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对中医"气血"学说中的免疫学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在中医的"气血"学说中,包括现代免疫学免疫系统中的诸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也贯穿着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等免疫学功能的思想;从气虚、血虚患者的免疫功能多发生变化,而补气血方药多能增强或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等研究资料分析,也能进一步佐证"气血"学说与免疫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医“气血”学说中的免疫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中医“气血”学说中的免疫学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在中医的“气血”学说中,包括现代免疫学免疫系统中的诸多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也贯穿着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等免疫学功能的思想;从气虚、血虚患者的免疫功能多发生变化,而补气血方药多能增强或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等研究资料分析,也能进一步佐证“气血”学说与免疫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讨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与免疫-监视-抑瘤平衡系统之间的关系,从中医理论出发,发现中医阴阳平衡理论、扶正祛邪理论、邪正发病学说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密切相关,而与此同时免疫系统中Thl与Th2、bax与bcl-2及抑癌基因与癌基因之间的平衡都与肿瘤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应将中医理论与西医免疫系统结合起来,以寻找治疗肿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6,(9):1875-1877
该文探讨了中医"脾肾学说"蕴含的现代免疫学思想,认为中医的"脾肾学说"与免疫学关系十分密切。"脾肾学说"不仅包括了免疫细胞发育的基础,而且其中还蕴含了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和成熟等免疫学思想。此外,"脾肾学说"还与免疫细胞的定居、应答及免疫功能的发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自由基对细胞成分的有害攻击及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是老化的重要机制[1,2],测定自由基产物和相关酶以及免疫功能的变化可反映机体的衰老程度已成为共识.中医延缓衰老研究向以补肾占居优势,然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虚气亏亦为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脾虚易聚湿生痰,痰凝气滞或脾虚气亏,可生瘀血,痰浊瘀血是导致衰老的重要因素.据此立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作为延缓衰老治则,并选用四君子汤加祛痰化瘀药物观察其对自由基体系及免疫功能有关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医"益气生脉"、"益气摄脉"等有关"气血关系"为依据,从"脉络-血管系统"的同一性为出发点,较为系统的论述益气活血中药在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及机理,重点阐述益气活血中药"益气生脉-血管新生"、"益气摄脉-血管神经屏障"等作用机理,为丰富和发展中医"益气生脉"、"益气摄脉"和"络病学说"等理论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并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提供方法学借鉴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从免疫学角度探讨了中医方药对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影响,发现许多方药(特别是某些具有补益作用的方药)能够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但从应激学说的角度,探讨中医方药对应激状态下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的作用,国内尚乏报道。为此,本文初步研究了甘草水煎剂对应激状态下小鼠腹  相似文献   

8.
以中医学益气生肌、益气生脉、活血通络等气血理论为基础,以"营卫承制调平"理论为核心,系统阐述益气活血中药防治消渴痹证的作用及机理。重点介绍"营血-血管内皮-益气生脉""卫气-血管平滑肌-益气生肌"与消渴痹证的相关性,为营卫气血关系、益气生肌/生脉、活血通络等理论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而丰富营卫气血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外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中医药治疗肿瘤中扶正祛邪与免疫的关系。方法:总结、分析和归纳相关文献资料,从中医理论中的免疫思想、中医扶正祛邪治则与肿瘤患者的免疫学关系、扶正祛邪方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中医药治疗肿瘤,如能切中病机、准确辨证、恰当用药,能够起到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从而控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并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良好作用。结论:对肿瘤治疗中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进行探讨有助于提高中医在肿瘤治疗中提高免疫的理论基础,可用以指导临床,有利于中医药抗肿瘤在细胞学、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中医免疫观和西医免疫学理论的相关性,阐述湿邪的来源及其致病特点,从中医文献演绎和现代实验研究两方面论述"湿性黏滞",提出以中西医两种免疫观认识"湿性黏滞",运用中医正气学说和西医免疫学理论来解释其迁延难愈、缠绵复发的本质,为湿病的辨证论治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益气清毒化瘀法治疗中晚期胃癌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气清毒化瘀法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应用中医益气清毒化瘀方药治疗的同时联合化疗,对照组仅采用化疗。观察2组病例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免疫功能、血清CEA及CA19-9等变化,同时计算2组病例的中位生存期和3年生存率。结果: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64.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体瘤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化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免疫功能、血清CEA、CA19-9水平以及降低化疗毒副反应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期32.8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27.6月,2组比较第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2、3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益气清毒化瘀法联合化疗能够明显改善中晚期胃癌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功能,有益气清毒化瘀、扶正抑瘤之功效。  相似文献   

12.
中医脾胃学说中免疫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历代医家的脾胃理论,结合现代研究阐述中医脾胃学说中蕴涵的丰富的现代免疫学思想。认为,中医之“脾”内涵深刻而外延广泛,与现代免疫系统概念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6,(9):1222-1224
目的:运用传统的中医阴阳理论来阐述肿瘤微环境与免疫系统的动态关系。方法:运用中医阴阳理论阐释肿瘤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阐明免疫系统在肿瘤微环境中起到的动态变化作用。结果:运用阴阳理论不仅可以阐述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微环境的动态关系,而且还可以指导应用中医药的双向调节作用治疗肿瘤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医药与免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医正气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与中医概念脾、肺、肾关系最密切。中药补益类具有免疫促进作用。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类具有免疫双向调节作用。在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精髓,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的免疫学说则是通过激活免疫活性细胞以及产生的多种淋巴因子与抗体,在神经与内分泌激素调节下用以维持人的生理平衡.中医的阴阳学说与西医免疫学在宏观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薛娜  林洪生 《中医杂志》2012,53(21):1801-1804
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的产生发展关系密切,免疫编辑理论的提出使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的相互关系更加全面,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清除功能,从而消灭和杀伤肿瘤细胞,但同时也会对肿瘤细胞产生“筛选”作用,一定程度上可能更加促进了肿瘤细胞向恶性程度的分化和进展,而肿瘤细胞也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重塑作用,进而改变机体的免疫环境;中医药具有提高机体免疫监视清除功能,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还可以打破机体免疫耐受,逆转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能.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免疫与共鸣学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利清 《国医论坛》1999,14(2):13-14
继承和发展中医学,最基本的一条就在于继承其思想精华,并将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建立新理论。笔者以中医学阴阳学说、整体观念等理论为基础,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联系现代科学知识,对免疫与共鸣学说进行探讨。现代免疫学的发展,使"免疫"概念逐步上升到哲学高度,这就为免疫理论与中医学理论相结合提供了条件。因为中医学就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上并共同发展起来的。本文中,免疫指维持肌体独立性,使之免受外在的及内在的各种因素侵犯、干扰。而根据中医学阴阳学说及马克思主义矛盾论,肌体有免疫系统,则亦必然有一与之相对立…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是引起低血糖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以机体免疫异常为基础。中医学"脾""肾"与现代医学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证实,中医学"脾""肾"是机体免疫的基础。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明确了健脾、补肾、益气、温阳等中药具有促进免疫细胞增殖及活性、调节T细胞亚群平衡、促进免疫活性物质表达等多靶点免疫调节作用。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探索认为,脾肾两虚是IAS的中医基本病机,IAS的中医辨治以培补脾肾为基本治法,重用健脾补肾方药,在辨证施治的同时多靶点调控免疫系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标本兼治,临床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免疫观防治慢性乙型肝炎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中医正气学说与现代免疫学理论的相关性,提出从中医免疫观防治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观点,并对单味中药或中药单体调整机体内部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环节、有效结合机体免疫系统的微观作用与中医辨证思维的宏观作用作了归纳,还对中药复方的免疫调节作用、对免疫耐受状态的消除作用、免疫双向调节作用作了总结和分析。从中医免疫观的角度出发,结合现代医学对中医药的研究进展,指出中医药在防治CHB方面的作用及优势,为CHB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江华  尹素改  彭新 《河南中医》2010,30(7):714-715
中医学对免疫的认识源远流长,许多名医名著中的论点、治则等与现代免疫学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中医阴阳学说与免疫平衡、正邪学说与免疫功能以及中药研究与免疫机理,论述了免疫理论与祖国医学理论密切相关,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