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4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83例(其中33例有微血管病变)作为糖尿病组,选择同期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受检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血浆PT、APTT、TT均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有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PT、APTT、TT均低于无微血管病变患者,FIB高于无微血管病变患者(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高凝倾向,检测凝血指标能够反映疾病病情及血管病变情况,为该疾病的诊治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D-二聚体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微血管病变情况分为A组(并发微血管病变)和B组(未并发微血管病变),每组5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结果 A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低于B组、对照组(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高于B组、对照组(P0.05);B组患者PLT低于对照组(P0.05),而B组与对照组MPV、PDW、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短于B组、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高于B组、对照组(P0.05);B组患者PT、APTT、TT短于对照组,FIB、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D-二聚体异常,存在微循环障碍,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检测50名健康人群及32名新发生的糖尿病患者和27名糖尿病伴有微血管病变的患者的血糖、凝血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结果(1)微血管病变组的PT、APTT、TT、Fbg、HBA1c与对照组及初发糖尿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对照组的PT、APTT、TT、Fbg、HBA1c与初发糖尿病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凝血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对糖尿病有无进展为微血管病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检测50名健康人群及32名新发生的糖尿病患者和27名糖尿病伴有微血管病变的患者的血糖、凝血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结果(1)微血管病变组的PT、APTT、TT、Fbg、HBA1c与对照组及初发糖尿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对照组的PT、APTT、TT、Fbg、HBA1c与初发糖尿病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凝血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对糖尿病有无进展为微血管病变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和血细胞参数在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82例及健康体检者100名为研究对象,检测血细胞参数、凝血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管病变组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指标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淋巴细胞计数(LY)、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指标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NEUT、RDW、MPV、FIB、D-D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EUT、MPV、NLR、FIB为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LY、PT、APTT、TT指标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NEUT、LY、RDW、MPV、NLR、PT、APTT、TT、FIB、D-D与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密切相关,NEUT、M...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及凝血功能检验的效果。方法 选用计算机随机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院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同期78例来我院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观察对象,对其均施行Cys C及凝血功能检查,比较Cys C及凝血功能检查结果。结果 (1)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均较对照组更少,且Cys C、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完全型组患者PT、APTT、TT均较进展型组更少,且Cys C、FIB水平较进展型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死亡组PT、APTT、TT均较存活组更少,且Cys C、FIB水平较存活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疾病类型、预后均为影响血清胱抑素C及凝血功能检查结果独立危险因素(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1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另选30例老年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MODS组及非MODS组,并根据转归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R)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症肺炎组PT、APTT及TT明显延长,PLT及FIB降低,DDR则明显升高。重症肺炎患者中,MODS组PT、APTT及TT较非MODS组明显延长,PLT及FIB低于非MODS组,DDR高于非MODS组;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PT、APTT及TT明显延长,PLT及FIB降低,DDR则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监测凝血功能有助于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1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另选30例老年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MODS组及非MODS组,并根据转归将重症肺炎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重症肺炎组PT、APTT及TT明显延长,PLT及FIB降低,D-D则明显升高。MODS组PT、APTT及TT较非MODS组明显延长,PLT及FIB低于非MODS组,D-D高于非MODS组;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PT、APTT及TT明显延长,PLT及FIB降低,D-D则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监测凝血功能有助于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6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TNM分期将其分为食管癌早期组、中晚期组,并选取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及不同分化程度食管癌患者的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进行比较;对PLT计数、MPV、FIB、D-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食管癌早期组、中晚期组PLT计数、MPV、FIB、D-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T、APTT、T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中晚期组PLT计数、MPV、FIB、D-D较早期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有升高趋势,TT有下降趋势,但与早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食管癌患者比较,PLT计数、MPV、PT、APTT、TT、FIB、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MPV、FIB、D-D两两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存在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异常,PLT计数、MPV、FIB、D-D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预测老年食管癌患者病情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DIC产妇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素云 《山东医药》2010,50(22):79-79
目的观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产妇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检测20例健康非孕妇(对照组)、20例健康产妇(妊娠组)、20例发生DIC产妇(DIC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mer)水平。结果妊娠组妇女与对照组相比,PT、APTT、TT明显缩短(P均〈0.05),FIB明显升高(P〈0.05);DIC组妇女与妊娠组和对照组相比PT、APTT、TT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D-Dimmer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DIC产妇PT、APTT、TT延长,FIB降低D-Dimmer升高。检测上述指标变化对DIC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凝血状态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251例(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又根据是否有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163例,无大血管病变组88例,另选择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观察其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差异。结果糖尿病组TT[(16.28±1.44)s vs(17.80±0.97)s]、APTT[(35.57±3.73)s vs(37.46±4.17)s]、PT[(12.60±1.08)s vs(13.84±0.60)s]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ib[(3.21±0.87)g/L vs(2.91±0.55)g/L]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0.01)。大血管病变组Fib较无大血管病变组明显升高(P=0.03)。糖尿病组主要影响凝血指标的是糖化血红蛋白、TC、LDL-C。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凝血系统的异常,糖化血红蛋白、TC、LDL-C水平与凝血指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在正常分娩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凝血指标运用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入院的7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该院分娩的74例无糖尿病产妇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分娩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查结果。结果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比正常分娩前后PT、APTT、TT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而FIB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正常分娩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产生血糖变化,对糖尿病患者产妇有极大的影响,而分娩前后动态观察凝血指标能够较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糖水平,对监测和预防产后出血及预后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106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加用舒洛地特,4周后观察疗效及凝血相关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治疗组fib低于对照组,APTT、PT、TT均较对照组延长。结论舒洛地特联合常规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高凝状态及心绞痛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凝血-纤溶状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D-dimer)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胃炎组、胃溃疡组、健康组比较.结果:胃癌组与胃溃疡组、胃炎组、健康组比较,PT、APTT、TT值缩短,FIB、D-dimer值增高(均P<0.05).低分化胃癌PT、APTT、TT、FIB及D-二聚体与高分化胃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胃癌与中分化胃癌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胃癌D-二聚体与高分化胃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胃癌和无淋巴结转移胃癌PT、APTT、TT、FIB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可能出现复杂的凝血-纤溶系统的改变,检测PT、APTT、TT、FIB及血浆D-二聚体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12月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奥扎格雷钠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3.084,P=0.002)。治疗前两组患者APTT、PT、TT及FIB、AT-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TT、PT、TT长于对照组,AT-Ⅲ水平高于对照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指标,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FIB)和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89)和联合组(n=93),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组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APTT、PT、FIB水平变化,比较两组ADL和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PTT、PT及FIB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APTT、PT较对照组延长,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ADL、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延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APTT和PT,降低FIB浓度,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合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试验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择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0例为肝硬化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对照组,两组入选者清晨空腹抽血,用常规凝血试验和TEG两种方法,检测两组人群凝血状况。结果常规凝血试验中,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PLT数量明显降低(P0.01);肝硬化组PT、PT-INR、APTT、TT较对照组PT、PT-INR、APTT、TT均明显延长(P0.01);肝硬化组FIB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EG检测表明,肝硬化组R和K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肝硬化组Angle、MA、C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凝血试验与TEG都能够检测出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及出血倾向,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对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凝血相关指标在急性肺栓塞(AP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呼吸科2013~2015年住院的APE患者43例(病例组),并选择同期47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入选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指标进行检测,观察首次住院及出院前凝血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PT、APTT显著降低,FIB含量显著升高(P0.05)。病例组治疗后PT、APTT显著升高,FIB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TT在各组中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凝血相关指标在急性肺栓塞的临床诊断及溶栓治疗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干预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T、TT短于对照组,APTT长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T、APTT、TT长于干预前,FIB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随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肝硬化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肝硬化组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IB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PT、APTT、TT及FIB与代偿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指标可以客观准确的评价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能够发现早期肝病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肝硬化出血患者的抢救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