有利于患者恢复,尤其是当胆总管直径大于1.0cm或多发结石,LC+LCBDE是最佳选择。总之,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医院条件,个体化选择最适合患者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6月~2013年6月,恶性梗阻性黄疸120例,在PTCD术后常规护肝治疗的基础上,按就诊顺序依次分入观察组(加用异甘草酸镁100 mg/d)和对照组(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00 mg/d)各60例。治疗7天后,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白蛋白( ALB)、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碱性磷酸酶( ALP)、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核因子κB( NF-κB)的变化;观察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TBil、DBil、ALT、AST、ALP、TNF-α、NF-κB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2组ALB、γ-GT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2组间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异甘草酸镁治疗肝功能损伤对恢复肝功能、消退黄疸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