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20年收治的80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相关血液检测指标,将健康体检者分为A组(n=40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分为B组(n=40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分为C组(n=80例),比较三组人群的实验室血常规、T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分型及生化等指标的变化水平。结果确诊组C组WBC、L(%)、RBC、HGB、CD3~+、CD4~+、CD8~+、BUN、UA均低于健康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C组G(%)、hs-CRP、ALT、AST、TB、DB、SAA、LDH、CK-MB均高于健康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C组CD4~+、TnI均低于疑似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C组AST、SAA、LDH 、CK-MB均高于疑似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PLT、CD4~+/ CD8~+、CR、CYC、PCT、MYO、CK等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AA、CK-MB、LDH、AST、TB、DB越高,患新冠肺炎的危险性越大;WBC、L%、HGB、BUN、UA、CD4~+、CD8~+ 越低,患新冠肺炎的危险性也越大。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有明显变化,对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是对核酸金标准的有效补充,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NCP)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万方和CNKI 数据库,收集关于NCP临床特征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 年2月20日。结果 共纳入5个横断面列研究,包括4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NCP主要症状为发热[0.89,95%CI(0.80, 0.97)]、咳嗽[0.68,95%CI(0.51, 0.85)],主要实验室检查特点为淋巴细胞减少[0.60,95%CI(0.43, 0.77)],C反应蛋白(CRP)升高[0.85,95%CI(0.80, 0.90)],降钙素原(PCT)正常[0.76,95%CI(0.54, 0.99)],胸部CT双侧受累为主[0.88,95%CI(0.79, 0.97)]。病死率为9%,95%CI(4%, 14%)。结论 NCP主要累及中老年人,主要临床特征相似,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但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仍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早期诊断COVID-19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至3月15日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12例COVID-19患者资料,选取同期呼吸科就诊普通肺炎患者和体检中心体检正常者各5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正常组,比较3组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胸部CT影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COVID-19确诊患者中75%有流行病学史,其中83.33%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58.33%患者伴有咳嗽,少数伴有肌肉酸痛、咳痰、乏力、咽喉痛、流涕等症状;CT平扫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斑片影(50.00%)和磨玻璃影(75.00%),少数为间质改变和肺实变;确诊患者病灶分布范围≥2个肺叶(83.33%)和磨玻璃影(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确诊患者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EU)、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CD3+T细胞、CD3+CD4+T细胞和CD3+CD8+T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尿素氮(BUN)、肌酐(Cr)和核酸检测循环阈值(C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核酸Ct值与LYM呈正相关(r=0.632,P<0.05),核酸Ct值与C反应蛋白(CRP)呈负相关(r=-0.676,P<0.05)。结论?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典型胸部CT影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可提高临床诊断效能,更好地实现筛查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3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31例的临床资料.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转阴为治疗有效,统计治疗有效率.结果 31例患儿治疗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转阴,治疗有效率为100.00%(31/31),无患儿死亡,均治愈出院.患儿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均在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石家庄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不同临床分型与实验室指标和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月10日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的2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病情将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分析不同病情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ProcartaPlex多细胞因子检测系统检测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水平。结果 COVID-19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重型占23.8%。重型患者WBC、淋巴细胞和T细胞亚群数量下降,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胆碱酯酶、钙水平下降。普通型和重型患者IL-8水平升高,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和MIP-1β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VID-19重型患者存在淋巴细胞受损,肝功能有一定损伤,应加强对重型患者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李胜  石锦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2):1819-182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部分儿童及新生儿病例症状可不典型,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反应差、呼吸急促[1].与成年感染者相比,儿童病情大多数较轻,恢复更快,排毒时间短,预后好[2].实验室检测在 COVID-19 诊治全过程具有重要价值,核酸检测是C...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家庭聚集性儿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变化。方法  将2022年10~12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41例6岁以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感染年龄分为3组: 0~1岁(n=76), 1~3岁(n=80), 3~6岁(n=85)。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疫苗接种史、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转归。结果  241例患儿中, 轻型203例(84.2%), 重型38例(15.8%), 无中型及危重型。发热为主要症状(97.5%), 其次是咳嗽(54.4%)、腹泻(29.9%)、鼻塞或流涕(25.7%)、惊厥(15.4%)。3~6岁的发热热程最低, 核酸转阴时间最短, 容易出现上呼吸道症状; 0~1岁的发热热峰最低, 以咳嗽、腹泻及皮疹为主要症状。0~1岁婴儿较年长儿容易出现肺炎性状的影像学表型, X线可表现为双肺野见斑片状和或云雾状阴影; 胸部CT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粗, 肺野通亮度减低, 见条状和或片状高密度影, 边界模糊。1~3岁重型发生率最高(22.5%), 较0~1岁更容易发生惊厥。与轻型相比, 重型的SARS-CoV-2 N基因循环阈值更低, 更容易出现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升高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升高。在3~6岁患儿中, 与接种0剂或1剂疫苗者相比, 接种2剂疫苗的患儿发热热程超过2 d的风险更低(OR=0.373, 95%CI: 0.152~0.912, P=0.029), 发生腹泻的风险降低(OR=0.298, 95%CI: 0.096~0.922, P=0.030), 核酸转阴时间更短(OR=0.359, 95%CI: 0.149~0.867, P=0.021), 重型的发生率降低17.3%(OR=0.237, 95%CI: 0.061~0.922, P=0.040)。结论  家庭聚集性Omicron变异株感染儿童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 胸部CT可呈现肺部炎性改变。1~3岁儿童较0~1岁更容易发生惊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有助于预测感染的严重程度。疫苗接种可降低3~6岁儿童发生重型的风险, 降低病毒载量, 减少核酸阳性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鄂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与临床分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3日—2月12日鄂州市中心医院COVID-19住院患者342例,其中普通患者196例(普通组)、重症患者97例(重症组)、危重症患者49例(危重症组)。对各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合并感染情况、血液学指标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对COVID-19的辅助诊断价值。结果 3组之间年龄、基础疾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P0.05);3组之间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合并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率最高的均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与普通组比较,重症组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总蛋白(TP)、白蛋白(Alb)显著降低(P0.05),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P0.05);与重症组比较,危重症组LYMPH%、TP、Alb显著降低(P0.05),白细胞(WBC)、DD、降钙素原(PCT)显著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区分普通患者与重症患者最有价值的指标是ESR、Alb和LYMPH%;区分重症患者与危重症患者最有价值的指标是PCT、LYMPH%、Alb。结论检测COVID-19患者ESR、Alb、LYMPH%和PCT等指标有助于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50例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为COVID-19老年患者的诊疗提供借鉴和思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26日-3月10日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50例确诊COVID-19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非重症组(n=34)和重症组(n=16),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首发症状中,重症组患者发热、咯痰、气促的比例高于非重症组(P<0.05)。重症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高于非重症组(P<0.05);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非重症组(P<0.05)。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较未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的病毒核酸转阴时间长(P<0.05)。高龄、咯痰、CD8^+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是老年COVID-19患者疾病严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COVID-19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与高龄、咯痰、CD8^+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相关;合并细菌性肺炎患者病毒核酸转阴时间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COVID-19中ARDS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0日—2月22日武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7例确诊COVID-19 ARDS患者临床资料,了解COVID-19 ARDS患者临床特征;根据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温州地区实验室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3月收治的14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分析及治疗药物等,同时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严重组和严重组,比较两组在临床特点、影像学和实验室主要指标的差异.结果 14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男性75例...  相似文献   

14.
15.
继2002年暴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和2012年暴发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之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引发人类重症肺炎的第3种跨物种屏障的致病冠状病毒[1]。2020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全球性流行病事件。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乏力为主,疾病早期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肺部呈特征性影像学改变。危重型COVID-19患者可出现休克、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本文通过对3例妊娠合并COVID-19病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干预策略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妊娠合并COVID-19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不同基因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9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111例境内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感染者的基本资料、基因测序结果(Pangolin分型法)、临床分型、入院24 h首次实验室检查、是否复阳等情况。根据Pangolin分型法将感染者分为A型、B型、B.X型、B.1.X型和B.1.1.X型,对比5种基因型感染者的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来源地)、临床分型、实验室检查结果(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是否复阳。结果 111例感染者中,男54例(48.6%),女57例(51.4%);年龄16~87岁,中位年龄49岁;临床分型:无症状感染者10例(9.0%),轻型10例(9.0%),普通型64例(57.7%),重型13例(11.7%),危重型14例(12.6%);境内病例75例(67.6%),境外输入病例36例(32.4%);未复阳80例(72.1%),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为临床进一步的防控和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收治的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有6例有明确的湖北接触史。发热6例,乏力7例,咳嗽4例,咽痛4例,气促2例,胸痛1例;6例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有4例出现淋巴细胞下降,嗜酸性粒细胞下降7例,CRP升高6例;电解质代谢紊乱6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例,抗体IgM阳性7例;胸部CT呈现间质性肺炎改变的7例。7例患者经治疗均痊愈。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咽痛为主要症状,可伴气促和胸痛,少数症状有腹泻、结膜炎;普遍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及电解质代谢紊乱;肺部CT特征性间质性肺炎对诊断及病情评估有着重大意义;核酸检测联合抗体筛查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的阳性率。早期给予支持治疗(包括心理支持)有助于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20年2~3月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输血情况,总结输血病人的临床特点和用血情况.方法 1)回顾分析81例输血患者各血液成分的使用情况.2)利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匹配项为新冠临床分型)对输血和未输血患者按1∶2的比例进行匹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6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温州地区65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病历资料,归纳新冠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 65例患者中,男37例(57%)、女28例(43%),年龄22~64岁、中位年龄42岁。有明确接触史63例(97%),其中发病前14 d内到过武汉34例,为第1代输入性病例,另有第2代病例25例、第3代病例4例。普通型51例(78%)、重型12例(18%)、危重型2例(3%)。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史,入院后1~3 d发展为重症。所有患者病毒核酸检测均阳性。大多数患者有发热(94%)、干咳(75%)、乏力(60%),少部分合并气促(25%)及腹泻(22%),白细胞计数均正常或降低(65/65,100%),46%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CRP升高多见(74%)。65例患者胸部CT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异常阴影,普通型表现为双肺外带散在渗出性改变(呈云紊状或磨玻璃样),局部可见小片状实变及支气管充气征,重型患者多为全肺叶累及的斑片状及条索状高密度影,局部实变及纤维化明显。所有患者均收入隔离病房,予抗病毒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