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和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两类特殊而少见的皮肤淋巴瘤.当后者累及皮下脂肪组织时,二者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表型上有重叠,鉴别非常困难.该文对这两种皮肤淋巴瘤与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的关系、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及预后等方面作一对比性综述.  相似文献   

2.
阐述B细胞-皮肤淋巴样增生的命名、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其与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原发性皮肤边缘区淋巴瘤等鉴别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第五讲 B细胞-皮肤淋巴样增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阐述B细胞-皮肤淋巴样增生的命名、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其B-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原发性皮肤边缘区淋巴瘤等鉴别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皮肤大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阐述原发性皮肤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类、原发性皮肤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和B-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基因重排与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皮肤大B细胞淋巴瘤的形态学变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酷似皮下脂膜炎的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酷似皮下脂膜炎的T细胞淋巴瘤是新近提出的一类周围T细胞淋巴瘤的亚型。本文就其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组织病理、免疫表型与电镜检查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酷似皮下脂膜炎的T细胞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酷似皮下脂膜炎的T细胞淋巴瘤是新近提出的一类周围T细胞淋巴瘤的亚型。本文就其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组织病理、免疫表型与电镜检查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鼻部NK/T细胞淋巴瘤累及皮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探讨鼻部NK/T细胞淋巴瘤累及皮肤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表型及EB病毒相关性。通过临床表现及病程,分析原发及累及部位。通过UCHL-1,CD56,多克隆CD3,CD8,CD20,TIA-1,粒酶B(GrB)等对肿瘤细胞免疫表型进行研究,EBV-EBER探针原位杂交检测肿瘤细胞阳性率分析其病因及发病。结果本例皮肤及鼻部取材组织病理表现为坏死及中等大小的异型性肿瘤细胞增生浸润,UCHL-1+,CD56+,CD3+,CD8-,CD20-,TIA-1+,granzyme B ,为NK/T细胞淋巴瘤表型。EBV瘤细胞阳性率达60%,进一步证实为鼻部NK/T细胞淋巴瘤,EBV相关性。支持鼻部NK/T细胞淋巴瘤是具有特殊免疫表型,与EB病毒有高度相关性的独立疾病,临床进展迅速,病程短,提示为高度侵袭性。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皮肤大细胞淋巴瘤(PCLC)可分为T细胞性和B细胞性两类。T细胞表型PCLCL[PCLCL(T)]可以CD30阳性与否预期其预后。CD30^+PCLCL(T)和CD30^ 非皮肤原发性LCL(T)的预后差。从蕈样肉芽肿转化成的CD30^ 皮肤LCL的预后一般差,从淋巴瘤样丘疹病演变成的CD30^ -LCL仅系统性的预后差而皮肤CD30^ -LCL的预后则不差。原发性皮肤多形T细胞性淋巴瘤,大细胞型和原发性皮肤T-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的预后差。B细胞表型原发性皮肤大细胞淋巴瘤中绝大多数为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其预后较淋巴结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为好。  相似文献   

9.
儿童皮肤淋巴瘤是指原发于皮肤的有明显异质性的一组淋巴增殖性疾病,分类主要依据WHO-EORTC和WHO系统.最常见类型为皮肤成熟T细胞淋巴瘤与皮肤成熟B细胞淋巴瘤.儿童皮肤淋巴瘤罕见,因临床表现与成人有差异及临床试验少、用药更慎重等原因,治疗方法主要基于个案报道.治疗包括局部外用药、光疗、放化疗、手术、干细胞移植及新型药物治疗等.各类型皮肤淋巴瘤的治疗方法与疗效差异大,保守治疗在大多数儿童期蕈样肉芽肿以及其他惰性生物学特征的皮肤淋巴瘤中有效,具有侵袭性生物学特征的皮肤淋巴瘤仍需化疗、靶向治疗等.侵袭性皮肤淋巴瘤在儿童较成人比例高,需重视系统评估与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复习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组织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结果:4例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55.5岁。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皮下结节。光镜下以75%以上CD30 间变性大细胞弥漫浸润真皮及皮下脂肪组织为特征,多数瘤细胞表达T细胞免疫表型。随访3例12~36个月肿瘤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原发性皮肤ALCL是少见的低度恶性T细胞性淋巴瘤,预后较好。依据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CD30阳性标记,可与其他恶性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1.
阐述皮肤T细胞淋巴瘤向大细胞淋巴瘤转化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子生物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一)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阐述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命名、分类以及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阐述皮肤T细胞淋巴瘤向大细胞淋巴瘤转化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子生物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探讨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实现早诊早治。方法:对2例疑似原发性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瘤(腿型)患者进行临床表现分析及组织病理检查,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确诊,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21天为1个疗程,连续半年结束疗程继续随访。结果: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瘤进展迅速,可破溃,组织病理检查表现为真皮单核细胞浸润,细胞异型明显,免疫组化表现为B细胞表型,CD20(+),CD79a(+),BCL-2(+),CD10(-),BCL-6(-),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随访2年疗效肯定。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连续6个疗程治疗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4例淋巴瘤样丘疹病及5例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淋巴瘤样丘疹病分为A、B、C三型,组织学上形成一个连续的谱系,A型见多形性间变性大细胞或Sternberg-Reed样细胞散在分布或小片状分布在多量炎性细胞背景中;B型类似蕈样肉芽肿病变,表现为真皮层较宽的淋巴细胞浸润带,其中散在少量小至中等异形脑回样淋巴细胞;C型以间变性大细胞弥漫分布为特征,但临床上可自行消退。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以皮下结节或皮肤丘疹就诊,瘤细胞体积大,呈多形性、圆形或椭圆形,胞质丰富,嗜酸或呈双色性,核大,核仁明显。两组病变中的大细胞均特征性表达CD30,预后均较好。结论 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是一组预后较好的皮肤T细胞性淋巴瘤谱系,综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是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一个罕见亚型,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演变特征。本文报道2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7.
淋巴瘤样丘疹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淋巴瘤样丘疹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可自愈,以坏死性丘疹、结节为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为CD30^+的低度恶性淋巴瘤。本文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子遗传学、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细胞凋亡、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皮肤B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原发性皮肤边缘区淋巴瘤、免疫细胞瘤和小腿原发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等特征、相关性及其与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和浆细胞瘤等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皮肤淋巴瘤第六讲非MF/SS皮肤恶性淋巴瘤及其治疗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非蕈样肉芽肿/Sézary综合征皮肤恶性淋巴瘤包括原发性皮肤淋巴增殖性疾病(淋巴瘤样丘疹病、原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T细胞淋巴瘤)、CD30阴性皮肤大T细胞淋巴瘤、多形小/中等大T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鼻和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以及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原发性皮肤边缘区淋巴瘤和小腿大B细胞淋巴瘤、富于T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与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皮肤淋巴瘤(PLC)是指原发于皮肤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淋巴增殖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感染、环境等多因素相关。其类型繁多,分类方法难以统一,而临床表现多缺乏特异性,诊断常需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免疫表型和分子特征等。皮肤淋巴瘤生存期差异明显,治疗方法多样,预后情况不一。近年来,皮肤淋巴瘤临床研究不断深入,其发病机制、生物学特性、诊断和治疗方法都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