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脑出血是最具破坏性的一种脑卒中类型,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0%~30%,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预测性较差的特点,其中死亡率可高达30%~50%。血肿体积大小是对脑出血患者的存活率及其神经功能预后最重要的指标,当血肿体积增加10%,功能预后会降低18%,病死率将会增加5%,因而对脑出血患者血肿体积变化作出预测,将对患者治疗有较大的帮助。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宽体探测器CT应用双低扫描模式行一站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和头颈部CTA扫描对患者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与核医学科行冠状动脉CTA和头颈部CTA一站式扫描患者60例,根据扫描条件及碘造影剂浓度分为常规组30例和双低组30例。常规组冠状动脉管电压为120 kVp,头颈部为100 kVp,碘造影剂浓度为370 mgI/ml;双低组冠状动脉管电压为100 kVp,头颈部为100 kVp,碘造影剂浓度为320 mgI/ml。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诊断医师对患者心脑血管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2组目标血管信噪比、对比噪声比。记录患者剂量报告生成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值,计算并比较2组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双低组主动脉根部对比噪声比明显低于常规组,左前降支信噪比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双低组冠状动脉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组[(16.5±3.2)mGy v...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颈动脉斑块64排CT血管成像特点,探讨不同类型颈动脉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头颈部64排CT血管成像资料,轴位原始图像结合容积再现(VR)及曲面重建(CPR),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分布、性质及形态特征,测量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58例存在颈动脉斑块,共发现斑块228块,其中非钙化斑块43块,钙化斑块125块,混合斑块60块。60例患者中颈动脉出现轻度狭窄170处,中度狭窄20处,重度狭窄12处,闭塞1处,管腔未见明显狭窄20处。颈内动脉颅内段有5处钙化斑块,CT无法评价其狭窄程度。非腔隙性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不稳定性斑块及稳定性斑块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0.01)。结论 64排CT血管成像能够准确判断颈动脉斑块的分布、性质、形态特征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 CTA)评估对术后缺血性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1月1日~2021年7月31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CEA的老年患者102例。根据是否行冠状动脉CTA评估分为未评估组49例和评估组53例。未评估组无心脏不适症状及病史,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未见异常,并直接行CEA;评估组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根据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情况,43例直接行CEA术,10例行PCI,术后1个月行CEA术。缺血性血管并发症包括术后心肌梗死及脑梗死。观察2组缺血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未评估组与评估组缺血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vs 1.9%,P=1.000)。评估组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未评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单侧重度颈动脉狭窄伴冠状动脉无重度狭窄、单支重度、双支重度和3支重度狭窄分别为25例(71.4%)、7例(20.0%)、1例(2.9%)、2例(5.7...  相似文献   

5.
陈建华 《山东医药》2006,46(27):75-75
回顾性分析CT定位立体定向手术治疗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认为CT定位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但有无法止血、不能一次性清除血肿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心肌桥(MB)及其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01~2015-12间300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对MB的检出率、MB的厚度、壁冠状动脉(MCA)管腔狭窄程度、MB相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300例患者中92例(107处)存在MB-MCA,纵深型MB厚度约为(3.15±1.12)mm。MCA管腔狭窄情况:舒张期MCA轻度狭窄22例,中度狭窄8例;收缩期MCA管腔轻度狭窄75例,管腔中度狭窄15例,重度狭窄6例。107处MCA近端发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46例,其中近端血管管腔轻度狭窄37例,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3例。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无创性,可以准确测量MB的厚度,通过多期重建对MCA管腔狭窄进行评价,对MB相关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分析,为临床下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微血管成像(SMI)分级及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老年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患者ACI发生情况分为ACI组95例和非ACI组85例。比较2组SMI分级、CTA、血清sdLDL-C水平,ROC曲线分析SMI分级及CTA联合血清sdLDL-C对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因素。结果 ACI组血脂异常、舒张压、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非ACI组(P<0.01)。ACI组血清sdLDL-C水平高于非ACI组[(1.62±0.25)mmol/L vs(1.35±0.19)mmol/L,P<0.01],ACI组和非ACI组SMI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MI分级和CTA及血清sdLDL-C三者联合诊断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曲线下面积为0.934(95%CI:0.897~0.972)。多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软脑膜侧支代偿评估的一致性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患者51例,患者发病1周内同时接受CTA和DSA检查。CTA和DSA血流评分分别由2位医师双盲评估患者侧支血流情况,分为血流良好、一般和不良,以DSA为金标准,判断CTA评估的准确性,应用Kappa检验评估的一致性。3个月时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患者预后,分析2种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CTA血流评分判断侧支血流良好9例,一般19例,不良23例,DSA血流评分判断侧支血流良好5例,一般21例,不良25例。2位医师CTA评分具有高度一致性(κ=0.655,95%CI:0.471~0.820,P<0.01);2位医师DSA评分具有高度一致性(κ=0.732,95%CI:0.556~0.891,P<0.01)。CTA评估侧支血流不良的敏感性是80.77%,特异性是72.00%,阳性预测值是75.55%,阴性预测值是78.26%,准确性是76.47%。CTA与DSA评分为中度一致性(κ=0.420,95%CI:0.206~0.621,P<0.01)。CTA血流评分与3个月预后相关(OR=0.19;95%CI:0.04~0.84,P=0.028)。DSA判断侧支不同血流程度患者吸烟比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45)。结论CTA与DSA评估软脑膜侧支循环血流中度一致;CTA血流评分与3个月预后相关;吸烟可能与侧支血流是否良好有关。  相似文献   

9.
超早期溶栓被公认为脑血栓形成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什么样的患者最适合溶栓治疗,目前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标准。有学者提出用一种基于CT早期缺血性改变的半定量方法——Alberta早期CT评分(ASPECTS)来选择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ASPECTS是一种仅适用于评价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缺血改变的量表,其总分为10分。ASPECTS=10分提示MCA供血区无早期缺血征象,ASPECTS=0分表示MCA供血区广泛缺血,提示MCA主干闭塞。多数学者认为,ASPECTS〉7分的患者是溶栓治疗的最佳候选者,而当ASPECTS≤7分时,溶栓治疗不但不能改善症状,反而会增高颅内出血的风险。然而,对ASPECTS的溶栓治疗选择标准仍然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文章就ASPECTS的具体操作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一个优秀无创评价测试工具。虽然冠状动脉造影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金标准,但有充分的证据来支持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的性价比,而且它的临床应用范围广。本次综述的目的是对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临床应用中的诊断准确性和预测价值的概述;对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的新兴领域,包括双源计算机体层成像、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进行讨论,以及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的局限性和突出展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清除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患者450例,随机分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微创组,236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保守组,214例)。微创组采用双侧头皮相应部位安放标记物,螺旋CT导向定位,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对脑出血患者进行穿刺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肿的清除吸收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为91.1%,保守组为67.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1)。微创组、保守组治疗前血肿体积为(50.47±9.23)ml和(51.88±10.33)ml;治疗7天后,微创组、保守组血肿体积为(14.65±5.36)ml和(29.52±4.38)ml,微创组血肿吸收速率明显快于保守组(P<0.01)。治疗3天后,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保守组,BI评分明显高于保守组。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一种安全、适用于老年患者颅内中等量和大量出血且疗效较好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常规内科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62例(治疗组),回顾分析常规内科治疗的脑出血患者64例(对照组),2组进行短期和长期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2.6%vs 6.3%,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1%vs 43.8%,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5%vs 22.2%,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7%vs16.7%,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内科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亚低温联合微创术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探讨头部亚低温联合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的机制。方法选择发病24 h内的脑出血患者4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5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NSE和ET含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NSE、ET和NIHSS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NSE和ET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联合微创术治疗可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降低脑出血后血清NSE和ET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微创治疗策略对老年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神经功能和预后影响差异,比较2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20年11月无锡市太湖医院收治的老年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292例,根据患者微创治疗方案分为A组144例[神经内镜(或显微镜)下皮质穿刺行血肿清除术]和B组148例(早期微创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软通道引流在老年全脑室出血铸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全脑室出血铸型患者115例,分为实验组58例,采取双侧侧脑室软通道引流,随即行立体定向四脑室软通道引流手术治疗;对照组57例,行双侧侧脑室软通道引流,随即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第四脑室软通道引流在老年全脑室出血铸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实验组病死率17.2%,对照组病死率为31.6%,实验组有效率44.8%,对照组有效率2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四脑室软通道引流联合双侧脑室软通道引流可改善老年全脑室出血铸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自发性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74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临床表现多不具有明显的特征。保守治疗40例中,治愈17例,好转18例,死亡5例。后颅窝开颅小脑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24例中,治愈11例,好转8例,死亡5例。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3例,好转2例,死亡1例。单纯脑室外引流术7例,治愈2例,好转3例,死亡2例。小脑出血血肿量<10 ml者,首选保守治疗,血肿量≥10 ml者后颅窝开颅小脑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疗效满意。结论CT引导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单纯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老年人或体质差患者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CT定位脑穿刺碎吸术、微创显微手术及传统开颅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并用卫生经济学方法研究3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方法 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34例、定向组36例及微创组35例,分别测定术后3个月的K氏评分,并统计其住院费用,再用卫生经济学方法比较其成本效果.结果 传统组、定向组及微创组的治疗成本分别为9741.55元、7957.51元和13256.01元;K氏评分分别为59.7、63.7和50.3.以传统开颅组为参照,每获得1例生活自理患者,定向组和微创组分别需要救治51例和10例患者,治疗总成本依次为496819.05元和79575.10元.结论 微创显微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脑出血后脑血流量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人脑出血后脑血流量改变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2例老年脑出血患者在发病1周内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血流显像和CT扫描,部分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脑血流量下降范围10例局限在病灶周围,32例累及病灶以外区域,其中小脑失联络11例,1~6个月复查仍见广泛的血流量下降,血流减少的范围及程度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密切有关。结论老年人脑出血后存在持久广泛的脑血流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伴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从腹腔镜手术运用于临床到3D 腹腔镜技术的纷至沓来,再到目前发展势头迅猛的外科手术机器人,疾病的治疗模式已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胰腺疾病包含多种病变,各自的预后大为不同,再选择一种合理的手术方式,在满足病灶根治性的大前提下,尽可能保留患者脏器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使微创技术在胰腺疾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更加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10月成都军区总医院消化中心收治的80例大于80岁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资料,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ENBD),或胆道塑料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80例患者中,4例因镜下无法找到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而转为开腹手术,余76例均完成内镜治疗,成功率95%(76/80),其中2例死亡,病死率2.6%(2/76)。其中一次性完成ERCP+EST+ENBD治疗者69例,7例因较大铸型结石嵌顿无法碎石而行胆道塑料支架植入;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因反复消化道出血死亡。结论内镜治疗高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病死率低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